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 3 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填一填)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 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 极夜的范围越大。 (3)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 同);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 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随纬度(空间)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 Error! (2)随季节(时间)变化规律 Error!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的区别与联系 (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入射光线与观测者所在地平面的夹角。 (2)太阳入射光线与地平面夹角为 90°时,称为太阳直射。 (3)一日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即为正午太阳高度。 (4)若太阳高度为 90°,必须同时满足“时间+地点”两个条件:一 是时间为当地正午,地方时 12 点;二是地点为太阳直射点。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更替 (1)成因 (2)划分(以北半球为例) 2.五带 (1)划分依据: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五带的划分 下图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五带中的北温带、热带、南温带。 (做一做) 1.判断题 (1)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都是 90°。( × ) (2)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 ) (3)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 ) 2.选择题 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的是( C ) A.67°N B.21°S C.50°N D.89°S 解析:纬度小于 23°26′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点,有太阳直 射现象;纬度大于 66°34′位于寒带的地点,有极昼极夜现象。 3.填图题 在图中标出各点的节气。 主题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早晨,当太阳的上部边缘与天安门广场所在地平线相平时,为北 京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日期不同,升旗时间也有差异。每年 1 月 11 日大约为 7 时 36 分,6 月 6 日为 4 时 36 分,在此期间平均每日提前约 1 分钟。 为什么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 1 月 11 日晚而 6 月 6 日早? 提示:1 月 11 日处于北半球冬半年(9 月 23 日前后至次年 3 月 21 日前后),昼短夜长,日出时间晚于 6 时;6 月 6 日处于北半球夏半年(3 月 21 日前后至 9 月 23 日前后),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于 6 时。 1.从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看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2.从晨昏线的倾斜上看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3.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弧或夜弧所跨的经度范围进行计算。 昼(夜)长=昼(夜)弧度数/15°。 (2)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的地方时计算。 地方时正午 12 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等份(如下图所示)。 也可以利用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 ①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②昼长=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 (3)根据相关性计算。 ①同时位于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 ②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 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如北纬 40°的地区昼长是 15 小时,那么南纬 40°的地区夜长是 15 小时。 极昼与极夜范围变化的确定方法 1.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 (1)春分日至夏至日Error! (2)夏至日至秋分日Error! (3)秋分日至冬至日Error! (4)冬至日至次 年春分日Error! 2.极昼、极夜范围的确定方法 若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α,则该日发生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 为 φ=90°-α。如:太阳直射 10°N,则这一天发生极昼的范围为 80°N 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夜的范围为 80°S 及其以南地区。 读下图,回答 1~2 题。 1.这一天的日期是________前后( B ) A.3 月 21 日 B.6 月 22 日 C.9 月 23 日 D.12 月 22 日 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南极圈内全部为极 夜,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该日应该是夏至日即 6 月 22 日前后。 2.此日后三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 B.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 C.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解析:此日后三个月即为 6 月 22 日到 9 月 23 日,这一段时间太 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此后三个月太阳直射点依然在北半球,北半球依 然昼长夜短,但是夜渐长,昼渐短;南极圈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地 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主题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冲着小区楼房间距有 50 米、小区绿化率为 50%的宣传广告,我国 北方某市一些市民先后购买了某小区的商品房。岂料两年后开发商改 变建筑方案,楼房的间距仅为 30.4 米。为此,该小区的 38 户业主们 将开发商告上法庭。 (1)小区业主为什么这么重视楼间距问题? 提示:楼间距与太阳光照相关,在太阳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楼间距 的大小会影响到采光条件的好坏。 (2)每年的夏至日至冬至日,我国北方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 提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到直射点距离越近 (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二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 月 22 日前后),一次 最小值(12 月 22 日前后)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 月 22 日前后),一次 最小值(6 月 22 日前后) 南、北回归线之间(除赤道 外)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 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 6 月 22 日前后、 北半球出现在 12 月 22 日前后) 赤道地区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秋分),两次最 小值(夏至、冬至) 递变规律 来增去减(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 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 23°26′增大至 46°52′),赤道上为 23°26′,回归线上为 46°52′。 (2)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 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 46°52′)。 (3)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 越小(由 46°52′减小至 23°26′),极圈上为 46°52′,极点上为 23°26′。 4.