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课短文三篇课时作业1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1课短文三篇课时作业1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4

短文三篇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美好新鲜的事物需要影像来记录,我们迫切地想要记录下这属于我们的一切、我们的生活,以及那稍纵即逝的青春。‎ B.国庆长假的第二天,重庆主城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将古镇的街道围得“水泄不通”。‎ C.他淡泊物质欲望,追求物我和谐的精神境界,为当代社会物欲横流、躁动不安的精神世界,注入了一剂清凉的安神药。‎ D.蒙田的名声在十七世纪已远播海外,在英国,培根的《散文集》就深受蒙田的影响;到了十八世纪,他又声名鹊起。‎ E.像帕斯卡尔这样近乎全才的人物,用任何有关成熟的溢美之词去形容都不为过。‎ 解析 D项“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强调从不出名到出名这一过程。不合语境。E项“溢美之词”指过分赞美的语言。感情色彩不当。‎ 答案 D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蒙田阅历广博,思路开阔,行文无拘无束,其散文对弗兰西斯·培根、莎士比亚等影响颇大。作品《随笔集》名列世界文学经典,被人们视为写随笔的巨匠。‎ B.人生从孩子开始,也就是从常识开始,人生的质量取决于青少年的高素质。所以富尔格姆说“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 C.尼采说,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唯有此种痛苦,才逼迫我们大彻大悟。其实,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学校。‎ D.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没有成功,不仅是因为他们缺少智慧,而且是因为他们缺乏自强不息的勇气。‎ 解析 A项偷换主语,“被人们视为写随笔的巨匠”主语应是蒙田;B项两面对一面,应该把“高素质”改为“素质”;D项逻辑上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递进关系,应将“不仅是……而且是……”改为“不是……而是……”。‎ 答案 C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蒙田把自己的退隐看作是暮年的开始,是__①__所谓“死得其所之艺术”的哲理中得到启示的。__②__他退隐的真正原因是逃避社会,他__③__赞美自由、静谧与闲暇,向往优游恬适的生活,不过他的隐居生活__④__消极的,__⑤__积极的,他除了埋头做学问以外,还积极从事写作,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5‎ ‎①‎ ‎②‎ ‎③‎ ‎④‎ ‎⑤‎ A 由 但是 ‎/‎ 是 不是 B 从 ‎/‎ 不但 却是 不是 C 从 其实 ‎/‎ 不是 而是 D 由 ‎/‎ 不仅 不只是 而且是 答案 C ‎4.下面的文字是《信条》一文中被删节的部分,顺序已打乱,下面语句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信条在最近这些年里是越写越短了,不过我还是一直这么干着。‎ ‎②那些话听上去就像是最高法院的文件摘要,仿佛单凭几句话就能打发掉全部存在意义上的麻烦似的。‎ ‎③好多年了,每当春天,我都给自己规定作业,写出个人信念的表白:一篇信条。‎ ‎④最近,我只用一张纸几句话就交代了我的个人信念,并且充分理会到那种天真的理想主义的所指。‎ ‎⑤在我还年轻些的时候,这样的表白写跑了好多纸张,总想包罗所有的根本性的东西,一个也不放过。‎ A.③①④②⑤ B.③⑤②①④‎ C.②①③⑤④ D.④⑤②①③‎ 解析 注意句子中表明时间的词语。‎ 答案 B ‎5.下列对《热爱生命》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部分从我和哲人对生活不同的态度对比,表明我为什么要热爱生命。第二部分着重从生与死对比、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命。‎ B.作者将引语作为全文的第二段,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另外用名言佐证自己的观点与主张,增强文章说服力。‎ C.第三段谈到“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 D.作者认为,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正确,生活的乐趣就大;对生活的认识与态度不正确,生活乐趣就小甚至于没有。‎ 解析 第二部分没有把“生与死对比”,只是从生与死的角度来谈。‎ 答案 A ‎6.对《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 B.作者以“苇草”为喻,是说明浩大的宇宙,随时都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但人像苇草一 5‎ 样能生了又灭,灭了又生,永远延续。‎ C.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 D.本文语言精练,充满了思辨的色彩;内容深刻,展示了作者内心的世界;文字隽永,蕴含了文学色彩。‎ 解析 设喻取苇草脆弱的一面,不是取其生生不息的一面。‎ 答案 B ‎7.对于《信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里学过”这句话有提纲作用,概括了下文中作者提到的16条信条。‎ B.作者认为,这些信条看起来是那么简单,那么容易学习,但却是人生的崇高的生活准则。‎ C.本文从幼儿园学到的日常小小“信条”谈起,对此进行了富有人生哲理的联系和探讨,揭示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迪,使人顿悟人生之真谛。‎ D.语言清新雅致,语意丰满,富有渗透力。如“每天下午三点钟都有小甜饼和牛奶,然后盖上我们的毯子睡一觉”,就形象地描绘出一个有秩序、和谐而且美满祥和的理想世界。‎ 解析 D项“清新雅致”错误,文字简朴平实。‎ 答案 D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论天性 ‎[英]培根 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却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即使勉强施以压抑,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更加猛烈。