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理)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理)试题 一、单选题 ‎1.2020 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类RNA病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噬菌体相比,新冠肺炎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B. 新冠肺炎病毒在人体细胞内以宿主D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外壳 C. 消毒剂能使新冠肺炎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失活,从而导致病毒失去活性 D. 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感染风险 ‎【答案】B ‎【解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A、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比较稳定,而新冠肺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不稳定。因此,与噬菌体相比,新冠肺炎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A正确;‎ B、新冠肺炎病毒在人体细胞内以病毒的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外壳,B错误;‎ C、消毒剂能使新冠肺炎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失活,从而导致病毒失去活性,C正确;‎ D、出门佩戴口罩可阻止新冠病毒通过口鼻进入呼吸道黏膜,可降低新冠肺炎感染风险,D正确。故选B。‎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鸡的毛腿和毛翅 B. 猫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C. 人的卷发与白发 D. 豌豆花的顶生与腋生 ‎【答案】D ‎【解析】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生物的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称为相对性状。‎ ‎【详解】A、鸡的毛腿和毛翅不属于鸡的同一性状,A错误; B、猫的白毛和狗的黑毛,不是同一种生物,B错误; C、人的卷发和白发不属于人的同一性状,C错误; D、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3.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的纯合与否,应采取的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 )‎ A. 杂交、杂交 B. 杂交、测交 C. 自交、自交 D. 自交、测交 ‎【答案】D ‎【解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鉴定一株黄色子叶豌豆是否为杂合子,可采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省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鉴定一只灰毛兔是否是杂合子可采用测交法。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一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 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 C. 非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 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答案】D ‎【解析】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详解】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非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A错误;‎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但表现型可能相同,如Aa和AA,B错误;‎ 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结果取决于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D正确。故选D。‎ ‎【点睛】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5. 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 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概率计算。后代表现型为2x2x2=8种,AaBbCc个体比例为1/2x1/2x1/2=1/8。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x1/2x1/4=1/32。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x1/2x1/2=1/16‎ ‎6.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判断的是( )‎ A. 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 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C. 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D. 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长翅与长翅果蝇杂交的后代中出现截翅果蝇,说明截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 ‎【详解】A、根据截翅为无中生有可知,截翅为隐性性状,长翅为显性性状,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杂交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可知,亲本雌蝇一定为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 C、无论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后代中均会出现长翅:截翅=3:1的分离比,C符合题意; D、根据后代中长翅:截翅=3:1可知,控制翅形的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故可推测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不发生变异的情况下,下列细胞中一定含有两个红绿色盲基因的是 A. 红绿色盲患者的初级精母细胞 B. 红绿色盲患者的初级卵母细胞 C. 红绿色盲患者的次级精母细胞 D. 红绿色盲携带者的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以及减数分裂的具体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记忆能力,以及相关与伴性遗传规律的内在联系。‎ ‎【详解】红绿色盲的男患者基因型为XbY,经过间期复制后初级精母细胞中有两个Xb,A正确;红绿色盲的女患者基因型为XbXb,经过间期复制后初级卵母细胞中有四个Xb,B错误;红绿色盲的男患者基因型为XbY,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两个Xb,也可能有两个Y,C错误;红绿色盲的女携带者基因型为XBXb,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有两个Xb,也可能有两个XB,D错误;故选A。‎ ‎8. 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都具有同源染色体 B. 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 ④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极体 D. 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答案】C ‎【解析】区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前期看染色体有无联会行为,有则为减数分裂,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无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 (2)中期有丝分裂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但无同源染色体。 (3)后期有丝分裂中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两极,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每极都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单体分离,每极均无同源染色体。