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真题—江西卷word详细答案解析版
※【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2012·江西卷(课标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2012·江西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谥(shì)号 提(dī)防 花蕊(ruǐ) 歃(chā)血为盟 B.熟稔(rěn) 青荇(xìng) 中(zhōng)肯 锱(zī)铢必较 C.整饬(chì) 优渥(wò) 尺牍(dú) 无色无臭(xiù) D.监(jiān)生 执拗(niù) 觊(jì)觎 孑(jié)然一身 1.C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字音的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A项中的“歃” ,应读为“shà”。 “歃”为形声字,从欠,杀声。从“欠”表示与口、出气有关,本义为“饮”“微吸”。“歃血”为“古人举行盟会时,嘴唇涂上牲畜的血,表示‘诚意’之意”。B项中的“中”,应读为“zhòng”,“中”为多音字,读音有“zhòng”“zhōng”两种,读“ zhōng”时,多组成名词,如“中华”,也可组成作形容词的词,如“中等”;读“zhòng”时,则多为动词,如“中肯”意为“(言论)抓住要点,正中要害”。D项中的“监”,应读为“jiàn”, “监”也是多音字,“监”的读音也是两种,即“jiān” “jiàn”,读“jiān”时,多和动作有关,或和监狱有关,如“监察”“监狱”;读“jiàn”时,多为名词,主要表示“古代官名或官府名”之意,如“监生”。江西卷考查字音,和大多数考查字音的高考语文试卷一样,多考查多音字、易错字和形近字,但江西卷中,选择语料时则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即教材中加注的字和生活中易读错的字,前者如选项中的“青荇”和“监生”,后者如选项中的“歃血为盟”“觊觎”。 2.[2012·江西卷]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家具 赝品 气概 水乳交融 ※【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B.萎靡 帐篷 更叠 暴殄天物 C.国粹 输赢 蛰伏 旁证博引 D.惭怍 诟病 九洲 呕心沥血 2.A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字形的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B项中的“萎靡”应为“委靡”,“委”是无精打采,不振作的意思,“萎”多指干枯,衰落。“更叠”,正确的为“更迭”, “更迭” 意为“轮流更替”,而“更叠”则词义无解,如要硬解,则“更”为“更加”,“叠”为“重叠”,说成更加重叠,则如说“凯旋而归”一样,是一个千古错例。C项中的“旁证博引”,正确的为“旁征博引”,“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之所以会写成“证”,是以为“旁征博引”是广泛证明,大量引证。其实“广泛证明”和“大量引证”说的意思大体相同,鲁迅造出这个词语时,大可不必说重复的话,细想鲁迅造词,要“广泛证明”,就得“广泛寻求”,“证”为“证明”意,而“征”才有“寻求”意,因此,只有“旁征博引”方为正确。D项中的“九洲”,正确的为“九州”,此字的错误,联系词义就不难理解了,“洲”水中的陆地,“州”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九州”, 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所以,九州的“州”,应是一种行政区划。本题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江西高考的C项第一个词是“国萃”,2012年的C项第一个词则是“国粹”,2011年的是错误的字形,而2012年的则为正确字形,看似一种重复,实则可能是有意为之,因为以前的江西卷有过此种情形,为此,要提醒的是,过去考过的字词,依然是复习备考的范围。 3.[2012·江西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是不同凡响了。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3.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A项“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根据A项句子的意思,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时,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其感情色彩不对,对于地震所造成的灾害,无论如何是不会“如数家珍”的。B项“不刊之论”, 刊,古代指消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用于形容著名学者演讲的精彩,正确。C项“不同凡响”, 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此项犯了望文生义的想当然错误,以为“不同凡响”是不同于一般之意。其实,就婚丧嫁娶的意义来说,普通人家和皇家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场面上的。D项“茹毛饮血”, 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其出自《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根据它的词源,“茹”和“饮”的东西,都不是和“人”有关,因此,用来形容战争,实则是用错了对象。 4.[2012·江西卷]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天,看见好朋友赵曼丽独自在操场一角哭泣,王婷婷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 B.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C.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房地产商——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整,眼下买房要慎重。 D.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4.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B项,第一个顿号改为逗号。