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考生物(14 生态系统)二轮专项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度中考生物(14 生态系统)二轮专项练习

‎2 .(2分)(2013•天津)下列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 ‎ ‎ A.‎ 阳光 B.‎ 野兔 C.‎ 牧草 D.‎ 细菌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1444826‎ 分析:‎ 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据此答题.‎ 解答:‎ 解: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野兔属于消费者;牧草属于生产者;细菌属于分解者.故选:B 点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5.(1分)(2013•威海)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肯定不正确的是(  )‎ ‎ ‎ 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 ‎ ‎ B.‎ 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 ‎ C.‎ 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 ‎ ‎ D.‎ 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食物链以及食物链的书写,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结合题意,识图作答.‎ 解答:‎ 解:A、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这样,越往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越少,储存的能量也越少,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由图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故此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它能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生产者自身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有以植物为食的草食性动物,以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以及既能以植物为食也能以动物为食的杂食性动物.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即不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故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由A可知丙是绿色植物.故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故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生态系统有关知识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因而复习时要特别注意.‎ ‎5.(1分)(2013•威海)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肯定不正确的是(  )‎ ‎ ‎ 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 ‎ ‎ B.‎ 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 ‎ C.‎ 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 ‎ ‎ D.‎ 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食物链以及食物链的书写,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结合题意,识图作答.‎ 解答:‎ 解:A、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这样,越往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越少,储存的能量也越少,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由图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故此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它能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生产者自身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有以植物为食的草食性动物,以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以及既能以植物为食也能以动物为食的杂食性动物.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即不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故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由A可知丙是绿色植物.故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故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生态系统有关知识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因而复习时要特别注意.‎ ‎9.(2分)(2013•济宁)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 ‎ A.‎ 泗水泉林 B.‎ 曲阜孔林 ‎ ‎ C.‎ 水泊梁山 D.‎ 济宁北湖的所有生物 考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 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分析答题.‎ 解答:‎ 解:A、泗水泉林不仅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部分,还具备了水、空气、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因此属于生态系统.故不符合题意;‎ B、曲阜孔林这个环境,也包括了孔林所有的生物,是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故不符合题意;‎ C、水泊梁山是由全部的生物部分以及生物生活的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的统一体,是生态系统,故不符合题意;‎ D、济宁北湖的所有生物只是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既包括环境又包括环境中所有的生物.理解掌握了这点就可轻松作答.‎ ‎ 6.(2分)(2013•临沂)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 ‎ ‎ A.‎ 青草与山羊 B.‎ 青草与青蛙 C.‎ 工蜂与蜂王 D.‎ 水稻与稗草 考点:‎ 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分析:‎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解答:‎ 解:A、青草与山羊,山羊吃青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B、青草与青蛙,青蛙吃害虫,与青草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工蜂与蜂王、分工不同,工蜂喂养蜂王,属于种内互助.故不符合题意.‎ D、水稻与稗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0.(2分)(2013•济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体现出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  )‎ ‎ ‎ A.‎ 螳螂→蝉→黄雀 B.‎ 树→螳螂→蝉→黄雀 C.‎ 蝉→螳螂→黄雀 D.‎ 树→蝉→螳螂→黄雀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 此题考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从食物链的组成和书写方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由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即: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它们组成的食物链是:柳树→蝉→螳螂→黄雀.A、B、C三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题一是明确食物链的概念,二是掌握食物链书写的原则.‎ ‎19.(0.5分)(2013•锦州)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 ‎ ‎ A.‎ 酸雨 B.‎ 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 ‎ C.‎ 温室效应 D.‎ 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考点:‎ 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1444826‎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生物富集作用.