‎ ‎【详解】A、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原始生殖细胞可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动物睾丸或卵巢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B错误;‎ C、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其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或极体,C正确;‎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②③,D错误。故选C。‎ ‎9.在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能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已知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aabbcc与显性纯合个体AABBCC杂交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再根据测交结果判断F1的基因组成情况。‎ ‎【详解】已知隐性性状个体aabbcc与显性纯合个体AABBCC杂交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如果三个基因完全独立,那么测交结果应该有八种基因型,而测交结果只有4种基因型,说明有2对基因是连锁的。根据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发现去掉隐性亲本提供的abc配子后,F1‎ AaBbCc产生的4种配子是abc、ABC:aBC:AbC=1:1:1:1,不难发现其配子中A与C、a与c始终是在一起的,是连锁基因,它们与B、b之间是自由组合的。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与连锁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自交和测交常见的比例以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这是该题考查的重难点;根据所学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结合题意的条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基因A、a与C、c之间的连锁关系,这是突破问题的关键。‎ ‎10.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 生殖细胞中不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答案】B ‎【解析】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A错误;‎ B.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 C.生殖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上的基因,C错误;‎ D.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而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Y染色体,可能不含有Y染色体,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11.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 A. 白眼雌蝇×白眼雄蝇 B. 杂合红眼雌蝇×红眼雄蝇 C. 白眼雌蝇×红眼雄蝇 D. 杂合红眼雌蝇×白眼雄蝇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眼色的遗传为伴X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设受A和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则雌果蝇有:XAXA(红眼)、XAXa(红眼)、XaXa(白眼);雄果蝇有:XAY(红眼)、XaY(白眼)。‎ ‎【详解】A、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后代雌雄均为白眼,所以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 B、XAXa(杂合红雌)×XAY(红雄)→XAXA(红雌)、XAXa(红雌)、XAY(红雄)、XaY(白雄),可判断子代白眼的一定为雄性,但后代雌雄均有红眼,所以不能判断子代红眼果蝇的性别,B错误; C、XaXa(白雌)×XAY(红雄)→XAXa(红雌)、XaY(白雄),后代雌性是红眼,雄性是白眼,所以可以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正确; D、XAXa(杂合红雌)×XaY(白雄)→XAXa(红雌)、XaXa(白雌)、XAY(红雄)、Xa Y(白雄),后代雌雄均有红眼、白眼,因此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进行解题。‎ ‎12.如图是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家系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1号个体的父亲一定是色盲患者 B. 6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3号和1号个体 C. 1号和4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3/4‎ D. 3号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答案】B ‎【解析】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此类疾病的特点是:(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详解】A、由系谱可知1号表现正常,但其儿子患红绿色盲,所以1号为携带者,但1号含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不一定来自于父亲。因此1号个体的父亲不一定是色盲患者,故A错误;‎ B、6号个体的两个致病基因一个来自于3号,一个来自于4号。4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1号。故B正确;‎ C、由系谱可知,1号和4号都为携带者,所以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故C错误;‎ D、3号为色盲患者,4号为携带者,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几种伴性遗传病的特点,明确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结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准确判断各选项。‎ ‎13.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B.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 C. 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D.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技术相同 ‎【答案】B ‎【解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是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DNA和蛋白质,二者都是使DNA和蛋白质区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详解】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所以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中没有35S标记,A错误;‎ B、DNA酶能将S型细菌的DNA水解形成脱氧核苷酸,使S型菌的DNA失去转化能力,所以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B正确;‎ C、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并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沉淀物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C错误;‎ D、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而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采用了化学分离法,D错误。故选B。‎ ‎14.