顿号用于同一层次之间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分析句子中各词语之间的关系,大陆同胞、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为同一层级的并列词语,而港澳台同胞分列为港、澳、台同胞则为更小一层的并列词语,最小一层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而比它更大一层的并列词语之间则要用逗号,否则,其间的逻辑关系就混乱了。C项,第一个破折号前的逗号应去掉。破折号有解释词语的作用,在解释词语时可以在解释词语的前后都用破折号标示,但双用破折号时,其前后都不能用点号隔开,否则会破坏语气的连贯,因此,“朋友”后的逗号应删 ※【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除。D项,将“心理异常”后的逗号改为句号。冒号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的作用。“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是“有人认为”的内容,但冒号的作用不能管到“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一句。 5.[2012·江西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做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B. 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虽然大家都知道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5.C [解析] 本题考查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A项,不合逻辑,“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的外延有交叉,不能并列,可以改为“贫困市民,特别是下岗职工”。B项,成分残缺,由于句子滥用介词“关于”,使得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关于”。 D项,搭配不当,“挑起了……任务”属动宾搭配不当,可改为“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 6.[2012·江西卷]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国狂人接舆遇见孔子,并不理会他,自顾自地边走边唱歌,且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 B.觉慧没有参加高老太爷的大殓仪式,因为道士说他的生肖与大殓的时辰有冲突。他虽然没有反对,但心里不相信这些。(《家》) C.许攸向袁绍献计攻许昌,袁绍不听,致使许攸投奔曹操。曹操用许攸之计,烧毁袁绍积于乌巢的军粮辎重,大败袁绍。(《三国演义》) D.伏盖太太的公寓住着七位客人:库蒂尔太太和少女泰伊番,老头波阿雷和中年男子伏脱冷,老处女米旭诺、高老头和年轻人拉斯蒂涅。(《高老头》) 6.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不是楚国狂人接舆,而是荷丈人,楚狂接舆是“风歌笑孔丘”,说孔子的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A项的错误是移花接木,似真似假,“楚国狂人接舆遇见孔子,并不理会他 ,自顾自地边 ※【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走边唱歌。”无误,但“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的却是荷丈人。B项所涉及的是《家》,考查与觉慧有关的情节及他的性格特征。C项所涉及的是《三国演义》,考查曹操、袁绍有关的谋士,以及谋士所献的计策。D项所涉及的《高老头》,考查伏盖太太的公寓所住的七位客人。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辨析的。所以,要做好此题,光看故事梗概、赏析文章或看些改编的影视作品是不够的。 二 、(9分,每小题3分) [2012·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联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联觉最常见的现象是通过温度、形状、气味、声音或味道感知色彩。比如,红、橙、黄,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往往引起温暖感,是一种暖色;蓝、青、紫,类似于碧空和寒水的颜色,常常引起寒冷感,是一种冷色。前者是进色,给人向前方突出的感觉;后者是退色,给人向后方退让的感觉。色调的浓淡也使人产生远近之感:深色调使人感到近些,浅色调让人感到远些。 联觉是一种真实稳定的感受。最初,人们认为联觉不过是对儿时的认知记忆和联想。也有人认为,当一个人说数字5是红色、数字6是绿色的时候,这种联觉描述是一种比喻形式。但是,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提出也许这种现象可以从生物学上得到解释。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紊乱现象是由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或者说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这是一种所有人都会产生的现象,只不过一些人对此有意识。西班牙实验心理学研究员阿莉西亚·卡列哈斯说:“建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的所有理论都认为,联觉现象是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的。” 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这种互相联系可能存在于所有人的大脑中,但只有联觉者的被激活。 对于这种能力,人们普遍存在一种疑问,即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生联觉现象。一些人用基因来解释这个问题。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如果一个家族中有 ※【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一人具有联觉能力,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更多这样的人。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中有一位亲属具有同样能力。 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在数学较差的人身上,此外,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的人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也有人认为,联觉能力与一个人的创造力有关,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具备联觉能力。 