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20届二轮复习题型技巧方法二、考前必知的方法技巧学案(京津鲁琼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20届二轮复习题型技巧方法二、考前必知的方法技巧学案(京津鲁琼专用)

二、考前必知的方法技巧 ‎1.选择题技巧方法 高考物理部分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题目信息量大、知识覆盖面广、干扰性强、考查方式灵活,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但难度不会太大,属于保分题目.只有“选择题多拿分,高考才能得高分”,在平时的训练中,针对选择题要做到两个方面:‎ 一练准确度:高考中遗憾的不是难题做不出来,而是简单题和中档题做错;平时会做的题目没做对,平时训练一定要重视选择题的正确率.‎ 二练速度:提高选择题的答题速度,为攻克后面的非选择题赢得充足时间.‎ 解答选择题时除了掌握直接判断和定量计算的常规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非常规巧解妙招,针对题目特点“不择手段”,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技巧1 直接判断法 ‎[技巧阐释] 直接判断法适用于推理过程比较简单的题目,通过观察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推出结果,直接判断,确定正确的选项.‎ ‎【典例1】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下列对氢原子在能级跃迁过程中辐射或吸收光子的特征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吸收能量为14 eV的光子使电子电离 B.一群处于 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辐射出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C.一群处于 n=2能级的氢原子吸收能量为2 eV 的光子可以跃迁到 n=3能级 D.用能量为10.3 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 ‎[答案] A ‎【名师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什么是电离,能级的跃迁满足hν=Em-En(m>n).注意吸收光子是向高能级跃迁,释放光子是向低能级跃迁,吸收或释放的能量要正好等于能级间的能量差.‎ 技巧2 特殊赋值法 ‎[技巧阐释] 有些选择题根据题干所描述物理现象的一般情况,难以直接判断选项的正误,可针对题设条件选择一些能反映已知量与未知量的数量关系的特殊值,代入各选项中进行检验,从而得出结论.‎ ‎【典例2】 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a以大小为v的速度向右运动,物块b以大小为u的速度向左运动,a、b发生弹性正碰.已知a的质量远小于b的质量,则碰后物块a的速度大小是(  )‎ A.v    B.v+u C.v+2u D.2u-v ‎[答案] C ‎【名师点评】 本题若用常规方法解,需要对系统列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方程,计算过程及讨论极其复杂,若让题目中所涉及的速度分别取特殊值,通过相对简单的分析和计算即可快速进行判断.‎ 技巧3 “二级结论”法 ‎[技巧阐释] 熟记并巧用一些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结论可以使思维过程简化,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典例3】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圆形轨道,圆心为O,一小球(可视为质点)从轨道上与圆心等高的 A 点以速度v0向右水平抛出,落在轨道上的 C 点,已知 OC 与 OA 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 A 运动到 C 的时间为(  )‎ A. B.tan C. D.tan ‎[答案] A ‎【名师点评】 使用推论法解题时,必须清楚推论是否适用于题目情境.非常实用的推论有:(1)等时圆规律;(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3)质量和所带电荷量均不同的同电性带电粒子由静止相继经过相同的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轨迹重合;(4)直流电路动态变化时有“串反并同”的规律(电源有内阻);(5)平行通电导线同向相吸,异向相斥;(6)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仅改变极板间的距离不影响极板间的电场强度等.‎ 技巧4 等效思维法 ‎ ‎[技巧阐释] 等效思维法就是要在保持效果或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对复杂的研究对象、背景条件、物理过程进行有目的地分解、重组、变换或替代,使它们转换为我们所熟知的、更简单的理想化模型,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 ‎【典例4】 (多选)如图,一均匀金属圆盘绕通过其圆心且与盘面垂直的轴逆时针匀速转动.现施加一垂直穿过圆盘的有界匀强磁场,圆盘开始减速.在圆盘减速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盘处于磁场中的部分,靠近圆心处电势高 B.所加磁场越强,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 C.若所加磁场反向,圆盘将加速转动 D.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圆盘将匀速转动 ‎[答案] ABD ‎【名师点评】 金属圆盘一般有两种等效方式,一是可以将金属圆盘等效看作由无数金属辐条组成,然后用切割观点分析;二是可将金属圆盘看做由无数微小的回路组成,然后分析其中一个微小回路中磁通量的变化,从而确定该回路中的电流情况与受力情况.‎ 技巧5 作图分析法 ‎ ‎[技巧阐释] 物理图象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的定性或定量关系,根据题意画出图象,再利用图象分析寻找答案,能够避免繁琐的计算,迅速找出正确选项.