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版第1部分模块1专题3仁义立国的儒学思想和传统文化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版第1部分模块1专题3仁义立国的儒学思想和传统文化学案

‎[网络构建]‎ ‎[整体感知]‎ 一大主题:古代中国思想、科技文化发展历程。‎ 两条主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的演变;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大重点: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古代科学成就;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 与时俱进的古代儒学思想和政治地位的起伏 ‎ 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儒家地位的演变 ‎1.(2019·全国卷Ⅱ)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道家的政治主张是“无为”,‎ 自然不可能被统治者接受。但长期战争,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老百姓需要休养生息,所以汉初采取以道家为主,吸收墨、阴阳等各家合理成分的统治思想。汉武帝时期出现的两大社会问题(王国问题和匈奴问题),对最高统治者的权威形成严重威胁。强调“贵贱有序、严格等级”的儒家自然就派上了用场,于是儒家吸收法家、阴阳家等思想,便形成了新儒学。由此得出结论,学术思想呈现相互吸收的特征是现实统治的需要,故答案为C项。]‎ ‎2.(2015·全国卷Ⅱ)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准确理解儒家的主张。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对待百姓要实行仁政,不可过度威逼百姓,以达到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故C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所以A项错误;儒家主张逐步改良政治,故B项错误;儒学以维护等级秩序为目标,故D项错误。]‎ ‎ 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儒学思想的影响 ‎3.(2019·全国卷Ⅲ)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D [佛教是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在其传播过程中,与中原地区的儒家思想逐渐融合,表现在佛像的面部和服饰方面,即时代较晚的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逐渐整齐,故D项正确。]‎ ‎4.(2019·全国卷Ⅱ)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B [此诗的大意是,闲暇的时候事事都从容自在,睡觉醒来太阳已高高升起了。静观万物,都能体会到悠然自得,人们对四季中的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我所遵从的“道”,通着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而我所思考的事,像风云变化那样一刻不息。富贵贫贱都能保持本心,男儿能修养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英雄了。因此,人与万事万物的理都是一样的,故答案为B项。]‎ ‎5.(2016·全国卷Ⅰ)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由孔子整理并用作教学的儒家经典,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排除A项;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五经”是孔子整理的典籍,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记录孔子言论的著作,不是孔子编订的,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C项;秦始皇焚书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但儒学传统并没有因此断绝,故D项错误。]‎ 题号 命题特点 第1题 史论推断 题干材料列举了西汉初期的道家学说吸收诸子百家的精髓,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法、道各家学派的思想,推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第3题 转换思维 通过佛教传播过程中造像、服饰、表情的差异,反映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增加对历史上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尊重,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第4题 传统考点 程朱理学,程颢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命出新意 以程颢的诗切入,结合程朱理学,‎ 对传统诗歌进行鉴赏,体味以“理”入诗的美学特点 一、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1.创立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 ‎2.完善与独尊 西汉时期,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吸收与改造 魏晋至隋唐时期,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 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与继承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 二、儒学思想政治地位的起伏 历程 地位 原因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创立和发展 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 秦朝儒学遭摧残 儒家思想受到压制 秦统一后,儒家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 汉代儒学的改造 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 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宋明时期儒学的转型和成熟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更加稳固 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 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封建统治的腐朽 儒学的近代转换 ‎(1)抵抗派和洋务派:肯定并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但主张改变对外来文化封闭保守的态度,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挑战传统心态。既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又保留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2)维新派: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用儒家思想的权威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体西用”,实质上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治国指导思想的地位 ‎(3)革命派:批判儒家思想,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学校不拜孔子,禁读四书五经,但并未在思想领域对儒家思想进行彻底批判 ‎(4)一些地方军阀出于复辟帝制的目的,掀起“尊孔复古”运动,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和护身符,激进派则全面挑战封建礼教,动摇了封建正统的地位 三、宋明理学对塑造民族性格及后世的影响 ‎1.