联觉现象对于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许多专家指出,联觉现象的研究为找到比喻和语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打开了大门。一些针对联觉现象的研究提出,使声音和物体形状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可以成为语言和抽象思维发展的一粒种子。 7.下列关于“联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联觉是一种人人都会产生的紊乱现象,它是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和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 B.联觉现象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存在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 C.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D.联觉是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的能力,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者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 7.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A项,答题区间主要在第二段和第四段,它的错误在于扩大了概念包含的范围,第二段“但是,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和第四段“即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生联觉现象”,都说明联觉不是一种人人都会产生的紊乱现象。B项答题区间主要在第二、三段,它的错误在于变偶然为必然,请看原文:“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其中的“可能”表明,这种结论还仅仅是一种推想,并未肯定。C项答题区间主要在第三段,它的错误在于变未然为已然,原文是“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它说的是“似乎可以证实”,而不是“已经”证实。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A.联觉作为一种感官混合现象可以表现为:声音能够“看”到,色彩能够“触摸”到,形状能够“嗅”到,等等。 B.颜色感觉极易产生联觉,色调的浓淡往往使人产生远近之感。“近山浓抹,远树轻描”的画法,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效应。 C.联觉现象只在一部分人中出现。研究结果显示,联觉者的同辈亲属中,有42%的人具备同样能力。 D.联觉现象的研究对于探索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找到比喻和语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具有积极意义。 8.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理解文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C项,答题区间主要在第四段,它的错误在于偷换概念。原文:“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中有一位亲属具有同样能力。”原文中说的是42%的联觉者的亲属中有人具有同样能力,而不是联觉者的亲属中有42%的人具备同样能力。此题只要仔细分析原文的句子结构和C项的句子结构,就能发现C项的表述偷换了概念。 9.根据文意,下列诗文中,不含联觉现象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B.清香落在人的心灵上比秋雨还要阴冷。(牛汉《悼念一棵枫树》) C.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D.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9.D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D项的“月”只是作为一个意象来表达感情,并没有联觉现象的描述。而A、B、C项的描述都有联觉现象的发生。其实本题只要能正确辨析上述的诗文中是否用了修辞手法中的通感,推断时,就能准确得多。通感的运用,就必须借助联觉,A项 的“清香”是嗅觉,而“歌声”是听觉;B项“清香”是嗅觉,而“阴冷”是触觉;C项“歌台暖响”,“舞殿冷袖”则分别将听觉和视觉转化为触觉,它们都是联觉。 三、(9分,每小题3分) [2012·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①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薨,年四十七。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 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 10.B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B项“劳”为慰劳、犒劳之意。“劳”为烦劳,是现代汉语之意,用在此不正确。“劳”为动词“慰劳、犒劳”意的,如《记王忠肃公翱事》:“ 公劳之※【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给”为“供应、供给”意的如《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而“胜” 为“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意的,“籍”为登记意的,都在《鸿门宴》中出现过,分别是“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和“籍吏民,封府库”。这说明高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学生并不陌生,多加联想是一种好方法。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11.C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A.第一个“以”,来,表目的的连词;第二个“以” 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B.