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学案)

‎1.理解传统文化的特征,懂得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 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并掌握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的特点:‎ ‎(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必要性: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②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具体地说,对待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特别提示: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搞“传统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持“文化保守主义”,全盘继承。传统文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为传统文化存在积极的作用而对其全盘肯定,或者因为其存在消极的影响而对其全盘否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正确的态度是辩证地分析传统文化,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重点突破】‎ ‎1.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则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全面发展。‎ ‎(3)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它又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是大范畴,包括了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包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不包括其糟粕。‎ ‎2.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 ‎(1)从传统文化自身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2)从时代的需要看: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时代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变化,必然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所以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如果一成不变,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重点突破】‎ ‎1.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区别:①内涵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的是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指的是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②强调的重点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都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 ‎2.全面认识教育的文化力量 知识角度 教育作用 文化的特点 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教育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文化与人 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交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传承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 ‎3.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正在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包括文化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 ‎(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高频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特点 例1、‎ 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答案】B ‎【变式探究】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在布满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表明(  )‎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稳定不变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选D;A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不选;B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C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高频考点二、 传统文化的影响 例2、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 ‎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举一反三】在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建设科技强国要继承古代中华科技成果,并与弘扬当代科学精神相结合。要继承古代中华科技成果,是因为(  )‎ ‎①古代中华科技成果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没有古代科技成果的继承,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积累,中华文化也就不能丰富和发展 ③古代中华科技成果是至高无上的,是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的 ④包含古代科技成果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没有古代科技成果的继承,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积累,中华文化也就不能丰富和发展,②正确;包含古代科技成果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正确。①③说法错误。‎ ‎【变式探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表达亲情的重要载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广大青少年推荐《晒家规家训——讲我家的故事》一书。这一举措旨在(  )‎ ‎①引导青少年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②引导青少年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③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④让青少年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材料旨在强调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②③符合题意;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的说法是片面的,排除①;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排除④。‎ 高频考点三、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例3、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有人认为,千百种的家风固然有千百种表述方式,但骨子里却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家风渐止于身教言传,所以,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由此可见(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是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继承 ‎③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②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要继承传统,而非推陈出新,排除④。 ‎ ‎【举一反三】‎ 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变式探究】习近平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材料的文化生活依据有(  )‎ ‎①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②发展是继承的结果,文化只有发展才会繁荣 ③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的根本动力与源泉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错误,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并不是继承的结果;③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材料强调了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①④符合题意。‎ 高频考点四 综合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例4、(2017·全国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解析】‎ 审设问 知识范围 文化生活知识 设问指向 ‎《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审材料 有效信息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考查知识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传统文化的作用 ‎【答案】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举一反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立足实践,继承优秀传统;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利用现代科技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答案的组织要围绕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 ‎【答案】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即可)‎ ‎【变式探究】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答案】B 高频考点六 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例6、(2017·全国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文化素养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科学素养,①错误;科技创新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也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而不是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③错误。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1)结合材料,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2)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 ‎【答案】(1)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2)在国外举办敦煌莫高窟艺术展览和主题艺术节;扩大含有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开展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变式探究】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了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④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拍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表明当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使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①④正确;②③夸大了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均错误。故选B。‎ ‎1.(2018年全国Ⅲ卷)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留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2.(2018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19)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成为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②③正确;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并非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①说法错误;④中“确立了……话语主导权”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3. (2018年北京卷)‎ 关于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的建议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生图书占有情况的调研,本研究小组发现三地的人图书占有数量和种类存在差距。