‎ ‎【典例5】 每隔0.2 s 从同一高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初速度大小为6 m/s的小球,设小球在空中不相碰.g取10 m/s2,则在抛出点以上能和第3个小球所在高度相同的小球个数为(  )‎ A.6   B.7‎ C.8 D.9‎ ‎[答案] B ‎【名师点评】 v-t图象隐含信息较多,我们经常借助v-t图象解决有关运动学或动力学问题,而忽视对x-t 图象的利用,实际上x-t图象在解决相遇问题时有其独特的作用,解题时要会灵活运用各种图象.‎ 技巧6 逆向思维法 ‎ ‎[技巧阐释] 逆向思维可以使解答过程变得非常简捷,特别适用于选择题的解答,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逆向思维有过程逆向、时间反演等.‎ ‎【典例6】 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可以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某时刻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同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55 m 处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测速仪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35 m 处恰好停下,已知声速为340 m/s,则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 ‎[答案] B ‎【名师点评】 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往往逆向等同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利用逆向思维法的物理情境还有斜上抛运动,利用最高点的速度特征,将其逆向等同为平抛运动.‎ 技巧7 整体法和隔离法 ‎[技巧阐释] 对于不要求讨论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问题,首选整体法;如果要考虑系统内部各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必须使用隔离法.整体法常常和隔离法交替使用,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 ‎【典例7】 水平铁轨上有一列由8节车厢组成的动车组.沿动车组前进的方向,每相邻两节车厢中有一节自带动力的车厢(动车)和一节不带动力的车厢(拖车).该动车组在水平铁轨上匀加速行驶时,每节动车的动力装置均提供大小为 F 的牵引力,每节车厢所受的阻力均为f,每节车厢的质量均为 m,则第4节车厢与第5节车厢水平连接装置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  )‎ A.0   B.2F C.2(F-f) D.2(F-2f)‎ ‎[答案] A ‎【名师点评】 整体法一般适用于连接体问题、叠罗汉式木块问题,适用于不需要求解内力的问题.本题中先将8节车厢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然后再隔离前4节车厢研究.‎ 技巧8 对称分析法 ‎[技巧阐释] 当研究对象在结构或相互作用上,物理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以及物理量在分布上具有对称性时,宜采用对称法解决.常见的对称情况有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点电荷在电场中运动的对称性,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对称性等.‎ ‎【典例8】 如图所示,一边长为 L 的正方体绝缘体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 Q 的电荷,在垂直于左、右面且过正方体中心 O 的轴线上有 a、b、c 三个点,a 和 b、b 和 O、O 和 c间的距离均为 L,在 a 点处固定一电荷量为 q(q<0) 的点电荷. k 为静电力常量,已知 b 点处的场强为零,则 c 点处场强的大小为(  )‎ A.  B.k C.k D. ‎[答案] D ‎【名师点评】 一般来说,非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在中学范围内不能直接求解,但若巧妙地运用对称法和电场的叠加原理,则能使问题顺利得到解决.在高中阶段,关于电场、磁场的新颖试题的情境往往有对称的特点,所以常常用对称法结合矢量叠加原理求解.‎ 技巧9 筛选排除法 ‎[技巧阐释] 排除法主要适用于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有完全肯定、完全否定的说法的选择题(如电磁感应中图象的识别、某一物理量大小的确定等).‎ ‎【典例9】 如图所示,宽度均为d且足够长的两相邻条形区域内,分别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总电阻为 R,边长为d 的等边三角形金属框的 AB 边与磁场边界平行,金属框从图示位置沿垂直于 AB 边向右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取逆时针方向电流为正,从金属框 C 端刚进入磁场开始计时,下列关于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答案] A ‎【名师点评】 本题巧妙地使用面积排除法,这是一般学生想不到的,要学会从不同方面判断或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推敲.运用排除法解题时,对于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选项,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对于相互矛盾的选项,最多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技巧10 类比分析法 ‎[技巧阐释] 类比分析法是将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进行对比,根据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一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解决一些物理情境新颖的题目时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 ‎【典例10】 (多选) 如图,一带负电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关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  )‎ A.Q点的电势比P点高 B.