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课件)(21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课件)(21张)

板块 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 阶段特征 明确阶段 · 掌握特征 阶段 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 (1894 ~ 1919 年 ), 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特征 政治 西方列强侵华不断加剧 , 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 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 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 ; 清王朝被推翻 , 中华民国建立后 , 出现军阀割据局面 经济 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 但仍占据主导地位 ; 洋务运动破产 ,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思想 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阶段 ,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先后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 新文化运动后期 ,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 与传统文化一起形成多元思想并存的格局 生活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巨变 , 服饰、礼 仪、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等出现了向近代化演进的趋势 主干排查 归纳知识 · 点拨规律 一、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探索 1. 深重的民族危机 (1) 甲午中日战争 ①原因 : 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紧对外扩张。 ②过程 :1894 年在丰岛海面日本挑起战争 , 黄海大战中国失去黄海制海权。 ③结果 :1895 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 《 马关条约 》 。 ④影响 :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 八国联军侵华 ①原因 : 义和团运动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②结果 :1901 年中国被迫签订 《 辛丑条约 》 。 ③影响 :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中国人民的探索 (1) 戊戌变法 : 1898 年 , 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 , 标志着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开始启动。 (2) 义和团运动 : 19 世纪末 , 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 , 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 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 辛亥革命 ① 1905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 1911 年 10 月 10 日 , 发起武昌起义 ,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③ 1912 年 1 月 1 日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 1912 年 3 月颁布的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⑤意义 :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 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甲午战争后 ,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 商办企业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 2.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 背景 ①民国的建立和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②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 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 表现 : 1912 ~ 1919 年 ,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 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3) 特点 : 地域不平衡 ( 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 ); 部门不平衡 ( 轻工业发展迅速 ); 短暂。 (4) 影响 : 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 三、政治制度近代化的设计 1. 维新思想 (1) 背景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 西方思想不断传入 ; 民族危机的加深。 (2) 内容 : 发展资本主义 ; 兴民权、设议院 , 实行君主立宪制 ; 倡西学。 (3) 代表人物 ①康有为 : 发动“公车上书” , 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 ; 出版 《 孔子改制考 》 以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 学习西方民主政治。 ②梁启超 : 宣传民权学说 , 提倡维新变法 ,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 要求“伸民权”“设议院”。 ③严复 : 提倡进化论思想 , 成为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4) 特点 : 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 利用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 (5) 意义 ①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 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 提出 : 1905 年 ,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 , 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 , 恢复中华 , 创立民国 , 平均地权”的三民主义思想。 (2) 评价 :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 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 但未明确提出反帝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3. 新文化运动 (1) 背景 :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 兴起 : 1915 年 ,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 青年杂志 》,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3) 代表人物 ①胡适 : 主张文学革命 , 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 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 文学。 ②陈独秀 : 宣扬民主与科学 ,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 (4) 内容 : 提倡民主与科学 ,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 提倡新道德 , 反对旧道德 ; 提倡新文学 , 反对旧文学。 (5) 意义 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宣传了民主与科学 , 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6) 局限性 : 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四、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1. 物质生活的变化 (1) 维新变法期间 :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 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2) 辛亥革命时期 : 辛亥革命前后 ,“ 剪辫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 辛亥革命以后 , 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 , 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2. 交通事业的进步 : 辛亥革命前夕 , 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 , 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 通讯工具的变迁 : 清朝晚期 , 电报、电话开始出现 , 民国时期 , 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 4. 