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相似三角形综合题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相似三角形综合题解析

中考相似三角形经典综合题解析 1、(2013 哈尔滨)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0 为坐标原点,A 点的坐标为 (3,0),以 0A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 OAB,点 B 在第一象限,过点 B 作 AB 的垂线交 x 轴于点 C.动点 P 从 0 点出发沿 0C 向 C 点运动,动点 Q 从 B 点出发沿 BA 向 A 点运动,P,Q 两点同时出发,速度均为 1 个单位/秒。设运动时间为 t 秒. (1)求线段 BC 的长; (2)连接 PQ 交线段 OB 于点 E,过点 E 作 x 轴的平行线交线段 BC 于点 F。设 线段 EF 的长为 m,求 m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 围: (3)在(2)的条件下,将△BEF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得到△BE1F1,使点 E 的对应 点 E1 落在线段 AB 上,点 F 的对应点是 F1,E1F1 交 x 轴于点 G,连接 PF、QG,当 t 为何值时,2BQ-PF= QG? (1)解:如图 l∵△AOB 为等边三角形 ∴∠BAC=∠AOB=60。 ∵BC⊥AB ∴∠ABC=900 ∴∠ACB=300∠OBC=300 ∴∠ACB=∠OBC ∴CO=OB=AB=OA=3 ∴AC=6 ∴BC= AC= (2)解:如图 l 过点 Q 作 QN∥0B 交 x 轴于点 N ∴∠QNA=∠BOA=600=∠QAN ∴QN=QA ∴△AQN 为等边三角形 ∴NQ=NA=AQ=3-t ∴NON=3- (3-t)=t ∴PN=t+t=2t ∴OE∥QN.∴△POE∽△PNQ ∴ ∴ ∴ ∵EF∥x 轴 ∴∠BFE=∠BCO=∠FBE=300 ∴EF=BE∴m=BE=OB-OE 3 3 3 2 3 3 OE PO QN PN = 1 3 2 OE t =− 3 1 2 2OE t= − 1 3 2 2t= + (0 ∴ 16 3x = y 8y =最大 6.已知正方形 ABCD 中,E 为对角线 BD 上一点,过 E 点作 EF⊥BD 交 BC 于 F,连 接 DF,G 为 DF 中点,连接 EG,CG. (1)求证:EG=CG; (2)将图①中△BEF 绕 B 点逆时针旋转 45º,如图②所示,取 DF 中点 G, 连接 EG,CG.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 请说明理由. (3)将图①中△BEF 绕 B 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③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 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通过观察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解 : ( 1 ) 证 明 : 在 Rt △ FCD 中 , ∵ G 为 DF 的 中 点 , ∴ CG= FD.………………1 分 同理,在 Rt△DEF 中, EG= FD. ………………2 分 ∴ CG=EG.…………………3 分 (2)解:(1)证明:在 Rt△FCD 中, ∵G 为 DF 的中点, ∴ CG= FD. 同理,在 Rt△DEF 中, EG= FD. ∴ CG=EG. (2)(1)中结论仍然成立,即 EG=CG. 证法一:连接 AG,过 G 点作 MN⊥AD 于 M,与 EF 的延长线交于 N 点. 在△DAG 与△DCG 中, ∵ AD=CD,∠ADG=∠CDG,DG=DG, ∴ △DAG≌△DCG. ∴ AG=CG. 在△DMG 与△FNG 中, M N CB E F A A1 D F B A C E 图③ FB A D C E G 图① F B A D C E G 图② ∵ ∠DGM=∠FGN,FG=DG,∠MDG=∠NFG, ∴ △DMG≌△FNG. ∴ MG=NG 在矩形 AENM 中,AM=EN. 在 Rt△AMG 与 Rt△ENG 中, ∵ AM=EN, MG=NG, ∴ △AMG≌△ENG. ∴ AG=EG. ∴ EG=CG. 证法二:延长 CG 至 M,使 MG=CG, 连接 MF,ME,EC, 在△DCG 与△FMG 中, ∵FG=DG,∠MGF=∠CGD,MG=CG, ∴△DCG ≌△FMG. ∴MF=CD,∠FMG=∠DCG. ∴MF‖CD‖AB. ∴ . 