第一个“且”,况且,连词,表递进。第二个“且”,将要,副词。C.两者都是结构助词,“的”。D.两个都是语气词,但第一个表委婉语气,第二个表反诘语气。文言虚词的考查,依惯例,每一选项的两个句子,一取自选文,一取自教材,形成对照。因此,考试时的“脑库”容量的大小,是能否正确答题的关键。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 A. B. ※【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C. D. 12.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理解文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第一句,说的是元世祖的行为,和彻里无关;第二句则说的是彻里敢言直谏的原因,全然不符。B项,第二句说的是彻里敢言直谏,不畏权贵,和“廉洁无私”无涉。C项,第一句虽是彻里陈述自己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的原因,但客观上也是有“爱护百姓”的目的存在;第二句可以说是无私,但就此说“廉洁”,太过牵强。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4分)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4分) (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4分) 13.[答案] (1)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 (2)(世祖)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脸颊。 (3)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反的人呢,确实是由于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1)关键词:所以、安、鬻,判断句式。所以,用来……的方法;安,表疑问,怎么;鬻,卖。(2)关键词:毁诋、左右、其。诋毁,诽谤;左右,皇帝身边的侍从;其,指代彻里,他。(3)关键词:岂、良、所致。岂,表反问语气,难道;良,副词,的确、确实,如《三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所致,“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短语,所……的;致,招致,此处为导致,造成。翻译句子,把握关键词和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是关键,关键词中包含实词和虚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等。翻译之初,先字字落实,再找出省略的成分,最后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做必要的调整,力求做到“信”“达”“雅”。 [参考译文] 彻里是燕只吉台氏人。曾祖父太赤,任马步军都元帅,跟随太祖平定中原,※【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因功封给他徐、邳二州,所以家住徐州。彻里幼年丧父,由母亲蒲察氏教他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了他,对答安详文雅,世祖喜欢他。他跟随世祖征讨东北边疆后返回,因而进言说大军经过的地方,百姓经受不住骚扰,饥寒交迫而死,应该给予赈济。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分别赐给边疆人民粮食、布帛、牛、马,依靠这些而生存下来的人很多。二十三年,他奉命出使江南。这时行省正急于整理财政,卖掉所在地区的学田,用所得的钱充实府库。彻里说:“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养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呢?”立即制止了这种做法。回到朝廷上报此事,皇帝很高兴地听取了他的意见。 二十四年,桑哥任丞相,推荐任用他的党羽,探究查核全国的赋税。百姓经受不住这种痛苦,成百地自杀和死在狱中,朝廷和地方都人心浮动。朝臣们有所顾忌,都不敢讲话。于是彻里在皇帝面前,详细陈述了桑哥奸诈贪婪误国害民的情况,言语十分激烈。皇帝很生气,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脸颊。彻里争辩得更加激烈,并且说:“臣和桑哥没有仇恨,之所以尽力列举他的罪状而不顾全自身,正是为国家打算啊。如果怕惹圣上生气就不敢再讲实话,那么奸臣怎么能够除掉,百姓受到的伤害从何停止!并且使陛下蒙受拒绝劝谏的名声,臣私下里怕的就是这个。”这时皇帝完全明白了,便命令他率领三百名羽林军去抄桑哥的家,搜得的珍宝多达内府收藏的一半。桑哥不久被诛杀,彻里又遵照圣旨前往江南,抄没桑哥的亲家、同党江浙行省大臣乌马儿、湖广行省大臣要束木等人的家产,将他们全都在闹市处以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天下人心大快。彻里在执行这项命令的来回过程中,共四次路过徐州,全是过家门而不入。 他晋升为御史中丞,不久,升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等地的大盗欧狗长期不能消灭,于是彻里领兵征讨他,号令森严,所过之地秋毫无犯。遇到前来投降的人就用酒和食物犒劳他们并且劝慰释放他们回去,说:“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反的人呢,确实是由于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现在既然来归顺,就成了平民百姓,我怎么忍心治你们的罪?你们返回家乡耕田采桑,安居在你们的田园里,不要害怕。”其他营寨的人听说这件事后,全部投降了。没过多久,欧狗被他的同党绑送到军营,被斩首示众,随从的人一个也不杀,汀、漳地区被平定。 九年,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他去世的时候,家产还不到二百缗钱,人们都叹服他清廉。 ※【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14.[2012·江西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14.[答案] (1)意象的内涵:杨柳,代表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2)同: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异:①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现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题侧重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把握,表达技巧的体会以及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题中的意象“杨柳”和“飞絮”,在古诗词中为常见意象,也有较为固定的文化内涵。