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质量评估(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 线上教学质量评估高一语文 一、基础积累(34 分) (一)选择题(20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布让 肆业 寒喧 心急如焚 B. 利害 缪种 俨然 走头无路 C. 造诣 鄙薄 诽谤 豁然开朗 D. 惊惶 窈陷 拆罪 放旦无礼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考生应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 常用规范汉字。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 正确的一组是”,然后根据字义字、音辨析字形正误,根据语境关照形旁判断是个很好的方 法,平时积累也应该多借助偏旁识字法。 A 项,“寒喧”中“喧”应写“暄”。 B 项,“走头无路”中“头”应写“投”。 D 项,“拆罪”的“拆”应写“折”;“放旦无礼”中“旦”应写“诞”。 故选 C。 【点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 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 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政府无端指责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信息公布不及时,中国人民对美方的错误行 径无不义愤填膺....。 B. 不能简单地把住房问题全部推向市场,对于低收入者来说,保障他们的住房需求,政府有 责无旁贷....的责任。 C. 黑人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的流浪者,他们在林肯纪念堂前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 的情况公之于众。 D. 往年五一,到马仁奇峰游玩的市民不绝如缕....,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游客稀少,整个 - 2 - 景区冷冷清清。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 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 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 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A 项,义愤填膺:指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此处使用正确。 B 项,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此处不 能修饰“责任”。 C 项,耸人听闻: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到了感到震惊。此处指黑人生存的现状,与语境 不符。 D 项,不绝如缕:意思是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此处指游玩的 人多,应用“络绎不绝”。 故选 A。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 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随着近年来到德国的中国游客不断增加,马克思故居门前的留言薄上的中文留言也越来越 丰富,累计最少已达一万多条。 B. 风吹向空寂的海面,一个孤独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个激 战一场后的勇士。 C. 种族歧视是美国人权的痼疾。近年来,多起警察滥杀非洲裔事件引发大规模抗议浪潮,提 高了种族仇恨因素。 D.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对我们中 学生是很熟悉的。 【答案】B 【解析】 - 3 -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 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 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 项,不合逻辑,“最少已达一万多条”矛盾,可改为“最少已达一万条”。 C 项,搭配不当,“提高”与“因素”不能搭配,可将“提高”改为“增加”。 D 项,不合逻辑,“这句话对我们中学生是很熟悉的”主客体颠倒,可在“中学生”后加“来 说”。 故选 B。 【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 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 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ロ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 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______ ①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 ②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 ③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 ④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②①③ D. ④③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 此类题目,概括来说,第一,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第二,要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 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第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 式的连贯,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本题中,承前文的“错误的 做法”,下文应是“不要……必须……”,然后考虑①③、②④两组间的逻辑关系,应该是 先“对自由的渴望”,再是“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行为上有浅入深。所以是①③②④。 故选 B。 【点睛】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4 -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 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 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能喻.之于 喻:明白 B. 倚歌而和.之 和:唱和 C. 则或.咎其与出者 或:或者 D.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意思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把握语境,将各个选项 放回原文,根据上下文查对正误,还要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这个词的意义,所以学生平时多 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很有必要。 C 项,“或”,指有的人。 故选 C。 