在 Rt△MFE 与 Rt△CBE 中, ∵ MF=CB,EF=BE, ∴△MFE ≌△CBE. ∴∠MEC=∠MEF+∠FEC=∠CEB+∠CEF=90°. ∴ △MEC 为直角三角形. ∵ MG = CG, ∴ EG= MC. (3)(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即 EG=CG.其他的结论还有:EG⊥CG. 7.如图,抛物线经过 三点. (1)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 P 作 轴,垂足为 M,是否存在 P 点,使 得以 A,P,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 0) (1 0) (0 2)A B C −,, ,, , PM x⊥ OAC△ 【答案】解:(1) 该抛物线过点 , 可设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将 , 代入, 得 解得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2)存在. 如图,设 点的横坐标为 , 则 点的纵坐标为 , 当 时, , . 又 , ①当 时, , 即 . 解得 (舍去), .  (0 2)C −, ∴ 2 2y ax bx= + − (4 0)A , (1 0)B , 16 4 2 0 2 0 a b a b . + − =  + − = , 1 2 5 2 a b .  = −  = , ∴ 21 5 22 2y x x= − + − P m P 21 5 22 2m m− + − 1 4m< < 4AM m= − 21 5 22 2PM m m= − + − 90COA PMA∠ = ∠ = ° ∴ 2 1 AM AO PM OC = = APM ACO△ ∽△ 21 54 2 22 2m m m − = − + −   1 22 4m m= =, (21)P∴ , ②当 时, ,即 . 解得 , (均不合题意,舍去) 当 时, . 类似地可求出当 时, . 当 时, .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 为 或 或 . 8.如图,在 中,∠ACB= ,AC=6,BC=8,点 D 在边 AB 上运动,DE 平 分∠CDB 交边 BC 于点 E, 垂足为 M, 垂足为 N。 (1) 当 AD=CD 时,求证:DE∥AC; (2) 探究:AD 为何值时,△BME 与△CNE 相似? (3) 探究:AD 为何值时,四边形 MEND 与△BDE 的面积相等? (1)证明: ∙∙∙∙∙∙∙∙∙∙∙∙∙∙∙∙∙∙∙∙∙∙∙∙∙∙∙∙∙∙1 分 又∵DE 是∠BDC 的平分线 ∴∠BDC=2∠BDE ∴∠DAC=∠BDE ∙∙∙∙∙∙∙∙∙∙∙∙∙∙∙∙∙∙∙∙∙∙∙∙∙∙∙∙∙∙∙∙∙2 分 ∴DE∥AC ∙∙∙∙∙∙∙∙∙∙∙∙∙∙∙∙∙∙∙∙∙∙∙∙∙∙∙∙∙∙∙∙∙∙∙∙∙∙∙∙∙∙∙∙∙3 分 (2)解:(Ⅰ)当 时,得 ∴BD=DC ∵DE 平分∠BDC ∴DE⊥BC,BE=EC. 又∠ACB=90° ∴DE∥AC. ∙∙∙∙∙∙∙∙∙∙∙∙∙∙∙∙∙∙∙∙∙∙∙∙∙∙∙∙∙∙∙∙∙∙∙∙∙∙∙∙∙∙∙∙∙∙∙∙∙∙∙∙∙∙∙∙∙∙∙∙∙∙∙∙∙∙∙∙∙∙∙4 分 ∴ 即 ∴AD=5∙∙∙∙∙∙∙∙∙∙∙∙∙∙∙∙∙∙∙∙∙∙∙∙∙∙∙∙∙∙∙∙∙∙∙∙∙∙∙∙∙∙∙∙∙∙∙∙∙∙∙∙∙∙∙∙∙∙∙∙∙∙∙∙∙∙∙∙∙∙∙∙∙∙∙∙∙∙∙∙∙∙∙∙∙∙∙∙∙∙∙∙∙∙∙∙∙∙∙∙∙∙∙∙∙5 分 (Ⅱ)当 时,得 1 2 AM OC PM OA = = APM CAO△ ∽△ 21 52(4 ) 22 2m m m− = − + − 1 4m = 2 5m = ∴ 1 4m< < (2 1)P , 4m > (5 2)P −, 1m < ( 3 14)P − −, P (2 1), (5 2)−, ( 3 14)− −, Rt ABC∆ 090 EM BD⊥ EN CD⊥ AD CD DAC DCA= ∴∠ = ∠ 2BDC DAC∴∠ = ∠ BME CNE△ ∽△ MBE NCE∠ = ∠ BE BD BC AB = 2 21 1 52 2BD AB AC BC= = + = BME ENC△ ∽△ EBM CEN∠ = ∠ 第 24 题 ∴EN∥BD 又∵EN⊥CD ∴BD⊥CD 即 CD 是△ABC 斜边上的高∙∙∙∙∙∙∙∙∙∙∙∙∙∙∙∙∙∙∙∙∙∙∙∙∙∙∙∙∙∙∙∙∙∙∙∙∙∙∙∙∙∙∙∙∙∙∙∙∙∙∙6 分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 AB·CD=AC·BC ∴CD= ∴ ∙∙∙∙∙∙∙∙∙∙∙∙∙∙∙∙∙∙∙∙∙∙∙∙∙∙∙∙∙∙∙∙∙∙∙∙∙∙∙∙∙∙∙∙∙∙∙∙∙∙∙∙∙∙∙∙∙∙∙∙∙∙∙∙∙∙∙∙∙∙∙∙∙∙7 分 综上,当 AD=5 或 时,△BME 与△CNE 相似. (3)由角平分线性质易得 即 ∙∙∙∙∙∙∙∙∙∙∙∙∙∙∙∙∙∙∙∙∙∙∙∙∙∙∙∙∙∙∙∙∙∙∙∙∙∙∙∙∙∙∙∙∙∙∙∙8 分 ∴EM 是 BD 的垂直平分线. ∴∠EDB=∠DBE ∵∠EDB=∠CDE ∴∠DBE=∠CDE 又∵∠DCE=∠BCD ∴ ∙∙∙∙∙∙∙∙∙∙∙∙∙∙∙∙∙∙∙∙9 分 ∙∙∙∙∙∙∙∙∙∙10 分 即 ∙∙∙∙∙∙∙∙∙∙∙∙∙∙∙∙∙∙∙∙∙∙∙∙∙∙∙∙∙∙∙∙∙∙∙∙∙∙∙∙∙∙∙∙∙∙∙∙∙∙∙∙∙∙∙∙11 分 由 式得 9.