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解答:‎ 解: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对南极臭氧洞形成原因的解释有三种,即大气化学过程解释,太阳活动影响和大气动力学解释.综上所述,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故选:B 点评:‎ 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应该随意把有毒物质排放到生态系统中.‎ ‎ ‎ ‎20.(0.5分)(2013•锦州)某同学列举了以下四条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一条是(  )‎ ‎ ‎ A.‎ 朽木→真菌→松鼠 B.‎ 草→野兔→狐狸 ‎ ‎ C.‎ 老鼠→蛇→鹰 D.‎ 黄鼠狼→蛇→田鼠→植物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1444826‎ 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所以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据此可以解答此题.‎ 解答:‎ 答:由食物链的定义可以知道: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来表示,箭头指向吃的一方,而且它们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 A、食物链的起点是朽木,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不是生产者,食物链与真菌无关,所以为错误项.‎ B、起点是草,属于生产者,终点是狐狸,属于消费者,而且它们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所以是正确选项.‎ C、食物链的起点是老鼠,属于消费者,不是生产者,所以为错误项.‎ D、食物链的起点是黄鼠狼,属于消费者,不是生产者,终点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是消费者,所以为错误项 故选:B.‎ 点评:‎ 此题要求学生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即: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所以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并会灵活运用.‎ ‎ ‎ ‎29.(1分)(2013江苏无锡)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 ‎ A.‎ 开展生态旅游 B.‎ 发展畜牧业 C.‎ 增加木材产量 D.‎ 改善生态环境 考点:‎ 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可以从“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的原因、根本目的等方面来解答.‎ 解答:‎ 解: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为此,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区、西部山区的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一律要退耕还草、还林.林区以及广大草原地区,已经开垦的农田,必须退耕,适于发展林业的植树,适于发展牧业的种草,使那里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这一举措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方式,初步达到了保护生态和提高农牧民生产与生活水平的双重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善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大西北地区的生态平衡.‎ 故选:D 点评:‎ 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时常出现,注意理解掌握和灵活答题.‎ ‎ ‎ ‎15.(1分)(2013•无锡)下面几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的起点是(  )‎ ‎ ‎ A.‎ 青草 B.‎ 鹰 C.‎ 鸡 D.‎ 虫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的书写方法.‎ 解答:‎ 解: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 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综上所述B、C、D选项错误,只有A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的书写方法.‎ ‎ ‎ ‎13.(1分)(2013•无锡)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 ‎ A.‎ 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 B.‎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 ‎ C.‎ 一片麦地 D.‎ 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 考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 解: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一片麦地,既包括了小麦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符合题意.‎ 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只包括了环境部分的阳光、土壤和空气,也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1.(1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 .‎ 考点:‎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随着吃与被吃物质和能量随之一起流动.‎ 解答:‎ 解: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草→兔→鹰,兔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兔的体内,鹰吃兔,兔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鹰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故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即√.‎ 故答案为:√.‎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 ‎ ‎19.(3分)(2013•南京)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的生物成分依次是(  )‎ ‎ ‎ A.‎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 ‎ C.‎ 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D.‎ 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 解: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上图中,由于①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的,即:①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又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①是生产者.③以①为食,因此③是消费者,②能把①③进行分解,在返回无机环境中,是分解者.因此,①代表的是生产者,②代表的是分解者,③代表的是消费者.‎ 故选:D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 ‎ ‎9.(1分)(2013•怀化)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 ‎ A.‎ 农田生态系统 B.‎ 城市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淡水生态系统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类型.‎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 解答:‎ 解:A、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在此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代替.故不符合题意.‎ B、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故符合题意.‎ D、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的70%.淡水生态系统不仅是人类资源的宝库,而且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染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1.(2分)(2013•娄底)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 ‎ A.‎ 植物→真菌→田鼠→蛇 B.‎ 植物→田鼠→蛇→猫头鹰 ‎ ‎ C.‎ 阳光→草→野兔→狐狸 D.‎ 黄鼠狼→蛇→田鼠→植物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二点,一个是明确食物链的概念: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另一个是知道食物链的正确写法.