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资本主义的兴起——14世纪-18世纪中期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资本主义的兴起——14世纪-18世纪中期作业

训练10 资本主义的兴起——14世纪-18世纪中期 一、选择题 ‎1.(2019·天津南开区二模)1215年,因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署《大宪章》。《大宪章》规定,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监督大宪章的执行;国王若违反规定,可对其进行制裁。这段材料主要说明《大宪章》(  )‎ A.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保护了贵族和教会权益 C.体现了王权有限的原则 D.体现了自由平等的精神 答案 C 解析 《大宪章》的规定体现了王权受限,C项正确。议会至上原则体现于1689年《权利法案》,排除A项;《大宪章》是贵族迫使国王签署,防止国王擅自征税,其中未体现出对教会权益的保护,排除B项;《大宪章》是对王权的限制,不能体现出自由平等精神,排除D项。‎ ‎2.(2017·全国卷Ⅱ)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 A 解析 材料表明,市民意志影响了教堂建设和宗教理念,市民即工商业阶层,体现出当时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成长壮大,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人文主义不可能得到广泛传播,B项不符合史实;教堂要与市民意志保持一致,不能体现教会权威的提升,C项错误;新教出现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期间,D项错误。‎ ‎3.(2019·全国卷Ⅱ)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图片和文字介绍可知,图片反映的是15世纪欧洲许多城市出现了印书坊,说明随着文艺复兴的开展,文化趋于活跃,A项正确。这一时期的欧洲并未出现政治变革的热潮,B项错误;市民阶级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此图片无法说明,C项错误;新教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中产生的,D项错误。‎ ‎4.(2019·安徽宣城二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一方面对天主教腐败与黑暗及其经院哲学强烈不满,另一方面又对整个基督教基本教义深信不疑。这反映出(  )‎ A.资产阶级强烈的革命性 B.人文主义与基督教基本教义的同一性 C.宗教改革运动的必然性 D.人文主义者摆脱了封建神学思想束缚 答案 B 解析 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对整个基督教基本教义深信不疑”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基督教基本教义具有一致性,故人文主义者对基督教基本教义深信不疑,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资产阶级强烈的革命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的联系,排除C项;人文主义者未摆脱封建神学思想束缚,排除D项。‎ ‎5.(2019·天津高考)‎ 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可以看出此时的绘画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密不可分。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追逐财富成为人们的目标,画家的绘画表现方式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环境,A项正确。文艺复兴的实质是强调人的价值,要求将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材料并未体现,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人们对财富的热衷与追求,与教会宣扬的道德观截然相反,C项错误;材料中的绘画并未体现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D项错误。‎ ‎6.(2019·山东潍坊二模)有英国学者认为,近代欧洲矿业和金属的各项技术发展,得益于科学者无几,但对科学很有帮助。但是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  )‎ 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地结合 B.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C.远航顺应了追求利益的共识 D.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是……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故选D项。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7.(2019·江苏四市二调)哥伦布航行到古巴附近时,明确向土著居民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然而在给西班牙国王信中,他又说:“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关于哥伦布远航的背景和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外殖民与传播宗教并行不悖 B.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经济掠夺 C.宗教改革刺激人们远洋探险 D.工业革命促进开辟海外市场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可知,哥伦布远航既要经济侵略也要文化侵略,A项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中未提及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排除C、D两项。‎ ‎8.(2019·陕西三联)据统计,在15世纪的最后几年,威尼斯商人在亚历山大港每年平均大约进口价值350万英镑的香料,但是在1502-1505年的4年中,这一数据下降到每年100万英镑左右。这一现象反映出(  )‎ A.欧洲市场香料交易量大幅下降 B.欧洲贸易的中心逐渐发生转移 C.世界市场的雏形由此开始出现 D.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发生中断 答案 B 解析 亚历山大港位于埃及,属于地中海地区,这是传统东西方商路中心,16世纪初威尼斯商人从此港口进口货物的数量减少,说明此地贸易中心地位受到冲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影响,故选B项。欧洲市场香料交易量大幅下降是材料中的表象,A项错误;C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发生中断不是材料现象,D项错误。‎ ‎9.