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2.对后世的影响:明代心学的极端发展使理学逐渐走向僵化,成为明清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心学片面夸大主观精神,空谈明心见性,清谈学风泛滥,学术思想陷入僵化,由此而带来社会思想的不断僵化,经济发展的滞缓,‎ 科技、文化等诸方面都尽显颓势。‎ ‎1.(2019·洛阳一模)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  )‎ 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 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 C.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 ‎ 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 C [材料“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儒家有为而无求”说明儒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道义和社会责任感,故选C项;材料中的主旨并不是强调儒家对天人关系的研究,而且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比较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故排除A项;墨家和儒家思想均是有为的,因此不能说二者思想可以互补,故排除B项;早期民本的表现为要求统治者重视民众的作用,而材料并没有涉及此项内容,故排除D项。]‎ ‎2.(2019·赣州一模)“汉自孝武表彰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故新莽居摄,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东汉)光武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厉名实,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学在西汉时并未得到重视 ‎ B.王莽时儒生转为学习道家思想 C.东汉时察举制重视出身门第 D.东汉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发展 D [题干中提及孝武即汉武帝确立了儒家正统地位但“大义未明”,而光武即东汉光武帝采取措施使得“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对比可知,光武帝发展了儒学,故选D项;儒学在西汉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故排除A项;题干中“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是指儒生大肆谄媚王莽,故排除B项;察举制重视品德——孝廉,强调门第的是九品中正制,故排除C项。]‎ ‎3.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存天理、去人欲 C.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君子气节、道德自觉 D [材料是借物抒情,借莲花喻君子气节;表明理学从一开始就追求道德自觉和君子气节,故D项正确。]‎ ‎4.(2019·上饶一模)顾炎武提出:“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且进一步强调“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这反映出顾炎武(  )‎ A.改变了当时空洞的文风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继承了程朱理学义利观 ‎ D.倡导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 B [顾炎武主张知识分子的治学应坚持经世致用的学风,以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为己任,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其思想的作用,故排除A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义利观,把贵义贱利推向极致,与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的主张相违背,故排除C项;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与材料反映的知识分子的治学应坚持经世致用的学风不符合,故排除D项。]‎ ‎ 中国古代科技文艺的时代特征 ‎ 以家国情怀创新考查古代科技成就 ‎1.(2018·全国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C [由材料可知,《墨子》中关于古代科技成就的记载未涉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故排除A项;《墨子》并非古代中国科技方面的专著,它只是记载了一些具体的科技成就,谈不上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排除B项;墨家学派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因此《墨子》并不能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故排除D项;古代中国的科技属于应用性科学,是对生产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 ‎2.(2018·全国卷Ⅲ)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B [根据材料“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官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药学的发展得到国家的支持,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对古代药学的发展,且宋代没有实现大一统,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对药学发展的影响,故排除C项;隋唐以前,理学还没有产生,故排除D项。]‎ ‎ 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古代文学艺术的演变及影响 ‎3.(2016·全国卷Ⅱ)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解读材料信息。题干中的时间是曹魏时期,内容是《三体石经》,它由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书写。三种字体皆工整精能,丝丝入扣,书法清新隽秀,成为习作者之范本,于此亦可见汉字书法嬗递演变的痕迹,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秦始皇时统一了文字,故排除;小篆流行于秦朝,隶书流行于汉朝,故排除C项;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 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影响 ‎4.(2016·全国卷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皇帝好恶和朝代更替都是影响社会对艺术评判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A、D两项;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既与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时代选择分不开,故C项符合题意。]‎ ‎ 以唯物史观隐性考查古代艺术风格产生的根源 ‎5.(2018·全国卷Ⅱ)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D [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明代到清代昆曲流行于社会上层,江南士大夫也用昆曲以示高雅,说明昆曲属于上层文化和官场文化,这也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题号 命题特点 第1题 传统文化 对《墨子》中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以此创设情境,体现了对考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第2题 热点立意 强调国家力量对科技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思维创新 从政治、经济、思想的相互影响上解读历史信息,体现综合技能的培养 第3题 设计巧妙 题干点明了三种字体,却仅叙述了先秦古文、小篆两种,另一种则隐去。