‎ 解答:‎ 解: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A、真菌属于分解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分解者,故不符合题意;‎ B、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植物与消费者田鼠、蛇、猫头鹰它们四者的关系,故符合题意;‎ C、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故不符合题意;‎ D、黄鼠狼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把食物链都写反了.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类题只考查了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虽然是基础性的试题,但是在平时还是经常会出错的:有些同学会在食物链的后面加上分解者,有些同学会把箭头的方向弄反了或者只画一横线表示,还有的同学把整个食物链都写反了.‎ ‎30.(2分)(2013•怀化)稻田里的青蛙与害虫之间的关系属于(  )‎ ‎ ‎ A.‎ 竞争关系 B.‎ 合作关系 C.‎ 捕食关系 D.‎ 寄生关系 考点:‎ 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稻田里的青蛙与害虫之间的关系属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即捕食关系.‎ 故选:C.‎ 点评:‎ 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7.(3分)(2013•梅州)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 A.‎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 ‎ B.‎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 ‎ C.‎ 太阳是食物链的组成部分 ‎ ‎ 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119281 ‎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据此解答 解答:‎ 解;A.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该选项的描述正确.‎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故该选项的描述正确.‎ C.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关系,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故该选项的描述错误.‎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该选项的描述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7.(2分)(2013•黑龙江)下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 ‎ ‎ A.‎ 农田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城市生态系统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类型.119281 ‎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以沼泽为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解答:‎ 解: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辽阔的海平面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海洋中的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1.(2分)(2013•长沙)爱护花草树木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树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 ‎ A.‎ 非生物部分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 解: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因此,树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故选B.‎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是中(会)考必考内容.‎ ‎25.(2分)(2013•常德)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变化(  )‎ ‎ ‎ A.‎ 乙和丙数量增加 B.‎ 丙和丁数量增加 ‎ ‎ C.‎ 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 乙和丁数量增加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 此题一是考查识图作答的能力,二是考查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以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 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高)的生物数量越少;越靠近前端(营养级低)的生物数量越多,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由图可知:丙是生产者,丁是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乙是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丙→丁→甲→乙中,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丁因甲的增加而减少,丙因丁的减少而增加.‎ 故选:A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丙是生产者,丁是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乙是三级消费者.‎ 二、非选择题 ‎32.(10分)(2013•兰州)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生产 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消费 者.‎ ‎(2)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着能量 流动 和物质 循环 .该生态系统中,兔子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来源于 太阳能 .‎ ‎(3)图中①是 分解 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 细菌 和 真菌 .‎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比较 弱 (填“弱”或“强”).‎ ‎(5)如果该环境中兔数量大量减少,在一段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 增多 (填“减少”或“增多”).‎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119281 ‎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识图作答 解答:‎ 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以及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2)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图中①是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4)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结构层次复杂,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结构层次简单,所以,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比较弱.‎ ‎(5)如果该环境中兔数量大量减少,对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草)的捕食量减少,在一段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增多.‎ 故答案为:(1)生产 消费 流动 循环 太阳能 分解 细菌 真菌 弱 增多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 ‎ ‎28.(1分)(2013•玉林)热带雨林分布在常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被称为“地球的肺”. √ .‎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类型.119281 ‎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热带雨林分布、结构和功能.热带雨林分布在常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对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被称为“地球的肺”‎ 解答:‎ 解:热带雨林雨量充沛,全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丰富的热量和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热带雨林分布在常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地球之肺”之称.