关于科学家方法与结论判断都正确的是( )‎ 科学家 方法 结论 ‎①‎ 孟德尔 假说演绎法 发现并命名了基因 ‎②‎ 萨顿 类比推理法 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 摩尔根 假说演绎法 基因在染色体上 ‎④‎ 赫尔希和蔡斯 同位素标记法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⑤‎ 沃森和克里克 模型构建 DNA双螺旋结构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答案】C ‎【解析】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结合豌豆杂交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丹麦科学家约翰逊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并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概念;美国科学家萨顿研究中发现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行为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非常相似,并由此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详解】①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得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①错误;‎ ‎②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②正确;‎ ‎③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③正确;‎ ‎④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④错误;‎ ‎⑤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⑤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②③⑤,C正确。故选C。‎ ‎15.下列关于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中表达的基因有一部分是相同的 B. 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没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功能 C. 多个核糖体可结合在一个mRNA分子上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 D. 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由mRNA上3个相邻的脱氧核苷酸组成 ‎【答案】A ‎【解析】基因表达是指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 ‎【详解】A、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中的基因相同,但表达的基因只有一部分是相同的,A正确;‎ B、转录过程中,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B错误;‎ C、多个核糖体可结合在一个mRNA分子上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C错误;‎ D、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由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组成,D错误。故选A。‎ ‎16.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至少含有碱基的数量分别是 A. 3000个和3000个 B. 1000个和2000个 C. 2000个和4000个 D. 3000个和6000个 ‎【答案】D ‎【解析】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mRNA上碱基的数量是其控制合成多肽链中氨基酸个数的三倍。mRNA是以DNA双链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形成的,所以D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其转录形成的mRNA碱基数量的2倍,是其指导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的6倍。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至少含有碱基的数量分别是3000个和6000个,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下图是某基因模板链(a)与其转录出的一段mRNA(β)杂交结果示意图。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三个环可代表DNA中的非基因序列 B. 互补区中α链的嘌呤数与β链的嘧啶数相同 C. 三个环表明基因中可能存在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D. 互补区的形成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来实现的 ‎【答案】A ‎【解析】1、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在基因转录时,非编码区不转录;2、分析题图:三个环可代表基因中的非编码序列。‎ ‎【详解】A、三个环可代表基因中的非编码序列,A错误; 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互补区中α链的嘌呤数与β链的嘧啶数相同,B正确; C、三个环表明基因中可能存在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C正确; D、互补区的形成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来实现的,D正确。故选A。‎ ‎18.下面关于细胞中DNA复制、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发生在个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B. 间期DNA复制时所需的酶主要有解旋酶、DNA聚合酶 C. 转录时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在RNA酶的作用下连接成RNA D. 无论DNA复制还是转录和翻译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C ‎【解析】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间 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条件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 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产物 ‎2个双链DNA 一个单链RNA 多肽链 特点 半保留,边解旋边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配对 A-T T-A C-G G-C A-U T-A C-G G-C A-U U-A C-G 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详解】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可以发生在个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A正确;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其中DNA的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B正确;转录所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RNA的过程,C错误;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 ‎19.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I),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ly表示甘氨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 B.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 C. tR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mRNA分子由单链组成 D. 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含有CCI反密码子的tRNA转运甘氨酸,而反密码子CCI能与mRNA上的三种密码子(GGU、GGC、GGA)互补配对,即I与U、C、A均能配对。‎ ‎【详解】A、由图示分析可知,I与U、C、A均能配对,因此含I的反密码子可以识别多种不同的密码子,A正确;‎ 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结合,B正确;‎ C、由图示可知,tRNA分子由单链RNA经过折叠后形成三叶草的叶形,C错误;‎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mRNA中碱基的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从图示三种密码子均编码甘氨酸也可以看出,D正确。故选C。‎ ‎20.结合以下图、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 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 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 利福平 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A. 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复制 B. 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③过程 C. 结核杆菌的④和⑤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 ①~⑤过程均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翻译,⑤表示逆转录,④表示RNA的复制。