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榆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榆林市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检测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 1 和必修 2. 一、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在经历了一周的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嫦娥五号探测器于 12 月 1 日 23 时 11 分降落在月 面预选着陆区。 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经历了主动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缓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看似轻 松的平稳降落背后,蕴藏着众多科研人员的智慧和积淀。 嫦娥五号落月的过程也是为后续上升器月面起飞选择“发射场”的过程。相较于嫦娥三号、四号、嫦 娥五号对着陆点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的要求是空前的,需要着陆区域内既没有太高的凸起,也没有太深的 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务要求。可以说,落月的过程就是边飞行边找寻落点。 为了实现“选址正确,落得准确”,嫦娥五号采用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502 所已在嫦娥三号和四号 上应用的“粗精接力避障”的方式,即在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的指挥下,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先大推力 反向制动快速减速,然后快速调整姿态并对预定落区地形进行拍照识别,避开大障碍,实现“粗避障”。之 后,组合体在飞到距离月面 100 米时悬停,并再次对选定区域精确拍照,实现“精避障”,再斜向下飘向选 定的着陆点,在移动到着陆点正上方后开始竖直下降,到距离月面较近时关闭发动机,利用着陆腿的缓冲 实现软着陆。 在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中,还有两个精妙的设计。一是虽然表面上看是着陆器“背着”上升器软着陆 到了月面上,但实际上,整个落月过程中,着陆器都借助了“外脑”和“外眼”——分别是上升器月面起 飞时要用的“最强大脑”中央控制计算机和通过“看星星”确定自己姿态的星敏感器,这是设计人员根据 “上升器全程陪同着陆器”的实际想出的妙招,既节约成本又减轻重量。二是由于距离月面较近时主发动 机激起的月尘会污染星敏感器,影响上升器月面起飞,科研人员专门设计了盖子,在距离月面一定的高度 时把星敏感器的镜头盖起来,待落月之后月尘散去再通知星敏感器把盖子打开。 含(摘编自《嫦娥五号何以稳稳落月》) 材料二: 此次任务的着陆点——鲁姆克山地区——位于广袤的月球火山平原,被称为海洋风暴。月球上这一区 域的部分区域已经被其他月球探测器探测过,包括 1969 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波罗 12 号。 鲁姆克地区的岩石被认为形成于 12 亿年前。相反,由阿波罗号宇航员在 1969 年到 1972 年间带回的月球岩 石要老得多。美国非营利空间倡导组织行星协会解释说:嫦娥五号带回的样本应该是有史以来返回地球的 所有样本中最年轻的,只有 12 亿年的历史,那时多细胞生命可能已经在我们的星球上进化了。嫦娥五号将 帮助科学家了解月球历史晚期发生的事情,以及地球和太阳系是如何演化的。 (摘编自《热烈祝贺!中国的嫦娥五号成功登陆月球》) 材料三: 美国地质科学教授詹姆斯·黑德表示,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的着陆区是月球最值得探索的区域之一, 研究这个区域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确认 10 亿至 20 亿年前月球是否仍处于活火山状态。 美国地球科学家克莱夫·尼尔表示,嫦娥五号将开启在月球自动采样并将样本带回地球的新篇章,这 无疑将加深科研人员对月球这一天体的理解。 法国月球和火星地质学专家杰茜卡·弗拉奥表示,此次中国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再次点燃了全球对月 球探索的兴趣。中国对航天领域国际合作持开放态度,“过去我们也毫无障碍地获得了中国分享的嫦娥四号 在月球背面探测收集的数据”。 法国天体物理学家帕特里克·米歇尔认为,分析月壤样本,就如同探究太阳系的古代记忆。每一个航 天任务带回地球的样本,无论是来自月球还是小行星,都在加深人类对宇宙的理解。日本《读卖新闻》报 道说,带回月球样本的难度较高,迄今只有美国阿波罗计划和苏联探测器实施过。中国如果能成功,将成 为第三个带回月球样本的国家。 (摘编自《海外专家和媒体热议嫦娥五号成功发射》) 1.下列对嫦娥五号落月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嫦娥五号探测器在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主动减速、快速调整等落月过程后,准 确降落在月球鲁姆克山地区。 B.嫦娥五号对着陆位置的精度和平整度要求远超于嫦娥三号,四号,所以边飞行边选择落点,这也是 为上升器月面起飞选择“发射场”。 C.