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下语文期末试题2020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2)(有答案)_人教版(2016部编版)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四年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0 分) 1.看拼音,写词语。(8 分) miáo huì liǎn jiá tún bù jì jìng wéi chí wū yán màn bù yù fáng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倔.强(jué) 效率.(lǜ)盘曲.(qū) B.吭.声(kēng)应和.(hè) 参差.(cī) C.调.换(diào)拘.束(jū)屏.气(píng) D.炕.沿(kàng)分.外(fèn)负荷.(hè) 3.下面的词语填入句子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2 分)[来源:学#科#网 Z#X#X#K] 老师鼓励我们要敢于 。 A.胡思乱想 B.异想天开 C.想入非非 D.冥思苦想 4.选择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2 分) 烂漫 成熟 奔放 萧瑟 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替,有春的 ,有夏的 ,有秋的 , 得分 有冬的 。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5. 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 分) 异:①不相同;②分开;③另外的,别的;④特别的;⑤奇怪 (1)颜色各异.( )(2)奇花异.草( )(3)非常惊异.( )(4)异.地求学(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老师抱着一叠卷子走进教室,我临危..不惧..认真答题。 B.哈尔威船长站在船头,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C.两声枪响后,一群大雁惊恐万分....地向南飞去。 D.战士们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叫喊声。 7.根据语境,将下列短语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可恶的强盗 ②粗心的画家 ③慈祥的母亲 ④懒散的工人 春天的风,是( )轻轻地亲吻大地,万物从沉睡中醒来;夏天的风,是( ) 躲起来睡大觉,柏油路热得满身大汗;秋天的风,是( )不小心打翻了颜料罐,涂 红了枫树艳丽的双颊;冬天的风,是( )蒙着面到处抢劫,万物在寒风中发抖。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8.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说到恐龙 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 迟钝的马门溪龙 谈起鸟类 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 [来源:学科网 ZXXK] A., , 。 , 。 B. , , , , 。 C., 、 ; , 。 D., , 。 , 。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 分) (1)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儿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用加点的词造句)[来源:学科网 ZXXK] (2)乡下人家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改为反问句) (3)留心生活,处处都有风景。晨风中一株带露珠的小草是风景;校园里一声亲切的 问候是风景; 是风景; 是风景。(仿写句子) 10.回顾课文内容填空。(9 分) (1)宇宙不停地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即所谓“ , ”。 (2)《孟子》中告诫我们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 人或国家消亡的句子是“ ”。 (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 (4)胤恭勤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 ,以夜继日焉。 (5)唐朝诗人罗隐曾用“ , ”来歌颂不辞 辛苦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人,并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11.按一定顺序重排以下句子,并填空。(3 分) ①穿过国径场,你会看到一个设计精巧的艺术长廊。[来源:学+科+网 Z+X+X+K] ②文化石的正后方,是一个宽阔的田径场。 ③如果看累了书,你可以到图书馆后面的小花园走走。 ④走进大门,就能看见学校中庭的文化石。 ⑤长廊的尽头,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 以上句子重新排序应该是 ,这是按 的顺序来写的。 二、阅读与欣赏。(30 分) (一)阅读《小英雄雨来》片段,回答问题。(15 分)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漂 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印 映)在还 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得分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鸣地哭了。 1.用“√”选出括号里合适的字。(3 分) 2.“有志不在年高”这句话的意思是 。(3 分) 3.将选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画上“ ”。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 )。(3 分) A.反映了家乡的可爱 B.衬托出人们以为雨来牺牲时的悲痛心情 C.交代了时间 D.使文章更生动 4.朗读选文中老人们说的话时,语气应该是( )的。(3 分) A.坚定、凝重 B.悲痛 C.高兴 D.疑惑 5.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美文阅读。(15 分) “种”出石油 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有 300 亿吨以上,只要将 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 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 8 万亿吨煤或 800 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 储油库。 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 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研究表明,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 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 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 物。( )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 )可以得到所 谓的“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 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含有这种可燃物质,1000 平方米土地每年产 5 桶“绿色石 油”,每桶成本仅 20 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 30 美元!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 对石油植物的研究。 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兴建一 个石油植物园,瑞士已经制订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 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 1.从下面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2 分) 倘若……就… 即使……也 只有……才… 2.石油为什么可以“种”出来?用“ ”在文中画出来。(2 分) 3.从文中可知,“种”出来的石油有着 、 两方面的优越性 (3 分)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绿色植物能源将很快取代石油能源 B.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因此,开发绿色植物能源有 利于环保 C.美国、法国、瑞士在绿色植物能源开发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5.画“ ”的部分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 分) 6.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打算如何解决?(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与表达。(30 分)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让你十分佩的人,也许是你的爸爸,也许是经常关心你的妈 妈,也许是你周围的小伙……无论是谁,请你写写他(她)的特点和发生在他(她)身上的 事,说清楚你为什么敬佩他(她)。注意语句要通顺,内容要具体,书写工整,题目自拟。 得分 参考答案: 一、1.描绘 脸颊 臀部 寂静 维持 屋檐 漫步 预防 2. C. 3. B. 4. 烂漫 奔放 成熟 萧瑟 5. (1)①(2)④(3)⑤(4)③ 6.A. 7. C. 8.C. 9.示例:(1)今天我非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不可 (2)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难道不是骑马上天山吗? (3)阳光下一群奔跑的孩子夜空中一颗颗闪烁的星星 10.(1)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3)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4)博学多通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来源:学科网] (5)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11.④ ② ① ⑤ ③ 游览 二、(一)1.飘 映 2.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于年纪大 3.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队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 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米,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4.B 5。示例:雨来被人们称为小英雄,是因为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鬼子进行 了顽强的斗争,不管鬼子如何哄骗、威吓甚至毒打,他始终不动摇,他是一位真正的小 英雄 (二)1.倘若……就…… 2.示例学家研究发现可用重制查石的植物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 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 3.成本低有利于环保 4.B 5.运用了列出具体数字,用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的写法。 列出具体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特征准确具体。用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与“绿色石的” 每桶的成本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了“绿色石油”成本低。 6.示例:还有娜些能源可以取代石油?我打算迪过查资料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习作例文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