为此,我们建议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鼓励市民捐赠闲置图书,免费借阅,让图书在城乡地区之间流动。具体方案如下:‎ ‎……‎ 某校中学生提出的图书流动机制建议 ‎①可以扩大学生阅读量,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③着眼整体,共享文化资源,促进京津翼协同发展 ‎④体现了中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担当社会责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4.(2018年高考天津卷政治7)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 A. 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 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D. 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信中国》展示的不仅是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更是让信仰形象站起,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这表明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A正确且符合题意;B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说法错误,错在“主要”;书信承载的历史不一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D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5.(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16)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 ‎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 ‎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6.(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18)在该平台上,政府采用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 ‎②文化内容的大众化决定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③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引导政治文明的发展创新 ‎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课考查文化传承的知识。②说法错误;③夸大了材料做法的作用;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影响;④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群群众的实践需要。答案选B。‎ ‎7.(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19)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最高目标。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意味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与弱化     ②彰显了世界各国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本质 ‎③是维护和发展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要求    ④有利于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①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会弱化;②各国的核心价值观不可能一样,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和要求;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8. (2018年江苏卷)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A. 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 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答案】D ‎9.(2018年高考天津卷政治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 ‎【答案】(9分)‎ ‎①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回扣《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可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来分析说明德化瓷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可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来分析说明;“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从尊重文化多样性,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来分析说明。‎ ‎1.(2017·全国卷Ⅱ·T20)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2.(2017·江苏单科·T20)2016 年 11 月 30 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  )‎ A.文化平等 文化差异 文化交融 B.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C.文化借鉴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 D.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作用、文化传承、文化自信。针对“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这一认识,实际上是未看到文化的作用,也不利于进行文化传承,同时还否认了文化自信,故B正确;A中的“文化平等”、C中的“文化繁荣”、D中的“文化市场”均与题意不符。‎ ‎3.(2017·江苏单科·T24)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 (  )‎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1.(2016·北京卷·25)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①不选;文物承载看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它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正确;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并不能使国家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2.(2016·江苏卷·24)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 ‎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知识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解析】认为精神力量决定看社会的发展,这是历史唯心主义,①不选,②的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集体主义,不是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重视优秀村规民约、家风祖训是因为它们属于优秀文化,在文化传承中仍发挥看重要作用,也对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③④正确;故本题答 案选择D。‎ ‎【答案】D ‎3.(2016·全国Ⅱ卷·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传播 ‎【答案】D ‎1(2015年广东卷32)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2(2015年海南卷18)中国珠算成功申遗( )‎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中国珠算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代发明”,它产生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①符合题意入选;中国珠算实用方便体现了其实用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其文化价值,②符合题意入选;③表述错误排除,直接经验不一定比间接经验更可靠;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④表述错误排除,故答案选A。‎ ‎3(2015年江苏卷20)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答案】B ‎【解析】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点,C错误;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4(2015年山东卷3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答案】D ‎5(2015年浙江文综政治卷40)祠堂是崇宗祭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礼仪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 ‎【答案】(1)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W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 ‎【解析】‎ ‎(1)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题目类型体现类。问题指向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包含的道理。本题虽然已经设定知识范围,但范围还是较为宽泛,没有准确定位所运用的知识点,还需要进一步解读材料,题中材料信息很明确的提出了礼堂文化的前身祠堂文化本身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故在推进礼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发挥祠堂文化等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同时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6(2015年福建卷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在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材料一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年3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 材料三 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观点 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经济先行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文化先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参考材料一和材料三,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远景(12分)‎ ‎【答案】‎ ‎(4)①文化在交流与传播中发展,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共同繁荣;‎ ‎③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中不断创新,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4)本题考查的角度是“文化发展”,即文化生活的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设问指向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远景,实质是分析这样做的意义,可以文化的多样性要求交流传播,提高软实力,继承发展并推动创新等角度概括和总结。‎ ‎7(2015年天津卷14) 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 ‎【答案】(15分)(1)(9分) ‎ ‎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 ‎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1.(2014·天津卷)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的知识。材料强调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中不断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否认了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排除。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实践,④错误。‎ ‎2‎ ‎.(2014·安徽卷)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材料强调对待传统“孝”文化的态度,没有强调文化交流,排除A和C。传统的“孝”文化并不是陋习,排除B。D正确表述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故答案为D。‎ ‎3.(2014·福建卷)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答案】C ‎ ‎4.