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七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七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业

限时规范训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河北邢台质检)1886年,驻厦门的英国领事在报告中提及:曾经询问下层中国人不穿洋布而穿土布的原因,有中国人说穷人穿土布衣服,因为这种衣服比洋布耐穿三到五倍,还因为穿了它在冬天暖和得多。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 A.列强在中国商品销售下降 B.中国人服饰思想观念守旧 C.中国近代化的速度较缓慢 D.洋货并没有冲击自然经济 解析:选C。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19世纪80年代下层中国人穿着土布衣服而不穿着洋布衣服,原因是土布衣服经久耐穿且保暖,这说明“下层中国人”生活贫困,中国近代化的速度较缓慢,所以C项正确。A项不能由题干材料信息体现,排除。仅由“穷人穿土布衣服”不能得出B项结论。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18·辽宁沈阳模拟)1887年,中国电报局与英国大东公司、丹麦大北公司签订“齐价合同”,“更得分收每年五六十万,岁入共二百数十万”‎。这表明中国近代电报业(  )‎ A.取得与外商的平等地位 B.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 C.在商战实践中取得成效 D.逐渐垄断中国通信市场 解析:选C。A项中的“平等地位”‎ 不符合史实。B、D项不能由题干材料信息得出。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中国电报局与外国公司签订“齐价合同”,每年获得较大收入,这说明在商业竞争中中国电报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C项正确。‎ ‎3.(2018·广东一模)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与“万国同风”,民间响应者寥寥。辛亥革命后仅武昌一地,因改穿西式冠履输出白银便超过2 000万两;天津在1912年春季进口洋服洋帽耗资达125万两白银。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B.政治时局对生活习俗的影响 C.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D.国人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 解析:选B。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穿戴洋服洋帽的人日益增多,这是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所以B项正确。A项没有反映“这种变化”,排除。传统服饰与西服、洋服不存在落后与先进之分,所以C项错误。D项不能由材料信息得出,排除。‎ ‎4.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解析:选D。由题干材料信息“民国初年”“新式婚礼”“鞠躬”等可知,当时婚姻习俗发生了变化,‎ 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信息仅仅反映的是“镇江、扬州等地”的新式婚礼,所以A、B、C三项错误。‎ ‎5.(2018·山东临沂一中模拟)辛亥革命后,“男女之私,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为婚姻合卺(旧时夫妻结婚的一种仪式)之仪。非俗非古,杂袭夷优,喜怒离合,习为故常”。这主要反映出(  )‎ A.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进行了彻底改造 B.当时正处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期 C.“中西合璧”已成为当时婚俗的普遍特征 D.婚俗的变化折射出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选B。由题干材料信息“男女之私,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为婚姻”可以看出这是从父母包办、媒妁之言的旧式婚俗向自由恋爱、自主结合的近代新式婚俗的转变,婚俗的转变反映了社会的转型,所以B项正确。A、D两项不能由题干材料信息得出,C项中“普遍”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6.1999年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自营式电商企业随后相继诞生。“双‎11”‎不只是购物狂欢节,其承载更多的是观念更新。这说明(  )‎ A.中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受益者 B.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C.电子商务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D.网络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解析:选B。从题干材料信息“‘双11’不只是购物狂欢节,其承载更多的是观念更新”可知,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所以B项正确。A项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排除。C、D两项题干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7.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短时间里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选A。“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短时间里同步变动的现象”是由于中国近代电报业等通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快速的信息传递,所以A项正确。B项的信息传递速度比电报业要慢,排除。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8.(2018·江西六校联考)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颁布了乘车(有轨电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妨碍他人、不准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等。该守则(  )‎ A.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B.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C.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D.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 解析:选C。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上海公共租界乘坐电车的一些规定,这些规定对市民的行为进行了规范,有利于培养市民的公共意识,所以C项正确。A项不能由题干材料得出,排除。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9.(2018·吉林辽源联考)‎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辆有轨电车,但据1939年《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一书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多不敢乘坐。这主要说明(  )‎ A.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C.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 D.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 解析:选D。从“一般市民凝神疑鬼多不敢乘坐”可知,当时国人思想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故D项正确;A项中“极力抵制”不符合史实,错误;电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说明不了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最深,故C项错误。‎ ‎10.(2018·江西名校联考)1934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记载:“山东近年电话建设,颇有进步,而济南为电话线网之集中点,但有商办、省办、部办三种。商办者,成立最早,通话范围在济南市区,省办、部办电话,皆最近五年成立。”这一记载可以佐证近代山东(  )‎ A.通信事业的起步早于其他省份 B.社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 C.工商业的发展由分散趋向集中 D.经济重心从沿海转向内地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山东的电话事业开始起步并获得较大发展,这有助于加快社会信息的流通速度,故B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A项结论,排除;C、D两项内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 ‎11.