‎ ‎【详解】A、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为肽聚糖,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应是抑制了翻译过程;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应是抑制了转录过程,A错误;‎ B、环丙沙星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应是抑制了①DNA复制过程;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③翻译过程,B正确;‎ C、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不存在④和⑤过程,C错误;‎ D、人体健康细胞中也不发生④和⑤过程,D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 ‎21.在寒冷水域和温暖水域中生活的章鱼,二者K+通道的基因序列相同,但在相同强度的刺激下,K+通道灵敏度有很大差异。有关此现象做出的推测错误的是( )‎ A. 二者K+通道蛋白质结构不相同 B. 基因在进行转录和翻译后,产生的RNA或蛋白质会被加工 C. K+通道灵敏度的差异是基因作用的结果 D. 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利于生物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但在性状决定过程中会选择性表达;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的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详解】A、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故二者K+通道蛋白质结构不相同,A正确;‎ B、基因的转录产物是RNA,翻译产物是蛋白质,两者形成后均会被加工,B正确;‎ C、具体干信息可知在寒冷水域和温暖水域中生活的章鱼,“基因序列相同,但在相同强度的刺激下,K+通道灵敏度有很大差异”,可说明K+通道灵敏度的差异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误;‎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功能的多样性利于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两种章鱼的相同点与差异,进而结合选项分析作答。‎ ‎22.下列是对不同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和基因型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 ‎ A. 图中细胞a含有3个染色体组,该个体一定是三倍体 B. 图中细胞b含有2个染色体组,该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C. 图中细胞c含有4个染色体组,该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D. 图中细胞d含有1个染色体组,该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答案】D ‎【解析】若个体是直接由配子发育来,无论配子中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均为单倍体; 若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其体内有多少个染色体组就称为几倍体。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即称为二倍体。‎ ‎【详解】A、分析图示,图中细胞a含有3个染色体组,但该个体不一定是三倍体,也有可能是单倍体,A错误;‎ B、分析图示,图中细胞b含有3个染色体组,B错误;‎ C、分析图示,图中细胞c含有1个染色体组,C错误;‎ D、分析图示,图中细胞d含有的四条染色体形态均不相同,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该个体一定是单倍体,D正确。故选D。‎ ‎【点睛】单倍体不是只含一组染色体的个体,但只含一组染色体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 ‎23.图1、图2表示某种生物的两种染色体行为示意图,其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两图所示的变异 A. 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 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C. 均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 D. 均涉及DNA链的断开和重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图1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图2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发生的变化,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基因重组过程中基因的数目没有改变,图2的染色体易位中数基因目不变,B错误;染色体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错误;交叉互换和易位均涉及DNA链的断开和重接,D正确。‎ 考点:染色体变异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①和②互为同源染色体,所以它们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而②和③是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24.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作装片的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 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 C.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制成解离液 D. 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答案】D ‎【解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 1、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详解】A、制作装片的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正确;‎ B、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B正确;‎ C、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制成解离液,C正确;‎ D、分裂期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只有后期染色体数目因着丝点的分裂而短暂加倍,所以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处在分裂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故选D。‎ ‎25.一个基因型为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精细胞,其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见下图。导致该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 ‎ A. 基因突变 B.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C. 染色体变异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从图中看出一个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DT,Dt,dT和dt四种精子,而正常的减数分裂只能产生四个两种类型的精子,所以最可能的原因是这个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四种精子。故选B。‎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结合图中四个细胞的基因型进行分析。‎ ‎26.下表是四种人类遗传病的亲本组合和优生指导。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遗传病 遗传方式 夫妻基因型 优生指导 A 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XaXa×XAY 选择生男孩 B 血友病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XbXb×XBY 选择生女孩 C 白化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a×Aa 选择生女孩 D 并指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Tt×tt 产前基因诊断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A、由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型为XaXa与XAY的夫妻后代中女孩(XAXa)都患病,男孩(XaY)不患病,因此应该选择生男孩,A正确;‎ B、血友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型为XbXb与XBY的夫妻,后代中女孩(XBXb)不患病,男孩(XbY)患病,因此应该选择生女孩,B正确;‎ C、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概率与性别无关,不能通过选择性别避免后代遗传病的发生,C错误;‎ D、并指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概率与性别无关,不能通过选择性别避免后代遗传病的发生,要通过产前基因检测进行预防,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准确判断表中各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根据表中所给的基因型判断子代表现型,再选出正确的选项即可。