【点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 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时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 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还要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这个词的意义,所以学生平时多积累常 用文言实词很有必要。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引以为..流觞曲水 B. 列坐其次.. C.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 词,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要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知识,平时对 - 5 - 课本出现的知识点应多梳理积累。做题时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排查。 A 项,以为:古义,以……为,把……作为;今义,认为。句意: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 B 项,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今义,指次第较后的;次要的。句 意: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C 项,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古今同义。句意:菜肴果品都被吃个精光,只剩下桌上的杯碟 一片凌乱。 D 项,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句意: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得 不深入思考而要谨慎采取传闻材料的缘故。 故选 C。 【点睛】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 思不同的现象。古今异义常见的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 感情色彩变化等。词义扩大就是某些词原来应用的范围比较窄,原有意义比较狭窄,后来它 应用的范围变得宽泛了,意义也有所发展了。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 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词义转移就是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 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新词产生后,旧词就不存在了。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 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词义强化是指同样的词语在 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感情色彩变化指有些词,古今意义的不 同,不仅表现在范围的变化,而且在感情色彩上也有差别。或者是褒贬意义的不同,或者是 词义轻重的不同。 7.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顺流而东.也 B. 东.望武昌 C. 不知东方之既白. 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活用的类型, 掌握判断的方法,再审读选项仔细比对。 A 项,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进。句意:顺着水流向东前进。 B 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句意:向东望见武昌。 C 项,白:名词作动词,显出白色。句意: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D 项,名:名词作动词,命名,称。句意:因为这缘故,那之后把华山叫做褒禅山。 - 6 - 故选 B。 【点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来推断。 它包括: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意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动词使动 用法、动词为动用法; 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等。 8.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 当其欣于所遇 D.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 句、倒装句。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解答此 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四大类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 A 项,状语后置句,句意: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B 项,状语后置句,句意: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C 项,状语后置句,句意: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 D 项,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吗? 故选 D。 【点睛】古代汉语中的特殊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 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 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 惯用法。 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岁在癸丑” 中的“癸丑”属于干支纪年法。 B. 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等人阐释道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其主张有“存天理,灭人欲”等。 C.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是二十 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D.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的“华山之阳”是 - 7 - 指华山的南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 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 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 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阐释道家学说”错误,应为“阐释儒家学说”。 故选 B。 10.下列选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是王熙凤的出场描写,这既表现了她性格中的泼辣, 也说明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 B. “这倒是我先料着……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这是王熙凤回王夫人的话,表现了 她果断能干以及善于逢迎机变的特点。 