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的“精避障”过程包括:月面百米悬停﹑精确拍照、斜向漂移、竖 直下降和关闭发动机后利用着陆腿缓冲着陆。 D.中央控制计算机和星敏感器是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起飞时的关键设备,但在落月过程中也起到重要 作用,这一设计既节约成本又减轻重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粗精接力避障”的方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502 所发明,已在嫦娥三号和四号上得到应用和 检验,最终实现了嫦娥五号的月球软着陆。 B.着陆器的主发动机还存在不足,会激起月尘,污染星敏感器的镜头,影响上升器的月面起飞,为解 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专门设计了可以自主控制开合的盖子。 C.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岩石样本比美国探月活动中带回的样本要年轻,所以能够帮助科学家研究月球 历史晚期的地质状态,以及地球和太阳系的演化。 D.嫦娥五号探月之前,只有美国和苏联从月球成功带回月球样本,可见这一技术难度较高,也说明嫦 娥探月工程的实施必然攻克了很多相关的技术壁垒。 3.本次嫦娥五号探月活动的意义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分析。(6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 刘卫平 当长工刘三扛着石碓一喘一喘地爬上一道山梁的转弯处时,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降临。石碓是用来舂 糯米糍粑的那种,在湘中地区很常见,用一块四四方方的石头从一面凿空了,凿出一个凹陷的圆坑。眼下, 石碓的圆坑正像一个深得过了头的帽子戴在刘三的头上,刘三的脑袋就完全没入了碓坑之中。碓坑的两侧 边沿压在刘三的双肩上,刘三必须举起双手扶着石碓的边沿,用力把石碓的前方擎起一点,这样,他那没 入碓坑里的眼睛才能勉强从碓坑的边沿下看到身前三四步远的地方。 刘三正要经过的这道山梁地形特殊。这道山梁好比就是一个人的鼻梁,从左侧看不到右侧,从右侧看 不到左侧。那时候,当刘三沿着那条横贯山梁的小道从左侧向山梁的顶部前进时,一只华南虎也正从右侧 窜来,就这样,刘三和老虎不可避免地在山梁拐角处不期而遇了。人和虎在相距三四步远的地方骤然收住 了脚步。这个距离是由刘三的目光只能看三四步远所决定的。刘三的眼睛从碓坑下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了一 只老虎,胆一惊,心一跳,头一麻,腿就直了,一双僵脚立在原地牢牢地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能动。 那是一只黄乎乎的带着斑斓黑纹的华南虎。一双硕大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像一对大灯泡似的看着刘三。 长工刘三是个一字不识的文盲,不知道有个成语叫“虎视眈眈”,但他现在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虎视眈眈 的滋味。从虎口里喷出的一股股腥臊气味让近在咫尺的刘三一阵阵晕眩。好在老虎并没有立即扑向刘三, 而是停在原地一动不动地死死盯着刘三。 刘三在与虎对视的四五分钟时间里有过一阵快镜头似的回忆,这种回忆只有那极短极短的一瞬间,但 通过文字描述出来则要冗长得多——今天早晨,长工刘三刚从他的茅屋里起床,谢德仁老爷就在门外喊:“刘 三,你今天给我去东岭寨晏学光老爷家取样东西来。”刘三应着:德仁老爷,要我去取什么呢?德仁老爷说: “喏,我写在这纸上,你拿给学光老爷一看就知道了。”刘三接过纸条,啃两个红薯就出发了。到东岭寨有 十来里路,刘三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刘三不认识晏学光老爷,但他听说过晏学光家世代是地主,晏学光 更是一个有名的“烂秀才”(指屡试不中的读书人)。在村头,刘三看到一个提着毙箕握着耙子捡狗粪的老 头,刘三就问:你知道晏学光住在哪里吗?刘三这句话一出口就为他以后的遇险埋下了“祸根”。他不该在 “晏学光”这个名字的后边省掉“老爷”两个字,因为他不知道,眼前这个捡狗粪的老头,正是“烂秀才” 晏学光。当刘三按老头所指来到晏学光家时,他总觉眼前的学光老爷与村头拾狗粪的老头很像,只是衣着 有优劣之别而已。当时刘三并未在意,他毕恭毕敬地把纸条递给学光老爷。学光老爷一看,就笑了,学光 老爷笑着说:德仁老爷也真是的,连借个石碓坑也要写条子,你扛去就是了嘛!刘三颇感惊讶,他没想到 德仁老爷打发他爬十来里山路跑来,竟然是为了借一个石碓坑。刘三顶着那个百把斤的石头苦不堪言,越 走越气恼。其实德仁老爷哪是要他借什么石碓坑呢?纸条上明明写的是要一杆老烟枪,可是晏学光这个“烂 秀才”,仅仅因为刘三问路时在他的名字后面省掉了“老爷”二字,他就存心罚刘三扛着石碓坑走山路。这 个缘由,刘三当时自然不知道,他正一喘一喘地爬过一道道山梁,踏过一条条溪涧,一步步走近山梁上那 只即将到来的老虎,并最终与老虎在相距三四步远的山道上对面而峙了。 刘三与老虎对视了四五分钟,双方仍然一动不动,身子一动不动,眼睛一动不动,路边的树叶一动不 动,四周的空气也一动不动。四五分钟光景,在刘三的感觉里仿佛经历了四五个世纪。刘三的腿脚麻了, 嗓子干了,眼睛酸痛了,头发一根根像钢针似的竖起来了。一句话,刘三真的支撑不住了。崩溃之际刘三 的脑子里倏忽灵光一闪,他有意转动了一下眼珠子,眼角的余光仍然看着老虎,正眼却佯装看别处。刹那 间,只听见“嗖”地一声响,老虎从路边一冲而下,如一道黄色的闪电倏地不见了踪影。刘三当即瘫软在 山坡上。 后来,刘三从有经验的老者那里听说他之所以能够虎口逃生,正是得益于他头顶的石碓坑。老人们说, 老虎扑食时,首先要估量一下它的血盆大口能不能一口叼下食物的头,能叼下的,叼起就走,不能叼下的, 一般不敢贸然进攻。