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绥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次联考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绥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次联考试卷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绥阳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第二次联考试卷 一、单选题 ‎1.有学者认为,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 A.西周                    B.春秋战国             C.汉代                    D.唐代 ‎2.史书记载:宋代铸币“其用工之序有三:曰沙模作,次曰磨钱作,末曰排整作。”“模沙、冶金、分作有八,刀错水莹,离局为二。”“前为大闳,冶官别墅,于闳之南,群工屯营”。材料反映了(  )‎ A.官营手工业工序严格管理规范                    B.民营手工业分工日益细致 C.民间冶金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D.家庭手工业工艺水平提高 ‎3.唐代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才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获取史料的途径有(  ) ‎ ‎①史书记载 ②文学作品 ③考古发掘 ④民间传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1832年,闽省渔户杨某曾在“大洋面上与夷船以鱼换米”,并得西人所赠书册。结果,在官府的干预下“起获夷书,咨请军机处,恭呈御览”,并招致上谕对于督抚的切责和追究。这表明(  )‎ A.渔户企图勾结西人牟利                        B.官府积极维护主权 C.政策理念影响中外交往                        D.君主牢牢掌控臣属 ‎5.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现象。这主要反映了(  )‎ 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B.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出现 C.生产分工更加细密                                D.明代手工业者生活困苦 ‎6.《史记.平准书》中记载: “天下已定,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该材料体现了汉代的经济政策是(  )‎ A.苛捐杂税            B.重农抑商             C.休养生息            D.朝贡贸易 ‎7.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 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说明(  )‎ A.英国媒炭储量巨大且主要用于生活    B.动力革新推动交通工具发明 C.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D.新能源的采用提高了生产力 ‎8.下表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由此表可见,当时(  )  ‎ ‎19世纪中期国际贸易部分情况统计表(单位:亿马克)  ‎ 年份 ‎ 世界贸易总额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美国 ‎ ‎1850 ‎ ‎145 ‎ ‎33.8 ‎ ‎15 ‎ ‎21 ‎ ‎12.8 ‎ ‎1870 ‎ ‎374 ‎ ‎91.8 ‎ ‎45 ‎ ‎42 ‎ ‎34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B.欧美工业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 C.欧美各国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D.英国对外贸易增速居于世界首位 ‎9.19世纪70年代之前,英国商人要先通过中国茶栈或商人了解茶叶的相关行情,大概在四个月后才能将信息带回国内。而在70年代之后,英商可以随时了解中国的茶叶行情,并派人直接来华采办。导致茶叶这场“贸易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蒸汽动力应用于交通 C.新通讯技术的产生                                D.列强将中国瓜分完毕 ‎10.1861年,曾国藩在给咸丰帝的奏折中提出:“购买外洋器物”让人学习仿造,一两年后,就可以“剿发捻,勤远略。”这表明曾国藩(  )‎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                B.提出了切实的国家发展战略 C.未能认识到中外的实质差距                D.代表着时代前进的主要方向 ‎11.1916年的《维持国货歌》:洋货好,洋货好,每年进口四万万,雪白银子不见了。……洋货好,洋货好,漏卮不塞国将亡,高丽前车不远了。……国货好,国货好,漏卮既塞国富强,吾人担负自然少。《维持国货歌》反映的群众斗争应是(  )‎ A.稳定金融的币制改革                            B.提倡国货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抗日救亡运动 ‎12.光绪、宣统年间,上海出现一些女扮男装的妇女,“戴西式之猎帽,披西式之大衣者,皆泰西男子所服者也”。她们常在闹市中徒步而行,“几不辨其为女矣”。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工商业经济发达                            B.西方文明的浸染 C.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                            D.政治运动的推动 ‎13.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C.对西方文明盲目的效仿                        D.近代社会生活与观念的变迁 ‎ ‎14.1983年,邓小平到苏州视察,听到如下汇报:“……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迅猛发展社、队工业,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下列项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汇报反映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B.人民公社是当地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单位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迅速推广 D.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 ‎15.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党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战略;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可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  )‎ A.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B.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调控 C.发展多种所有制调整产业结构            D.促进国际国内市场相互衔接 ‎16.1932年1月,美国政府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美国(  )‎ A.抛弃了自由放任政策                            B.采取了摆脱危机措施 C.市场上物资短缺严重                            D.社会秩序出现了好转 ‎17.1932年7月2日,罗斯福在演讲中号召人们打破“愚蠢的传统”。其要打破的“传统”是指(  )‎ A.重商主义政策    B.