(2019·海南海口调研)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威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这表明(  )‎ A.德国民族意识觉醒 B.西欧识字率在增长 C.抨击教会引起共鸣 D.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九十五条论纲》由手稿很快变成印刷本并迅速传播,这说明《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会的内容引起了广泛共鸣,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德国民族意识的信息,排除A项;《九十五条论纲》变成印刷本不能说明西欧识字率在增长,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排除D项。‎ ‎10.(2019·东北三校二模)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A.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 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 C.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 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可知,材料反映了宗教改革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并与文艺复兴运动共同促进欧洲大学逐渐摆脱宗教色彩,向世俗化、民族化方向发展,故选A项。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强调的是地方教育,与材料中“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促进欧洲大学的改变,但没有涉及大学学术自由丧失,排除C项;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本,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1.(2019·全国卷Ⅲ)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答案 C 解析 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得知,宗教改革后的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查理二世曾经复辟帝制,他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其目的是强化专制统治,C项正确。材料中查理二世强化英国国教至尊地位,其实是反对信仰自由,A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建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B、D两项错误。‎ ‎12.(2019·陕西西安五中二模)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有人这样评说英王: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张起风帆的桅杆。这种现象表明,《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英国(  )‎ A.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B.议会和国王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建立了不彻底不完善的君主立宪政体 D.国王开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张起风帆的桅杆”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国王成为国家的象征,有职无权,统而不治,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议会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排除A项;《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议会的权力高于国王,国王的权力受到制约,B项错误;《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不彻底不完善”‎ 表述错误,排除C项。‎ ‎13.(2018·全国卷Ⅱ)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 A 解析 图中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大幅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出奴隶贸易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故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材料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且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卖黑奴,故排除C项;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种植园的需要,故排除D项。‎ ‎14.(2019·全国卷Ⅰ)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答案 D 解析 ‎ 由材料可知,拉丁美洲独立后没有像美国一样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殖民统治。拉丁美洲曾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宗主国是封建国家,因此它们的殖民统治也采取封建生产方式,独立战争以后,拉美国家虽普遍取得民族独立,但没有彻底铲除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发展十分缓慢,D项正确。殖民者在美洲奴役掠夺土著居民,属于美国和拉丁美洲共同的遭遇,A项错误;材料所述史实跟建立殖民统治的时间没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进行大量移民属于殖民者在美国和拉丁美洲统治的共同点,不能揭示出拉丁美洲发展停滞的原因,C项错误。‎ ‎15.(2019·湖南百万大联考)1664年,英国每季度进口的棉布总量达到100万件,占进口总额的73%,20年后这一比例达到83%。为此,英国议会不得不在1700-1721年间多次颁布禁止进口和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甚至通过法律要求丧葬时使用羊毛裹尸布。这一举措(  )‎ A.阻碍了英国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海外的殖民掠夺 C.