(2018·河北名校检测)下面是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武汉出现的时间表。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武汉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06年 天气预报 ‎1856年 ‎1873年 ‎1919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汽车 ‎1883年 ‎1901年 ‎1921年 无线电 ‎1896年 ‎1909年 ‎1925年 A.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呈现地域上的不平衡性 B.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 D.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两地的近代化 解析:选A。材料时间信息反映了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出现的时间比武汉早,这说明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呈现地域上的不平衡性,沿海城市发展早于内地城市,故A项正确;材料只能说明中国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材料时间信息并不能说明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国民族工业,故D项错误。‎ ‎12.(2018·河北唐山统考)下表是《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表。该统计数据的变化(  )‎ ‎1960年1月 ‎1975年1月 ‎1985年1月 至3月 至3月 至3月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 A.未能真实反映中美关系 B.推动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受中美关系变化的影响 D.基于对美认识的客观化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的变化。表格中积极报道、消极报道、中性报道在三个时间段的消长情况反映出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由以消极为主到以中性为主,这一变化缘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A项不能由题干材料信息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潍坊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推动下,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层出不穷,蒸汽机应运而生。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用蒸汽作动力的火车机车。1825年,使用机车的第一条铁路通车。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铁路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工业的发展,冶铁业和采矿业迅速发展,煤炭也成为铁路建设的必需品。同时催生了新的城镇,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材料二 1881年,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因怕反对派反对,以驴马拖载,第二年才敢用机车牵引。1887年,唐胥铁路扩展至阎庄,旋由海军衙门奏准,从阎庄延伸至大沽北岸,再由大沽拓展至天津,1888年9月建成通车。李鸿章、奕等人又从加强京师防务出发,要求将铁路伸向北京,此议一出,立即遭到反对派反对。后经激烈斗争,1889年8月,光绪皇帝依据慈禧太后的意见,肯定了修路决策,使铁路之争宣告结束。甲午战后,铁路对加强国防惠及工商的巨大作用已被社会广泛接受,清廷为抵制侵略、挽救危机,企图独立发展铁路事业。对此,列强难以容忍,它们乘清廷战后财政竭蹶之机,纷纷争当债权人,并在中国争相修建铁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历史条件,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中国近代铁路发展艰难的主要原因。(13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英国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一小问,可结合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铁路的修建来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可结合材料中的“带动了相关工业的发展,冶铁业和采矿业迅速发展”“催生了新的城镇,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等信息组织答案。(2)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及中国近代铁路发展艰难的原因。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二中的“1881年,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怕反对派反对,以驴马拖载”“清廷为抵制侵略、挽救危机,企图独立发展铁路事业”“列强……纷纷争当债权人”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可结合所学知识,‎ 从社会性质、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外国势力的干预和守旧势力的破坏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1)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蒸汽机、蒸汽机车的发明及铁路的修建。‎ 影响: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特点:起步晚;发展艰难;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大;受外国资本控制;铁路发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占主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外国资本的掠夺;封建思想和守旧观念的阻挠。‎ ‎14.(2018·湖南长沙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间 广告发展状况 ‎20世纪初 上海闵泰广告社为英美烟草公司制作五彩石印招贴,此时的广告以极简单的文字广告较多。‎ ‎1930年前后 上海法兴、交通等广告公司把制造路牌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联合广告公司与荣昌祥广告社联合投资并组建荣昌祥广告股份有限公司。‎ 抗日战争胜利后 上海路牌广告最多。广告内容包括老刀牌香烟、消治龙药膏、双钱牌胶鞋、艾罗补脑汁、电影广告等。‎ ‎1955年 上海市广告商业同业公会在中苏友好大厦承接了苏联展览会、捷克斯洛伐克展览会等会场布置及绘画任务。‎ ‎“文革”期间 广告路牌全部变成政治标语牌和毛主席语录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上海路牌广告恢复和发展起来。1989年,‎ 上海主要公交线路车站有站牌广告400多块。至1995年,市区内约有大小广告路牌近5 000块。‎ ‎——据卢迪、贺然《中国近代路牌广告的历史》整理 上表为近现代中国某些时期上海路牌广告发展概况简表。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不同时期广告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与此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因而可拟定论题为上海路牌广告反映出特定的时代特征。结合材料与史实进行论证。‎ 答案:示例:论题:上海路牌广告的设置折射出特定的时代特征。‎ 阐述:20世纪初,服务于欧美国家的上海广告日渐增多,体现了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和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抗日战争胜利后,反映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路牌广告较多,体现抗战胜利后广告服务于市民生活的时代特征;1955年,上海广告商承接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展览会,体现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立场;“文革”时期的广告路牌带有“左”倾错误指导下的浓厚政治色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告路牌种类增多,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和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日渐缓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