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68)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其道德修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社群,而是用“家”“国”“社稷”“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值;“能群”“保家”“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繁荣的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性。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私”的对立而得以体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论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而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有助于公益的美德。社群与个人、责任与权利是不同的伦理学概念,反映不同的伦理学立场,适用于不同的价值领域。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以社群和责任为中心的立场,在赞同自由、人权的同时,毫不含糊地申明不赞成个人优先的立场。 (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倡导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 B.中华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强调群体的价值高于个人。 C.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是最大的公,中华文化强调了它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的优先性。 D.中华文化也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更强调其对于社群的责任。 解析 A项,“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错,文章没有内容显示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倡导的“以人为本”和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强调的“以个人为本”是同一概念,因此无法得出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的结论。B项,“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错,原文第一段的表述是“强调以群体为本”。D项,“中华文化也主张……”错,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是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首尾两段都把中西方的价值观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中华文化中“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的价值观。 B.文章以《论语》和《礼记》中的话证明了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个体对社群负有责任和义务。 C.文章分析了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关系,阐述了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社群价值要高于个人价值的原因。 D.文章写中华价值观的内容多,写西方价值观的内容少,是由其突出中华价值观的写作目的决定的。 解析 原文第二段引用《论语》和《礼记》中的话是为了说明“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不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则其道德修为很难增进,当然也很难履行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 B.“家、国、社稷、天下”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社群”概念,而“能群、保家、报国”则体现了他们对个人的要求。 C.本文之所以用“基本关系”一词来界定中国人的家庭关系,是因为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 D.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所以西方人不强调社会共同的善,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 解析 “不强调……不主张……”这一说法于文无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没文化 [俄]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 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科利亚的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位美国作家。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的人写的,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这不难理解,不管是电视,还是互联网,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只有带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的收音机。 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在科利亚的妻子看来,他们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给予的补偿,而与姑妈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 B.小说中的“姑妈”是次要人物,但也是线索人物,她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人,和科利亚夫妇形成鲜明对比。 C.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 D.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东西,这照应了文章的标题“没文化”。 解析 小说中的“姑妈”不是线索人物。 2.科利亚和他妻子“没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需从文中找出对科利亚和他妻子的相关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如他妻子的调侃“没有带图的”,他“使劲儿回忆了半天……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等。 答案 ①从妻子调侃“没有带图的”可知,科利亚平时可能只看一些图画书或书中的插图。②科利亚拿着诗集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以前上学时学过的一些零碎的片段。③他家中添了很多家具,却没有地方放一个书柜。④他们最终把书卖掉了。 ★3.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通读全文,结合标题“没文化”可知,文章是在讽刺或批判“不读书,没有文化” 的现象。关于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可以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联系社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希望和建议等。 答案 ①小说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人不爱读书、排斥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②科利亚家中添置了不少家具,却没有地方放置书柜,最终把继承的书全部卖掉,可见在他们的心中,书是没有价值的东西。③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是浮躁的,他们静不下心来读书,他们认为读书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轻视读书。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现象。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要做有文化的人,就应该爱惜书籍,静下心来多读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