C. “年年如此, 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表达了鲁迅对传承传统文化的赞赏之情。 D.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鉴赏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厌烦和唾 弃……”,表达了作者对民众麻木不仁的批判和激愤之情。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 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C 项,“鲁迅对传承传统文化的赞赏之情”错误,表现鲁迅对农村传统封建思想、守旧风俗习 惯的批判。 故选 C。 (二)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喻和对比手法,突出了生 命的渺小。 - 8 - (2)《兰亭集序》 中作者举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是“静者”:或取诸怀抱。悟言一 室之内;二是“躁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照应“由山以 上五六里,有穴窃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3)险以远 则至者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 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蜉蝣、渺、沧海、形骸。 (三)课内文言文翻译(8 分)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答案】(1)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 是妄造的。 (2)任凭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 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 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 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固,本来;一,把……等同起来;齐,把……等同起来;妄作,妄造。 (2)纵,任凭;如,到……去;凌,越过;万顷,代指江面;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 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 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 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 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 - 9 - 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阅读理解(32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物保护需要多方参与多元投资 ①中国的历史文物浩如烟海,但也有着“甜蜜的烦恼”——有限的文保资金和技术管理 力量简直是杯水车薪。较之同样是文物大国的意大利等国家,我国文物保护在资金投入、技 术和管理力度等方面的差距明显。那些可以开发成旅游景点、具有经济效益的文物建筑一般 能得到较好保护,而那些经济价值不大,无法开发成景点收门票的文物建筑,很难得到有效 保护。 ②在这种情况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以弥补政府部门文保资金和技术管 理力量的不足,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文物保护绝非政府部门的独角戏,应该鼓励 广泛的社会参与。在美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公园制度中,其经费来源既有联邦政府拨款, 也有通过税费减免鼓励社会各界的授资和捐赠。而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主要靠政 府,还没有形成多方参与、多元投资的机制,社会组织、企业机构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在文保 领域的应有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③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保护, 也是一个文化教育和文物知识普及的过程。文物保护是 “活的保护”,不应是“死的保护”。不能把文物建筑围起来、封起来,徒留死的躯壳,与 当下人们的生活毫无关联。我们应该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文物建筑得到多方 面利用,让其成为当下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④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刚刚开始,在保持宽容态度的同时,也要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后 果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首先,对于哪些文物可以交给社会,哪些文物必须由文保部门严 格管理保护,要有科学论证和明确界定。在意大利,文物保护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有不 同的保护规范。其次,要确保参与保护的社会力量具备从事文物保护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条 件,防止保护文物变成毁坏文物。再次,对于社会力量保护、利用文物的行为,要实施全面、 全程监管。最后,相关信息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一旦出现权力寻租等腐败行 为,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⑤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让文物知识以及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走进社会、 走进生活。因此,由文保部门、文保机构唱独角戏的“小文保”模式,要逐步转型为政府部 - 10 - 门牵头,专业机构发挥主力作用,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广泛参与的“大文保”模式。在这 一过程中,要重视建章立制,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选自《光明日报》2017 年 4 月 10 日,有删减) 1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与同样是文物大国的意大利等国家相比,在资金投入、技术和管理力度等方面有很明 显的差距。 B. 在我国,能取得很好经济效益的文物建筑比不能取得很好经济效益的文物建筑更能得到有 效保护。 C. 我国的文保投入主要靠政府,而美国既有联邦政款,也有通过税费减免鼓励社会各界的授 资和捐赠。 D. 多方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以弥补政府部门文保资金和技术管理力量的不足,是所有文物保 护的最佳途径。 14.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先介绍文物保护需要多方参与、多元投资的背景,接着介绍这样做的作用、注意事项 和目标。 B. 第一段中拿我国与意大利等国来作比较,是为了说明我国文物保护的不足之处,借此引出 论题。 C. 文章论述了多方参与保护文物的有利之处,也对这种方法可能出现的弊端保持警惕,思维 严密。 D. 