可见,命题正确.‎ 故答案:√.‎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热带雨林结构和功能.‎ ‎ ‎ ‎29.(1分)(2013•玉林)淀粉、脂肪、蛋白质分别在口腔、胃和小肠中开始被消化. × .‎ 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119281 ‎ 分析:‎ 食物中含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解答:‎ 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不同的: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分别是口腔、胃、小肠.‎ 故答案为:×.‎ 点评:‎ 此题考查了三大营养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 ‎ ‎36.(2分)(2013•玉林)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生物部分 和 非生物部分 组成的.‎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119281 ‎ 分析:‎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据此解答.‎ 解答:‎ 解: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故答案为: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缺少哪种成分也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 ‎ ‎31.(2分)(2013•黑龙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数量 和所占 比例 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考点:‎ 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119281 ‎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平衡的概念,解答时可以从生态平衡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如草→兔,兔多了草就少,草少了兔就被饿死,兔因饿死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就会慢慢增多,草多了,兔因食物充足数量也慢慢增多,但最终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并维持一定的比例.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数量;比例.‎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35.(5分)(2013•黑龙江)根据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生产者是 草 ,该食物网中共有 5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草→鼠→蛇→鹰 .‎ ‎(2)如果在该草原上过度放牧,破坏草场植被,会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很难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 .‎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19281 ‎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三点,一个是能熟练从生产者开始正确数出食物链的条数;二是要知道食物链的正确写法以及食物链各成分间的数量关系;三是要明确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意义.‎ 解答:‎ 解:(1)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是指各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数食物链时,应从生产者开始,沿着箭头向上到最高级消费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应该是生产者.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使一些草原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草原上牧草受到危害,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可见生态系统的稳定受人为因素影响,也并不是草原上放牧越少就越好,要始终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3)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故答案为:(1)草;5;草→鼠→蛇→鹰;‎ ‎(2)自动调节;‎ ‎(3)生物圈.‎ 点评:‎ 要做好此题除了食物链的构成外,还要明确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的意义.‎ ‎ 32.(5分)(2013•长沙)前不久,新闻媒体报道了受重金属污染的“镉米”事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种子具有 一 片子叶.大米的主要成分是 淀粉 ,该成分在水稻叶肉细胞的 叶绿体 这一能量转换器中合成.‎ ‎(2)在农田长期受镉污染时,水稻→昆虫→鸟这一食物链的消费者中 昆虫 的体内镉污染相对较轻.经常吃“镉米”对人体的健康有 大量长期食用会导致慢性中毒.严重会导致死亡. .‎ 考点:‎ 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 此题考查单双子叶植物的特点、营养物质的制造、生物富集以及重金属中毒等,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解答:‎ 解:(1)水稻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一片子叶组成,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主要成分是淀粉,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而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叶绿体.‎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因此在水稻→昆虫→鸟这一食物链的消费者体内镉污染相对较轻是昆虫.‎ ‎ 人在食用这种镉含量超标大米之后,镉在人体内会导致患骨痛病.使用这种镉超标大米的对身体危害最严重的是镉造成结缔组织损伤、生殖系统功能障碍、肾损伤、致畸和致癌.最新研究成果还表明,镉能引发人类乳腺癌.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镉只有1%~5%被胃肠道吸收,所以食用镉超标大米是机体摄入镉的一种可能,大量长期食用会导致慢性中毒.严重这会导致死亡.‎ 故答案为:(1)一;淀粉;叶绿体 ‎(2)昆虫;大量长期食用会导致慢性中毒.严重这会导致死亡.‎ 点评:‎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这就要求我们对于相关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31.(7分)(2013•怀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岛上山茶、棕榈、马齿笕随处可见,仙人掌遍地丛生.海岛飞掠、蛇虫匍行,海藻丰盛、鱼虾群集,好一派海岛风光.‎ ‎(1)从生态学角度看,小岛及附近海域的各种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以及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 生态 系统.‎ ‎(2)这里属于生产总者的有 山茶、棕榈、马齿苋、仙人掌、海藻 ,属于消费者的有 海鸟、蛇虫、鱼虾 .‎ ‎(3)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太阳 能.‎ ‎(4)岛上海风强劲,各种植物都生长得低矮粗壮,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B .‎ A、反应 B、适应 C、变异 ‎(5)虾吃藻、鱼吃虾、鸟吃鱼、蛇吃鸟,这些生物因为食物的关系而构成了一条 食物链 .‎ ‎(6)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的呼吸方式不同,鱼用腮呼吸而蛇和鸟则用 肺 呼吸.‎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陆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物的结构特点等有关知识点.‎ 解答:‎ 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一片森林,一个岛屿,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产者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指各种动物.‎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4)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植物都生长得低矮粗壮,风不容易刮倒.‎ ‎(5)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虾吃藻、鱼吃虾、鸟吃鱼、蛇吃鸟,构成的食物链是藻→虾→鱼→鸟→蛇.‎ ‎(6)生物生活的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不一样.