如图,已知直线 与直线 相交于点 分别交 轴于 两点.矩形 的顶点 分别在直线 上,顶点 都在 轴上,且点 与点 重合. (1)求 的面积; (2)求矩形 的边 与 的长; (3)若矩形 从原点出发,沿 轴的反方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 1 2 8: 3 3l y x= + 2 : 2 16l y x= − + C l l1 2, 、 x A B、 DEFG D E、 1 2l l、 F G、 x G B ABC△ DEFG DE EF DEFG x 24 5 2 2 18 5AD AC CD= − = 18 5 1 2MDE DENS S DM ME= =△ △ · BDEMENDS S= △四边形 1 2 BD EM DM EM∴ =· · 1 2DM BD= CDE CBD△ ∽△ CD CE DE BC CD BD ∴ = = ① 2 CD BE BE BC BD BM ∴ = = 4BECD BM = 4 5cos 4 55 4 BMB CDBE = = ∴ = × = ① 2 25 8 CDCE BC = = 39 4 39 39cos8 5 8 10BE BM BE B∴ = ∴ = = × = 39 112 10 2 10 5AD AB BM∴ = − = − × = 第 24 题 移,设移动时间为 秒,矩形 与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 求 关于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 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由 得 点坐标为 由 得 点坐标为 ∴ 由 解得 ∴ 点的坐标为 ∴ (2)解:∵点 在 上且 ∴ 点坐标为 又∵点 在 上且 ∴ 点坐标为 ∴ (3)解法一: 当 时,如图 1,矩形 与 重叠部分为 五 边 形 ( 时 , 为 四 边 形 ).过 作 于 , 则 (0 12)t t≤ ≤ DEFG ABC△ S S t t 2 8 03 3x + = , 4x A= − ∴. ( )4 0− , . 2 16 0x− + = , 8x B= ∴. ( )8 0, . ( )8 4 12AB = − − = . 2 8 3 3 2 16 y x y x  = +  = − + , . 5 6 x y =  = , . C ( )5 6, . 1 1 12 6 362 2ABC CS AB y= = × × =△ · . D 1l 2 88 8 83 3D B Dx x y= = ∴ = × + =, . D ( )8 8, . E 2l 8 2 16 8 4E D E Ey y x x= = ∴− + = ∴ =, . . E ( )4 8, . 8 4 4 8OE EF= − = =, . ① 0 3t <≤ DEFG ABC△ CHFGR 0t = CHFG C CM AB⊥ M Rt RtRGB CMB△ ∽ △ . A D B E O C F x y y 1l y 2l (G) A D B E O R F x y y 1l y 2l M (图 3) G C A D B E O C F x y y 1l y 2l G (图 1) R M A D B E O C F x y y 1l y 2l G (图 2) R M ∴ 即 ∴ ∴ 即 当 时,如图 2,为梯形面积,∵G(8-t,0)∴GR= , ∴ 当 时,如图 3,为三角形面积, 10.如图,矩形 中, 厘米, 厘米( ).动点 同 时从 点出发,分别沿 , 运动,速度是 厘米/秒.过 作直线垂 直于 ,分别交 , 于 .当点 到达终点 时,点 也随之停止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秒. (1)若 厘米, 秒,则 ______厘米; (2)若 厘米,求时间 ,使 ,并求出它们的相似比; (3)若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 与梯形 的面积相等,求 的取值范围; (4)是否存在这样的矩形: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 ,梯形 ,梯形 的面积都相等?