刘三肩上扛着一个四方形的石头脑袋,老虎自然不敢扑上来咬他,说不定老虎反而被 骇住了呢! 多年以后,当湘中山区的华南虎绝迹时,饱尝贫苦的刘三已子孙满堂。他总是告诫晚辈要发狠读书, 刘三说:要读书考大学,才能当“大脑壳”(湘中方言把大官戏称为“大脑壳”)。刘三不无风趣地说:你们 看,连老虎都怕“大脑壳”呢! 4.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就以“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降临”来设置悬念,既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也极大地激发了 读者的阅读和探索兴趣。 B.小说语言幽默风趣,有些短句更是加深了这一特征,如“胆一惊,心一跳,头一麻,腿就直了”, 活画出刘三遇到老虎时惊恐的神态。 C.小说在对刘三与老虎对视的描写中使用了反复的手法,一再强调“一动不动”,传神地写出了刘三 当时的紧张恐惧和度日如年的感觉。 D.晏学光只是因为刘三在称呼他时省掉“老爷”二字就有意戏弄他,可以看出地主阶级的为所欲为, 体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5.文章最后用刘三的一句话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题目为“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刘三去晏学光老爷家借东西的经过,对此你如 何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9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无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 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女 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陈馀者,亦大梁人也。馀年少,父事 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之交。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 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馀五盲金。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 监门以自食。里吏尝有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而数之曰:“始 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馀然之。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陈涉 起蕲,至入陈。张耳、陈馀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馀贤,未尝见,见即大喜。陈中豪杰父 老乃说陈涉曰:“愿将军立为楚王也。”陈涉遂立为王,以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 武臣等从白马渡河。 (武臣)立为赵王。以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使人报陈王,陈王大怒,欲尽族武臣等家,而 发兵击赵。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奏陈王然之, 从其计,徙系武臣等家宫中,封张耳子敖为成都君。陈王使使者贺赵,令趣发兵西入关。张耳说武臣曰:“王 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原王毋西兵,北徇燕,南收河内以自广。赵南据大 河,北有燕,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 (选自《史记·列传第二十九》)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 B.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 C.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 D.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客,我国古代贵族为了巩固其地位专门豢养且为其服务的人,又称“门客”。 B.高祖,古代帝王谥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帝王,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C.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衣服,只能穿麻布衣服,故用此称平民百姓。 D.丞相,官职名。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官员,多由一人担任,历代时设时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耳素有声名。外黄县一富家女逃婚,在她父亲旧时宾客的劝说下改嫁张耳,嫁妆很丰厚。由此张 耳广招宾客,并做了外黄县令,名声变得更大。 B.张耳十分好客。汉高祖曾跟张耳交好,一连好几个月居住在张耳家。后来竟然因为这件事使张耳招 来了杀身之祸,但他一点也不后悔。 C.张耳遇事冷静。陈馀曾犯了小过失,遭到小吏鞭打,陈馀准备反抗;而张耳很冷静,用脚踩住陈馀, 示意他接受鞭打,承受屈辱。 