自由放任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政府忽视经济 ‎18.有学者对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运行情况作了统计调查,发现发展较好的是如下产业:烟酒业、娱乐游戏产业与博彩业。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经济困境中人们寻求慰藉                    B.罗斯福新政增强人们信心 C.工业革命后经济自由竞争                    D.技术革命时产业结构调整 ‎19.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从英国开始,继而西方各国开始竞相削减福利开支。这表明西方(  )‎ A.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B.贫富差距得到解决 C.政府财政状况出现了危机                    D.加强政府干预经济 ‎20.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萌芽是其根源;后来有观点认为,应当突出宗教的重要作用;又有研究者提出,王室的支持才是其主要原因。据此可知,历史事件(  )‎ A.不能被正确认识                                    B.研究视角可以多元 C.只能有一种解释                                    D.可以随意加以阐释 二、材料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材料一 在中国农业社会,人们在用时、计时、守时等习惯上比较随意和模糊。钟表普及之前的中国人常用“掌灯时分”“日上三竿”等模糊说法来表示时间。“掌灯”和季节、天气有关,亦和地理位置以及生活习惯有关,反映了深深的农耕文明气息。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比喻,然而多数中国人只是从个人角度来看待时间价值,并没有把这种高尚的时间观推广到社会交往当中去,因而最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时间观念和惜时的社会风尚。 ‎ 材料二 清末以后,随着城市生活的变化,中国人对西人情况愈加了解,人们的时间观念隨着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之经济。”新学制规定学宣授课需有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近代中国人新式时间观念的产生并不依靠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而是一个伴随着压迫去强行消化的过程。沿海地区更新快一些,内地相对缓慢;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转型时代的生态,生活·生命》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变化,并概括变化的社会背景。(6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 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C B B D B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D B A B B A C B 二、材料题 ‎21.(1)特点:时间观念随意、模糊;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大多数人对时间价值认识不足。(3分)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计时工具的局限;生活习惯的影响。(3分) ‎ ‎(2)变化:时间观念精准化;对时间价值认识增强;观念变化的渐进性、不平衡性;时间观念近代化。(3分)社会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小农经济的解体;政府推动;计时工具的改进与普及。(3分)‎ ‎22.示例一 ‎ 选择:图一和图二 ‎ 主题:交通线路的开辟,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联系。 ‎ 说明:汉代张骞通西域,由此开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连接中国和中西亚地区、南亚地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先进的丝织品,造纸术逐渐向外传播,推动欧洲,印度的发展。同时西域的葡萄、苜蓿等农作物品种,印度的佛教等传入中原地区文化,影响中国文化。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第一次把世界各大洲连为一个整体。人类文明交流联系进一步加强,欧洲先进的耕作技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思想文化逐渐渗透到亚非拉地区。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烟草、玉米、马铃薯等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 总之,交通线路的开辟成为联通各民族各地区的纽带,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有力的推动了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与发展。 ‎ 示例二 ‎ 选择:图二和图三 ‎ 主题:世界经济发展走向经济一体化,整体化。 ‎ 说明:16世纪初,麦哲伦等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第一次把世界各大洲连为一个整体,欧洲的殖民扩张、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19世纪末,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以廉价的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工业革命带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轮船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远洋运输公司大量出现,不仅促进国际间人口和资本流动,还促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 总之,新航路开辟以后,在西方国家的殖民征服、殖民掠夺下,资本主义经济主导的世界经济逐渐走向一体化、全球化。 ‎ 示例三 ‎ 选择:图一和图三 ‎ 主题:中西方选择了不同对外贸易方式。 ‎ 说明:中国古代以和平友好的方式展开对外贸易。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不仅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也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自从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通中亚和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中国的丝、绸、绫、绢等丝织品源源不断的运向中亚和欧洲,而西域的玉石、汗血马、石榴等货物源源不断的运往中国。这种友好贸易对各国人民都是有益的。西方对外贸易以侵略掠夺为主要方式。两次工业革命的刺激下,西方国家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用坚船利炮打开其他国家的大门,迫使全世界为西方开放市场。如鸦片战争,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等。同时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欺诈贸易,在亚非拉地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亚非拉经济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掠夺贸易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亚非拉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 总之,由于社会性质和时代特征不同,东西方对外贸易采取了和平或侵略方式,带来了不同的后果。 ‎ ‎(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