若存在,求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BG RG BM CM = , 3 6 t RG= , 2RG t= . Rt RtAFH AMC △ ∽ △ , ( ) ( )1 1 236 2 8 82 2 3ABC BRG AFHS S S S t t t t= − − = − × × − − × −△ △ △ . 24 16 44 3 3 3S t t= − + + . 83 <≤ t 3 283 8)8(3 2 tt −=+− 3 80 3 8]3 283 8)4(3 2[42 1 +−=−++−×= ttts 128 <≤ t 4883)12)(3 28(2 1 2 +−=−−= tttts ABCD 3AD = AB a= 3a > M N, B B A→ B C→ 1 M AB AN CD P Q, N C M t 4a = 1t = PM = 5a = t PNB PAD△ ∽△ PMBN PQDA a PMBN PQDA PQCN a D Q C P N BMA D Q C P N BMA E A D B C N M 【答案】解: (1) , (2) ,使 ,相似比为 (3) , , 即 , 当梯形 与梯形 的面积相等,即 化简得 , , ,则 , (4) 时梯形 与梯形 的面积相等 梯形 的面积与梯形 的面积相等即可,则 ,把 代入,解之得 ,所以 . 所以,存在 ,当 时梯形 与梯形 的面积、梯形 的面 积相等. 11.如图,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ABE 是等边三角形,M 为对角线 BD(不含 B 点)上任意一点,将 BM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 60°得到 BN,连接 EN、AM、CM. ⑴ 求证:△AMB≌△ENB; ⑵ ①当 M 点在何处时,AM+CM 的值最小; ②当 M 点在何处时,AM+BM+CM 的值最小,并说明理由; ⑶ 当 AM+BM+CM 的最小值为 时,求正方形的边长. 解: 3 4PM = 2t = PNB PAD△ ∽△ 3: 2 PM AB CB AB AMP ABC∠ = ∠ ⊥ , ⊥ , AMP ABC△ ∽△ PM AM BN AB ∴ = ( )PM a t t a tPMt a a − −= =, ( 1)3 t aQM a −∴ = − PMBN PQDA ( ) ( ) 2 2 QP AD DQ MP BN BM+ += ( )3 3 ( 1) ( ) 2 2 t a t ta a t t ta a −   − + − − +      = = 6 6 at a = + 3t ≤ 6 36 a a ∴ + ≤ 6 3 6a a∴ <≤ , ≤ 3 6a< ≤ PMBN PQDA ∴ PQCN PMBN CN PM= ( ) 3t a t ta ∴ − = − 6 6 at a = + 2 3a = ± 2 3a = a 2 3a = PMBN PQDA PQCN 13 + ⑴∵△ABE 是等边三角形 ∴BA=BE,∠ABE=60°. ∵∠MBN=60° ∴∠MBN-∠ABN=∠ABE-∠ABN. 即∠BMA=∠NBE. 又∵MB=NB ∴△AMB≌△ENB(SAS) ⑵①当 M 点落在 BD 的中点时,AM+CM 的值最小 ②连接 CE,当 M 点位于 BD 与 CE 的交点处时, AM+BM+CM 的值最小 理 由如下:连接 MN.由⑴知,△AMB≌△ENB ∴AM=EN. ∵∠MBN=60°,MB=NB ∴△BMN 是等边三角形. ∴BM=MN. ∴AM+BM+CM=EN+MN+CM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 EN +MN+CM =EC 最短 ∴当 M 点位于 BD 与 CE 的交点处时,AM+BM+CM 的值最小,即等于 EC 的 长 ⑶过 E 点作 EF⊥BC 交 CB 的延长线于 F ∴∠EBF=90°-60°=30°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x,则 BF=√3/2x,EF=x/2 在 Rt△EFC 中 ∵EF²+FC²=EC², (x/2)²+(√3/2x+x)²=(√3+1)² 解得 x=√2 12.