油滴在Q点的动能比它在P点的大 C.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它在P点的大 D.油滴在Q点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P点的小 ‎[答案] AB ‎【名师点评】 本题的突破口是类比重力场中斜抛运动的模型分析带电体的运动.斜抛运动所受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类比可知油滴所受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技巧11 假设判断法 ‎[技巧阐释] 利用假设法可以方便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恰当地运用假设,可以起到化拙为巧、化难为易的效果.物理解题中的假设,从内容要素来看有参量假设、现象假设和过程假设等,从运用策略来看有极端假设、反面假设和等效假设等.‎ ‎【典例11】 如图所示是发电厂通过升压变压器升压进行远距离输电,接近用户端时再通过降压变压器降压给用户供电的示意图.图中变压器均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图中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设发电厂输出的电压一定,两条输电线总电阻用R0表示,滑动变阻器R相当于用户用电器,用电器增加时,相当于R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则当进入用电高峰期时(  )‎ A.电压表V1、V2的读数均不变,电流表A2的读数增大,电流表A1的读数减小 B.电压表V3、V4的读数均减小,电流表A2的读数增大,电流表A3的读数减小 C.电压表V2、V3的读数之差与电流表A2的读数的比值不变 D.线路损耗功率不变 ‎[答案] C ‎【名师点评】 此题是远距离输电与电路的动态分析结合的题目,涉及变量较多,答题时可对某一变量进行假设,通过推理反证有些假设不成立,从而分析出正确结果.‎ 技巧12 极限思维法 ‎[技巧阐释] 在某些变化过程中,若我们采取极限思维的方法,将发生的物理变化过程推向极端,就能把比较隐蔽的条件暴露出来,从而迅速得出结论.极限法只有在变量发生单调、连续变化,并存在理论极限时才适用.‎ ‎【典例12】 如图所示,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A和B.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A的拉力大小为T1,已知下列四个关于T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 A.T1= B.T1= C.T1= D.T1= ‎[答案] C ‎【名师点评】 题目中滑轮有质量,同学们接触的题目中大部分是轻质滑轮,质量不计,做选择题时不妨将物理量的值推向极限(如本题中将m推向0),按照常规题型去求解,解得结果后看看哪个选项符合即可.‎ ‎2.实验题技巧方法 技巧1 抓好基础 ‎《考试大纲》除了明确12个必考实验、4个选考实验外,还强调了仪器的正确使用、误差问题的重要性及有效数字的应用,这些相对于当下创新的实验命题来说就是基础.所以像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等,要熟练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和读数规则,要防止在估读、结果的有效数字和单位上出错.‎ ‎【典例1】 (1)图甲中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__mm,图乙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mm.‎ ‎(2)某同学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来测量一电压表的内阻,器材如图丙所示.先将选择开关旋至“×10”挡,红、黑表笔短接调零后进行测量,红表笔应接电压表的________(选填 ‎“+”或“-”)接线柱,结果发现欧姆表指针偏角太小,则应将选择开关旋至________(选填“×1”或“×100”)挡并________,最终测量结果如图丁所示,则电压表的电阻为________ Ω.‎ ‎[答案] (1)29.8 0.880‎ ‎(2)- ×100 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3 000‎ ‎【名师点评】 对于基本仪器,正确读数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要注意量程.‎ ‎(2)要弄清所选量程对应的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所表示的值.‎ ‎(3)要掌握需要估读的基本仪器的读数原则.读数的基本原则:最小刻度是“1”的仪器,要求读到最小刻度后再往下估读一位;最小刻度是“2”和“5”的仪器,只要求读到最小刻度所在的这一位并按其最小刻度的或进行估读,不再往下估读.‎ 技巧2 重视理解 ‎《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实验以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是高考创新实验的命题根源,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实验备考中紧扣教材中的实验,弄清和掌握教材中每一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对每一个实验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能融会贯通.‎ ‎【典例2】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木块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小木块与斜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小木块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滑下,经过斜面的最低点B到达水平面上的C点静止,A、C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x,小木块可视为质点,回答下列问题:‎ ‎ (1)已知小木块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动摩擦因数为μ,由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Wf=________.