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江苏专用):课时1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江苏专用):课时1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作业】

课后限时集训(一)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时间:30分钟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0·南通通州区调研一)夏商周时期曾采用过不同的历法,分别称为夏历、殷(商)历和周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这说明(  )‎ A.宗法制靠血缘关系维系 B.同姓子弟是分封制的主体 C.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 D.周文化得到了天下的认同 C [“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说明当时历法没有统一,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宗法制的信息,故A项错误;分封制的主体与材料的主旨历法没有统一不相符,故B项错误;历法没有统一说明周历没有得到部分诸侯国的认同,周文化没有得到天下认同,故D项错误。]‎ ‎2.(2019·徐州、淮安、连云港一模)下图是西周时期一件青铜器,其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铭文虽然简略,但日期(甲子日)、时间(早晨)等都与典籍记载完全一致,证明了典籍记载武王克商的牧野之战确为信史。这说明(  )‎ A.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B.解释历史需要不断更换视角 C.确认历史事实需要多重证据 D.考证史料需图片、文献相结合 C [青铜器属于原始历史遗迹,是第一手史料,典籍记载属于二手史料,二者相互印证历史的真实性,‎ 故C项正确。历史研究通过多重史料验证可以还原历史真相,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研究历史要变换历史的视角,而是要注重对史料的研究,故B项错误;考证史料需要验证历史的真伪性,并不是图片、文献相结合,D项错误。]‎ ‎3.(2019·苏锡常镇四市三模)《史记》关于商王传递顺序的记载,一直受到争议。但20世纪以来出土的商朝遗迹中,发现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学者们据之复原了商王的谱系,确认它和《史记》所记载的内容基本一致。这说明历史事实的考辨(  )‎ A.必须依赖第一手的出土文物 B.力求规避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C.可以借助多角度的研究路径 D.应该挖掘神话中的历史细节 C [题干反映出史学界通过对考古发掘出的甲骨文字分析,复原了商王传递顺序,从而印证了《史记》内容的正确性,由此可知,考古是研究历史的又一重要路径,故选C项。A项错在“必须依赖”,表述绝对化。B项表述不合题干主旨。D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 ‎4.(2019·江苏原创模拟二)有学者提出,周代国家是一个由王国及大小不等的诸侯邦国通过上下隶属关系结合成的政治共同体,其中不存在任何一个自治的政治单位,诸侯国是周代国家统一体内的地方政权。该学者旨在强调,西周分封制(  )‎ A.形成贵族内部森严等级 B.促使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C.完成中央集权体制建设 D.剥夺诸侯的地方统治权 B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全面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其中不存在任何一个自治的政治地位”,故正确选项是B项;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C、D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均可排除。]‎ ‎5.(2019·常州一模)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共同伐秦的时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推断当时的情况是(  )‎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君主直接控制地方 C.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D.宗法制受到了挑战 D [材料中“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说明宗族祭祀中的规则遭到破坏,成肃公在挑战宗法制,而刘康公则力图维护宗法制,故本题答案选D项。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春秋时期,最高统治者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项错误;诸侯王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6.(2019·南京、盐城一模)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郑国,最后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这表明当时(  )‎ A.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 ‎ B.诸侯争霸局面已经出现 C.兼并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 ‎ D.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 D [教材内容一再强调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权威下降,但是题干却指出了当时郑庄公在与周王的战争中,虽然取得优势,但是并未乘胜追击,这说明了周王的权威仍在,故选D项。其他选项的表述均与题干主旨不符合。]‎ ‎7.(2019·扬、泰、南、淮、徐、宿、连三模)在周代,属于不同宗系、处于不同等级的人,按照尊卑亲疏关系的不同,遵守各不相同的礼仪,拥有各不相同的权利和义务。这种复杂而制度化的等级关系(  )‎ A.实现周朝的中央集权 B.强化国人的角色意识 C.促进贵族内部的平等 D.造成宗法制度的衰落 B [首先通过题干中的“宗系”“尊卑亲疏”“各不相同的礼仪”“各不相同的权利和义务”等信息,可以判定为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强调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身份确定自己遵守的礼仪、义务,享有的权利,这强化了每个人的社会角色意识,A项说法错误,西周没有实现中央集权。C项制度化的等级关系也存在于贵族内部,因而不能促进贵族内部的平等。题干描述的就是宗法制的影响,材料不能说明宗法制衰落,故D项错误。]‎ ‎8.(2019·无锡一模)据《荀子·儒效》载:“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由此可见,周朝(  )‎ A.神权与王权相互结合 B.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C.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 D.周天子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 [题干信息反映了周王室的子孙大多数成为天下的“显侯”,即实力和地位强盛,王室子孙地位的取得,主要是因为其血缘关系,从而分享到了更多的政治权力,故选B项;A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题干反映的是权力分配问题,故C项错误;D项错在“实现了”,与史实不符合。]‎ ‎9.(2019·徐州、淮安、连云港一模)有学者特别推崇古代中国“开明君主统治的中央集权”,其特征是“君主政治权力的集中与中枢行政机构权力的集中并行不悖”。这样的体制实质上(  )‎ A.弱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激化了君权与相权矛盾 C.保证了君主权力的独尊 D.