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49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作业
练案[49]必修三 第十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 第49讲 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 一、选择题 1.(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据史载,《诗经》中的《国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雅》《颂》应是出自贵族之手,但后来三者被汇集成册,成为主要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的作品,所谓“不学诗、无以言”;汉代乐府诗歌成就最高的《孔雀东南飞》,却是无名氏的作品。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D ) A.文学发展体现社会价值观变化 B.文学作品的大众特色日益鲜明 C.文学作品折射社会阶层的分化 D.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界限模糊 [解析] 从《诗经》到《孔雀东南飞》都没有体现当时社会价值观变化的内容,故排除A项;根据《诗经》“主要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可知并没有反映文学作品的大众特色,故排除B项;《国风》是劳动人民创造,但成为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的作品,《孔雀东南飞》为无名氏作品,说明文学作品并没有折射社会阶层的分化,而是体现了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模糊,故排除C项,故选D项。 2.(2019·浙江温州九校联考)宋室南渡之后,由于社会变迁、国运式微,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比较突出,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 B ) A.体现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B.表明文学创作深受理学影响 C.反映君主专制强化的社会现实 D.在李清照与柳永身上表现明显 [解析] 根据材料“宋室南渡之后”、“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等信息可知,宋朝文人注重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和社会责任意识,表明其文学创作深受理学影响,B项正确。材料反映文学创作理念深受理学影响,而不是体现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强化的信息,而是强调文学创作理念深受理学影响,排除C项。李清照与柳永的诗词反映的是婉约派的文学特色,与市民情趣有关,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3.(2019·北京丰台期末)宋代兴起一种“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的文艺风格。这种风格产生的原因是( C ) A.民族政权并立 B.小农经济发展 C.市民阶层兴起 D.格物致知的学风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的文艺风格反映宋代时期世俗文学出现。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已经兴起世俗文化。话本,小说就是典型的世俗文学形式,故C项正确。题干的文艺风格主要反映市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并非突出民族矛盾,故民族政权并立并非世俗文学产生的背景,故排除A项。B项,世俗文学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在文化上的反映,与小农经济发展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格物致知的学风为理学思想,题干未体现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故排除。 4.(2019·北京朝阳统测)明初,刘基诗作《野田黄雀行》:“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王租未了私债多,况复尔辈频经过”;《畦桑词》中有“君不见古人树桑在墙下,五十衣帛无冻者。今日路旁桑满畦,茅屋苦寒中夜啼”。与此创作风格最为相似的是( C )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苏轼 [解析] 材料中“沐雨梳风尽劳瘁”、“茅屋苦寒中夜啼”反映了农民的劳作辛苦,生活艰辛,属于现实主义风格,与杜甫诗歌风格相似,故选C项。屈原和李白的诗歌都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故排除A项和B项。苏轼的宋词属于豪放派,与材料中诗歌风格不相似,故排除D项。 5.(2019·陕西榆林一模)从战国时代开始,汉字出现了分场合使用的不同书体。一种是祭祀用书体,笔画比较繁琐;另一种是文书行政用的书体,笔画比较简略。据此可知,秦朝所统一的文字是( A ) A.作为中央集权管理手段的文书行政书体 B.作为大一统国家象征符号的祭祀用书体 C.反映皇帝好大喜功而用笔画繁琐的篆书 D.基于方便推广考虑选择笔画简略的隶书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秦统一之后的文字,具体的知识点是文字的演变。根据知识秦统一之后所有的文字是篆书,具体而言是小篆。在战国文字中的篆书有两类,一种是笔画复杂的大篆有着明显的象形文字的特征,另一种是笔画相对简单的小篆,为此我们可以结合材料推断秦朝的时候选用笔画简单的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而统一文字也是加强统一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故先秦主要是中央集权管理文书行政用的,故选择A选项;B选项祭祀用书体笔画复杂不符合小篆和大篆相比的特征,故排除;C选项笔画繁琐不符合小篆和大篆相比的特征,故排除;D选项统一之后的官方文字是小篆而非隶书,故排除。 6.(2019·北京东城期末)清人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认为“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下列绘画作品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B ) A.《人物龙凤图》 B.《渔庄秋霁图》 C.《清明上河图》 D.《和合献宝图》 [解析] 材料中“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反映的是文人画,《渔庄秋霁图》属于文人画,故B项正确。