‎ ‎(2)为尽量简便地测量小木块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 A.小木块的质量m B.斜面的倾角θ C.A、B两点间的距离 D.A、C两点间的竖直高度差h E.A、C两点间的水平距离x ‎(3)利用上述测量的物理量,写出测量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4)小木块运动到B点时,由于与水平面的作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会损失,将导致测量的动摩擦因数与实际动摩擦因数相比_______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答案] (1)μmgx (2)DE (3) (4)偏大 ‎【名师点评】 从全国卷命题情况看,直接考教材中的操作、原理的试题相对较少,或多或少都有变化,但是为了确保高考的稳定性、连续性,这种变化也是科学规范的,不会大起大落,所以“以教材为本”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斜面、小木块都是常规器材,但是在本题中用来测量动摩擦因数,这些小变化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理念.‎ 技巧3 变化创新 ‎《考试大纲》中的实验能力提到:“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所以从仪器的使用、装置的改造、电路的设计、数据的灵活处理等方面进行变通和拓展是复习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要对各个实验的原理、方法进行合理迁移,类似的实验要多比较分析.‎ ‎【典例3】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某电池的内阻,‎ 其中AB为一段粗细均匀的铅笔芯,笔芯上套有一金属滑环P(宽度和电阻不计,与笔芯接触良好并可自由移动).实验器材还有:标准电池(电动势为E0,内阻不计),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 Ω),灵敏电流计G(量程为0~600 μA),待测电池(电动势Ex小于E0,内阻rx未知),开关3个,刻度尺等.‎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出铅笔芯A、B两端点间的距离L0;‎ b.将电阻箱调至某一阻值R,闭合开关S1、S2、S3,移动滑环P使电流计G示数为零,测量出此时A、P之间的长度L;‎ c.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重复步骤b,记录下多组R及对应的L值.‎ 回答以下问题:‎ ‎(1)移动滑环P使G的示数为零,此时AP两端的电压与电阻箱两端的电压UR相等,则UR=________(用L、L0、E0表示).‎ ‎(2)利用记录的多组R、L数据,作出-图象如图乙所示,则随变化的关系式为=________(用Ex、rx、E0、L0、R表示),待测电池的内阻rx=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步骤b的操作过程中,若无论怎样移动滑环P,也无法使G的示数为零,经检查发现,有一个开关未闭合,你认为未闭合的开关是________(填“S1”“S2”或“S3”).‎ ‎(4)本实验中若标准电池的内阻不可忽略,则待测电池内阻的测量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 (1)E0 (2)·+ 1.1(或1.0或1.2) (3)S1 (4)不变 ‎【名师点评】 实验创新是新课标的特色之一,就创新而言,可以是实验原理的创新,实验器材的重组创新,器材的变更创新,也可以是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创新,所以在训练中归类找出共性构建模型,如测电阻模型等,找出差异防止错误是应对创新问题的良策.‎ ‎3.计算题技巧方法物理计算题历来是高考拉分题,试题综合性强,涉及物理过程较多,所给物理情境较复杂,物理模型较模糊甚至很隐蔽,运用的物理规律也较多,对考生的各项能力要求很高,为了在物理计算题上得到理想的分值,应做到细心审题、用心析题、规范答题.‎ 技巧一 细心审题,做到一“看”二“读”三“思”‎ ‎1.看题 ‎“看题”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一定要全面、细心,看题时不要急于求解,对题中关键的词语要多加思考,搞清其含义,对特殊字、句、条件要用着重号加以标注;不能错看或漏看题目中的条件,重点要看清题中隐含的物理条件、括号内的附加条件等.‎ ‎2.读题 ‎“读题”就是默读试题,是物理信息内化的过程,它能解决漏看、错看等问题.不管试题难易如何,一定要怀着轻松的心情去默读一遍,逐字逐句研究,边读边思索、边联想,以弄清题中所涉及的现象和过程,排除干扰因素,充分挖掘隐含条件,准确还原各种模型,找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思题 ‎“思题”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储存的知识信息,准确、全面、快速地思考,清楚各物理过程的细节、内在联系、制约条件等,进而得出解题的全景图.‎ ‎【典例1】 某工厂为实现自动传送工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传送装置,由一个水平传送带AB和倾斜传送带CD组成.水平传送带长度LAB=4 m,倾斜传送带长度LCD=4.45 m,倾角为θ=37°.传送带AB和CD通过一段极短的光滑圆弧板过渡.AB传送带以v1=5 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转,CD传送带静止.已知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重力加速度g=10 m/s2.现将一个工件(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水平传送带最左端A点处.已知sin 37°=0.6,cos 37°=0.8.