D.张耳洞察形势。陈王派人向赵王祝贺,并催促他攻占关中,张耳审时度势,洞察陈王计策,建议赵 王不要上当,赵王听从了张耳的劝告。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3 分) (2)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原王毋西兵,北徇燕,南收河内以自广。(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11~12 题。 象 高启 海山巨兽堪乘战,番使前年远来献。 宝璎缠珞锦襜垂,拜舞如人向金殿。 仙仗时巡出凤城,鸾舆频驾不曾惊。 有牙【注】莫畏焚躯祸,天子深仁爱尔生。 【注】有牙,用象牙焚身典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讲的是大象因为 象牙值钱而使自己丧生。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就点出象的来源,“象”来自远方使者的进献,侧面点出大明朝实力的强盛。 B.本诗颔联写大象身上披挂着华美的饰品,“拜舞如人”写出了大象的灵性与可爱。 C.本诗颈联采用借代,表现出天子出游巡查天下,却不曾惊扰以“象”为代表的生灵。 D.整首诗托物以言志,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烦。 12.请结合全诗,赏析本首诗歌的尾联含意。(4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描写远望山林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桑叶的枯黄凋零喻指女子年 华逝去、容颜憔悴和最终不幸的命运。 (3)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 短促,人很渺小”。 三、语言文字运用(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健康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每个物种依靠食物、竞争与捕猎等关系形 成的食物链条,彼此________在一起,构成复杂的网络。网里的物种越多,网就越稳定坚固。一个物种一 旦消失,就不会再生,还会通过链条引起连锁反应,威胁整个生态系统。( )。除了在生态系统中扮演 重要角色,野生动物本身还有________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从古至今,很多动物被赋予独特的文化内 涵和象征意义,是________的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保护好野生动物,必须持续加力。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监管,严厉打击滥捕滥猎违法犯罪 行为,斩断非法利益链;“爱鸟周”“动物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保护野生动物 的意识,自觉抵制违法相关行为,从源头控制合理消费。新修订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即将公 布,让我们以此为契机,把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地 球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让人类________。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交织 不可或缺 积厚流光 生生不息 B.交织 弥足珍贵 源远流长 生生不息 C.交汇 不可或缺 源远流长 历久弥新 D.交汇 弥足珍贵 积厚流光 历久弥新 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人类自己就要像保护好野生动物一样 B.可以说,保护野生动物,就要先保护人类自己,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C.可以说,保护人类自己就要先保护好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D.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爱鸟周”“动物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自觉抵制 违法相关行为,从源头控制不合理消费。 B.通过“爱鸟周”“动物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自 觉抵制相关违法行为,从源头控制不合理消费。 C.“爱鸟周”“动物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自觉抵制 相关违法行为,从源头控制合理消费。 D.通过“爱鸟周”“动物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自 觉抵制相关违法行为,从源头控制合理消费。 17.以下是某学生请假条的正文部分,在语言得体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修改。(5 分) 今天早上起床时,我感到全身发冷,头脑发晕,站立不稳,贵体不佳。作为老师的高足,本不想耽误 学习,但令尊见我病情严重,认为急需到医院治疗。特向您请假一天,请务必批准,特此声明。 四、写作(5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 分) 宋代沈寓山《寓简》中说:凡是凿井,如果凿大了,就不能缩小,就如削木头一样,如果削小了,就 不能复原成大;塑像的方法,也是同样的道理,眼与口,先一定要小,小了才可以增大;耳和鼻,先一定 要大,大了才可以塑小。