如图,已知△ABC 是边长为 6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 P、Q 同时从 A、 B 两点出发,分别沿 AB、BC 匀速运动,其中点 P 运动的速度是 1cm/s,点 Q 运 动的速度是 2cm/s,当点 Q 到达点 C 时,P、Q 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s),解答下列问题: (1)当 t=2 时,判断△BPQ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设△BPQ 的面积为 S(cm2),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 (3)作 QR//BA 交 AC 于点 R,连结 PR,当 t 为何值时,△APR∽△PRQ? 【答案】 解:(1)△BPQ 是等边三角形,当 t=2 时,AP=2×1=2,BQ=2×2=4,所以 BP=AB-AP=6-2=4,所以 BQ=BP.又因为∠B=600,所以△BPQ 是等边三角形. (2) 过 Q 作 QE ⊥AB, 垂足为 E, 由 QB=2y, 得 QE=2t ·sin600= t, 由 AP=t, 得 PB=6-t, 所以 S△BPQ= ×BP×QE= (6-t)× t=- t2+3 t; (3)因为 QR∥BA,所以∠QRC=∠A=600,∠RQC=∠B=600,又因为∠C=600, 所以△QR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 QR=RC=QC=6-2t.因为 BE=BQ·cos60 0= × 2t=t, 所以 EP=AB-AP-BE=6-t-t=6-2t,所以 EP∥QR,EP=QR,所以四边形 EPRQ 是平行 四边形, 所以 PR=EQ= t,又因为∠PEQ=90 0,所以∠APR=∠PRQ=90 0.因为△APR~△ PRQ, 所以∠QPR=∠A=600,所以 tan600= ,即 ,所以 t= , 所以当 t= 时, △APR~△PRQ 13.在直角梯形 OABC 中,CB∥OA,∠COA=90º,CB=3,OA=6,BA= 3 5.分别以 OA、OC 边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建立如图 1 所示的平面直角 坐标系. (1)求点 B 的坐标; (2)已知 D、E 分别为线段 OC、OB 上的点,OD=5,OE=2EB,直线 DE 交 x 轴于点 F.求直线 DE 的解析式; (3)点 M 是(2)中直线 DE 上的一个动点,在 x 轴上方的平面内是否存在另 一个点 N.使以 O、D、M、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 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2 1 2 1 3 2 3 3 2 1 3 PR QR 3 3 26 =− t t 5 6 5 6 A B D E (第 26 题 图 1) F C O M N x y 图 7-2 A D O B C 2 1 M N 图 7-1 A D B M N 1 2 图 7-3 A D O BC 2 1 M N O 14.在图 15-1 至图 15-3 中,直线 MN 与线段 AB 相交 于点 O,∠1 = ∠2 = 45°. (1)如图 15-1,若 AO = OB,请写出 AO 与 BD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2)将图 15-1 中的 MN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得到 图 15-2,其中 AO = OB. 求证:AC = BD,AC ⊥ BD; (3)将图 15-2 中的 OB 拉长为 AO 的 k 倍得到 图 15-3,求 的值. 【答案】 解:(1)AO = BD,AO⊥BD; ( 2 ) 证 明 : 如 图 4 , 过 点 B 作 BE∥CA 交 DO 于 E , ∴∠ACO = ∠BEO. 又∵AO = OB,∠AOC = ∠BOE, ∴△AOC ≌ △BOE.∴AC = BE. 又 ∵∠1 = 45° , ∴∠ACO = ∠BEO = 135°. ∴∠DEB = 45°. ∵∠2 = 45°,∴BE = BD,∠EBD = 90°.∴AC = BD. 延长 AC 交 DB 的延长线 于 F,如图 4.∵BE∥AC,∴∠AFD = 90°.∴AC⊥BD. (3)如图 5,过点 B 作 BE∥CA 交 DO 于 E,∴∠BEO = ∠ACO. 又∵∠BOE = ∠AOC , ∴△BOE ∽ △AOC. ∴ . 又∵OB = kAO, 由 ( 2 ) 的 方 法 易 得 BE = BD.∴ . 15.如图,已知过 A(2,4)分别作 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M、N,若点 P 从 O 点出发,沿 OM 作匀速运动,1 分钟可到达 M 点,点 Q 从 M 点出发,沿 MA 作匀 速运动,1 分钟可到达 A 点。 