如“杨柳”,自《诗经·采薇》唱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后,杨柳就成为了我国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意蕴丰富的意象。常有“美好春光的象征”“离愁别恨的隐喻”“送别怀乡的寄托”“得意忘形的小人”等寓意。而“飞絮”,在此词中实为飞扬的柳絮(杨花),飞絮即便能摆脱漂泊无根的命运,也只是沦落泥泞而已,益发可悲。所以,结合杨柳“弄春柔”和杨柳的“飞絮”可知其季节,根据杨柳(含飞柳絮)的意象寓意,可知作者情感。(2)本题考查评价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题侧重比较鉴赏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的异同和高下,以及所表达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异同。为此,正确解读好秦词和李词是关键。本题特别想提醒的是,就答题技巧而言,拿出任何两首诗词来比较鉴赏,都有共性的答题技巧,在此不赘言,就江西卷而言,古诗词鉴赏中,2011年的江西卷诗歌鉴赏的第※【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二小题,是通过诗歌中所用的典故和选修课本中的教材《齐人有一妻一妾》结合起来考查,2012年,也是在同一个地方,是通过比较诗句的异同和选修课本中的教材《虞美人》结合起来考查,这种和教材结合,尤其是和选修课本结合起来考查的方式,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因为,我们可以看做是命题人有意为之。 [诗歌赏析] 这首愁情词由春愁离愁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省略或者说是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凝聚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上片前三句写初春的离别,并未出现告别的对象而悲泪滂沱,已寓无限隐情。“犹记”四句转为忆旧,“多情”指恋人,“系归舟”指漂泊重逢的激动。“碧野朱桥”是当日系舟处所,又是今日处境。“当日事”唯存记忆,而眼前是“人不见,水空流”。即谓再度离别,再度“归来” 时,已无人“系舟”,只见水流了!几个波折,诉尽赴约而不遇的绝望哀情。换“韶华”句为议论,道破人生真理,此理虽为常理常情,但由词人体味人生后道出则有极哀切的意蕴。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何况春天又一次完结了哩!此悠悠长恨,当然将词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伤感融注其间了。最后,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极尽夸饰之能事,却仍“流不尽,许多愁”!妙在“流不尽”!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此词结构布局极缜密。下片“飞絮落花”印上片“杨柳弄春柔”;“登楼”印“离忧”;“春江都是泪”印“泪难收”;“韶华不为少年留”总提全词命意,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15.[2012·江西卷]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寡助之至,__________;多助之至,___________。(《孟子》) (2)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______,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4)我闻琵琶已叹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_____。想当年,金戈铁马,※【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5.[答案] (1)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 (2)荆轲和而歌 为变徵之声 (3)泻水置平地 安能行叹复坐愁 (4)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5)人道寄奴曾住 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 五、(21分) [2012·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报 复 [法]雨果·克里兹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要通了编辑部:“ 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词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 从他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彭恩心里发虚:“你,你……你是谁?” 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彭恩看见一支闪闪发亮的手枪。“把手举起来!”那人命令道。彭恩两手发抖。 “嘻嘻嘻……”那人像精神病人一样笑着,“你这条毒蛇,现在总算落到了我的手里。再有5分钟就是午夜。12点整,嘻嘻嘻……你将变成一具尸体。文亚明,我的宝贝,”白胡子老头扬起头,“我亲爱的文亚明,5分钟后你将报仇雪恨。这条毒蛇将永远闭上它的嘴!啊,你高兴吗,文亚明?”说着,白胡子老头立刻举起手枪:“别动!” “听我说,”彭恩战战兢兢道,“请告诉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明白……我对你干了什么?……求你把手枪收起来吧。我们之间肯定有一场误会。” “给我住嘴,你这个杀人凶手!” ※【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杀人凶手?你弄错了。我不是杀人凶手!” “那么请问是谁杀死了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亲爱的文亚明?谁呢,彭恩先生?” “我根本不认识你的儿子!你怎么会生出这种想法?” “我的儿子名叫……文亚明·穆勒!现在你明白了吧?” “文亚明·穆勒……我记得,好像是个演员吧?” “曾经是!因为他已经死了,他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而正是你这个无耻的小人毁了他!你在文章里写过他:‘为助诸君一笑,还有一位文亚明·穆勒先生值得提及,因为他的表演,真堪称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你竟敢这样写我的儿子!