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蛇和鸟生活在陆地,呼吸器官都是肺.‎ 故答案为:(1)生态;(2)山茶、棕榈、马齿苋、仙人掌、海藻;海鸟、蛇虫、鱼虾;(3)太阳;(4)B;(5)食物链;(6)肺.‎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 ‎ ‎27.(2013湖南益阳)(6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图中鸟与昆虫的关系 。‎ ‎(2)某同学用“阳光→草→鸟→猫头鹰”表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其错误是①阳光是该生态系统 ‎ 的 成分,不能写入食物链中;②食物链的起始端只能是 而不能是其他成分。‎ ‎(3)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镉的污染,则图中 的体内重金属镉的含量最高。‎ ‎(4)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 ‎(5)某地人工种植了大片草地,但每年都会遭遇到严重的虫害。而天然草原则很少出现虫害,其原因是 ‎ 。‎ 答案:27.(6分)(1)捕食 (2)非生物 生产者 (3) 猫头鹰 (4)真菌和细菌 ‎ ‎ (5)天然草原比人工草地生物种类多、自动调节能力较强 ‎ ‎17.(4分)(2013•连云港)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l )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除了图示的生物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填“生产者”或“消费者”或“分解者,')‎ ‎( 2 )兔属于植食性动物,其消化系统与食性相适应的特点之一是 盲肠  粗大.‎ ‎( 3 )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草→鼠→蛇→鹰 ‎ ‎( 4 )若该草原发生严重鼠害,导致草原退化,原有的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说明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 能力是有限的.‎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分析:‎ 解此题从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生态平衡以及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等方面切入.‎ 解答:‎ 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图中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 ‎(2)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消化系统中,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家兔的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不易分解的植物纤维.因此家兔的消化系统中,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是具有臼齿和发达的盲肠.‎ ‎(3)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即: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若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若某草原发生严重鼠害,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这说明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故答案为:( l )分解者;( 2 )盲肠;( 3 )草→鼠→蛇→鹰;( 4 )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或调节或自动调节或维持平衡)‎ 点评:‎ 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点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复习时应特别注意.‎ ‎31.(4分)(2013•南京)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生物,其中有以植物各器官为食的羊、鼠和昆虫;有吃羊的狼;有吃昆虫的鸟;有以鼠为食的蛇;还有以鼠、蛇和鸟为食的鹰.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该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其中的①、②、③所代表的生物依次是 C .‎ A.鼠、蛇、鸟 B.蛇、鸟、鼠 C.蛇、鼠、鸟 D.鸟、蛇、鼠 ‎(2)若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狼所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量,与乙对应的生物是 植物 .‎ ‎(3)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近年来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过度放牧等活动,造成了草场退化、荒漠化扩大以及污染加剧.研究发现该生态系统中鹰体内积累的重金属铅最多,这种现象称为 生物富集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项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具体措施: 合理放牧,退耕还草,种植防护林,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科学规范采矿等 .‎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分析:‎ ‎(1)要明确食物链的概念: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其表示方法:生产者→消费者;(2)物质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的;(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限度的,若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我们可以在尊重草原生态规律的前提下,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牧草和其他生物.‎ 解答:‎ 解:(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蛇、鼠、鸟都属于消费者,鸟以昆虫为食,鼠应该以植物为食,蛇以鼠为食,鹰可以以鼠、鸟、蛇为食,通过图中的食物网可知,①是蛇,②是鼠,③是鸟,故C符合题意.‎ ‎(2)若图2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狼所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量,根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植物的含量最多,鹰含量最少,所以甲对应的生物是蛇或鼠,乙对应的生物是植物,丙对应的生物是鹰. ‎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提高中现象称为生物富集.当地牧民为了增加短期内的经济效益进行过度放牧,致使草原植被受到破坏,部分草原呈现沙漠化.因此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如合理放牧,退耕还草,种植防护林,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科学规范采矿等.‎ 故答案为:(1)C;(2)植物;(3)生物富集;合理放牧,退耕还草,种植防护林,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科学规范采矿等.‎ 点评:‎ 此题是一道关于生态系统的综合题,需对相关知识理解掌握.‎ ‎11.(5分)(2013•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是徐州市近年改造采煤塌陷区的成功案例.通过对塌陷区的开挖整治,形成许多相连的湖泊水道、人工岛屿,湖内广植蒲草、莲荷、芦苇等水生植物.水中鱼虾大量繁殖,引来野鸭、水鸟无数在湖内繁衍生息.人工岛上长满奇花异草,水杉、香樟、垂柳等珍贵树种遮天蔽日,野生小动物和各种昆虫、田鼠、野鸡、野兔、黄鼠狼、花斑蛇等形成较为复杂的食物网.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1)流经该湿地公园的总能量是由其内所有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 固定的.‎ ‎(2)在该生态系统中,未被提及的生物成分是 细菌、真菌(分解者) .‎ ‎(3)请写一条最长的湖中水生生物的食物链 水生植物→虾→鱼→野鸭 .‎ ‎(4)由于该湿地内陆地面积有限,没有放养大型动物,从生态学角度看是为了 维持生态平衡 ;但在湖内适度捕捞鱼虾不会对该系统造成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 自我调节能力 .‎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分析:‎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 解:(1)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流经该湿地公园的总能量是由其内所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 ‎(2)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文中具有生产者、消费者,未被提及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文中最长的湖中水生生物的食物链是水生植物→虾→鱼→野鸭.