《人物龙凤图》表现的是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故A项不符合题意。《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故C项错误。《和合献宝图》属于木版年画,故D项不符合题意。 7.(2018·江西景德镇盟校联考)有清朝康乾“扬州画派”的画作里,郑燮的竹石具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李鲜的鹤担负着“唤起人间为善心”的重任,黄慎笔下的鬼则是一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神情。由此可知,他们的绘画( A ) A.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精神 B.已经失去了文人画特质 C.强烈批判了现实的黑暗 D.满足了市民的精神需要 [解析] 根据“任尔东西南北风”“担负着‘唤起人间为善心’的重任”“有钱能使鬼推磨”可知,他们的绘画具有反映社会现实和勇于担当社会重任的责任感,体现经世致用的精神,A项正确;文人画强调意境,他们的绘画体现了各自的思想和情趣,符合文人画特点,B项错误;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是风俗画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8.(2018·辽宁大连双基测试)北宋时期,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瓦舍出现、 柳永的词在市井间广泛传唱等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 A ) A.城市经济繁荣 B.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C.文化的平民化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是经济的反映;文化繁荣从本质上体现了宋代经济发达,故选A项;自然经济在明清时期开始缓慢解体,排除B项;C项和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二、非选择题 9.(2018·四川南充三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宋代的文化消费更加繁荣。宋代文化相对普及,读书人扩展至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仅是士人,也有农人、商人、女性、蒙童、武将等。……因为歌舞百戏演出形式的开放性及内容的娱乐性,各个阶层和各个行业都成为其受众。……宋代旅游者也涉及各个阶层,构成一幅全民游乐图。……宗教贵族化色彩逐渐淡化,宗教更加深入社会生活,不论穷富,信徒们心甘情愿地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获得慰藉、满足和充实。……作为一种特殊信仰,占卜在宋代社会盛行不衰,各个阶层都热衷于此。至于艺术品、奇花异石、钟鼎铭器等无一例外地走向市场,成为文化消费品。 ——摘编自秦开凤《宋代文化消 费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材料二 到18世纪中期英国男人的识字率达到60%;女人的识字率达到40%。英国人具备了消费文化品的基础。……到17世纪晚期,英国开始形成一个数量庞大的中等阶层,在强劲购买力和模仿消费的推动下,英国中等阶层十分热衷于文化消费。……正是这种高度的商业化,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咖啡屋俱乐部和酒馆协会参与了生产文化的所有过程,艺术和想象作品的创作,这些场所成为英国文化消费的策源地。……到18世纪,文化艺术、大众音乐会、戏剧消费成为大众的财产,成为商业化的文化消费。18世纪的英国文化消费出现繁荣局面,这也正是英国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工业革命一道为社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理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的繁荣及其原因》 (1)据材料归纳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原因。 (2)据材料归纳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繁荣的原因。对比材料一、二,指出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与中国宋代文化消费的主要差异。 [答案] (1)特点:文化消费队伍大众化;文化消费内容丰富;宗教文化消费社会化;古玩、艺术品成为文化消费品。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科举制的发展和理学的产生;文学艺术的高度繁荣;民族融合的加强;前代文化消费的奠基。 (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的产生与壮大;文化高度商业化的促进;咖啡屋、酒馆协会的兴盛促进了文化消费的商业化;英国人识字率的提高。 主要差异:英国中等阶层是消费主体;文化消费高度商业化;文化消费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消费的发展。从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特点及其原因、近代英国文化消费繁荣与宋朝的差异等方面来分析。 (1)根据材料“读书人扩展至社会的各个阶层”“歌舞百戏演出……宋代旅游者也涉及各个阶层”“宗教贵族化色彩逐渐淡化,宗教更加深入社会生活”“艺术品、奇花异石、钟鼎铭器等无一例外地走向市场”可以从消费对象、消费内容、宗教文化等方面来概括出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特点。根据材料“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宋朝商品经济、文化政策、科举和理学的发展、民族关系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2)从材料中“英国男人的识字率达到60%;女人的识字率达到40%”“英国开始形成一个数量庞大的中等阶层”“高度的商业化,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咖啡屋俱乐部和酒馆协会参与了生产文化的所有过程,艺术和想象作品的创作,这些场所成为英国文化消费的策源地”中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从材料“英国中等阶层十分热衷于文化消费”“高度的商业化”“英国文化消费出现繁荣局面,这也正是英国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工业革命一道为社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可以概括出第二小问的答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