甚至道德和教育的力量也很难完全加以约束,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 如果你想改变你的某种天性,那么你开始时致力的目标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目标太大会由于受挫折而灰心,目标太小则会由于收效缓慢而泄气。在努力中不妨做些能鼓励自己情绪的事情,犹如初学游泳者借助漂筏一样。在取得成效以后,就要从严从难克制自己,这一步好比练功的人缚着重物走路一样。其实苦练比实用还难,但其效果因而更好。如果某种天性太顽强,太难克服,那么可以考虑以下办法:‎ 一、要长时间地严格约束自己。比如有人每当生气时,就在心中暗诵26个字母以制怒。‎ 二、一点一滴地逐渐做起。比如有人在戒酒时,就采用每天比前一天少喝一点的办法,最后戒绝。‎ 当然,如果一个人有毅力和决心,能断然强制自己彻底根除不良习性,那是最令人钦佩的——“灵魂最自由的人,就是那种一举挣断锁链的人。”‎ 5‎ 此外古人还认为,矫枉不妨过正,用相反的习惯来改造天性,这也是不错的。只是要注意,那另一极端不要是又一种不良习惯才好。‎ 在建立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不宜过于紧张,以便有机会时时回顾一下努力中的成绩和失误。人不能太相信一种天性的克服。因为天性是狡猾的,它可以在你警惕时潜伏下来,当你放松时又溜回来。就像伊索寓言中那个猫一样,虽然变成一个女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餐桌前,但当一只老鼠出现的时候,她就情不自禁地扑上去了。对于一个人来说,或者应该有自知之明地避免这种现原形的机会,或者干脆高度警惕地多用这种机会考验自己。‎ 人要慎独。在只面对自我的时候,人的真性是最容易显露的。因为那时人最不必掩饰。在激动的情况下,也易于显露天性,因为激动使人忘记了自制。另外在脱离了所习惯的环境,而处于一种不适应的新境遇中时,人的真性也可能显露。‎ 有的人天性与他的职业要求相适合,这当然是很幸福的事。但是,那些能强使自己做与其天性不相合的事业的人,则更需要毅力。因为在这时,“我的灵魂与我的存在相分离”。因此如在治学方面,对于最难的书,可以订一个时间表,以强制自己按规定的时间和进度去读。当然,对于所爱好的学科,就不必如此,因为思想会自然带着你向前跑去的。天性好比种子,它既能长成香花,也可能长成毒草。人应当时时检查,以培养前者而拔除后者。‎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培根认为,人的天性虽然很少能完全根绝,但也可以改变,那就是靠长期养成的习惯来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 B.在改变自己天性的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合适的目标,这样在努力改变天性的过程中能鼓励自己,并在改变天性取得成效后,能从严从难要求自己。‎ C.人在建立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应该多寻找考验自己的机会,这样才能高度警惕,不至于又暴露了自己的坏习惯。‎ D.本文运用了比喻论证,以生活化的具体事例为喻,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进而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解析 “应该多寻找考验自己的机会”错误,原文是说,要么避免这种机会,要么干脆高度警惕地多用这种机会考验自己。此处断章取义。文章开头说人的天性是“隐而不露的”。‎ 答案 C ‎9.倒数第二段又说人的真性是“最容易显露的”。作者前后的看法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矛盾。作者的这两种看法是不同前提下的结论。前者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人的天性隐而不露;后者是说在人面对自我时,人的天性最容易显露。一般情况下隐而不露,在面对自我时最容易显露,这些正是人的天性“狡猾”的特点的体现。‎ 5‎ ‎10.【考点链接】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西塞罗观点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西塞罗的这句话肯定了习惯对改变天性的作用。人的天性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能多少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②天性是“狡猾”的,它会在人警惕时潜伏,在人放松时又出现。在建立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不宜过于紧张,时常回顾努力中的成绩和失误,以避免天性现原形,促成新的“天性”的形成。‎ 三、语言表达 ‎11.富尔格姆在《信条》一文中说:“这仍然是个忠告,不论你们年纪多大——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用一个排比句,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①理解准确;②字数不超过8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正确解答此题,必须首先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意,从其中关键词句“手拉手,紧挨一起”形象化的描写来看,这句话强调的是“团结信任,互帮互助”,所以应该围绕这个意思来组织答案。‎ 答案 (示例)相遇时,让我们相互温暖;离开时,让我们相互祝福;风雨时,让我们相互遮挡;黑暗来临时,让我们相互照亮。不要在孤独的时候才想起朋友,不要在无助的时候才想起他人。纵在天涯,手莫松开。‎ ‎12.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形象的比喻:“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4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要求将比喻句换成平实朴素的语句表述出来,弄清“关节处”是指“关键的地方”,“结穴处”是指“结尾点题处”即可。‎ 答案 关键地方写得生动就满篇生色;结尾点题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