作者以美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公园制度为例证,论述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要严格和 科学。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让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走进社会生活,是文物保护工作的目标。所以,要尽可能使文物 建筑产生经济效益。 B. 为了防止社会力量参与保护文物时不当利用危及文物安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要做好 全面的预防工作。 C. 我国文物保护己由“小文保”模式转型为“大文保”式,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急需 解决的问题。 D. 只要让具备从事文物保护的社会力量和个人参与到文物保护中,就能防止保护文物变成毁 坏文物。 - 11 - 【答案】13. D 14. D 15. B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 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 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D 项,“是所有文物保护的最佳途径”无中生有。原文是“在这种情况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文物保护利用,以弥补政府部门文保资金和技术管理力量的不足,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 尝试”,可见“所有”“最佳”错,应表述为“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故选 D。 【14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 项,“美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公园制度”张冠李戴,原文在第四段,“社会力量参与文物 保护刚刚开始,在保持宽容态度的同时,也要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 首先,对于哪些文物可以交给社会,哪些文物必须由文保部门严格管理保护,要有科学论证 和明确界定。在意大利,文物保护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有不同的保护规范”,可见应是 “意大利文物分级制度”的例子论述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要严格和科学。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 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 为正确项。 A 项,强加因果。原文第五段中,由“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让文物知识以及文物 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大文保”模式得出的结论是:文保要多方参与、 多方投资,而非“要尽可能使文物建筑产生经济效益”。 C 项,“己由‘小文保’模式转型为‘大文保’式”“出现了”未然当已然。原文是“由文保 部门、文保机构唱独角戏的‘小文保’模式,要逐步转型为政府部门牵头,专业机构发挥主 力作用,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广泛参与的‘大文保’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要重视建章立 - 12 - 制,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D 项,“只要……就”错,“让具备从事文物保护的社会力量和个人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是 “防止保护文物变成毁坏文物”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故选 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 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 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 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 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 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 对照,辨明正误。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昌九曲亭记. (宋)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式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 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 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 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 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 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凤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 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 睨③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 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④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 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 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 - 13 - 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被贬在黄州,苏辙被贬在筠州。②陁:山岗。③睥睨:斜视。 ④褰裳:提起衣服。 16.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扫叶席.草 席:……为席 B. 然将适.西山 适:到,往 C. 而西山之胜.始具 胜:超过 D. 万物无以易.之 易:替换,换取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B.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C.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D.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18.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子瞻是苏轼的字,字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自己取的。 B. 浮图,同“浮屠”,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佛塔。 C. 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一般指升职,本文指贬职。 D. 苏辙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以散文著称。