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种群和群落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种群和群落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作业 ‎1.[2019·湖北黄冈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②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③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 ④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空间特征上呈均匀分布 ⑤样方法只能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B 解析: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①错误;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动物种群,重捕到的个体减少,所测数值会变大,故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②正确;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幼年的个体数多于老年的个体数,衰退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多于幼年个体数,无法比较二者处于繁殖期个体数的多少,③错误;种内斗争可能会使每个生物都平均占有一块地方,所以能导致种群在空间上呈均匀分布,④正确;样方法既能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也能用于个体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⑤错误,所以选B。‎ ‎2.[2019·玉溪一中质量检测]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 B.春节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答案:B 解析:①表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②‎ 表示出生率、③表示死亡率,春节期间,北京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而不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错误;④表示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C正确;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即⑤,D正确。‎ ‎3.[2019·辽宁葫芦岛六校协作体联考]下列有关种群及其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 B.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具体存在单位 C.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所有动物种群 D.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可以存在地理隔离 答案:C 解析: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A正确;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具体存在单位,B正确;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C错误;相同物种的不同生物之间可以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4.[2019·河北衡水联考]如图为银鱼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Q时,银鱼的种群增长倍数λ为0‎ B.Q时是捕获银鱼的较为适宜时期 C.在L~M时段,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增长速率大于0时,银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答案:D 解析:Q时,银鱼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种群的增长倍数λ为1,A错误;捕获银鱼较为适宜的时期是O时,B错误;图示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对应“S”型数量增长曲线,C错误;增长速率大于0时,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所以银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正确。‎ ‎5.[2019·南安模拟]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近期政府出台了“二孩政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必再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B.动物种群密度减少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 C.随着“421型”家庭增多,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 D.“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自然增长率 答案:C 解析:“二孩政策”仍然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A错误;人具有社会性,动物种群密度减少的方法不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B错误;随着“421型”家庭增多,幼年人口减少,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C正确;“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并没有降低死亡率,D错误。‎ ‎6.[2019·河北保定摸底]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调查种群密度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若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高 C.由于环境阻力小,种群“J”型增长曲线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 D.自然状态下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答案:D 解析: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计数比较困难,因此调查种群密度的时候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A错误;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低,B错误;种群“J”型增长曲线没有K值,C错误;自然状态下,受空间和资源的制约,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D正确。‎ ‎7.[2019·大庆模拟]图1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2是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某种群的总数量 B.图1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C.图2所示种群的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成增长型 D.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1中的a特征 答案:A 解析:图1中的c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种群的总数量,A错误;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而年龄组成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故图1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B正确;图2所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由0变得越来越大,则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为了增长型,C正确;雌雄同体的生物,如豌豆,其种群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D正确。‎ ‎8.[2019·河南八市联考]图中甲、乙、丙表示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三种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情况中,只有乙所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 B.甲中b点后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经受到了破坏 C.丙中b点后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该种群迁入大量同种个体 D.乙中ab段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波动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答案:D 解析: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均为“S”型增长,A错误;甲中b点后数量下降,说明环境条件已不适合甲种群生存,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一定受到破坏,B错误;丙中b点后数量增加可能是生存环境有利于丙的生存,C错误;乙中ab段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波动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D正确。‎ ‎9.