AC BD AO BO AC BE = kA C B D = 图 4 A D O B C 2 1 M N E F A O B C1 D 2 图 5 M N E (1)经过多少时间,线段 PQ 的长度为 2? (2)写出线段 PQ 长度的平方 y 与时间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 t 的取值范围; (3)在 P、Q 运动过程中,是否可能出现 PQ⊥MN?若有可能,求出此时间 t;若不 可能,请说明理由; (4)是否存在时间 t,使 P、Q、M 构成的三角形与△MON 相似?若存在,求出此时 间 t;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Y N A Q O P M X 解:∵A(2,4), ∴OM=2,AM=4, ∵点 P 从 O 点出发,沿 OM 作匀速运动,1 分钟可到达 M 点,点 Q 从 M 点出发,沿 MA 作匀速运动,1 分钟可到达 A 点, ∴点 P 的速度度 2,点 Q 速度的 4, (1)设经过 t 分钟线段 PQ 的长度是 2,则 PM=2-2t,QM=4t, 在 Rt△PQM 中, ∵PQ 2=PM2+QM2,即 22=(2-2t) 2+(4t) 2,解得 t=0(分)或 t=0.4 (分). 答:当 t=0 或 t=0.4 时,线段 PQ 的长度为 2; (2)由(1)可知,PM=2-2t,QM=4t, 在 Rt△PQM 中,PQ 2=PM2+QM2,即 y=(2-2t) 2+(4t) 2, 整理得,y=20t 2-8t+4(0≤t≤1); (3)存在. ∵A(2,4), ∴N(0,4),M(2,0), ∴ON=4,OM=2, 当△MON∽△PMQ 时, OM MP = ON MQ ,即 2 2−2t = 4 4t ,解得 t=0.5; 当△MON∽△QMP 时, OM MQ = ON MP ,即 2 4t = 4 2−2t ,解得 t=0.2. 故当 t=0.5 分或 t=0.2 分时 P、Q、M 构成的三角形与△MON 相似. 16、(2013•娄底压轴题)如图,在△ABC 中,∠B=45°,BC=5,高 AD=4,矩形 EFPQ 的一边 QP 在 BC 边上,E、F 分别在 AB、AC 上,AD 交 EF 于点 H. (1)求证: ; (2)设 EF=x,当 x 为何值时,矩形 EFPQ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 (3)当矩形 EFPQ 的面积最大时,该矩形 EFPQ 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 DA 匀速向上运动(当矩形的边 PQ 到达 A 点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秒, 矩形 EFPQ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 t 的 取值范围. (1)证明:∵矩形 EFPQ, ∴EF∥BC,∴△AHF∽△ADC,∴ , ∵EF∥BC,∴△AEF∽△ABC,∴ , ∴ . (2)解:∵∠B=45°,∴BD=AD=4,∴CD=BC﹣BD=5﹣4=1. ∵EF∥BC,∴△AEH∽△ABD,∴ , ∵EF∥BC,∴△AFH∽△ACD,∴ , ∴ ,即 ,∴EH=4HF, 已知 EF=x,则 EH=x. ∵∠B=45°,∴EQ=BQ=BD﹣QD=BD﹣EH=4﹣x. S 矩形 EFPQ=EF•EQ=x•(4﹣x)=﹣x2+4x=﹣(x﹣)2+5, ∴当 x=时,矩形 EFPQ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 5. (3)解:由(2)可知,当矩形 EFPQ 的面积最大时,矩形的长为,宽为 4﹣×=2. 在矩形 EFPQ 沿射线 AD 的运动过程中: (I)当 0≤t≤2 时,如答图①所示. 设矩形与 AB、AC 分别交于点 K、N,与 AD 分别交于点 H1,D1. 此时 DD1=t,H1D1=2, ∴HD1=HD﹣DD1=2﹣t,HH1=H1D1﹣HD1=t,AH1=AH﹣HH1=2﹣t,. ∵KN∥EF,∴ ,即 ,得 KN=(2﹣t). S=S 梯形 KNFE+S 矩形 EFP1Q1=(KN+EF)•HH1+EF•EQ1 = [(2﹣t)+]×t+(2﹣t) = t2+5; (II)当 2<t≤4 时,如答图②所示. 设矩形与 AB、AC 分别交于点 K、N,与 AD 交于点 D2. 此时 DD2=t,AD2=AD﹣DD2=4﹣t, ∵KN∥EF,∴ ,即 ,得 KN=5﹣t. S=S△AKN=KN•AD2 =(5﹣t)(4﹣t) =t2﹣5t+10. 综上所述,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为: S=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