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本文看,苏轼善处逆境,能通过游山玩水,结交朋友来自得其乐,冲淡和化解贬谪带来 的内心痛苦。 B. 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和山中的几个朋友开心自在地游玩,互相娱乐,不觉得到齐安已经 很久了。 C. 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玩山水,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 快乐之情。 D. 结合苏氏兄弟的政治处境,苏辙写这篇亭记,赞美其兄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自己悲观的 处世态度。 20.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 【答案】16. C 17. D 18. A 19. D - 14 - 20. “这大概是上天想用(这种方式)来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愿望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 了这座亭子。 【解析】 【分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 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 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 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 要求,如本题“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现象 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C 项,本句意为“西山的优美风景才算完备了”,“胜”是名词,指优美的风景。 故选 C。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意为“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波平浪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上酒,驾着 渔舟,到江南去。” “江水”作“伏息”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AC; “子瞻”作“杖策”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 B; 故选 D。 【18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 项,“字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自己取的”错误,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 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可见取字的 不止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还有女子十五岁行笄礼时;另外,古人的字大多是由德高望重的 - 15 - 前辈或师长取的,不是自己取的。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也间接地表现了自己悲观的处世态度”错误,应该是借苏轼“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 适意为悦”“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顺应本心,纵情山水的乐观态度来间 接表达自己的乐观态度。 故选 D。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中,兹:代词,这;以:用;成:成全;遂:于是;相与:一起;营:修建。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 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 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 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 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 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 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湖北黄冈)后,他的家就住在江边。齐安没有什么名山,可是长江 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连绵起伏,山谷非常幽深,其中有佛塔、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 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紧靠着山梁,面朝山沟,被茂密的松树枥树丛所隐蔽,其中寂寞、清 静、恍然绝世,听不到车马的喧器,看不见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 波平浪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上酒,驾着渔舟,到江南去。山中有几个人,待客热情,都 - 16 - 爱好游玩,听说子瞻到来,急忙裹着头巾,笑着出来迎接他,然后一起去游玩,一直走到深 山尽处,大家都很疲惫了,扫去落叶,坐在才停下来休息。他们扫去落叶,席地而坐,大家 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得非常开心,都忘记了回家,常常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 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没觉得时间有多长。 可是要到西山去时,必须经过青松翠柏之间,还要走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能到达平 坦的地方,游人到了这里一定要休息一会儿。人们倚靠在奇形怪状的石头上,在大树的树荫 下休息,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以看到巍巍高山,小溪幽谷就在旁边,还有风云变化 和树林山脚的阴面和阳面的景像,都展现在人们面前。这里还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 常狭小,不能容纳游人。亭子旁长着几十棵古树,树干很粗壮、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 砍伐。子瞻每次到了树下,就成天在观察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 其中一棵古木被 连根拔起,子瞻趁机把长树的地方开辟出来,亭子的地基子是扩大了。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 了看,笑着说:“这大概是上天想用(这种方式)来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愿望吧?”于是大家 一起重修了这座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终子完备了。子瞻非常高兴。 我年轻的时候,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玩。遇山就登山,遇水就划船,子瞻每次都是带头 提起衣服卷起裤脚先下水。有些地方不能到达,子瞻一天就闷闷不乐了。有时他一个人飘然 独游,自由自在地在泉边岩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随意检着山中的落果,喝 着溪水,看到他这样子的人都把他当作神仙。