‎ ‎(4)由于该湿地内陆地面积有限,没有放养大型动物,从生态学角度看是为了 维持生态平衡;但在湖内适度捕捞鱼虾不会对该系统造成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 自我调节能力.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以限制藻类及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此中所包含的食物链是藻类→浮游动物→鱼.‎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 ‎ ‎(2)细菌真菌 ‎(3)水生植物→虾→鱼→野鸭(答案不唯一) ‎ ‎(4)维持生态平衡;自我调节能力 点评:‎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食物链等是中考必考的,必须重点掌握.‎ ‎30.(7分)(2013•滨州)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以甲、乙、丙、丁为代号建立的能量金字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 生产者 开始的.‎ ‎(2)图一只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外,生态系统完整的生物部分还用包括 分解者 .该食物网由 5 条食物链组成.‎ ‎(3)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鹰 .‎ ‎(4)若图二表示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甲对应的生物是 鹰 .‎ ‎(5)森林生态系统与图一所处的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 强 .‎ ‎(6)图一中兔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动物体.‎ 考点:‎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718684‎ 分析:‎ 解答该题要搞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二是食物链的概念及食物链数目的计算,三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解答:‎ 解:(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开始的;‎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生态系统完整的生物部分还用包括分解者.‎ ‎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 ‎(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故能量金字塔中甲、乙、丙、丁别代表鹰、蛇、鼠、草,故甲对应的生物是鹰;‎ ‎(5)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图一所处的生态系统要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兔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故答案为:(1)生产者;‎ ‎(2)分解者;5;(3)鹰;‎ ‎(4)鹰;(5)强;‎ ‎(6)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点评:‎ 此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答时要注意食物链数目的计算,注意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 ‎24.(5分)(2013•德州)农作物秸秆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多种用途.在特定微生物作用下,秸秆中的糖类可被分解为葡萄糖,经发酵后形成酒精,再加工即可制成燃料酒精,减少了人类生活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还可用于培育蘑菇和生产沼气等.如图为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请分析回答:‎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请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2)沼气中的细菌可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 发酵 作用将秸秆分解转化沼气.‎ ‎(3)输入到鸭子体内的能量提供呼吸作用释放出来,除用于鸭子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还有一部分 热能 形式散失.‎ ‎(4)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和蔬菜大棚连通可提高蔬菜产量.增产的原因最可能是 蘑菇为蔬菜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 ‎(5)该生态农业比传统的能源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能量角度看,它实现了对能量的 多级利用 ,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1444826‎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等,结合题意识图解 解答:‎ 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图中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杂草→害虫→鸭子;水稻、杂草→鸭子 ‎(2)沼气发酵又称为厌氧消化、厌氧发酵,是指有机物质(如人畜家禽粪便、秸秆、杂草等)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各类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可燃性混合气体(沼气)的过程.沼气中的细菌可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发酵作用将秸秆分解转化沼气.‎ ‎(3)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体外.所以,输入到鸭子体内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除用于鸭子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还有一部分热能的形式散失.‎ ‎(4)腐生细菌和真菌(如蘑菇等)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是蔬菜光合作用的原料,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 ‎(5)该生态农业从能量角度看,它实现了对能量的多重利用,比传统的能源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故答案为:(1)水稻、杂草→害虫→鸭子 ‎(2)发酵 ‎(3)热能 ‎(4)蘑菇为蔬菜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5)多级利用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 ‎ ‎31.(6分)(2013•东营)初夏的黄河口,景色迷人.风吹芦苇,绿波荡漾,水草依依,随风摇曳;欢快的鱼儿在水草间自由嬉戏,清脆的鸟鸣从苇丛中阵阵传出;野兔贪婪地享受着美味,不时晃动着警觉的耳朵.当鹰在天空出现的瞬间,水鸟、野兔迅速地躲藏起来,顷刻间,这里变得十分静谧.请分析回答:‎ ‎(1)上述情景是黄河口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一幕,作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除了上述场景中的生物,还应包括 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 ‎(2)请根据上述场景中的描述,用文字和箭头绘制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注:水鸟为杂食性动物).‎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4)湿地生态系统中,鹰的数量远远少于野兔的数量,原因是 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能量程中消耗越多.鹰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因而鹰的数量远远低于野兔的数量 ‎ ‎(5)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黄色,有利于逃避敌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 适应环境 .‎ ‎(6)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原因是 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食物网,物质能量的流动,生物适应环境,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文中芦苇、水草是生产者、鱼、水鸟、野兔、鹰等动物是消费者,因此作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还应包括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食物链相互交织构成食物网:‎ ‎(3)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相互交织构成食物网.因此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4)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能量程中消耗越多.