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33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全国) 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诗意] 《邯郸冬至夜思家》: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宿渔家》: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灯前,渔家与客人愉快畅谈,说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辛苦,但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 (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此时,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E.第二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写渔人不畏全天打渔的辛苦,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写出了海边渔家人的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 答案 CE 解析 本诗主要考查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C.不是侧面写思家,而是正面写思家;也不是直接抒情,而是用“对写法”(即从对方写起),含蓄抒情。E.“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错,这是渔人叙说自己打渔生活晚归的诗意表达。 (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6分) 答: 答案 ①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②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则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意象的内涵及作用。白诗中,诗人“抱膝灯前”,无人陪伴,尤其是佳节来临,更加思念亲人,所以“灯”是思念之灯;郭诗中,诗人“灯前笑说”,一家团圆的场面温馨、惬意!所以此“灯”是温暖之灯。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醉落魄 王千秋 惊鸥扑蔌。萧萧卧听鸣幽屋。窗明怪得鸡啼速。墙角烂斑①,一半露松绿。 歌楼管竹谁翻曲。丹唇冰面喷余馥。遗珠满地无人掬。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②。 [注] ①烂斑:即斑斓。②玉:喻月色。 [诗意] 冬日的清晨,我拥衾高卧,忽然听到外边传来阵阵扑翅之声,是谁把眠鸥惊起?寒风蓦地吹过,萧萧的余响顿时回荡在幽屋中。鸡叫得太早,以至于天亮得太快了。墙角上色彩斑斓,露出半截子松树的苍绿。 歌楼中通宵达旦地宴乐,还依稀听到歌女们在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新曲。歌女唇红肤白吐气若兰。她们头上的珠翠洒满一地,也没有人去捧起。行人的红靴与街上的白月互相辉映,色彩鲜明。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第一、二句从听觉落笔。冬日的清晨,词人听外边传来鸥鸟阵阵扑翅之声,寒风蓦地吹过,幽屋中顿时回荡着萧萧的余响。 B.“怪得”有埋怨意,把鸡啼与天亮联系起来,埋怨雄鸡啼得太早,导致天过早地亮了,可以想见词人一夜辗转难眠。 C.天明,词人推开窗户,看到墙角色彩错杂,还露出半截子松树。这幅图画描绘出清晨萧瑟凄冷、缺乏生机的景象。 D.歌楼中通宵达旦的宴乐,那些唇红肤白,吐气若兰的歌女们翻唱着新曲,她们头上的珠翠洒满一地,也没有人去捧起,可见宴乐的豪奢。 E.宴罢归去的行人的红靴与街上皎洁的月色相互辉映,色彩鲜明,与上片的“烂斑”“松绿”恰成照应,有静有动,色彩有淡有浓,各有情趣。 答案 B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可以想见词人一夜辗转难眠”不当。“窗明怪得鸡啼速”兼写听觉和视觉。“怪得”,惊诧语。把鸡啼与天亮联系起来,人已经开始起来活动了。埋怨鸡啼之“速”,可想见一夜睡眠的安适。C.“萧瑟凄冷、缺乏生机的景象”不当。“墙角烂斑,一半露松绿”是推窗所见,墙角上色彩斑斓,露出半截子松树的苍绿,的确是一幅笔墨洗练的图画,使人想象到墙外充满生气的一切。 (2)请从虚实的角度分析这首词上下片的内容。(6分) 答: 答案 这首词上片描写词人刚睡醒时独卧室中的所见所闻:惊鸥、鸡啼、松绿、风窗日影,都是眼前之景,是实写;下片想象外面歌楼夜宴回来的情景:歌楼、歌女、遗珠、红靴白月,都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词在写作手法上是颇具特色的。上片所写都是眼前景物,是实写;“歌楼管竹谁翻曲”,下片首句即来个转折,似乎与上片全无干系,其实仍是紧接“卧听”来写。歌楼中通宵达旦地宴乐,还依稀听到歌女们在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新曲。“丹唇”二句,是在幽屋中的词人进一步发挥想象。“遗珠”句,极写宴乐时的情景。歌女头上的珠翠洒满一地,也没有人去捧起,不难想象主人的放纵与豪奢。“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这些内容都是虚写。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李思训①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②前年嫁彭郎③。 [注] 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②小姑:指小孤山。③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诗意] 山色葱茏,烟水渺茫,大小二孤山,耸立江水中央。崖高险绝,猿鸟不渡,乔木破空参天。有客舟从那里而来,桨声流水间船身抑扬。沙滩平坦,微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屹立,正对江水之镜,如二美梳弄新妆。船中商贾,切莫轻佻,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 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 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仿佛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 D.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已做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 E.在这首题画诗中,苏轼还发挥了诗歌语言节奏感与音乐美的特长,使诗歌的境界美与音乐美完美统一。 答案 C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大小孤山仿佛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错,这是作者的视觉感受,并非真的是大小孤山起伏低昂。D.“勿对已做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有误,诗中尾句借用谐音,饶有风趣地把小孤山说成“小姑”,把彭浪矶说成“彭郎”,并非真是要告诫舟中贾客什么。 (2)“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6分) 答: 答案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使客观的自然之景充满了人的情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的题干中有一句“别有情趣”,这指明了鉴赏方向,答案要详细说明的就是这一句的“情趣”。结合赏析句子的一般规律和此题的要求作答即可。 4.阅读下面的明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 咏竹 陆容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问华胄①,名淇澳②。寻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忧惚微香触。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注] ①华胄:贵族的后裔。②淇澳:淇河岸的弯曲处。历史上以盛产竹而闻名。 [诗意] 我没有种其他的花,只在池亭边上种了几棵竹子。竹、亭、流水彼此衬托,愈发显出竹林的阴冷、洁净、翠绿。风吹竹林的响声像仙人身上的玉佩发出鸣响,雨后竹子光洁得像洁净的美女涂上了润发的油脂。由于还没有成林,也很难指望有凤凰栖息,姑且医治庸俗罢了。 问竹子是哪个贵族的后代,它在淇河岸的弯曲处。寻找它们的后代,在湘江的弯曲处。性情高傲,像柏树和阿娇一般翠美珍奇。坐在竹荫中内心平和,烦暑气退去,心境清幽,忧愁退去,且有轻微的香气传来。竹子历经了冰霜,并没有改变它直冷的身姿,性情柔和温软如玉一般。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上片用“池”“亭”点出了竹生长的环境,“几竿”表明竹的数量不多,“相映带、一泓流水”描绘了竹周边的景物特点。 B.“风动仙人鸣佩遂”是写竹的动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雨余净女添膏沐”是想象雨后竹子的情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C.“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化用了苏轼《于潜僧绿摘轩》诗中“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一句,抒发内心的情感。 D.下片从竹的渊源写到竹的秉性和竹的可人,词人借用“阿娇金屋”的典故,意在表明竹可以消除烦暑,使人内心清净。 E.本词综合运用了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用典等表现手法,从多个角度描写竹,收到了含蓄深厚、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答案 BD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拟人”和“夸张”错,此二句的意思是:风吹竹林的响声像仙人身上的玉佩发出鸣响,雨后竹子光洁得像洁净的美女涂上了润发的油脂。故两句运用的是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D.“意在表明竹可以消除烦暑,使人内心清净”错,借用“阿娇金屋”的典故,是为了突出竹子的翠美珍奇。 (2)这首词写出了竹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6分) 答: 答案 竹的特点:翠绿、姿态可爱、高洁、不畏冰霜。表达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竹的喜爱赞美之情,希望具有像竹一样高洁的品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本词的上片起笔写竹的生长环境,“森寒洁绿”写其颜色,“池亭畔”“一泓流水”烘托出竹的高洁品质;然后以拟人和比喻手法,“仙人鸣佩遂”“净女添膏沐”极写竹的姿态之美。下片起笔运用典故,写其出身高贵,然后以松柏烘托其品质高洁,再运用“阿娇金屋”的典故赞其珍奇不凡。结句直抒胸臆,写其不畏冰霜,又以比喻作结,突出竹的品质高洁。整首词从多个角度赞扬竹之高洁,词人对竹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托物言志,表达了词人希望如竹一样追求高洁的品质。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湘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诗意] 旅馆里没有知心朋友,我独自静静地沉思凝神。对着寒灯回忆往事,孤雁的叫声,惊醒了凄寂梦魂。乡关道路迢远,梦魂拂晓时才得以归去,家人的书信要等来年方能寄到此地。湘江上月色含烟,风光是多么美好,钓鱼船就系在我家门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塑造了一位独在异乡,没有良友相伴,专注幽独,黯然伤神的诗人形象,全诗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 B.颔联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寒夜孤灯,诗人思念故乡旧年往事;窗外孤雁鸣叫,加上被贬谪,诗人深愁难眠。 C.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出诗人回乡后面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 D.全诗情感至深,含蓄蕴藉,既抒发了诗人在外旅况的落寞、凄凉的内心情愫,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答案 BC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贬谪”错,诗歌中没有体现“贬谪”。C.“诗人回乡后面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错,尾联为虚写,描写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家乡美景和闲适生活,实际上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愁苦之情。 (2)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的颈联。(6分) 答: 答案 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是虚写;梦醒天明,家书隔年才到的实际情况,是实写。两句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思乡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愁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辨析诗歌的虚与实,可记住以下几点: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分析时,既要指出其虚和实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又要指出其表达效果。颈联中,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写梦是虚写;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而家书隔年才能到来,是实际情况。这两句虚实结合,表现的是诗人的思乡和归家无望的愁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