2019届二轮复习:选择题高考倒计时第4天热点押题 民族主义——全球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选择题高考倒计时第4天热点押题 民族主义——全球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作业)

‎(时间:25分钟 分值:48分)‎ ‎1.中国古代华夷观念的发展变化的原因、实质及其产生的影响。‎ ‎2.近代史上不同阶段、不同阶级民族意识观点的形成及其演变。‎ ‎3.西方民族主义思想形成演变的过程及其影响,以及民族主义与殖民侵略的关系。‎ ‎4.二战后民族主义与美苏意识形态斗争的关系及其实质。‎ ‎5.经济民族主义与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及其影响。  ‎ ‎1.在西周的金文记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解析:选B 材料中仅仅是对少数民族称为“戎”“夷”,不涉及国家统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戎”“夷”是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华夏族之间并未有此称呼,说明当时对华夏族和少数民族已区别对待,体现了种族和文化的认同,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文明的冲突,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民族的认同,不是血缘关系,故D项错误。‎ ‎2.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主要表明(  )‎ A.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 B.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C.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 D.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 解析:选C 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与材料“中国传统文化”不符,故A项错误;政治变革只是方式之一,与材料中“这主要表明”不符,故B项错误;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与材料中“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相符,故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3.郭嵩焘反对“严夷夏之大防”,痛斥士大夫“‎ 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主张“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这反映了郭嵩焘(  )‎ A.坚持传统的“夷夏之辨”‎ B.具有近代民族主义观念 C.倡导“中体西用”思想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解析:选B 根据“反对‘严夷夏之大防’”,故A项错误;材料“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包含了民族平等,中华民族反对异族压迫的观念,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说明学习西方技术,但并未说明中体为前提,故C项错误;材料“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说明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是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4.从1901年到1906年六年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译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其中有《未来战国志》(1902年)、《游侠风云录》(1903年)、《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颅》(1904年)和《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等。据此推断,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  )‎ A.激发民族主义意识 B.为推翻清政府提供理论依据 C.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D.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 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主要是翻译了“《美国独立记演义》”“《苏格兰独立记》”内容可知主要是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激发民族主义,进行救亡图存的愿望,故A项正确;维新派主张的是君主立宪,并未主张推翻清政府,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01年到1906年,而维新变法于1898年已经失败,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翻译政治小说,维新派主张的是改良,并非革除旧的观念,故D项错误。‎ ‎5.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一度倡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然而辛亥革命后却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了当时中国(  )‎ A.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 B.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 C.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 D.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 解析:选A ‎ 从辛亥革命开始时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政府赶走满族统治者,到革命后的民族统一,可见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故A项正确;从辛亥革命开始革命的性质一直未发生变化,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实现民族的统一,故C项错误;革命派的目标一直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D项错误。‎ ‎6.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历来强调治史不求致用的顾颉刚、傅斯年等学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史学研究与民族救亡密切联系,提出加强中国民族史与地理学研究,以改造民众历史观,增强民族意识。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国民政府加强对史学研究的指导 B.民族矛盾尖锐使民族主义高涨 C.国共两党为民族大义而合作抗日 D.列强联合侵华加剧了民族危机 解析:选B 材料中并未涉及国民政府对史学研究的指导,故A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日本开始侵华,导致民族矛盾激化,因此当时的学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史学研究与民族救亡密切联系,提出加强中国民族史与地理学研究,以改造民众历史观,增强民族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国共合作抗日,故C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列强并没有联合侵华,故D项错误。‎ ‎7.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 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反映了中国注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D.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解析:选B “农村”国家指第三世界国家,“城市”国家指发达国家。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的革命道路问题,故A项错误;“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可以理解为新中国成立后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外交关系,故B项正确;“20世纪中外交往”既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外国的交往,也包含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的诸多变化,材料不能反映全部,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表现,故D项错误。‎ ‎8.长期以来法国教育被教会把持,而在1879年至1899年期间,法国时任教育部长费里亲自选定中小学教材,如选用共和主义史学家拉维斯反映爱国观点的《法国历史》作为历史课本;选用民族主义作家戴鲁莱德的《士兵之歌》作为全国中小学传唱歌曲。费里这一做法(  )‎ A.化解了共和派与保皇派的矛盾 B.培养了科学理性的人才 C.消除了教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D.巩固了民主共和的成果 解析:选D 民族主义并不能化解党派的纷争,故A项错误;爱国主义与科学理性属于不同的范畴,故B项错误;“消除了教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历史现实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通过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教育来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故D项正确。‎ ‎9.19世纪中后期,斯宾塞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认为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由此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学说促使当时欧洲(  )‎ A.民族主义思潮逐渐走向极端 B.公民生存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C.政治生活缺乏思想理论基础 D.社会价值观发生根本性改变 解析:选A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这对于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而言,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剧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从而使发达的工业文明国家中的民族主义大行其道,并逐渐走向极端,故A项正确。‎ ‎10.《美国自由的故事》中这样写道:“对自由的倾心和执着构成了美利坚民族主义的精髓。罗斯福将他自己的自由定义——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下列措施中,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推行社会福利 C.规范生产经营 D.调整农业政策 解析:选B 银行信用与材料中“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不符,比如没有存款的人,故A项错误;推行社会福利与材料中“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相符,故B项正确;规范生产经营是工业方面,与材料中“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不符,故C项错误;调整农业政策是农业方面,与材料中“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不符,故D项错误。‎ ‎11.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几内亚国父和首任总统塞古·杜尔1958年声明:“几内亚宁愿要贫穷中的自由,也不要卑屈中的富裕。”这表明(  )‎ A.二战后民族主义在非洲得到迅速发展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的扩大 C.战争与和平、稳定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D.苏联解体后的非洲国家更贫穷、更不稳定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几内亚宁愿要贫穷中的自由,也不要卑屈中的富裕”,表明二战后非洲民族主义盛行,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故B项错误;战争与和平是“冷战”后世界发展的主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2.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的英国于2016年6月举行“脱欧”‎ 公投,脱欧阵营取得胜利。在走完一系列法律程序后,欧盟公布脱欧协议草案,英国须于2020年12月之前结束过渡彻底脱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被称作“经济北约”,是目前重要的国际多边经济谈判组织。2016年2月,包括美国、日本、新加坡和越南在内的12国正式签署了TPP协议。然而特朗普当选美国第四十五任总统后,却签署了美国退出TPP的行政命令。英国“脱欧”和美国退出TPP说明(  )‎ A.经济全球化和打破贸易壁垒势在必行 B.区域集团化和自由贸易不利于经济发展 C.“冷战”政策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D.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仍然盛行 解析:选D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故A项错误;区域集团化和自由贸易有利于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冷战”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了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英国“脱欧”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体现,而美国退出TPP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故D项正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