鹰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因而鹰的数量远远低于野兔的数量.‎ ‎(5)动物必须适应性环境才能生存.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黄色,与环境相似,有利于保护自己逃避敌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6)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故答案为:‎ ‎(1)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2)(至少画出三条食物链,其它合理即可)‎ ‎(3)营养结构;‎ ‎(4)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能量程中消耗越多.鹰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因而鹰的数量远远低于野兔的数量;‎ ‎(5)适应环境;‎ ‎(6)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点评:‎ 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是考查的重点要理解掌握.‎ ‎22.(4分)(2013•菏泽)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此图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生产者 .戊所代表的生物成分属于 分解者 .‎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较少的食物链 甲→丁 .‎ ‎(3)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乙的数量突然减少,假设丁的数量不变,则其他生物的变化可能是 甲的数量会增多,丙的数量会减少 .‎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分析:‎ 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识图作答.‎ 解答:‎ 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生产者,图中戊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最多的是绿色植物(生产者).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较少的食物链:甲→丁.‎ ‎(3)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发其他生物的变化.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乙的数量突然减少,假设丁的数量不变,则生物甲的数量会增多,因为乙取食甲;丙的数量会减少,因为丙捕食乙,会造成缺乏食物而减少.‎ 故答案为:(1)生产者;分解者;‎ ‎(2)甲→丁;‎ ‎(3)甲的数量会增多,丙的数量会减少.‎ 点评:‎ 本题是生态系统的综合题,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以及生物的数量关系.‎ ‎30.(9分)(2013•临沂)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武河湿地位于临沂城南,属于沂河水域的一部分,是我市最大的湿地公园.政府十分重视湿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目前,湿地内水质清澈,水草丰富,水岸两侧芦苇、香蒲等长势旺盛,水中鱼虾成群,引来大量野鸭、白鹭等喜食鱼虾的鸟类在此捕食栖息.‎ ‎ 材料二 云南滇池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面积1000多公顷,以前湖水清澈,水生植物丰富,是许多鱼类和鸟类的栖息地,被誉为“高原明珠”,后因水质污染,水葫芦疯长,几乎覆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水葫芦,原产南美洲,20世纪70年代作为猪饲料引入我国,现广泛分布于华北、华南、华东大部分省市河流、湖泊和池塘中.上海崇明岛也已成为水葫芦重灾区,不仅鱼类、贝类大量死亡,岛上的鸟的种类和数量也在锐减.‎ ‎(1)请你写出资料一中的一条食物链 植物→鱼→野鸭 ;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作为一个完整生态系统在资料一中并没有呈现的成分是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 .‎ ‎(2)资料二显示,云南滇池和上海崇明岛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外来物种入侵 ;水葫芦的疯长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生存的原因是 水葫芦疯长,使得其他水生生物失去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 .‎ ‎(3)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直接影响着生物的多样性,请你结合实际,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出三点建议 建立自然保护区 、 植树造林 、 减少环境污染等 .‎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分析:‎ ‎(1)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3)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层含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解答:‎ 解:(1)通过资料一可知,食物链是植物→鱼→野鸭、水草→鱼→白鹭、植物→虾→鱼→野鸭等;在资料一中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未被提及的生物成分是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2)云南滇池为了净化污水,从国外引进了叫做“水葫芦”的植物,由于这种植物迅速疯长,很快就遮盖了整个滇池,致使滇池内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表明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由于引进水葫芦时没有引进它的天敌,致使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滇池,使水中生物见不到阳光,影响其它生物的生长.使得其他水生生物失去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只要表述合理体现出生存竞争的含义即可)‎ ‎(3)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应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动植物资源;加强对入境生物的检疫;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故答案为:(1)植物→鱼→野鸭;分解者(或细菌、真菌);‎ ‎(2)水葫芦疯长,使得其他水生生物失去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 ‎(3)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环境污染等.‎ 点评:‎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要求我们对于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 ‎ ‎22.(8分)(2013•枣庄)如图为渤海生态系统简化食物网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 浮游植物 ,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 非生物成分 和 分解者 .‎ ‎(2)图示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有 浮游动物和较小型的底栖动物 .‎ ‎(3)若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食物1∕2来自浮游动物食性鱼类,1∕4来自虾蟹类,1∕4来自底栖动物食性鱼类,则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能量每增加1千焦,最多消耗浮游植物 1000 千焦.‎ ‎(4)2011年渤海湾发生严重溢油事故,原油中的有害重金属如镍、钒、铅等进入此生态系统,通过 食物链 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 生物富集 .事故对渤海湾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 能力是有限的.‎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718684‎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食物链、食物链书写.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图中浮游植物是生产者,而浮游动物、较小型的底栖动物、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虾蟹类和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等动物属于消费者,所以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有三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浮游动物食性鱼类→游泳动物食性鱼类;浮游植物→较小型的底栖动物→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游泳动物食性鱼类;浮游植物→较小型的底栖动物→虾蟹类→游泳动物食性鱼类.