[2019·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模拟]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图乙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 答案:D 解析:图甲为“J”型增长曲线,其增长率为一定值,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的比例不变,但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会发生变化,A错误;图乙为“S”型增长曲线,G点时的增长速率为0,B错误;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D点时进行,C错误;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以保持最大增长速率,D正确。‎ ‎10.[2019·河北沧州联考]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迁入新环境中的种群一定呈现“J”型增长 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速率越来越小 C.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 D.种群K值只受生物的生存能力等遗传因素影响,不受环境影响 答案:C 解析:迁入新环境中的种群不一定呈现“J”型增长,A错误;“S”型增长的种群,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在自然界中,由于受环境条件限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C正确;种群的K值既受生物的生存能力等遗传因素影响,也受环境影响,D错误。‎ ‎11.[2019·广东江门调研]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其中1号试管第5天时数量达到最大,第6天实验结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1‎ ‎10‎ ‎-‎ ‎0.1‎ ‎28‎ ‎2‎ ‎10‎ ‎-‎ ‎0.1‎ ‎5‎ ‎3‎ ‎-‎ ‎10‎ ‎0.1‎ ‎28‎ A.该同学研究的课题是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B.pH、取样时间都属于无关变量,对实验没有影响 C.第5天时,1号试管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 D.实验中1、2、3号试管种群都呈现“S”型增长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和营养物质,因此该同学研究的课题是温度和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A错误;pH、取样时间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B错误;1号试管第5天时数量达到最大,此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C正确;实验中1、2号试管内加入的是培养液,能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因此1、2号试管中的种群都会经历“S”型增长,3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无菌水,不能为酵母菌提供营养,酵母菌会因营养物质缺乏而死亡,不会经历“S”型增长,D错误。‎ ‎12.[2019·河北衡水调研]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群落水平结构而森林生态系统没有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D.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水平结构 答案:B 解析: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都具有水平结构,A错误;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B正确;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种群的空间特征,D错误。‎ ‎13.[2019·河北张家口调研]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初生演替在陆地可发生,在海洋则不可 B.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比次生演替快 C.群落的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D.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答案:D 解析:初生演替既可发生在陆地上,也可发生在海洋中,A错误;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比次生演替慢,B错误;群落的自然演替是指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C错误;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得以保留,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正确。‎ ‎14.[2019·辽宁葫芦岛六校协作体联考]右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N年时,甲、乙群落的群落结构相同 B.甲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C.若时间允许,甲也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D.乙群落的演替类型可能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C 解析:甲、乙是两个不同的群落,第N年时,两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A错误;甲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从0开始,表示的是初生演替,B错误;若时间允许,甲也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正确;乙群落的演替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减少,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15.[2019·河南漯河模拟]如图是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各种植物体现了湿地群落的垂直结构 B.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湿地的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 C.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直接价值 D.各种植物分布区域不同不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B 解析:图中各种植物分布在湿地中的不同区域,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正确;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价值,C错误;各种植物都消耗水中的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D错误。‎ ‎16.[2019·湖南长沙模拟]食蚊鱼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为研究食蚊鱼对本地物种唐鱼的捕食作用,研究者分别观察雌、雄食蚊鱼对不同日龄唐鱼的仔鱼(8 d、20 d)和幼鱼(55 d)的捕食作用,结果见图。据此无法判断出(  )‎ A.唐鱼的日龄和食蚊鱼性别是本研究的自变量 B.食蚊鱼对唐鱼的仔鱼具有更强的捕食压力 C.食蚊鱼雌鱼对各日龄唐鱼的捕食都强于雄鱼 D.食蚊鱼入侵可能会影响唐鱼的种群数量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自变量为唐鱼的日龄、食蚊鱼性别,A正确;根据图示可知,食蚊鱼对唐鱼的仔鱼具有更强的捕食压力,B正确;根据图示可知,食蚊鱼雌鱼对各日龄唐鱼的捕食不是都强于雄鱼,C错误;由于食蚊鱼会捕食唐鱼,故食蚊鱼入侵可能会影响唐鱼的种群数量,D正确。‎ ‎17.[2019·广东广雅学校模拟]‎ 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会超过甲种群 C.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淘汰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C点之后,甲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可判断甲种群在C点属于增长型,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甲乙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的数量不会超过捕食者,B错误;甲曲线中A点相当于该生态系统中甲生物的最大容纳量K值,D相当于点,故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甲、乙为捕食关系,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数量大量减少,随之乙种群数量也会下降,但不会导致甲种群被淘汰,D错误。‎ ‎18.[2019·山东济南模拟]生长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有较多的其他植物。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竹笋、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成片的竹林中不存在水平结构特征 C.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群落 D.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 答案:D 解析:竹笋、幼竹、成年竹属于同一种群,而垂直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A错误;成片的竹林中存在水平结构;B错误;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种群,C错误;竹林不同高度生物类型不同,说明具有垂直结构,不同地段植被不同,说明具有水平结构,D正确。‎ ‎19.[2019·山西太原五中调研]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较稀薄的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强,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答案:C 解析: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所以较稀薄的土壤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A错误;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群落的丰富度,B错误;土壤盐碱度会影响土壤中生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C正确;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D错误。