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古代的这些标准也是有所变化的:比如凿井,即便凿大了, 完全可以用钢筋水泥修好缩小,而现代凿井,必须先凿大,为的是牢固。这些道理,不仅仅是日常的营建 方法,还可以延伸到一切有创意的活动中去。 关于凿井和塑像的寓意,你有怎样的理解呢?请结合你的阅读和实践,写出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榆林市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检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 (根据原文可知:落月过程只包括“主动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缓速下降和自由下落 段”) 2.B (“着落器的主发动机还存在不足”原文无依据) 3.①开启在月球自动采样和返回地球的新篇章,中国将成为第三个带回月球样本的国家; ②将再次激发全球对月球及宇宙探索的兴趣,加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 ③帮助科学家进一步研究月球,进而加深人类对地球、太阳系及宇宙的理解。(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4.D (“可以看出地主阶级的为所欲为,体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理解有误,拔高了主旨) 5.①表面上,这句话是借主人公刘三的话对整个故事情节做了一个概括,即刘三邂逅华南虎,而华南虎害 怕刘三所扛的石碓坑,最终刘三侥幸脱离虎口活了下来,呼应标题; ②实际上,是以刘三的话风趣幽默地揭示出:这次因不识字而造成的与华南虎邂逅的经历给刘三带来的 思想觉悟上的觉醒——要识字,要读书。总结了全文。(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6.①在情节上,以回忆形式补充了相关内容,和文章开头形成照应,让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②在人物形象上,呈现出刘三和晏学光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特征:一个不识字,老实憨厚;一个是秀才, 以学问为傲,对比强烈,充满幽默感。 ③在主旨上,补充出来的这段情节其实最能揭示小说主旨的内容,反映出这次因不识字、不尊敬读书人 而引发的风波对刘三的震撼和启发:要识字,要读书。(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7.C (原文标点,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 西击秦。”) 8.B (“古代帝王谥号”错误,应是“古代帝王庙号”) 9.B (“后来竟然因为这件事使张耳招来了杀身之祸,但他一点也不后悔”分析错误,张耳遭到悬赏拘捕 是秦国灭魏国几年后,跟汉高祖与其交好并居住在其家没有因果关系;且“但他一点也不后悔”于文无 据) 10.(1)秦国发出命令文告悬赏拘捕两人,两人反而也用里正卫的身份来向里中百姓传达命令。(关键点“购 求”“令”各 1 分,大意 1 分) (2)楚王已经灭掉秦国,一定会对赵国用兵。希望大王不要向西进军,要向北夺取燕国,向南进军收 缴河内,用来为自己扩充势力。(关键点“原”“西/北/南”“自广”各 1 分,大意 1 分) 【参考译文】 张耳,是魏国大梁人。他年轻的时候,曾赶上做魏公子无忌的门客。张耳曾逃亡在外,来到外黄。外 黄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儿,长得很美,却嫁了一个愚蠢平庸的丈夫,就逃离了她的丈夫,去投奔她父亲旧时 的宾客。她父亲的宾客平素就了解张耳,于是对富人的女儿说:“你一定要嫁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 吧。”富人的女儿听从了他的意见,终于断绝了同她丈夫的关系,改嫁给张耳。女家给张耳丰厚的供给,张 耳因此招致千里以外的宾客。于是在魏国做了外黄县令,他的名声从此更加大起来。陈馀,也是魏国大梁 人。陈馀年轻,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张耳,两人建立了同生共死的患难情谊。秦国灭亡大梁时,张耳 家住在外黄。汉高祖是普通平民百姓的时候,曾多次追随张耳交游,在张耳家一住就是几个月。秦国灭亡 魏国几年后,已经听说这两个人是魏国的知名人士,就悬赏拘捕,有捉住张耳的人赏给千金,捉住陈馀的 人赏给五百金。张耳、陈馀于是改名换姓,一块儿逃到陈地,充当里正卫来维持生活。里中小吏曾因陈馀 犯了小过失鞭打他,陈馀打算起来反抗,张耳赶快用脚踩他,示意接受鞭打。小吏走后,张耳就把陈馀带 到桑树下,责备他说:“当初我和你怎么说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一个里吏身上吗?”陈馀认 为他说的对。秦国发出命令文告悬赏拘捕两人,两人反而也用里正卫的身份来向里中百姓传达命令。陈涉 在蕲州起义,打到陈地。张耳、陈馀求见陈涉。陈涉和他的亲信们平时多次听说张耳、陈馀有才能,未曾 见过面,这次相见非常高兴。陈地的豪杰父老就劝陈涉说:“"希望将军立为楚王。”陈涉于是自立称王,任 命张耳、陈馀担任左右校尉,拨给他们三千人的军队,向北夺取赵国的土地。武臣等人从白马渡过黄河。 (武臣)自立为赵王。任用陈馀做大将军,张耳做右丞相。派人回报陈王,陈王听了大发雷霆,想要 把武臣等人的家族杀尽,而发兵攻打赵王。陈王的相国房君劝阻说:“秦国还没有灭亡而诛杀武臣等人的家 族,这等于又树立了一个像秦国一样强大的敌人。不如趁此机会向他祝贺,让他火速带领军队向西挺进, 攻打秦国。"