(2014·福建卷)下图是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图,从图中可推出(  )‎ A.图书阅读水平大大提升 B.数字媒介阅读增长较快 C.人均阅读图书量增长迅速 D.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 ‎【答案】B ‎ ‎5.(2014·江苏卷)“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  )‎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答案】A ‎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词义也发生变化,体现了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特征,排除B、C两项。D项没有强调材料中词义变化这一核心信息。‎ 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的海口骑楼老街始建于1849年,融琼州海峡北岸内陆建筑文化与南洋建筑文化于一体。骑楼适应当地气候特点,一楼廊道既可遮蔽阳光,又可躲避风雨。完成6~7题。‎ ‎6.(2014·海南卷)散发着建筑文化芳香的海口骑楼(  )‎ ‎①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②彰显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魅力 ③是海南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载体 ④表明地域文化的性质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 ‎7.(2014·海南卷)饱经沧桑的海口骑楼镌刻着历史的印记。随着商业开发的扩大,骑楼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好骑楼,正确的做法是(  )‎ ‎①修旧如旧、禁止利用 ②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④社会主导、市场运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保护。骑楼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是商业开发过度,为此,政府必须加强调控,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做到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②③符合题意。①禁止利用说法过于绝对。社会主导、市场运作可能使破坏更加严重,④说法错误。‎ ‎8.(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文化的时尚,法国文化也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是因为中法两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个性特征,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②③符合题意。中法两国文化在长期的交流中相互借鉴和融合,但仍然保持各自特色,①说法错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法文化历史传统并不相似,④说法错误。故选C项。‎ ‎9.(2014·江苏卷)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LED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  )‎ ‎①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 ‎10.(2014·江苏卷)“沙画瓶”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组成沙漠、骆驼等形状。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替代原来的稀有材料,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打造出“中国文化遗产系列”“古诗词系列”等“沙画瓶”,受到极大的欢迎。材料表明(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 ③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联系的客观性。①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排除。中国女孩借鉴中东文化,打造出颇受欢迎的中国文化产品,体现了②。构建岩石粉末、中国文字等的联系,体现了③。材料没有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排除④。‎ ‎1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 ‎12.(2014·江苏卷)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A ‎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既重视民族和地域色彩,又寻求世界共鸣,体现了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包容外来文化的信息,排除B、C两项。D项强调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要求,与题意无关。‎ ‎13.(2014·浙江卷)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这表明(  )‎ ‎①读写技术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③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④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及影响发展的因素。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属于文化载体的变化,由此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表明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③符合题意。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表明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④符合题意。①②与材料不符。故选B。‎ ‎14.(2014·浙江卷)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 ‎15.(2014·四川卷)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传统文化。不能说廉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排除①。廉洁文化传承至今,并且有了新的时代要求,可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故②正确。此题没有强调廉洁文化的作用,排除③。不同历史时期对廉洁的要求不同,新时期又有着新的内容,可见其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故④正确。‎ ‎1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答案】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创新促进了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民主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7.(2014·江苏卷)在外出旅游时,我们既会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也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 有人认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只是个人行为,微不足道。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一个公民的个人行为往往会被快速传播,无限放大,从而影响世人对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图(a)和图(b),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与游人“到此一游”式涂鸦的区别。‎ ‎【答案】 ①前者是一种文化创作,具有文化内涵,能保存和传播书法、诗词等中华传统文化。前者与景观融为一体,能给人以美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也能带来一定经济价值。②后者破坏了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违反社会公德,不利于健康文明风尚的形成。‎ ‎【解析】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是文化传承、创作的过程,对文化发展和人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到此一游”式的涂鸦是对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的破坏,是个人道德素养不高的表现。‎ ‎18.(2014·北京卷)地铁作为流动的博物馆,被称为城市“最有价值的隐藏”。‎ 材料 北京地铁宛若一条条彩带串连起北京不同区域的“文化珍珠”:颐和园、天坛、鸟巢、什刹海、南锣鼓巷、王府井、中关村科技园,等等。一座座地铁站造型别致,站内设计装饰与地面文化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仿佛在讲述着北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北京地铁还举办了“祖国你好”大型公益广告活动、“民俗风、中国年”迎新春活动、儿童文学专列、诗歌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结合材料,说明地铁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新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答案】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北京地铁挖掘和展示了北京丰富多彩的文化。北京地铁成为继承和传播北京文化的载体。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北京地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有利于推动北京文化发展。‎ ‎19.(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纂《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书中收录了3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 ‎【答案】深入兽医药研制和畜病治疗第一线,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广泛收集整理我国传统兽医中草药及药方,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收集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回答本题,首先分析材料中冯洪钱采取的措施,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满足社会的需要”“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等,从立足实践、继承传统、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等角度分析。‎ ‎20.(2014·重庆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节、语言年、旅游年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展示了各自的艺术、语言、服装和风俗;两国的教育、科学、音乐、舞蹈、美术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结合材料,谈谈中俄文化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答案】‎ ‎ ①有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有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融合,实现文化创新。③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21.(2014·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粤港澳经济合作中,广东具有劳动力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及制造业发达等有利条件,而港澳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资金、国际市场等方面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粤港澳合作从前店后厂式的产业分工,到CEPA(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系列协议的签署和贯彻执行,再到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新区的破茧而出,一步步从渐进协作走向多边融合。近期,三地创新合作机制,推动申报设立“粤港澳自贸区”。‎ 材料三 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地文化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当前,三地交往更加深入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 ‎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答案】 ①坚持文化平等原则,相互尊重和包容文化上的差异和个性;②积极开辟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的相互借鉴、创新和融合;③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共同弘扬中华文化;④树立文化自信,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化自信等知识。本题设问指向明确,根据材料主要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原则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等几个方面回答,注意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