‎ ‎20.[2019·北京清华大学附中诊断]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第七年 甲种群 数量/乙种 群数量 ‎1.3‎ ‎1.35‎ ‎1.1‎ ‎0.95‎ ‎0.65‎ ‎0.33‎ ‎0‎ 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 B.若该地区为草原,甲为兔子,则乙可能是牛 C.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 D.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只能分析出甲种群数量先多于乙种群数量,然后甲种群数量少于乙种群数量,但是判断不出两种群的增长模式,A错误;如果该地区为草原,甲如果是兔子,乙不可能是牛,因为这二者的竞争关系是此消彼长的那种竞争关系,应不会使某种群消失,B错误;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的话,乙为捕食者,到第7年时被捕食者数量为0,那么捕食者数量也会为0,C错误;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最初时甲种群占优势,随后乙种群占优势,并且甲种群逐步被排挤掉,所以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D正确。‎ 课时测评 综合提能力 课时练 赢高分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济南测试]下列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B.当种群数量为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C.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答案:A 解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可通过种群年龄组成来预测,A正确;当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B错误;三种年龄结构类型中,稳定型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型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相互之间出生率无法比较,C错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D错误。‎ ‎2.[2019·吉林普通中学检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灾的水稻呈斑块性的稀疏分布属于群落水平结构特征 B.稳定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一定将保持稳定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D.人为地一次性捕捉并杀死部分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并未改变 答案:D 解析:受灾的水稻呈斑块性的稀疏分布属于种群的结构特征,A错误;稳定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保持稳定,B错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C错误;人为地一次性捕捉并杀死部分家鼠后,由于环境条件并没有改变,所以其环境容纳量不会改变,D正确。‎ ‎3.[2019·江西新余模拟]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中田鼠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分布 B.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C.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 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 答案:C 解析:田鼠属于一个种群,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先大于1后小于1,说明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大于0,后小于0,则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C正确;图中a、b两点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D错误。‎ ‎4.[2019·山西太原五中质检]以下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正确的说法是(  )‎ A.该实验是利用逐个计数的方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的 B.吸取培养液于计数室后盖盖玻片观察 C.为保证结果可靠,需多次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 D.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数 答案:D 解析: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通常采用抽样检测法,A错误;实验过程中,应该先盖上盖玻片,然后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B错误;为保证结果可靠,需要多次取样,求各组实验的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C错误;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D正确。‎ ‎5.[2019·山东济南调研]‎ 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答案:B 解析:甲种群在0~t3段内,比值先小于1,种群数量减小,后又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故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先是衰退型,后是增长型,A错误;乙种群在0~t1段,比值大于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正确;在t2时,乙种群的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且在t2之后一直到t3都在减少,则乙种群在t3时数量最少,C错误;甲种群在t3后,比值大于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而不是数量稳定,D错误。‎ ‎6.[2019·安徽宿州调研]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通常情况下,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答案:C 解析:在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A错误;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也存在竞争现象,但不明显,B 错误;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更容易形成森林,且所需时间短,C正确,D错误。‎ ‎7.[2019·成都实验中学调研]如图甲表示某环境的条件变化情况,乙、丙表示该环境中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丙两种动物是捕食关系 B.t1~t2乙、丙种群数量的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C.从t0~t4的不同时间段内,乙种群的K值保持不变 D.t3~t4乙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环境条件制约 答案:B 解析:t1~t2乙、丙两种群呈现此消彼长的数量关系,且t2后乙种群数量增加,丙种群数量减少直至消失,则两者应为竞争关系,A错误;t1~t2乙、丙种群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B正确;由于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在t0~t4的不同时间段内,乙种群的K值是变化的,C错误;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D错误。‎ ‎8.[2019·江苏扬州模拟]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水平结构与种群分布、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有关,与生物自身特点无关 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自然群落一般是向物种多样化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只有人类活动才可以改变自然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答案:C 解析: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土壤的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等有关,A错误;无论哪个群落,其结构都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物种越多种间关系越复杂,C正确;自然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仅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还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可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D错误。‎ ‎9.[2019·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联考]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2~T3时间段内,种群数量不断增长;T3~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逐渐下降 B.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 C.T5时持续增加饵料的投放,该池塘对草鱼的最大容纳量将不断增大 D.T2和T4时,该草鱼的种群密度一样大 答案:B 解析:T2~T3时间段内,种群的增长速率在逐渐增大,T3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说明了此时种群的数量为值。