其实天下的乐事很多,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 是最开心的。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什么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常常 感到吃惊,又自我解嘲。就好像是喝酒吃饭,丰盛的菜肴摆在面前,只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 罢了,而吃下去后,那些食物同样都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知道哪些东西该吃,哪些东西 不该吃呢?只要心中无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又有什么呢。 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找到快乐的原因。 (三)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围墙 陆文夫 昨夜一场风雨,建筑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 这围墙要倒,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它至少百年了,几经倒塌,几经修补。历次的修补都 不彻底,三十多米长的围墙弯腰凸肚,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何况一场风雨! - 17 - 早晨,开碰头会。“现在我们研究一下围墙的问题。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吴所长用 圆珠笔敲敲桌面,“原来的围墙和我们单位的性质不协调,新围墙一定要新颖别致,达到内 容和形式的统一。”“古典派”黄达泉接茬儿了:“围墙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富有装饰意 味。”“现代派”朱舟把茶杯一放:“我们考虑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要造得高大牢固。”…… “我想问一下,这围墙到底怎么修啊!”这是行政科的马而立。 这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某些人见到 他就疑虑:整天衣冠楚楚,活儿没有少干,身上却不见泥污,这就形迹可疑。 “到底怎么修嘛,我提出了原则,同志们也提供了许多很好的意见,这就看你的了。” 吴所长拍拍马而立的肩膀,“好好干!” 一支烟还没有抽完,马而立已登起自行车直奔房屋修建站…… 星期六晚上,设计所门前拉起了临时电线,四只两百兆的灯泡把马路照得灼亮。砖瓦、 石灰、琉璃砖装过来;垃圾、碎砖运出去。星期天清早开始砌墙。马而立忙得飞起,还拉住 看门的洪老头做帮手。电灯直亮到夜间 11 点。 夜色中看这堵修好的围墙,颇有诗意。白墙,黑瓦,宝蓝色的漏窗泛出晶莹的光辉。树 枝摇曳,灯光闪烁。抬起头来,可以看到主建筑的黑色屋顶翘在夜空里,围墙带着和主建筑 相似的风格进入了整体结构。 马而立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办得最完美的一件大事!他在会议室的长沙发上睡了下去。 这一觉睡得很沉。 星期一早晨,上班的人们被突兀而起的围墙惊呆了,虽然人人都希望围墙赶快修好,如 今却快得叫人毫无思想准备。谁都看得出,这围墙比原来的好。被征求过意见的人很不满, 觉得这围墙吸收正确的意见太少!他们指指点点:“这围墙不中不西,这打扮是哪个朝代 的?”所有感到有点“那个”的人都把围墙的缺点找了出来,他们批判能力总是大于创造能 力。 “马而立!”吴所长叫人了,“洪老头,你看见马而立上班没?”有人嚷嚷着帮着寻找 了,要对这个罪魁祸首当场质疑。 看门的洪老头火气很大:“别鬼叫鬼喊的啦,人家马不停蹄,两天两夜没有休息!”洪 老头对那些轻巧话儿很反感,“来来往往的路人都说这围墙很好看。” 马而立揉着眼睛爬起来了,朦朦胧胧挨了一顿批…… 冬天,设计所召开建筑学年会,几位专家一进门便被这堵围墙吸引住了,左看右看,都 赞不绝口。会议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这围墙回答了城市建筑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既有民族风格, - 18 - 又不盲目复古。 设计所的到会者喜出望外,想不到金凤凰出在鸡窝里!吴所长说:“这主要是指导思想 明确,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充分的讨论。”各派代表人物也沾沾自喜地夸耀自己的贡献。 马而立没权参会,只是在围墙门口进进出出,忙得飞起。不知道他又从什么地方弄来四 只熊熊的炭火盆,使得房间里温暖如春,人人舒展。 (有删改) 2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平铺直叙了一个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 畸形心理,揭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社会弊端。 B. 吴所长把确定围墙设计方案和修建围墙的重任交给马而立,表现了他对这个年轻人能力和 才干的信赖与赏识。 C. 倒塌的围墙两天建成了,但却受到设计所内一些人的批评指责,说明这些人在建筑设计方 面有自己的审美原则和较高的审美水平。 D. 作者引出看门人洪老头的话,使用对比、侧面描写的手法,体现了他对马而立的同情与赞 许,也体现了他对那些只说不做的人们的不满。 22. 请结合全文,分析概括马而立的形象特点。 23. 小说以“围墙”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21. D 22. ①辛勤高效(雷厉风行):接到任务后,他“一支烟还没有抽完”, 就着手干活;一直干到“夜间 11 点”,累到睡了很沉的觉;两天时间就修好了围墙。②有才 干:修好的围墙得到了路人的赞许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③朴实热情,不计个人得失:不管 围墙是受到批评还是得到赞誉,他只管做好工作,“不知从什么地方”来的炭火盆体现了他 事事为工作、时时为大家的形象。 23. ①围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新围墙的修建展开故事情节。②围墙有象征意义,建的 是有形的墙,渴望拆的是无形的墙,无形的墙便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弊端,如夸夸 其谈、以貌取人、无功请赏等。③以围墙为标题,可引发人们深入思考,使表现畸形社会心 理的主题表达得更为深刻。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 - 19 - 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 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 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A 项,“平铺直叙”说法错误,马而立修好围墙却遭到批评,受到专家赞赏后又被领导冒领功 劳,小说情节是一波三折的; B 项,“信赖和赏识”无中生有,从“‘马而立!’吴所长叫人了,‘洪老头,你看见马而立 上班没?’有人嚷嚷着帮着寻找了,要对这个罪魁祸首当场质疑”可见他也是质疑马而立修 围墙的一员;“吴所长说:‘这主要是指导思想明确,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充分的讨论。’各 派代表人物也沾沾自喜地夸耀自己的贡献”可见他冒领功劳,根本不承认马而立的功劳,更 谈不上“信赖和赏识”。 C 项,“有自己的审美原则和较高的审美水平”理解错误。从原文“他们批判能力总是大于创 造能力”可知,这些人没有较高的审美水平。 故选 D。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分直 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时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出文章情节;然后在具体情 节中分析形象特点,分析时从人物身份、职业,正侧面描写,环境描写,以及作者倾向和他 人评价入手,准确全面的理解人物特点;最后选择准确的词语,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这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一支烟还没有抽完,马而立已登起自行车直奔房屋 修建站”“星期六晚上……砖瓦、石灰、琉璃砖装过来;垃圾、碎砖运出去。