而他,可怜的孩子,去买了一支手枪,自杀了。就是这支手枪,过一会儿将把你送到西天!” 彭恩禁不住浑身乱颤:“听我说,这并不能怪我……我感到很遗憾……可我只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你的儿子真的缺乏才华……你明白吗?我本人跟你的儿子并没有仇,可是艺术……” “你别再胡诌关于艺术的废话了!你是杀人犯!因此你得死!昨天夜里,”老头压低嗓门,“文亚明出现在我的梦里。他对我说:‘爸爸,拿上手枪去找那毒蛇。午夜12点的时候,杀了他替我报仇!否则,我的灵魂将永远四处飘游,不得安身!’” “可你不能杀我……看在上帝面上……你简直疯了!……” 老头大声地嘲笑道:“真叫人恶心,你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胆小鬼!一条罪恶深重的蛆虫,半文不值的小人!你那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哪里去了?你的体面威风哪里去了?现在你已面对死神,没有了你,人人都会如释重负。” 彭恩双手合十,央求道:“亲爱的先生,如果你一定要杀我,至少让我能最后给我的亲人写几句诀别的话……并表明我的遗愿。” “行,我成全你!”陌生人宽宏大量地答应,“写吧,你还可以活15秒钟!”彭恩拿起铅笔,在纸片上写了两三行字…… 午夜的钟声响了。 老头怪叫一声,抠动了扳机。 硝烟散后,陌生人扯下自己的胡子,走近彭恩。 “先生,现在你对文亚明·穆勒的表演才华有了新的看法吧,对不对?看你那※【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个熊样!哈哈……!我想,今后你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该会学得谨慎一些了!” 看着手里拿着铅笔,满脸蜡黄的彭恩,文亚明伸手拿过那张纸条。只见上面写道: “亲爱的文亚明·穆勒,你不仅是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而且是头号傻瓜。你戴的假发套大了一号。彭恩。” 16.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4分) 16.[答案]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点明彭恩的身份;③表现彭恩的性格特征;④为下文作铺垫。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小说的阅读,离不开结合小说的三要素来展开。本题问的是情节,实则是要分析理解小说情节在结构和表现人物及主题 方面的作用。情节在小说中,在结构和表现人物及主题方面的作用,概括而言,就是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含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设置悬念或埋下伏笔,引人入胜,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前后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起线索作用。解答时,根据这个基本知识,分析本题设问的意图,先将该情节和上述作用中相关的作用分析出来,再找出该情节在文本中特有的作用,分析概括出来,就能正确而全面了。 17.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5分) 17.[答案] 特点:①情节发生逆转;②具有喜剧色彩。 艺术效果:①呼应前文;②出人意料,令人回味;③丰富了人物形象;④深化了主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在高考小说阅读的考查中,结合高考语文的特征,在选择小说作为语料时,命题人往往青睐选择小小说,而小小说的结尾,有一种特有的方式,即欧·亨利式结尾,其特点是“出人意料,情理之中”。它的艺术魅力独特,在特征和艺术效果上,主要有: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者是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让读者意料之外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这样的结尾,有在结构安排上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在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相照应,在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的独特艺术魅力。要注意的是,本文作者※【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雨果·克里兹不是写《巴黎圣母院》的雨果,所以,雨果·克里兹学习欧·亨利式结尾的写法是正常的,而了解了欧·亨利式结尾,对解答本题非常重要。 18.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8分) 18.[答案] 人物形象:彭恩:①忠于职守;②批评中肯,言辞尖锐;③机智敏锐。 文亚明:①演技拙劣;②性格偏执;③自卑而又自负。 启示:①要有敬业精神。②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提升专业水平。③敢于说真话,坚持真理。④坦然面对批评并勇于自我反省,不可自以为是。⑤舞台就是人生,人生就是舞台。(只要紧扣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本题 有两个要求:一是分析人物形象,二是个性化的创意解读。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二是注意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情等描写;三是注意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四是注意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立双方的矛盾冲突;五是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综合这五个方面,本文没有涉及历史背景,也没有涉及作者的评介。因此,综合上述的一、二、四就可分析出彭恩和文亚明的形象特征。个性化的创意解读,题目明确了是要结合彭恩和文亚明的人物形象来谈启示的,也就是说,只要是从彭恩和文亚明以及他们之间有关的启示,都是探究范围。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小说开篇首句“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实则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B.陌生老头的出现,令彭恩心惊发虚,但彭恩通过对方戴的大了一号的假发套,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真实身份,及时识破了文亚明拙劣的伎俩。 