T3~T4种群的增长速率在逐渐减小,T5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说明了此时种群的数量为K值,因此T3~T5时间段内,种群增长速率虽然下降,但种群数量仍然逐渐上升,A错误;T3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说明此时种群的数量为值;T5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说明此时种群的数量为K值,B正确;由于池塘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T5时持续增加饵料的投放,该池塘对草鱼的最大容纳量也不会持续性增大,C错误;T2~T4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T4时该草鱼的种群密度较T2时大,D错误。‎ ‎10.[2019·福建泉州质检]下列关于群落“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甲池塘中鲫鱼数量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较高 C.经过群落演替,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达到相同水平 D.森林中物种数目多于河流,则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河流 答案:D 解析:由于土壤中的小动物身体微小,而且活动能力强,所以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故A 项错误;丰富度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数目的多少,而不是种群中个体数目的多少,故B项错误,D项正确;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所以经过群落演替,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一定均达到相同水平,C项错误。‎ ‎11.[2019·广西桂林模拟]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B.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群落中,生物种类越多,生存斗争越激烈 D.群落的结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 答案:C 解析: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A正确;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正确;生物种类和生存斗争没有必然的关系,C错误;群落的结构受外界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等的影响而不断变化,D正确。‎ ‎12.[2019·浙江宁波十校模拟]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不同群落阶段延续时间不同。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D.演替到森林阶段,由于物种多样性增大,群落内部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答案:D 解析: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A正确;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B正确;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C正确;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增大,但竞争程度与多样性关系不大,主要与资源、空间等有关,D错误。‎ ‎13.[2019·河北保定模拟]某农村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农田弃耕。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中,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其中A点农田弃耕,‎ C点出现灌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 B.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 C.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 D.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A正确;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可能增加、稳定或减少,B错误;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制约因子可能有天敌数量增加、生活资源减少导致种内斗争加剧,C正确;植被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14.[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联考]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B.修剪整齐的草坪内群落不存在水平分布差异和垂直分层现象 C.群落中种群的数目多少或种群密度的大小称为群落的丰富度 D.经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经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答案:A 解析:被捕食者的数量增加会导致捕食者的数量增加,而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的减少,可见两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存在负反馈调节,A正确;修剪整齐的草坪内群落依然存在水平分布差异和垂直分层现象,B错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C错误;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都存在竞争现象,D错误。‎ ‎15.[2019·吉林梅河口市五中高三试题]‎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答案:D 解析: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种群的数量呈周期性的波动,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对比甲、乙两种群相对数量的变化,可知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乙以甲为食,即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A选项正确;M点时从整体上看,甲种群相对数量逐渐减少,表明此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选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变化是信息传递的结果,这种调节方式是双向的,C选项正确;两个种群的相对数量波动幅度逐渐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这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结果,D选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2019·山西联考]洞庭湖湿地具有蓄水调洪、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湖区内物种资源丰富,其中白鳍豚、胭脂鱼、东方白鹳等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近些年,由于泥沙淤积和人工围垦,湖区湿地的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功能遭到严重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洞庭湖水体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有利于________。‎ ‎(2)欧美黑杨根系发达、生长快且适应性强,被引入洞庭湖区成林后造成该湖区湿地的植被群落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出现物种单一的“绿色荒漠”景象,导致该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此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枯水期和汛期水位的改变及生态链的破坏,导致鼠的环境容纳量增大、鼠患严重。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________能力。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能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物群落充分利用食物(阳光)和空间等资源 ‎(2)次生演替 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入侵物种繁殖很快,会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4)自我调节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物种丰富度)‎ 解析:(1)洞庭湖水体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生物群落充分利用食物(阳光)和空间等资源。(2)欧美黑杨根系发达、生长快且适应性强,被引入洞庭湖区成林后造成该湖区湿地的植被群落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出现物种单一的“绿色荒漠”景象,导致该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此演替是在具有生物生存且土壤条件良好的基础上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入侵物种在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入侵物种繁殖很快,会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所以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3)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4)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能力大小的因素是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物种丰富度)。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