星期天清早开 始砌墙……电灯直亮到夜间 11 点……星期一早晨,上班的人们被突兀而起的围墙惊呆 了”“人家马不停蹄,两天两夜没有休息”可见,他办事干练,勤劳高效,两天两夜没休息 地完成干完活儿,让众人都十分吃惊; “来来往往的路人都说这围墙很好看”“几位专家一进门便被这堵围墙吸引住了,左看右看, 都赞不绝口。会议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这围墙回答了城市建筑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既有民族风 格,又不盲目复古”可见他很有才华,修的围墙得到了群众与专家的一致认可; “马而立揉着眼睛爬起来了,朦朦胧胧挨了一顿批”“马而立没权参会,只是在围墙门口进 进出出,忙得飞起。不知道他又从什么地方弄来四只熊熊的炭火盆,使得房间里温暖如春, 人人舒展”可见,他质朴热情,不计较个人得失,被批评他不计较,被夸奖他甚至没有列席 机会也并不在意,只一心做好自己的事,凸显出他事事专心工作,时时服务他人的形象。 - 20 -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熟练掌握标题的常见作用:贯穿全文,起线 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 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 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从结构上看,文章围绕着“围墙”要倒塌,讨论修新围墙,马而立修好围墙后,又因围墙挨 批、受夸奖,总之,围墙是文章的线索; 从物象特征来看,“围墙”体现出官僚主义、偏见等无形的“围墙”,如“到底怎么修嘛, 我提出了原则,同志们也提供了许多很好的意见,这就看你的了”,实际上他们提出的问题 都只是泛泛而谈,毫无实际帮助;“某些人见到他就疑虑:整天衣冠楚楚,活儿没有少干, 身上却不见泥污,这就形迹可疑”他们以貌取人,不看马而立干实事的情况而对他指指点点; 明明是马而立修建的围墙,“吴所长说:‘这主要是指导思想明确,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充分 的讨论。’各派代表人物也沾沾自喜地夸耀自己的贡献”,夸夸其谈的人受奖赏,而真正办 事的马而立甚至没权参会;造成这些弊端的是无形的围墙,它具有象征意义。 从主题上看,围绕“围墙”产生的种种问题引发人们对现实弊端进行思考,是什么样的畸形 心理才造成人们对真正有功之人视而不见,夸夸其谈的人高居官位等,深化主题。 【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类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 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 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与主要情节和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 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时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 事例。 三、语言运用 24.下面的文字,用四个词语概括中华文明的四个特征。 回顾历史,能清晰地看到中华文明诸多优秀、深邃的特征。中华文明的中和观念,包括人与 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这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和世界面临的种种问题,无疑具有很大的 参考价值。中华文明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与周围互相补充,吸收,融合,具有 很强的包容性。开明的中华文明的核心有四点,一是民为贵,二是广开言路,三是举贤授能, 四是以法为准。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经过了无数次的革新,而每一次革新都带来长足的发展, 正如《周易》所说:“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 21 - 【答案】中和、包容、开明、革新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 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 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 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 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 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压缩语段类,考生要注意将语段分层概括,根据理解最 好用原文的词语概括语段内容,根据理解本语段中的关键词语有“中和”、“包容”、“开 明”、“革新”。 四、写作(30 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为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而延期开学。学校根据教育部要求布置作业, 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在某班级微信群里,有人说:这次疫情防控,彰显国家力量,为祖国而 自豪;有人说:学习要有目标,做一个像钟南山院士、张继先医生那样的人;有人说:事情 已经发生了,希望大家汲取教训,敬畏自然,以后公众场合自觉讲卫生……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撰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课上发言,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 的思考和理解。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正 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时隔一个冬季的灰暗,我们终于迎来了春天的黎明。莎士比亚曾 言:“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同学们,当疫情来临之际,我们惶恐不安,但有人镇定自若, 挺身而出。审视这次劫难,它像是一场勇敢者与病魔的比试,更像是一场对中国实力的考验。 鲁迅有言:“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2020 年 2 月 6 日, 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因不幸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不幸去世了。他是发现病毒的第一批人 之一,他的敢于正视,却遭到了批判。他向外界发出的防护预警被众多称之为谣言的声音淹 - 22 - 没。直到他的去世,才使人们铭记了一个教训: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勇敢理性的地面对现 实,直视当下,肩负起这个时代交给我们的责任,才能不惧怕将来。 2020 年,新年的钟声敲响,而此时此刻,却有一群人在与一个无形的怪物斗智斗勇。他 们顾不上家人团聚,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坚守在战“疫”第一线,他们都是最美的医生;他 们是勇敢者、逆行者;他们敢于直视病魔,撑起了中国的一片天――挽救中国人性命的一片 天。