导致了国家机构的分裂 C [题干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特征是“君主政治权力的集中与中枢行政机构权力的集中并行不悖”,即君主在强化自身政治权力的同时,也强化了中枢行政机构的权力,而这种中枢行政机构权力大小的演变,是以皇权意志为转移的,故选C项。]‎ ‎10.(2019·南通二模)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一族即一国的情况不复存在。这一局面出现是因为(  )‎ A.宗法制度的衰落 B.贵族统治的完善 C.分封制度的推行 D.血缘政治的打破 C [首先通过题干中的“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的新型国家”可以判定西周推行了分封制,改变了商朝一族即一诸侯国的局面。A项不符合史实,且与此题无关联;B项是分封制推行的结果,而不是原因;D项不符合史实,与材料中“以周人为统治者”相违背,周人为统治者说明是以血缘为纽带的统治模式。]‎ ‎11.(2019·苏锡常镇二模)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  )‎ 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 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D.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 C [西周时期,周王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大规模推广分封制,将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代表周王室统治当地,但是这种制度也造成了地方诸侯势力急剧膨胀,最终导致周王室权威下降,诸侯割据混战。秦朝建立后,为了吸取教训,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从而削弱地方势力,故本题选C项。郡县制不再以血缘为纽带进行权力传承,行政体系进入到官僚政治阶段,故A、B两项错误。D项表述不如C项更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12.(2020·海安中学调研)古代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的说法,到秦始皇时期,“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这反映出(  )‎ A.周朝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秦朝继承了古代的祭祀制度 C.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 D.秦朝大一统君主专制的形成 D [材料信息“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说明秦始皇统一后建立了不同于分封制下的新的帝王祭祀体系,这也是秦始皇一统天下,构建专制权威的表现,故选D项;材料显示的是秦朝的祭祀制度,而不是周朝的社会状况,排除A项;秦朝改变了古代的祭祀制度,排除B项;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是材料的表面信息,不能反映秦始皇这种做法背后的实质问题,排除C项。]‎ ‎13.(2020·海安中学调研)“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  )‎ A.皇帝制度  B.世袭制度 C.大一统制度   D.郡县制度 D [材料的含义是,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郡县制度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可以排除A、C两项,这两项秦统一六国之前没有出现过;B项无法体现。]‎ ‎14.(2020·天一中学调研)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观点 作者、出处 共40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 ‎(唐)房玄龄等《晋书·地理志》‎ 共36郡(包含黔中郡和洞庭郡)‎ ‎(清)钱大昕《秦三十六郡考》‎ 共46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 谭其骧《秦郡新考》‎ 出现“洞庭郡”的记载,此前有人认为湘西应该属于黔中郡 ‎2002年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  )‎ 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 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 D [秦朝设郡数目是确定的,只是受到史料的影响而出现分歧,故A项错误;从表中可知,秦朝是否设立洞庭郡存在争议,B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中对洞庭郡是否存在及其与黔中郡的关系存在分歧,故C项错误;由表中几则史料可知,不论洞庭郡是否存在及其与黔中郡的关系如何,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是肯定的,故D项正确。]‎ ‎15.(2020·启东中学调研)秦朝正式开启了中国千余年的封建王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马克思却形象地比喻其为:“好像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马克思这番话旨在强调(  )‎ A.先秦分封制催生了中央集权 B.秦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 C.秦官僚政治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D.秦表面的统一掩盖不了“分散”的现实 D [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马克思的话没有涉及秦朝官僚政治,故C项错误;秦的统一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缺乏把各地域联系起来的组织力量,因此秦的统一掩盖不了经济上“分散”的现实,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5分)‎ ‎16.纵观中国历史,中央和地方关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古代围绕着“封建”与“郡县”之优劣利弊,‎ 自秦以来就多有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 ‎——《汉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就“封”和“郡”的字型结构来看,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主要区别。(3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秦、汉选择地方管理制度的共同因素。(4分)‎ ‎(3)有人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儒、法之争,试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并以秦汉时期的郡县制为例加以说明。(8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封”“郡”两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材料三“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加强中央集权。第(3)问,根据材料二中“廷尉斯曰……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得出郡县制初为秦朝法家所倡;根据材料三中“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汉代为儒家采用,适应“大一统”。‎ 答案:(1)分封制:封疆建国,割据一方;郡县制:为君主管理地方。‎ ‎(2)因素:吸取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 ‎(3)说明:郡县制初为秦朝法家所倡;汉代为儒家采用,适应“大一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