大众传媒的发展 (1) 报刊业的发展 : 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 , 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2) 影视事业的发展 : 1905 年 , 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 《 定军山 》 首映成功 ,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随堂演练 实战演练 · 巩固达标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角度 题号 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 辛亥革命的背景 2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 3 思想解放的潮流 社会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4 新文化运动的缺陷 5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女权意识的觉醒 6 综合 7 一、选择题 1. (2017 · 吉林长春四模 ) 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 (    ) A. 军队贪污腐败盛行 B. 洋务派任人唯亲 C. 军队指挥体系落后 D. 舰队数量过多 解析 :C   材料表明中国舰队指挥体系分散 , 各舰队分属于不同政府部门 , 而日军舰队指挥权集中 , 因此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军队指挥体系的落后 ,C 项正确。 2. (2017 · 四川德阳一模 ) 自 1904 年以后 , 地方督抚便以积极的姿态活跃在立宪舞台上 , 到 1910 年的国会请愿运动期间 , 更是大规模地加入 , 决定性地使清政府决定提前召开国会 , 将宪政改革的时间表提前了三年。地方督抚的这些活动 (    ) A. 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力的旁落 B. 拓宽了汉族地主的参政途径 C. 消弭了革命势力的社会影响 D. 维护了清王朝的根本利益 解析 :B  汉族地主在此之前参政的途径只有加入封建官僚集团,清朝召开国会后汉族地主可以通过竞选议员参政,B项正确。国会也属于中央政府的一部分,满洲贵族权力的旁落不等于中央政府权力的旁落,A项错误。立宪运动的目的是消弭革命势力,但是没有达到目的,C项中的 “ 消弭了 ” 错误。立宪运动加速了清朝的灭亡,D项中的 “ 维护了 ” 错误。 3. (2017 · 福建泉州二模 ) 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    ) 近代中国外债情况 时期 总额 借款占比 清政府 18 亿银元 赔款 61%; 实业 28.7% 北洋政府 15.56 亿银元 军政 64.4%; 实业、教育 35.5% 国民政府 28 亿银元 军政 86.77%; 实业、教育 8.26% A. 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主体 B. 列强加大对华的商品输出 C. 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机遇 D. 近代经济对外资依赖加强 解析 :A  表格信息中外债的大部分用于赔款、军政,这些都是非生产性 开支,说明非生产性开支成为近代中国政府的外债主体,A项正确;列强向中 国借款,属于资本输出,B项错误;表格信息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错误;借款是否导致对外资依赖加强,还要看自身的偿还能力,D项结论无法得出。 4. (2017 · 山东潍坊二模 ) 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 “ 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 ” 的规律。这种学说曾经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 , 产生了深远影响 , 是因为它 (    ) A. 与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 B. 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 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 D. 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 :A  社会进化论的观点有利于论证中国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是中国进步力量的思想武器,A项正确;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都是马克思主义,B、D两项错误;社会进化论说明中国需要变革,但是,如何变革并未说明,C项错误。 5. (2017 · 河南新乡三模 ) 民国初期 , 有学者曾说 : “ 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 , 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 ? 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 , 使人失了魂 , 让人无所适从。 ” 这表明该学者 (    ) A. 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 思想较为保守落后 C. 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D. 主张改造儒家思想 解析 :C  材料的观点显然是针对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传统文化的特点提出的,认为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导致 “ 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 ”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C项正确。材料中作者并不反对辛亥革命,针对新文化运动的缺点提出自己的主张,有一定的合理性,A、B两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对儒家思想的改造,D项错误。 6. 民国时期 , 有诸如“不嫁会”等单身俱乐部悄然兴起 , 据 1928 年 《 妇女杂志 》 社的调查 ,1919 ~ 1927 年间 , 金陵女子大学的毕业生共计 105 人 , 结婚成家者仅 17 人。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 A. 民国时期妇女地位空前提高 B. 知识女性的事业心更加强烈 C. 思想解放促使女权意识觉醒 D. 救国救民先国后家是其成因 解析 :C  据材料时间信息 “ 1919~1927年间 ” ,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国民大革命时期,平等自由的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也促进了女权意识的觉醒,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二、非选择题 7. (2017 · 河北石家庄二模 )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  历史示意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 根据示意图 , 提炼出一个论题 , 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 要求 : 论题明确 , 论据充分 , 史实准确 , 逻辑严密 , 表达清楚 ) 解析 : 材料中 “ 历史示意图 ” 体现了近代中国的发展 , 根据所示内容可以从几条线索之间的联系来提炼主题 , 主题线索有列强侵华的历史 , 有中国抗争的线索 , 有民主政治的历程线索 , 也有近代社会风俗变迁的线索 , 这些主线之间都相互联系 , 可以互相印证 , 提炼主题相对直接 , 如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如近代社会习俗随着近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等。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即可。 答案 : 示例 : 论题 : 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论题明确、合理即可 ) 说明 : 甲午战后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面对民族危亡 , 康有为、梁启超等宣传维新思想 , 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 发动戊戌变法。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 辛丑条约 》 签订后 ,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合流 , 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 宣传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共和思想 , 领导辛亥革命运动 , 推翻封建帝制 , 建立中华民国 , 颁布 《 临时约法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场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北洋政府建立后 , 美日加紧侵华 , 袁世凯尊孔复古 , 陈独秀、李大钊等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 , 发动新文化运动 ,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 解读合理 , 论据充分 , 符合史实 , 逻辑严密即可 ) ( 示例仅供参考 , 学生如有其他答案 , 言之成理即可。其他论题 : 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等 , 只要论题明确、合理即可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