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为 23°26′,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23°26′);回归线至 极圈之间地区为 46°52′。 5.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 方时是 12 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 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 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 ― ― →逐渐变短 正午最短 ― ― →逐渐变长 日落最长, 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 (4)计算楼距 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 较远。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以 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 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H,则 最小楼间距 L 为:L=h·cotH。 (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 度角的关系为 α+h=90°(如下图)。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 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属于南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 纬度之和。 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 B 点(10°N)时,A 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HA=90°- AB ︵ =90°-(40°-10°)=60° 当太阳直射 B 点(10°N)时,C 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是:HC= 90°-BC ︵ =90°-(10°+23°26′)=56°34′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完成 1~2 题。 1.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D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0°~23°26′N 之间 D.0°~23°26′S 之间 解析:图中 12 月 22 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达到 90°,则该地 位于赤道与回归线之间;图中 12 月 22 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 6 月 22 日的度数,则该地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2.在图中 C 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B ) A.夜长最短 B.正午旗杆影长为 0 C.气温最高 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 解析:图中 C 处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太阳直射该地,则该地 正午旗杆影长为 0。 我国《物权法》指出,住宅楼间距必须保证北面楼房底层窗台面 日照时间不少于 1 小时。据此回答 3~4 题。 3.“日照时间不少于 1 小时”的日期指的是( D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解析:太阳高度越小,影长越长,相同住宅间距下北面楼房底层 日照时间越短,因此,“日照时间不少于 1 小时”的日期应为冬至日。 4.按照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同高楼房的间距最宽的应该是 ( B ) A.南京 B.北京 C.武汉 D.成都 解析:同高的楼房,纬度越靠北,太阳高度越小,楼间距越宽, 故选 B 项。 主题三 四季更替和五带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李白《日出入行》 你知道诗词中的“四运”指的是什么吗?“谁”指的又是什么? 提示:“四运”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谁”指地球的 公转运动。 1.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2.五带的划分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 1~2 题。 1.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B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低纬度地区 解析:热带地区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全年皆夏,四季 变化不明显;位于南北两极地区的寒带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小,气温低, 全年皆冬,四季变化不明显;只有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南北温带,一年 中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大,气温变化大,因而季节 更替最明显。 2.假设黄赤交角为 30°时,地球上( A ) A.寒带的范围变大 B.温带的范围变大 C.热带的范围变小 D.寒带的范围变小 解析:黄赤交角的大小对五带划分影响很大。如果热带的纬度范 围变为赤道到南北纬 30°,那么寒带的纬度范围就为 90°-30°=60°, 即从南北纬 60°到南北纬 90°为寒带。由此可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 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1~2 题。 1.当地球公转由 D 向 A 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B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解析:D 为春分日,A 为夏至日,选 B。 2.在地球公转由 B 向 C 运动的过程中( B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解析:B 为秋分日,C 为冬至日,故选 B。 下图是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测得该校春分日时正午太阳与头顶 夹角示意图。据此回答 3~4 题。 3.该校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B ) A.28° B.62° C.90° D.0° 解析:太阳光线与地平线夹角为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 90°-28°= 62°。 4.该校所在地地理纬度是( A ) A.28°N B.32°N C.52°N D.18°N 解析:3 月 21 日太阳直射赤道,由上题知太阳高度为 62°,所以 此地纬度为 90°-(62°-0°)=28°,该地位于北半球,所以是北纬 28°。 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 图,读图回答 5~6 题。 5.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D )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解析:纬度越低的地区热量越充足,夏季时间应越长,故夏季时 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结合选项可知,D 项正确。 6.下列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解析:低纬度地区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较多,热量变化较小,故季 节变化不明显;中纬度地区不同地区热量差异明显,季节性较强;高 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季节变化不明显;季节更替 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 选 C。 7.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80°W,23°26′S)。 (2)A、B、C、D 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点是 B,第二天正午太阳高度开始增大的点是 A、C、D。 (3)该日 D 点的昼长约为 13 小时 20 分;B、C 两点中,B 点先看 到日出。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 点为晨昏圈与北极圈的切点,其地方 时为 12 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 的地理坐标为(80°W,23°26′S)。在这一天,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达 一年中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 大值。第二天太阳直射点北移,所以 A、C、D 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开 始增大。D 点所在纬线与昏线的交点大约在 20°E 经线上,则昼弧为 200°,所以其昼长约为 13 小时 20 分。B 比 C 先自转到晨线位置,所 以 B 点比 C 点先看到日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