C.文中画线部分从彭恩的视角描写陌生老头的外貌,寥寥几笔,为小说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可谓匠心独运。 D.小说人物设计巧妙:文亚明假扮成自己的父亲报复彭恩,符合其演员的身份;彭恩对文亚明报复的演技加以评价,也符合其剧评家的身份。 E.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贯穿全篇,其中频繁出现的省略号均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惊慌和恐惧,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19.BE [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B项“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真实身份,及时识破了文亚明拙劣的伎俩”的判断错误,通读小说文本可知:陌生老头出现时,他“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彭恩“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这样,就难以“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真实身份”,而真正发现对方戴了一顶大了一号的假发套,彭恩也是在巧妙地和对方周旋后,在冷静的观察对方后,才发现的。如是及时就识破了文亚明拙劣的伎俩,彭恩一系列的神情,如“两手发抖”“ 战战兢兢”“ 禁不住浑身乱颤”“满脸蜡黄”等,就不好理解了。E项“其中频繁出现的省略号均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惊慌和恐惧,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错误,这一判断太绝对,频繁出现的省略号中有些生动地表现出彭恩内心的惊慌和恐惧的情形,但是,和文亚明有关的省略号就和文亚明内心的惊慌和恐惧无关,比如两次出现的“嘻嘻嘻……”,其中的省略号,更多表现的是文亚明的得意。就是和彭恩有关的对话中的省略号,也有不少和内心的惊慌和恐惧无关,如“写几句诀别的话……”中的省略号,能看出的不是惊慌和恐惧,倒是冷静和沉着。 六、(15分) 20.[2012·江西卷]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生活,总有那么一曲旋律或几句歌词,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 请你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 要求: (1)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 (2)运用排比修辞和疑问句式。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4)不少于200字。 20.[答案] 略。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题目要求用动情的笔墨描写生活中的“一曲旋律或几句歌词”,写出共鸣,进行必要的议论,要求能使用描写、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要用上排比修辞和疑问句式,结构相对完整,语言需简明、准确、生动。因此,在写作这样一个片段作文时,着重考查语言运用的表达能力。就题目的要求而言,写一个欣赏音乐的艺术活动是载体,用上疑问句式、排比修辞,综合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是手段。在载体有了限制,※【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手段有了明确后,在落实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不能随心所欲,既不能洋洋洒洒,也不能太过惜墨如金,因为这里有200字的字数限制,更有简明、准确、生动的要求。对江西卷语言综合运用这样一道人们所谓的“小作文”写作而言,“依样画葫芦”是一定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即落实要求是首要任务。 七、(50分) 21.[2012·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 。(2)不少于7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1.[答案] 略 [解析] 本题考查能写议论文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题是一道新材料作文,它由两句像绕口令一样却很有哲理的话引出,然后根据对上述说法的感悟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分析材料中的两句话,都是围绕“没有什么”“拥有什么”来说的。前一句“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着眼于当下,即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不要沉迷于过去的得失,因为过去的已然过去,再沮丧或再沾沾自喜都是无法改变的,而现在拥有的却是实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过去努力后的回报,也可以是未来的基础,因此,珍惜现在,可以做到脚踏实地,可以知足常乐,可以有所凭借,可以畅想未来。后一句“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着眼于未来,即不要满足于现状,要继续充实自己,要尽快丰富自己,要努力完善自己,如果裹足不前,患得患失,就会失去优势,甚至会一无所有,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之上,畅想未来,可以勇往直前,可以居安思危,可以开拓创新,可以未雨绸缪。如果将两句话结合起来思考,就是既要珍惜现在,又要畅想未来。实际上,题目中的两句话分别对应着两种处世态度:一是说不要只盯着不足,更要懂得发掘和关注手中拥有的资本;二是说不要满足于已有的成就,更要去追求更多的目标。前一句重在说拥有,后一句重在有收获;一个是说懂得珍惜现有的,一个是说懂得不断追求可得的。可以在作文中侧重一点展开,也可以两者平衡寻找其辩证关系。 [参考立意] 珍惜拥有,珍惜现在;不在乎天长地久,而在乎现在拥有;知足※【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常乐,快乐连连;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居安思危,永立潮头;立足现在,开拓未来;既要珍惜拥有,又要未雨绸缪;把握现在,畅想未来;自知才能自信……本题特别规定的是只能写议论文,因此,在文体选择上不能马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