是什么字体,需要在图片中获取信息,找到了这个字体,也就找到了答案 第4题 时代气息 唐朝盛世对刚健昂扬的艺术追求 唯物史观 文化艺术与开明政治、经济繁荣的关系 第5题 转换思维 以昆曲的流行创设情境,考查经济发展对艺术创作及其发展的影响,体现关联性、灵活性 一、科技成就 时期 发展历程 从先秦到秦汉 奠基和发展 ‎(1)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计算法 ‎(2)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 魏晋至元 繁荣和外传 ‎(1)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2)唐代造纸术西传,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 ‎(3)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完成和西传 ‎(4)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王祯的《农书》‎ 明清 总结和落伍 ‎(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中医药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二、文学艺术 时期 发展历程 从先秦到秦汉 奠基发展 ‎(1)汉字:商代甲骨文出现,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2)文学:春秋末年,我国古代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楚辞创作并盛行;汉代的综合文体汉赋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成就 魏晋至元 全面繁荣 ‎(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宋代,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成为兴起的新诗体 ‎(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唐宋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 ‎(3)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发展 ‎(4)元杂剧的形成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 明清 承古萌新 ‎(1)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3)“国粹”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 三、中国古代科技没能转化为近代生产力的原因 ‎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上强调“大一统”,君主专制不断发展并强化,这也是根本原因。‎ ‎2.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3.思想上: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北宋以后,宋明理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 ‎4.政策上:几乎所有的封建统治者都实行文化专制。‎ ‎5.对外关系上: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了进行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四、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变与变革,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促成了唐诗的繁荣。‎ ‎5.宋元时期,商品经济与市民阶层的壮大,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1.(2019·济南一模)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 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  )‎ 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 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 B [材料“由朝廷颁行”“康熙年间组织人力”说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选B项;材料“朝廷颁行”说明不是商品经济,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中医药著作不是西方科技,排除C项;《本草纲目》是对中医药的总结,《皇舆全览图》是疆土测量,二者都未体现近代社会转型,排除D项。]‎ ‎2.元代一度取消科举制,读书人流落为“九儒十丐”(地位仅高于乞丐)的地步。于是,儒生与戏子结合,成为创作戏曲的主力,以此维持生存。这反映了元代(  )‎ A.文化政策促进社会阶层趋同 B.商品经济推动市民文化兴起 C.国家政策影响文化事业发展 D.等级制度造成文化传承断层 C [根据材料“元代一度取消科举制,读书人流落为‘九儒十丐’(地位仅高于乞丐)的地步。于是,儒生与戏子结合,成为创作戏曲的主力,以此维持生存”可以得出国家政策影响文化事业发展,故C项正确。]‎ ‎3.(2019·蚌埠一模)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此类绘画作品(  )‎ A.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 ‎ B.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 C.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 D.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 A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可知,文人画注重写意,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故选A项;材料中根本没有提及文人画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抨击,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注重写意的文人画并不是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故排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明清时期文人画发展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故排除D项。]‎ ‎4.昆曲作为我国古典词曲艺术仅存的活化石,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是其他任何剧种都无法匹敌的。但是被尊为“雅部”的昆曲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的情况下,却在晚清被京剧取代了主流戏曲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京剧(  )‎ A.蕴涵更高艺术价值   B.得到西方人的认可 C.符合晚清政治需要 D.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D [根据材料“被尊为‘雅部’的昆曲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的情况下”可见其艺术价值非常高,无法说明京剧比昆曲有更高艺术价值,故A项错误;昆曲和京剧主要在中国流行,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昆曲和京剧的发展没有涉及政治斗争,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世俗文化兴起,迎合广大民众的需要,徽剧和汉剧相互融合,兼收并蓄,最终定型为京剧,故D项正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