‎ ‎27.下列有关生物育种实例与原理相符的是( )‎ A. 无子西瓜的培育—基因重组 B. 高产青霉菌株—基因突变 C. “黑农五号”大豆—基因重组 D. 培育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常见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比较如下:‎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2)杂交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优 点 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缺 点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技术复杂,成本高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 ‎【详解】A、无子西瓜的培育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 B、高产青霉菌株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B正确; C、“黑农五号”大豆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C错误; D、培育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的方法是转基因技术,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几种育种方法的过程,识记不同的育种方法所遵循的原理,进而结合题干实例进行分析。‎ ‎28.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工程又叫DNA拼接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聚合酶 B. 所有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 形成重组质粒时,用DNA连接酶将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D. 基因工程育种能克服生殖隔离且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答案】D ‎【解析】DNA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 ‎【详解】A、基因工程又叫DNA拼接技术,常用的工具酶有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错误;‎ B、一种限制酶都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即具有特异性,B错误;‎ C、形成重组质粒时,用DNA连接酶将磷酸二酯键连接,C错误;‎ D、基因工程育种导入外源基因,可导致某种生物出现前所未有的新性状,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D正确。故选D。‎ ‎29.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 )‎ A. 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B. 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 C. 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 D. 克隆多莉羊 ‎【答案】A ‎【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相互之间不能交配,或交配以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详解】A、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表明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不同物种,A符合题意;‎ B、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表明生物发生了进化,黑色和灰色的桦尺蠖仍为一个种群,没有产生新物种,B不符合题意;‎ C、马与驴交配产生的骡没有生育能力,不能算是新物种,C不符合题意;‎ D、克隆羊多莉属于细胞核移植,和提供细胞核的亲本性状相同,属于同一物种,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0.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自养需氧型的单细胞生物 B. 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 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自养厌氧型的单细胞生物,A错误;‎ B、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B错误;‎ 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但后代不可育,故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D。‎ ‎31.下列有关遗传、变异、进化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都是线性关系,即每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每种性状也只由一个基因控制 ‎③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④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①正确;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有的性状受多对基因控制,一对基因也可能对多对性状产生影响,②错误;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③错误;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的过程,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④正确。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故选B ‎32.将某一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上的DNA用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均含有‎14C和32P B. 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含‎14C的染色体可能是含32P染色体的两倍 C.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 D.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两个有放射性,两个没有放射性 ‎【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最终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详解】若进行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会分开,因此四个细胞中有两个细胞都含有‎14C,另外两个细胞都含有32P,A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可能含‎14C的染色体和含32P染色体相等,也可能只含‎14C,也可能只含32P,可能不含‎14C和32P,B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两次,DNA复制两次,由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因此,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C正确;若进行减数分裂,DNA只复制一次,但细胞分裂两次,因此,四个细胞中都有放射性,D错误;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会分离,生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再根据题意作答。‎ ‎33.2020 年全球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其病原体 covid-19 是一种具有包膜、单条正链 RNA(+)的冠状病毒,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所示,a-e 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 ) ‎ A. RNA(+)既含有该病毒的基因,也含有多个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B. 