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初一语文上册预习检测练习:现代文阅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初一语文上册预习检测练习:现代文阅读

2020-2021 学年初一语文上册预习: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济南的冬天》的两个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②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 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③小山整把济南 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④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⑤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 的。⑥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⑦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 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⑨就是这点幻 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乙)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 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 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 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甲)段第①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 2.(甲)段第②句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第 ④句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 3.(甲)段中为什么说济南是个“理想的境界”? 4.(乙)段的描写对象是____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____。 5.(乙)段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 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 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 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 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 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 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 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 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 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 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 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 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 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句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从文章中找出最能表 现“我”“无常”的两个词语。 2.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不好?为什么?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3.辨析下列语境中“好好儿活”的含义。 (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文中有几处插叙 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在文中标出来,并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三、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 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 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 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 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 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 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选文中可以概括全段主要内容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按提示分别找一个例句。 (1)写视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听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味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触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两句话中加横线的字能否换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4.选文中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四、阅读《猫》选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 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 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 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 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 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 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梳理选文中“我”情感的变化过程,然后填空。 ___→_____→无奈→______ 2.从选文及课文全文来看,“我们”断定猫咬死鸟的根据和这只猫遭受冤屈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根据选文,对“我”做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 一、【答案】1.过渡作用,转到写冬天的山 2.济南的山山水水,这一圈小山。 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暖和安适。 4.济南的冬水暖、清、绿、亮 5.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忍得”将水拟人化,把水写得脉脉含情,要用自己的身体助长“绿的精神”。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济南冬水温暖、不结冰的特征。垂柳照影,生动的写出了垂柳像人一样有爱美的愿望。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作用的理解能力。本文段出自所学课文,联系原文内容,了解段前所写景物, 即可知此句为写景的过渡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一般情况下,行文中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才可以用“它们”“这 样”等来代替。所以,从前面看,不难答出答案。再就是,可以把这句话还原到句子中来代替“是”, 就能得知正确与否。分析语句要结合语段内容,尤其要认真读词语附近的文章。结合“一个老城,有山 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这些语 句即可解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做题时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 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到依据和理由。根据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从环境的“美” 和“暖”两方面来概括说明。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本段的第一句即可知写“水”,阅读文段内容,抓住作者写 水的语句(“水藻真绿”“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 从中摘取形容词来概括其特点。 5.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然后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再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词语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 调了什么。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 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解 答时,需要点明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作者表现了济南的水什么特点以及作者对济南水的喜爱之情。 二、【答案】 1.“无常”的意思是变化不定。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语是“突然”和“猛地”。 2.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 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的情态。此外,从词义上看,“央求”含有最低要 求的意思,而“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3.(1)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 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自信,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2)“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找回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4.示例:第一处: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作用:补充表现出母亲是 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母亲为儿子放弃了享受生活。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作用:补充说明母亲在自己的病 情已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仍然不顾自己,将全部心思放在儿子身上,体现出母亲的伟大和坚强。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作 用:说明母亲心里只装着子女,体现了崇高伟大的母爱。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重要词语的解读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抓住文章的 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词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结合文本,“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 常。”句中的“无常”的意思是变化不定。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语是“突然”和“猛地”。 2.此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的品析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 后再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境,句子中加横 线的“央求”换成“期待”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 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的情态。此外,从词 义上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而“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3.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含义的分析理解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理解语句的含义,需要通 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结合语境分析,(1)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 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自信,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2)“我” 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找回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插叙的内容及其作用的能力。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和插叙。插叙,是在叙述 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的内容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的作用。具体作答时应了解插 叙的内容,分析其与文本故事的关联,看对文本故事情节作了怎样的补充。示例:母亲喜欢花,可自从 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作用:补充表现出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母亲为儿子 放弃了享受生活。 三、【答案】 1.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2.(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4)光滑的石井栏。 3.( 1)不能换。“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2)不能换。因为“窜”字既写出了鸟儿的机灵轻捷,又表现了“我”对叫天子的羡慕之情,而“飞” 就不具备这一效果。 4.表现出“我”猎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形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对“我”来说,既富有神秘感又 富有吸引力。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再找出文段中的 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等;最后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 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如: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 有无限趣味。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散文中多角度描写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再根据平时掌握的散文的多角度 的描写方法(如视觉、听觉、嗅觉等)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如通过分析可知参考答案为:碧绿的菜 畦,光滑的石井栏;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又酸又甜。作者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感受事 物,只要能按照要求找出相关句子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重点字词、描写方法、写作手法 等;再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这里要求从重点字词的角度赏析,其答题格式为:判断+原字的表达效果 +换字后的不足。首先把原词语的表达效果说出来,然后和括号内的词语的表达效果作比较即可。如①不 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4.此题考查的是段落的作用。通读文本,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表现 出“我”猎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对“我”来说,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 引力。 四、【答案】 1.愤怒 悔恨 悲痛 2.根据:它常常对鸟笼望着。原因:“我”的主观臆断和猫自身存在的弱点、缺陷。 3.凭表面现象判断是非,不可取;惩戒邪恶,表明其正义感;发现冤屈无辜后悔自责,表明“我”内心善 良、严于律己。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解读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 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选文开头“我”以为是猫吃了鸟,很“愤怒”;后来“我” 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很“悔恨”;想补救自己的过失,但无法补救,很“无奈”;最后猫死去,“我” 很“难过”“悲痛”。 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内容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从具体文中具体语句中选用词 语或组织句子。“我们”断定猫咬死鸟的根据:它常常对鸟笼望着。这只猫遭受冤屈的原因:“我”的 主观臆断和猫自身存在的弱点、缺陷。 3.此题考查的是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人 物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到依 据。要结合人物的主要行为进行评价,选文中人物的主要行为有:选文开头“我”主观臆断是猫吃了小 鸟;选文中间“我”惩戒“罪”猫;选文结尾“我”知道事情真相后后悔自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