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17世纪后期英国大量进口棉布,对英国本土的纺织业形成冲击,因此英国政府采取强制性举措禁止进口印度棉布,这一举措客观上促进了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而到了18世纪晚期,英国纺织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故D项正确。材料中英国的政策是禁止进口和销售印度的棉布,与出口贸易无关,排除A项;这一举措只是禁止外国棉织品在英国销售,与海外殖民掠夺无关,排除B项;英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结果,C项错误。‎ ‎16.(2019·重庆一中4月模拟)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当立法者使人民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人民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洛克使用“上帝”概念的实质意义在于(  )‎ A.“上帝信仰”由来已久 B.弘扬“因信称义”思想 C.强调“天赋人权”的合理性 D.以神权对抗世俗专制王权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体现出天赋人权的思想,洛克使用“上帝”概念实质上是强调“天赋人权”的合理性,故C项正确。“上帝信仰”由来已久不是洛克使用“上帝”概念的意义,A项错误;“因信称义”思想是马丁·路德的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错误;材料强调用天赋人权对抗世俗专制暴政,D项错误。‎ ‎17.(2018·全国卷Ⅲ)‎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流行,故A项正确。B、C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8.(2019·福建福州二模)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要求的“平等”往往局限在“市民”范围之内,而启蒙学者中较先进的人物则把平等明确地扩大到一切人,且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市民阶层力量削弱 B.封建专制统治加强 C.人文主义不断传播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能力增强,对“平等”的追求在范围上不断扩大,在内涵上逐渐拓展,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D项正确。资本主义发展,市民阶层会壮大,A项与史实不符;B项是背景,与材料现象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材料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精神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发展,不是得到“传播”而影响扩大,C项是结果。‎ ‎19.(2019·湖南永州二模)英国早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霍布斯(1588-1679年)认为数学语言是唯一一种理性的话语形式。之后,数学语言被科学家莱布尼茨和牛顿当作新的物理语言来使用,这使得数学语言成为了理性象征。这一现象(  )‎ A.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产生 B.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最终形成 C.反映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推动 D.说明了英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数学语言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而科学发展又宣扬了启蒙思想,这说明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推动,故选C项。直接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是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排除A项;牛顿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但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B项;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排除D项。‎ ‎20.(2017·全国卷Ⅲ)‎ 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描述可知,国民公会由人民的代表组成,既代表人民又受到人民监督,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法律至上的内容,排除A、B、D三项。‎ ‎21.(2019·全国卷Ⅱ)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答案 D 解析 在启蒙运动的推动下,法国大革命提出了《人权宣言》,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因此其首要的目标是追求社会平等,这一立意超过了以往历次革命,D项正确。美国在独立战争后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A项错误;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也进行了暴力革命,B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并未根除专制复辟危险,C项错误。‎ ‎22.(2019·山东聊城二模)法国大革命之初,英国时任首相小皮特公开宣称:法国人“将享受到的那种自由正是我所崇敬的”。后来,小皮特政府以“无政府主义的危险威胁着英国”为由,操纵议会于1794、1798年两度终止实施《人身保护法》。小皮特政府的政策转向(  )‎ A.由法国革命的进程所决定 B.旨在顺应工业革命潮流 C.反映出英国政治趋于保守 D.说明议会监督职能弱化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小皮特由羡慕法国大革命式的自由到用法律来抵制法国大革命式的自由,这说明小皮特认识到革命所造成的巨大社会破坏,也间接说明了英国政治趋于保守,C项符合题意。小皮特政府的政策转向“由法国革命的进程所决定”说法错误,法国革命的进程只是影响到小皮特政府的政策转向而已,排除A项;顺应工业革命潮流主要体现在英国的议会改革和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上,排除B项;材料与议会监督职能无关,排除D项。‎ ‎23.(2019·河南郑州检测)‎ ‎1777年美国通过的《邦联条例》规定:中央政府有决定战争与和平之权,有订立条约与结盟、任命与接受大使之权,有审理各州边界纠纷之权,有任命军官、管理军队之权,有为了各邦的共同防御和共同福利,向各邦议会分派和收缴费用之权。这些规定(  )‎ A.预示了美国邦联的美好前景 B.明确了中央政府的权限 C.表明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 D.