因此,图示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有浮游动物和较小型的底栖动物.‎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是从固定在生产者体内的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根据上图食物网中有三条食物链,游泳动物食性鱼类是最高消费者,按照10%的能量流动效率计算,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能量每增加1千焦,若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食物1∕2来自浮游动物食性鱼类,根据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浮游动物食性鱼类→游泳动物食性鱼类,÷10%÷10%÷10%=500千焦,若1∕4来自虾蟹类,根据食物链浮游植物→较小型的底栖动物→虾蟹类→游泳动物食性鱼类,÷10%÷10%÷10%=250千焦,若1∕4来自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根据食物链浮游植物→较小型的底栖动物→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游泳动物食性鱼,÷10%÷10%÷10%=250千焦,游泳动物食性鱼类位于第四个营养级,因此最多消耗浮游植物500千焦+250千焦+250千焦=1000千焦.‎ ‎(4)有害物质不易分解,难以排出,在生物体内只能积累,因此溢油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最终危害人类健康.即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和适应的关系,溢油导致渤海湾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体现了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其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破坏程度超过了其自动调节能力,则难以恢复.如渤海湾的生态环境至今没有得到完全恢复.‎ 故答案为:(1)浮游植物;非生物成分;分解者; ‎ ‎(2)浮游动物和较小型的底栖动物;‎ ‎(3)1000;‎ ‎(4)食物链;生物富集;自动调节.‎ 点评:‎ 主要掌握①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②食物链的知识,会正确的书写食物链.‎ ‎34、(12分)(2013四川内江)下面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认真观察下图后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 ‎(2)从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中未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3)请你数一数,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用箭头和文字写出图中最长的那条食物链 。‎ ‎(4)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别看,猫头鹰同时占有 个营养级。‎ ‎(5)在该生态系统中,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则在短时间内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蜘蛛和食草昆虫的数量将迅速 。‎ 答案:‎ ‎34: 太阳能 分解者 9 草 食草昆虫 蜘蛛 青蛙 蛇 猫头鹰 ‎ ‎26.(6分)(2013•天津)请根据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回答:‎ ‎(1)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3 条食物链,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草→鼠→鹰 .‎ ‎(2)此食物网中,蛇与老鼠之间的关系是 捕食关系 .‎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1444826‎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食物链的概念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所示的食物链有: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草→鼠→蛇→鹰,草→鼠→鹰,共3条食物链;营养级越少,食物链越短,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鹰.‎ ‎(2)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在此食物网中,蛇吃老鼠,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蛇与老鼠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故答案为:(1)3;草→鼠→鹰;‎ ‎(2)捕食关系.‎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以及生物之间的关系.‎ ‎ ‎ ‎6.(6分)(2013•杭州)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是一个生态湿地公园,它收集流域内的污水,利用自然廊道输送至下游的水质调节池.之后,池水被泵送到亭子下面的“迷你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净化处理.2009年公园建成后,经长桥溪流入西湖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从原来的劣V类水跃升为班类水.该公园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2012年度“全球百佳范例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生物群落 ,其中.可以大量吸收池水中的N,P等元素,从而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 ‎(2)亭子下面的地埋式“迷你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能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促进污水中的微生物通过 呼吸 作用将池水中的有机物分解.‎ ‎(3)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被破坏.这一事实说明 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呼吸作用的概念.‎ 分析:‎ 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呼吸作用的知识,据此答题.‎ 解答:‎ 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物群落只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因此,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 ‎ ‎(2)微生物体内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从而使水得以净化.‎ ‎(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被破坏.这一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生物群落;(2)呼吸;(3)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才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 ‎7.(9分)(2013•台州)地理中国栏目报道:广西某地最近突然出现了一条“变色河”,该河大多河段清澈见底,唯独在靠河岸某处呈黄褐色;不久之后,该处黄褐色会逐渐消褪,却又在较远的河中央开始出现.‎ ‎(1)据此推测:水发黄是河岸边黄土中的矿物质溶解其中的缘故,且该矿物质离子可能是 B ;‎ A.Cu2+ B.Fe3+ C.NH4+ D.Ca2+‎ ‎(2)对黄褐色河水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菱形褐色物(如图所示)在移动,且在其中观察到了叶绿体.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它属于 生产者 ;‎ ‎(3)经专家调查,是菱形褐色物大量繁殖导致了河水变色.这条“变色河”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A、B .‎ A.村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 B.农民过度施用含N、P等的化肥 C.长期在河岸边堆放黄土.‎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及危害.‎ 解答:‎ 解:(1)Fe3+是黄色,水发黄是河岸边黄土中的Fe3+溶解的缘故.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植物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3)水体富营养化是为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是因为人类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的有机物以及过度施用含氮、磷的化肥等水污染导致的.可见,选项A、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 ‎(2)生产者 ‎ ‎(3)A、B.‎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及危害.‎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