陈王认为他说的对,听从了他的计策,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迁移到宫里,软禁起来,并封张耳的 儿子张敖为成都君。陈王派使者向赵王祝贺,下令催促他调动军队向西攻占关中。张耳规劝武臣说:“大王 在赵地称王,这并不是楚国的本意,只不过是将计就计来祝贺大王。楚王已经灭掉秦国,一定会对赵国用 兵。希望大王不要向西进军,要向北夺取燕国,向南进军收缴河内,用来为自己扩充势力。这样,赵国向 南依靠大河,向北拥有燕,楚王即使战胜秦国,也一定不敢辖制赵国。”赵王认为他们讲得对,因而不向西 发兵。 11.D (“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烦”表述错误,此处意在歌颂君王仁德) 12.①尾联意为:大象啊,不要因为你有珍贵的象牙而害怕焚身的祸患,天子有着深深的仁爱之心,爱护 你们的生命。 ②尾联运用典故,巧妙含蓄地歌颂了天子体恤天下苍生的德行以及勇于肃清行贿索贿的不正之风。(每 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3.(1)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2)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每空 1 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 14.B 【交织:纵横交错或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也指通信系统中进行数据处理而采用的一种技术。交汇: (水流、气流等)聚集到一起,会合。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交织”。弥足珍贵:形容事物十分珍贵、 非常珍贵。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弥 足珍贵”。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积厚流光:积累的功 业越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 繁殖。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 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生生不息”】 15.D (括号前的内容谈的是物种和其所在的生态系统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 人类自己”应不分先后,据此可排除掉 BC 两项;而 A 项后半句强调的是保护人类自身,和语境不相 符,故答案为 D 项) 16.B (A 项,介词残缺导致偷换主语,在“‘爱鸟周’”前加“通过”;语序不当,把“相关”移到“违 法”的前面。C 项,介词残缺同 A 项;不合逻辑,在“合理”前加“不”。D 项,不合逻辑同 C 项) 17.①“贵体”是用作对他人身体的敬称,改为“身体”。 ②“高足”是称呼别人的学生的敬辞,要改为“学生”。 ③“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敬称,这里要改为“我父亲”。 ④“务必”语气太强硬,删去。 ⑤“特此声明”不当,不合语体,改为“十分感谢”。(每处 1 分) 18.【写作提示】 (1)材料解读:;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材料可分为三部分。第一层是《寓简》中记述的古代关于凿井和塑像的原则与方法,即凿井,塑眼与 口要由小到大,塑耳和鼻要由大到小;第二层以凿井为例,说这些标准在后来尤其是现代已经不再是唯一, 而是可以改变或者必须改变;第三层进一步拓展,把这些道理由日常的营建方法延伸到一切有创意的活动 中,那么理解这里的“创意活动”就是关键。 写作任务就是将自己对“凿井和塑像”的寓意的理解,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社会实践,写出感悟和思考, 即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准确理解“凿井和塑像”的衡量标准。无论是由小到大还是由大到小,目的都是让井能够挖 凿成功,让塑像能够栩栩如生,所以标准的变化都是为了让这些营建能成功。 任务二:准确理解“创意活动”。这里的创意活动其实就是“寓意”中的“寓”。也就是说哪些活动是 可以用这种标准衡量的。比如文学创作素材的积累和使用,素材由生活中来,自然是越多越好,就好像雕 刻耳和鼻,先雕个大致轮廓,琢磨透了,心里有了十足的底气,就可以选择素材,将素材一步步转化成作 品;然而成功的作品,必定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但绝不是素材的堆积,而是精细地提炼,所以不是越 多就越好。又比如慈善的过程,当你散尽大部分的家财用于各类慈善,就好像雕刻口目,看似你的财富少 了,少到只能过一般正常的生活,但是你却得到极多,内心有了极大的满足,以帮助人为快乐,内心反而 会强大。 任务三:确定最佳立意。无论是凿井还是雕塑,抑或是文学创作素材的积累与使用,甚至是慈善的过 程,这里面的交集其实是一个得和失的问题:得和失,失和得,不能仅看表面,有时,得反而是失,有时, 失反而是得,内里的反转,有着深奥的哲学关系。所以本文的最佳立意应是从“得和失”的关系出发立意。 参考立意:得失各有天地。对学生的其他立意,酌情处理。 任务四:明确文体。写作要求是“结合你的阅读和实践,写出你的思考和感悟”,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 文可能更容易,也更吻合题目。写其他文体酌情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