体现了邦联的集权性质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邦联条例》规定了中央政府的相关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邦联体制下,中央政府权利受到限制,无法有力地控制地方,故B项符合题意。邦联政府没有政治实权,不能解决美国独立后面临的军事与经济危机,排除A项;“向各邦议会分派和收缴费用”说明中央政府不能直接向地方征税,排除C项;松散的邦联体制下,各州自主性较强,中央无力控制,排除D项。‎ ‎24.(2019·湖南衡阳二模)如图是有关近现代某国的政治体制的漫画。该漫画意在批评(  )‎ A.邦联制下国家结构松散 B.权力制衡导致效率低下 C.政党政治引发利益之争 D.三权分立影响政治民主 答案 B 解析 根据漫画中的文字“司法、行政、立法”和“这都是你的错”‎ 及指头指向对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三权分立下权力机关并不同心,故选B项。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是在1788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后实施的,排除A项;材料中未体现政党政治,排除C项;三权分立比较有效地防止专制,维护着民主,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5.(2019·湘赣粤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于吴琦《中国古代漕运 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索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航运的差异。‎ 答案 (1)变化:漕运方向由“东—西”向到“东南—西北”向,再到“南—北”向;从河运到河海兼运。‎ 原因:王朝更替;政治中心变迁;经济重心南移;大运河的开通;城市人口的增加;商业贸易的繁荣。(任答三点)‎ ‎(2)影响: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加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的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同时也给亚非拉地区造成了灾难等。‎ ‎(3)差异:中国是以农业立国,自给自足;漕运为政治服务;不注重经济效益;无原始驱动力,当运河淤塞之后漕运便停止。(任答三点)‎ 西方是以商业立国,对外扩张;航运为经济服务;注重经济效益;有原始驱动力,当海运受阻后便开辟新的路线。(任答两点)‎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对漕运方向变化的描述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从材料中秦汉、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漕运路线的变化可以得出,王朝更替导致政治中心的变迁,唐朝以后经济重心南移也导致运输路线变化。除此之外还有如大运河的开通、城市人口的增加、商业贸易的繁荣等因素。第(2)问,通过材料看到新航路开辟后,有了通往东方的道路,但是很多航海家仍在开辟其他到达东方的航线,其实这些航海家寻找新航线的目的就是掠夺土地和财富,也就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而得出答案。第(3)问,时间是15世纪,此时中国是明朝,处于封建君主专制时期;西方是新航路开辟追逐财富时期。中国的漕运主要论述点在联系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西方在15世纪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对财富的渴望驱使人们去开辟新航路,再根据材料二即可得出西方航运的特点。‎ ‎26.(2019·河南郑州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分别在自己的作品中勾画了建立在理性秩序上的“理想王国”。理想国的最初形态可以从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1721年)中窥见一斑。该书叙述了一些零星故事,借此阐发作者的思想。其中古代穴居人的故事颇有深意。第一代穴居人凶悍残暴,随意杀害约束他们野蛮本性的国王,任凭族人因饥荒而死……最终这个小王国因自己的恶劣本性而受到天谴。穴居族中有两户人家逃脱了全民族的灾难,成为了新一代的穴居人。他们精诚团结,对国人的灾难充满怜悯,他们教育后代要崇尚美德,族里的人都依照道德行事,一旦外族入侵,他们便奋起保卫自己的家园。理想国比较完备的形式出现在伏尔泰的小说《老实人》(1759年)中,作家虚构了想象中的“黄金国”,用于和混乱黑暗的现存社会相比照。“黄金国”里人们吃的是“珍馐美馔”,住宅“仿佛欧洲的宫殿”。“黄金国”全方位地展示了一幅未来社会的宏丽画卷:政治开明、物质丰裕、科技发达、文化昌盛。这是一个建立在“理性”秩序上的尽善尽美的人间乐土。‎ ‎——摘编自周青《勾画和谐幸福的人类家园》‎ 根据上述材料拟定论题,并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并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述,做到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论点:启蒙思想家构建了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论述: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封建专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产阶级提出反对专制制度的要求,这一时期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依据。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他提倡自然权利说和开明的君主专制。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主张三权分立学说,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肯定暴力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启蒙思想家们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解析 本题为开放型试题。根据材料可得出启蒙思想家构建了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的论点。然后结合所学从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说和开明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学说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肯定暴力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说明启蒙思想家们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要求论题明确,并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述,做到史论结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