这次疫情的爆发,让我们看到曾经在“非典”战场上建功立业的钟南山院士,又一次站 出来,给我们信心。我们还看见,冲在疫情前线的医护工作者,被称之为“战士”,那些不 幸染病去世的他们被成为“烈士”。他们意志坚定,不惧到来的风暴,勇敢逆行。数不尽人 民,被疫情的进展牵动着心,他们力所能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捐赠物资;数不尽的市民, 听从指示,戴好口罩,亦或是不出家门,宅家做贡献…… 国泰民安之时,我们健康幸福,安居乐业;国难当头时,我们众志成城,团结齐心抵抗 困难,我们定当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自强!中国加油!这就是中国,我们敢于直视当下,更 不惧将来。 将来,我们应该铭记这次教训,今人哀之而要鉴之,不能使后人复哀我们。没有一个冬 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雾霾必将散去,风雨会成为过眼云烟,阳光又重新普 照在中国的大地上。身为新时代的我们,岁月静好,定是有人负重前行。做为新时代的我们, 未来将撑起国家的支柱。我们应当热血澎湃,激情满满,脚踏实地,立足当下。每一次的考 验,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为祖国遮风挡雨,敢作,敢想,敢当的勇敢者。 国家安康,我们喜!国家危难,我们在!让我们铭记历史教训,携手并进,在为国家繁 荣昌盛而庆幸之时,向如同钟南山院士一样默默奉献的工作者致以敬意,像他们一样,敢于 直视,不惧将来!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第一步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 先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 握中心。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本题要求考生 在几则材料中选择两则为基础来确定立意,注意彼此逻辑,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作答 时要认真审读材料,明确文体。 【审题】本文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规定的文体是演讲稿,这就要求考生的观点 必须要鲜明,选用事例要合适,做到以理服人。格式上必须要符合发言稿的形式,需要有标 - 23 - 题、称谓、正文、结语等。 材料的内容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各类事件在同学之间引发的多种议论。它所给的三个 主要方面,分别从国家力量、人生追求、敢于正视等角度来启发学生思考,而材料结尾的省 略号,是告诉考生,除了材料提供的角度之外,还可以选择在疫情发生时,其他有关的角度, 比如奉献、团结、齐心协力等。为此,在写作时围绕疫情防控去思考立意即可。 【立意】1.国家力量,令人振奋。在疫情到来的时候,中央领导重视疫情,各级政府积极应 对,在武汉修建火神山、雷神山等临时医院,抽调全国的专家,调动军队医生,发动全国人 民支持疫区。这一切,都彰显国家的力量,及战胜疫情的重大决心,也让民众信心倍增。 2.楷模典范,影响人生。钟南山院士在面对疫情时,科学的论断让国人看到希望和信心;张 继先,最早发现疫情的苗头,第一个为湖北乃至全国拉响疫情警报。还有面对肺炎疫情,冲 锋在前,身先士卒的张定宇等众多的抗“疫”人员的奉献精神,影响着年轻人去追求。偶像 的力量,潜移默化着很多人。 3.学会反思,亡羊补牢。新冠疫情的发生,也就需要人类反思自省,敬畏自然,讲究卫生, 做到亡羊补牢,避免类似的错误再发生。 【素材】1.杜富佳是“排雷英雄”杜富国的妹妹,她是贵州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肺 炎疫情发生后,杜富佳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杜富佳说:“雷场是哥哥的战场,如今疫情当 前,医院就是我的战场。兄长的排雷英雄,妹妹是战“疫”英雄,兄妹俩,一个是普通战士, 一个是普通护士,他们的言行,都是值得敬佩的英雄,都是时代青年的楷模。 2.中国政府对于疫情的防控投入是巨大的,在这场百年不遇的大疫面前,中国政府快速动员 国家力量应对疫情,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了社会不出现骚乱。在抗疫 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政府有能力有意愿付出极高的代价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政府对于疫情的防控投入是巨大 的,病人的治疗费用是由政府承担,并且短时间就建立起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及方舱医院, 动员组织了大量机关人员下沉一线,展现出高超的政治领导力、动员组织力。 3.我以为,致敬自然,致敬生命,前提是感知生命,走近生命之河,了解生命无与伦比的丰 富与精彩。其次是真诚,这就像做错了事之后对受害者的道歉,言辞甚至不必修饰,但真诚 不能缺席。我们漠视生命,轻慢自然时日太久,唯独缺一次真诚的道歉。再次是谦卑,放低 身段,毕竟人类自我膨胀得已看不见边际,夜郎自大到认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步,再不 懂谦卑就把自己推向悬崖的边缘了 4.“慷慨赴荆楚,白衣作战袍,坚定同湖北人民生死相依!”湖北省委、省政府在致意援鄂 - 24 - 医疗队全体队员的慰问信中如此深情地写道。是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抗击 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斗中,支援湖北医疗队所有队员发挥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 神。他们以过人的胆识担当、过硬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专业技术,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大写而出,他们就是我们全市干部群众学习的楷模。 【结构】观点鲜明,气势磅礴,是本文显著特点。作者引用莎士比亚和鲁迅的名言,呼应标 题,提出对当下的必须正确认识。在论述过程中,选用李文亮、钟南山等事例,来进行分析 和阐述,引发人民思考。然后结合当下实际,描写普通人正视疫情、敢于面对,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的团结精神,一种振奋人心的爱国情怀,扑面而来。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 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 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 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 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 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 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 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 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 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 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 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 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 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 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