过程 a、c、d 表示 RNA 的复制过程,图中的 mRNA 与 RNA(+)序列相同 C. 过程 b、e 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所需的原料、tRNA 和能量均来自于宿主细胞 D. a、b、c、d、e 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B ‎【解析】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是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RNA流向RNA和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A、从图中可知,RNA(+)既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又可直接作为某些蛋白如RNA聚合酶的mRNA,由此可知含有多个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A正确; B、过程a、c、d的模板和产物均为RNA,但d过程形成的mRNA只用于表达某些蛋白质,长度上比RNA(-)要短得多,更类似于转录过程,不能叫RNA的复制,B错误; C、过程b、e表示翻译过程,因为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由于病毒的增殖均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翻译所需的原料、tRNA、能量均来自宿主细胞,C正确; D、a、b、c、d、e 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配对,D正确。故选B。‎ ‎34.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 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B. F2的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2/3‎ C. 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5/6‎ D. 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2中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 ‎【详解】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F2中,抗病∶弱抗病∶易感病=3∶6∶7,为9∶3∶3∶1的变式,表明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为RrBb,进而推知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抗病)、rrBB(易感病),A正确;F2的弱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RRBb∶RrBb=1∶2,没有纯合子,B错误;F2中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RRbb∶Rrbb=1∶2,即各占1/3、2/3,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1-2/3×1/4rrbb=5/6,C正确;F2中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是rrBB、rrBb、rrbb、RRBB、RrBB,其中rrBB、rrBb、rrBb分别与rrbb进行测交,后代都是易感病个体,因此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2中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由题意“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与“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明辨抗病、弱抗病与易感病可能的基因型,进而由“F2的性状分离比”准确定位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推知双亲和F1的基因型,进而作答。‎ ‎35. 已知玉米的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为玉米6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品系②~⑥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的,其他性状均为显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品系 ‎①‎ ‎②果皮 ‎③节长 ‎④胚乳味道 ‎⑤高度 ‎⑥胚乳颜色 性状 ‎ 显性纯合子 白色pp ‎ 短节bb ‎ 甜ss ‎ 矮茎dd ‎ 白色gg ‎ 所在 染色体 ⅠⅣⅥ Ⅰ ‎ Ⅰ ‎ Ⅳ ‎ Ⅵ ‎ Ⅵ A. 若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中节的长短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选作亲本的组合可以是①和②‎ B. 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品系①和④做亲本进行杂交 C. 选择品系③和⑤做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9‎ D. 玉米的高度与胚乳颜色这两种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解析】1到6是六个纯合品系,②—⑥均只有一个性状属隐性纯合,其他均为显性纯合。‎ ‎【详解】A、①和②均为长节纯合子,二者杂交不能验证分离定律,故A错误;‎ B、品系①和④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不能用于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故B错误;‎ C、品系③和⑤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选择品系③和⑤做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9,故C正确;‎ D、控制玉米高度与胚乳颜色的基因均位于Ⅵ号染色体,这两种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6.某家族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如图为其家系中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为白化病,致病基因为a;另一种为红绿色盲,致病基因为b),请据图回答:‎ ‎(1)据图分析属于白化病的是________(选填“甲病”或“乙病”),Ⅱ5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Ⅲ5的致病基因b一定来自于祖辈中的___________(选填“Ι‎1”‎或“Ι‎2”‎)。‎ ‎(2)Ⅲ2和Ⅲ3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________;‎ ‎【答案】甲病 AaXbY Ⅰ2 1/3‎ ‎【解析】题意分析,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可知,系谱图中的Ⅰ1、Ⅰ2与Ⅱ4符合此规律,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甲病为白化病,而据题意“另一种为红绿色盲”可知乙病为色盲。‎ ‎【详解】(1)据系谱图可知,Ⅰ1、Ⅰ2无甲病,而其女儿Ⅱ4患甲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而据题意可知两种病中一种病是白化病,且白化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甲病是白化病,又已知另一种病是红绿色盲,则乙病是红绿色盲。II5与II6不患甲病,而其后代III5患甲病,因此对于甲病来说,II5、II6的基因型均为Aa,而Ⅱ5患乙病,对于乙病来说,其基因型为XbY,因此Ⅱ5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Ⅲ5的致病基因b来自于Ⅱ5,然后来自Ⅰ2。(2)由分析可知,对于甲病来说,Ⅲ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2/3Aa、1/3AA;对于乙病来说,其不患乙病(色盲),基因型为XBY。综合两种病分析,Ⅲ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XBY、2/3AaXBY,由(1)的分析可知,Ⅱ5、Ⅱ6的基因型均为Aa,对于甲病来说,则III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又III3不患乙病,而Ⅱ5患乙病,因此对于乙病来说,Ⅲ3的基因型是XBXb,综合两种病考虑,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XBXb、2/3AaXBXb。Ⅲ2和Ⅲ3婚配,利用逐对分析法,二者婚配后,患甲病的概率为2/3×2/3×1/4=1/9,则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1/9=8/9;患乙病的概率为1/4,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1/4=3/4,因此二者婚配后,不患病的概率为8/9×3/4=2/3,患病的概率为1-2/3=1/3。