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2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作业】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毛泽东曾说过:“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从材料可以看出( ) A.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B.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C.中国共产党诞生使毛泽东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 D.五四时期毛泽东思想已经开始走向成熟 B [通过三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使毛泽东在1920年夏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即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毛泽东领导新文化运动问题,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诞生,排除C项;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在1945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 2.(2019·北京东城区一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点:它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这个关键点是( ) A.毛泽东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式形成 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正式写入党章 C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根据所学知识,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故选C项。] 3.(2019·盐城一模)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毛泽东的主张( ) A.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B.有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C.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B [根据材料“在现阶段……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共同抗日是主要任务,民族革命有利于团结国民党,故选B项;“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指新民主主义革命,A项错误;C项“消除了”说法绝对,排除;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项错误。] 4.(2019·武汉二模)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等新的概念以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这些概念的提出( ) A.体现了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 C.反映出共产党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 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A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从材料信息看,毛泽东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故选A项。] 5.1943年国民党挑起了一场“中国之命运”的论战,抛出了“哪个党能够救中国”的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组织多位理论家运用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进行反击。这场论战( ) A.有利于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B.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奠定理论基础 C.有利于争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D.为“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提供了土壤 D [材料中体现的是中国内部就中国命运的论战,与反法西斯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错误;材料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持与否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共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为理论,这有利于毛泽东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故选D项。] 6.1945年1月,在《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文中,毛泽东提出:“我们不能学国民党那样,自己不动手专靠外国人,连棉布这样的日用品也要依赖外国。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这说明毛泽东( ) A.希望与西方国家实现经济互补 B.主张自力更生地发展经济生产 C.认识到持久抗战对经济的压力 D.极力维护国共合作以共同抗日 B [B项表述与题目中“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相符,故正确;A项表述与题目不相符,排除;题目中并未提到持久战的问题,排除C项;D项表述与题目不相符,排除。] 7.(2019·遂宁一模)20世纪40年代后期,解放区报纸上多次出现农民在集市争相购买毛泽东像的报道。与此同时,无论民间集市还是社会机构,都开始大量印制毛泽东像。毛泽东像在此时的畅销( ) A.强化了农民阶级的道路认同 B.促进了土地改革的全面推广 C.实现了理论宣传的形式创新 D.导致了“左”倾路线的全面实施 A [农民积极大量购买毛泽东像说明这是广大农民阶级对我党革命道路的认可与支持,故选A项;土地改革始于1947年,这与材料给定的时间点明显不符,排除B项;毛泽东像本身并不属于理论宣传,排除C项;我党全面的“左”倾路线正式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排除D项。] 8.(2019·郴州一模)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 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材料出自(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持久战》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C [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革命胜利后的一种过渡形式的国家制度,符合《新民主主义论》中中国革命两步走的设想,故选C项;A、B、D三项与民主革命两步走无关,排除。] 9.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 ) A.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 D.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B [材料意思是:由于法律条文工作量大等问题,所以应该在制定过程中留有余地,随着各种情况的出现,以便能更好地去补充完善法律,并且有些地方可以先搞试点。邓小平倡导在立法问题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B项正确。] 10.1990年,邓小平说:“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这说明邓小平( ) A.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B.开始形成市场经济理论观点 C.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主张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A [根据材料时间“1990年”和邓小平讲话的内容可知,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进一步探讨,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11.(2019·唐山一模)有学者认为, 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邓小平的“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 ) A.引进外资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发展 B.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 C.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D.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理论 A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借鉴了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故选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新经济政策规定征收固定粮食税,故B、C两项错误;“一国两制”方针适用于解决港澳台问题,与新经济政策无关,D项错误。] 12.(2019·杭州二模)1987年,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时说:“我们过去固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搞了好多年,导致的结果不好……很长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这才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上述言论表明( ) A.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 B.改革开放的实施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C.邓小平注重利用国际交流发展本国经济 D.民生问题是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D [对外开放不是发展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对外开放的背景,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邓小平注重国际交流,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注重对人民生活的改善,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民国总统,我想没有哪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有现在农民协会这样肃清盗匪的威力。什么盗匪,在农会势盛地方,连影子都不见了……至于土匪,则我所走过的各县全然绝了迹,哪怕从前是土匪出没的地方。原因:一是农会会员漫山遍野,一呼百应,土匪无处藏踪。二是农民运动兴起后,谷子廉价……民食问题不如过去那样严重。三是会党加入了农会,在农会里公开地合法地逞英雄……四是各军大招兵,“不逞之徒”去了许多。 因此,农运一起, 匪患告绝。对于这一点,绅富方面也同情于农会。他们的议论是:“农民协会吗?讲良心话,也有一点点好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关于农民革命问题的相关思想。(9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有了哪些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主要依据。(16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农民协会这样肃清盗匪的威力”“农运一起,匪患告绝”等信息,结合毛泽东对于农民运动重视的态度,回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可归纳总结;第二小问,结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及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经验,可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主要依据。 答案:(1)农民在民主革命中有着伟大的作用;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是必要的;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9分) (2)发展: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农民阶级是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依据: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马列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理论;井冈山斗争的实践。(16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报和中央领导人对苏联经济模式反思中的许多细节,反映了中、苏许多的重大历史现象。部分反思内容如下: 1954年,《人民日报》反思道:“苏联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 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结合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反思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苏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细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依据“苏联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可以谈工业化的成就,然后根据所学列举苏联工业化的成就即可。依据“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可以从苏联工业化的弊端以及中国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作答。 [答案] 示例 细节:苏联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2分) 历史现象:这一细节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2分) 概述和评价: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通过五年计划的实施和资金的国内积累,苏联只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工业化的成就巩固了苏联政权,并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和光辉前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极大的示范作用,学习、借鉴乃至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成了新中国制定工业化战略的必然选择。(8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