求:‎ ‎(1)工件从A端开始第一次被传送到CD传送带上,工件上升的最大高度和从开始到上升到最大高度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要使工件恰好被传送到CD传送带最上端,CD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运转的速度v2的大小.(v2t0)穿过回路的总磁通量和金属棒所受外加水平恒力的大小.‎ ‎[答案] (1) (2)ktS+v0(t-t0)LB0 (B0lv0+kS) ‎4.选考热点失分误区 选修33‎ 本部分是选考内容,高考考查的难度较低,同学们失分的原因大多是混淆热学部分的基础概念,难以将题中理想气体的变化过程与气体实验定律一一对应,不能准确地把握初末状态,计算封闭气体的压强时不能恰当地选择研究对象等.在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理解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规律.‎ 易错点1 对热学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 ‎【典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竖直玻璃管里的水银面不是平面,而是“上凸”的,这是表面张力所致 B.空气的相对湿度是空气里水蒸气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的比值 C.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气体的分子体积为V0= D.气体温度每升高1 K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过程有关 E.汽缸里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压膨胀时,单位时间内碰撞缸壁单位面积的气体分子数一定减少 ‎[答案] ADE 易错点2 不会应用气体实验定律解题 ‎【典例2】 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形管粗细均匀,左右两管竖直,底部的直管水平、水银柱的长度图中已标注,水平管内两段空气柱a、b的长度分别为La1=10 cm、Lb1=5 cm.在左管内缓慢注入一定量的水银,稳定后右管的水银面比原来高h=10 cm.已知大气压强p0=76 cmHg,管内外的温度相同且始终不变,求向左管注入的水银柱长度.‎ ‎[答案] 21.5 cm ‎[易错快攻] 利用气体实验定律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选修34‎ 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以机械振动、机械波以及光学知识为主.同学们做本专题的试题时,常见的错误有:混淆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不能正确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结合几何关系处理光的反射、折射问题时不能正确建立空间关系;在涉及全反射时不能正确把握临界条件.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要强化训练,力争不失分!‎ 易错点1 不会分析机械振动的图象 ‎【典例1】 一列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图乙为K、L、M、N四个质点中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的波速为0.5 m/s B.图乙表示质点N的振动图象 C.t=8.0 s时质点M的正向位移最大 D.质点L经过1.0 s沿x轴正方向移动0.5 m E.在4.0 s内质点K所经过的路程为3.2 m ‎[答案] B ‎[易错快攻] “一分二看三找”巧解波动图象 与振动图象综合类问题 ‎(1)分清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2)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注意单位前的数量级;‎ ‎(3)找准波动图象对应的时刻和振动图象对应的质点.‎ 易错点2 不会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光的折射和全反射问题 ‎【典例2】 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AOB为透明柱状介质的横截面.一束单色光PQ平行于角平分线OM射向OA,在界面OA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平行于OB且恰好射到M点(不考虑反射光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明柱状介质对单色光PQ的折射率为 B.从AB射出的光线与入射光线PQ的偏向角为60°‎ C.保持入射点Q不变,减小入射角度,一直有光线从AB射出 D.保持入射光PQ的方向不变,增大入射光的频率,出射点落在M点下方 E.增大入射光PQ的频率,该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 ‎[答案] ABD ‎[易错快攻] (1)应用折射定律求解光路问题时,有以下注意事项 ‎①画出准确的光路图,分析边界光线或临界光线,确定入射角及其相对应的折射角(注意它们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光线与界面的夹角),判断光线是否已经发生全反射;‎ ‎②利用几何关系和光的折射定律求解相关问题时,若入射角与折射角不是特殊角,需要通过对称性、相似性等几何关系求出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值或正弦值的比值来分析解答.‎ ‎(2)求解全反射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光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②应用sin C=确定临界角;‎ ‎③根据题设条件,判断光在传播时是否发生全反射;‎ ‎④如发生全反射,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的临界光路图;‎ ‎⑤运用几何关系或三角函数关系以及反射定律等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运算、解决问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