‎ ‎【点睛】熟知基因自由组合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以及显隐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37.下图甲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过程②的放大。 ‎ 结合上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过程②是___________,该过程与DNA复制相比,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表示异常蛋白合成的部分过程,由图分析可知下一个将要加入肽链的氨基酸将是________,相关密码子见表。‎ 氨基酸 丙氨酸 谷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密码子 GCA、GCG、GCU CGA、GAG AAA、AAG UGG、UUU ‎(3)图甲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细胞中图乙过程②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真核生物细胞内存在着种类繁多、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小分子RNA(简称miRNA),它们能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由此可以推断这些miRNA抑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可能是_________‎ A.阻断rRNA装配成核糖体 B.妨碍DNA分子的解旋 C.干扰tRNA识别密码子 D.影响DNA分子的转录 ‎【答案】翻译 U—A 赖氨酸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直接控制) 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短时间内可合成多条肽链 C ‎【解析】图甲过程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物质a为DNA,物质b为转录形成的RNA,物质c为成熟的mRNA。图乙为翻译过程。‎ ‎【详解】(1)图甲中过程②是翻译。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G-C,而DNA复制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T、G-C,所以翻译过程与DNA复制相比,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U-A。‎ ‎(2)由图可知,下一个将要加入肽链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是AAA,由密码子表可知应为赖氨酸。‎ ‎(3)根据题图可以异常蛋白为膜上的结构蛋白,所以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直接控制)。‎ ‎(4)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5)A、根据题意可知,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的,与rRNA装配成核糖体无关,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并没有与双链DNA分子互补,所以不会妨碍双链DNA分子的解旋,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则mRNA就无法与核糖体结合,也就无法与tRNA配对了,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只是阻止了mRNA发挥作用,并不影响DNA分子的转录,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识图能力。‎ ‎38.科研人员将水稻的A品系(矮秆纯合子)与B品系(高秆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分别统计亲本(A、B品系)、F1及F2中不同株高的植株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F1的株高与_______无显著差异,F2的株高呈现双峰分布,表明F2出现了________现象。‎ ‎(2)水稻的株高大于‎120cm为高秆性状,则F2中高秆与矮秆的比例约为_______。‎ ‎(3)研究表明,A品系含有基因d,茎较短,表现为矮秆。B品系是A品系突变体,除了基因d外,还含有另一基因e,穗颈较长,表现为高秆,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由此分析,F2中高秆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F2中矮秆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答案】A品系 性状分离 1:3 ddee 2‎ ‎【解析】据图分析,A品系与B品系杂交,获得的F1的株高与亲本A品系差不多;根据题意分析,水稻的株高大于‎120cm为高秆性状,则曲线图中高杆:矮杆的比例接近于1:3。‎ ‎【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F1的株高与A品系无显著差异,即都表现为矮杆;F2的株高呈现双峰分布,同时出现了高杆和矮杆,发生了性状分离。‎ ‎(2)水稻的株高大于‎120cm为高秆性状,根据曲线图的数据计算可知高杆:矮杆的比例接近于1:3。‎ ‎(3)根据题意分析,B品系是纯合高杆,除了基因d外,还含有另一基因e,穗颈较长,表现为高秆,因此其基因型为ddee,则A品系为ddEE,子一代基因型为ddEe,因此子二代矮秆植株的基因型有ddEE、ddEe两种。‎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能够根据图形判断子一代的性状类似于哪一个亲本以及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 ‎39.现有两个品种的玉米(2n=10),一种是高茎白粒(DDRR),另一种是矮茎黄粒(ddrr)。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将上述两个品种的玉米进行杂交,得到F1。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用较快的速度获取纯合矮茎白粒植株,应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 ‎(2)将F1进行自交得到F2,获得的矮茎白粒玉米群体中,R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 ‎(3)如果将上述亲本杂交获得的F1在幼苗时期就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得到的植株与原品种_____(是/不是)为同一个物种?理由是___________。‎ ‎(4)上述两个品种玉米杂交产生的F1中,有一株矮茎白粒玉米。从亲本的角度分析产生该矮茎白粒玉米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 。‎ ‎【答案】单倍体育种 2/3或者66.7% 不是 与原品种杂交后产生的后代是不育的,存在生殖隔离 DDRR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或DDRR产生配子时一个性原细胞中D突变成d DDRR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或者DDRR产生配子时带D基因的染色体没有分离产生了只含R基因的配子,或者:DDRR产生配子时带D基因的某条染色体缺失产生了只含R基因的配子)‎ ‎【解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四种育种方法:‎ ‎ ‎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 (1)杂交→自交→选优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1)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因此欲用较快的速度获取纯合矮茎红果植株,应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2)将F1(DdRr)进行自交得到F2(D_R_:D_rr:ddR_:ddrr=9:3:3:1),在矮茎红果番茄(ddR_)的群体中,ddRR占1/3、ddRr占2/3,因此R的基因频率是2/3×1/2+1/3=2/3,即66.7%。‎ ‎(3)如果将上述亲本杂交获得的F1(DdRr)在幼苗时期就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得到的植株(DDddRRrr)与原品种杂交后产生的后代是不育的,即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不是同一个物种。‎ ‎(4)上述两个品种的玉米杂交产生的F1中,有一株矮茎白粒玉米。从亲本的角度分析产生该矮茎白粒玉米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如DDRR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或DDRR产生配子时一个性原细胞中D突变成d和染色体变异,如DDRR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缺失产生了只含R基因的配子。‎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育种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四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包括常用方法、原理、优缺点等;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