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甘肃省武威市民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 考试(文)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 “以诗入词”,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词发展到南渡时期,其主要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陈与义等。由于时代的巨变,这些词人都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他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这些都影响到了他们的词作,词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他们的词作大多表现出记忆中民族昌盛景象与眼前耻辱地位的对比,昔日享乐生活与眼前窘迫情状的对比,全社会收复失地的激情呼声与朝廷孱弱懦怯的对比等,因此这些词主要表现出了南渡战乱时期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尤其是李清照的词,更是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她自成一家,独创易安体,词风朴素清新,手法细腻完美,并且雅俗兼用,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和谐统一。因此,她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创作不仅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更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词至南宋前期,开始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词坛更是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词人是辛弃疾、陆游、姜夔等人。他们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使得词的内容越发博大精深,风格更为浑厚雄健,因此把宋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词人当属辛弃疾,他不仅继承了苏轼的革新精神,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并且他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并且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尤其是他创作的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了词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词发展到南宋后期,由于时代的原因、文人地位的变化等,因此开始走向衰落。继而被元曲、元杂剧等取而代之。 比如南宋灭亡以后,元政府的文化政策决定了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他们变得“门第卑微”“职位不振”,这些促使当时写词的文人开始从事戏曲活动。加上进入元代以后,只有宋的一批遗民还在写词,比如张炎、王沂孙、周密等,但他们的影响毕竟有限,因此,宋词开始日渐衰微,并由元代活泼口语化的、受民众欢迎的新的文学样式——曲所代替了。 宋词从唐、五代、北宋初年的诞生期,到北宋中叶到南渡的发展期,再到南宋前期的繁荣期,直至南宋后期的衰微期,其演变发展过程可谓曲折而丰富。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在深受人们喜爱的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不可否认的是,宋词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 1.下面关于词演变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词源于燕乐,始于唐代,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萌芽状态。 B.至宋朝初年,词的题材与语言风格大体已定型;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宋词也作为新的文学样式、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得到快速的发展。 C.南渡时期,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使词作、词风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D.南宋前期,宋词进入繁荣期。这一时期,词坛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词人以文为词,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李白、白居易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传统,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B.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C.李清照、陈与义等亲身经历了时代巨变,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词作内容转而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 D.辛弃疾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北宋中期,宋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的原因,一是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集中,二是当时词人的音乐素养有了整体的提升,可以自己调曲作词。 B.苏轼词的出现,是词的题材与风格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词的文学地位提高及发展方向改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C.南宋前期,宋词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与苏轼的豪放词相比,辛弃疾、陆游等人的一些词内容更加博大精深,风格更加浑厚雄健。 D.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备受歧视,一些词作者为生活所迫开始从事戏曲活动。随着词人数量减少、影响变小,宋词日渐衰微并被元曲取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15分) 旷 野 余秋雨 街市和寺庙里拥挤着人群,书房里拥挤着书籍,为了摆脱拥挤,我们来到旷野。 拥挤是一种生命的奢侈,在奢侈中很难懂得珍惜。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也许他很少来到旷野。不是田园别墅、远郊牧场,而是渺无人烟的真正旷野,一眼望去,平沙漠漠,地老天荒。 真正的旷野是生命的负面,连一根小草都吝啬着自己的踪影。对人群来说它是一种陌生,但对地球来说却是一种巨大的真实。被人类垦殖的地盘实在只是一种狭小的偶然,偶然之外的必然便是旷野。 这种漫无边际的旷野比之于茫茫大海也只是小土一片,再把土地和大海加在一起,放到宇宙间立即又变成一粒尘埃。宇宙的无限空旷已经进入人们的想象,越想象越觉得即便是点滴生命也是最大的奇迹。点点滴滴的生命居然能发育成长得像模像样,真不知该如何来欢呼,如何来呵护,如何来珍爱。 前年,我与贾平凹先生同去新疆,在沙漠会合以后,见面他就说:“我被震撼了。”他说的是沙漠里的胡杨树。“没有一滴水,它居然能活上一千年,枯死后又挺挺站立一千年,倒下后不散架、不腐朽又是一千年!”由此,我又想到历代的佛教旅行家。他们长年累月跋涉于旷野,说是去取经,而最大的经典便是有关生命的证言。我想,在茫茫旷野里,他们对惜生护生、善良慈悲的体验比哪儿都要强烈。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向另一个生命聚集地走去,把散落各地的生命联结起来,一起投向“同体大悲”。无论是法显、玄奘还是鉴真,居然都以柔弱的躯体把生命群落之间的万水千山一一打通,这实在是一种至情至爱的精神实践。早年读谭嗣同的《仁学》,见他把“仁”的第一义定之为“通”,通中外、通上下、通人我,不甚明了,而当我追寻了佛教旅行家的足迹,便大致有所领悟:只有通,才有一种博大的仁爱;仁爱而不博大,就算不得真正的仁爱。 但是,当旅行家们为了关爱生命而在旷野间跋涉的时候,又必须付出惨重的生命代价。在生命最危急的关头还在祈祷生命,这种发生在旷野里的故事大多随风飘散、亘古不知,而偶有传闻则总会把忙于世俗的众生惊醒。前些年上海旅行家余纯顺在独身徒步行走了整整八年之后葬身罗布泊,消息传来,一条长达数千公里的无形杠杆立即架设起来了,杠杆的一端是一个孤独的生命,另一端则是这个星球上最密集的生命聚合地之一——上海。冷漠的上海人被这条杠杆轻轻一撬竟然深切感应,一个小小的遗物展览成天人如潮涌。当时我站在一边曾经困惑:按照这座城市历来极其讲究实利估算的思维逻辑,余纯顺没有做出任何实利贡献,展览中的零星物件也没有什么审美价值,他们这是怎么了?一时间全都变得痴痴迷迷?我想这只能归因于生命信号的深层秘密。 敬畏生命必然慈悲。试想我们天天嫉妒和轻视的对象,也同样是天地间奇迹般的造化,居然与我们存活于同时同地,又同路同行,这实在是太大的缘分。“百年修得同船渡”,这种说法不仅毫不夸张,在我看来还说得不够。请看辽阔的旷野连一点生命的踪迹都找不到,等一只飞鸟都要等上多少年,而要在宇宙寻找生命,一开口就是多少光年,以光的速度搜索千年万年还未曾搜索到一点依稀的痕迹,我们只修个区区百年竟然能遇到与我们精确对应的生灵同船共欢。万般珍惜还来不及呢,怎舍得互相糟践!为了阻止糟践,我们有时也要高声断喝,甚至施行惩罚,但这全然是出于对生命群体的慈悲。 人类不过是宇宙间一群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宇宙是我们的旷野,我们是宇宙间的法显和玄奘,或者是个余纯顺,但我们的身影比蚁蝼还要细微万倍。曾听到过《出埃及记》那悲怆的歌声,简薄的行囊,粗粝的衣履,苍凉的目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不清楚。在这样的长途间,我们除了互相扶持、互相援救、互相关爱,还能做什么呢? 人类,伟大而又无奈。只要时时仰望太空,面对旷野,就会什么也不在乎了,最后只剩下两个字:“善”和“爱”。我们因此而还能跋涉,因此而还有喜乐,因此而还叫人类。既叹行路难,又作逍遥游;身寄星云,爱及八荒;虽然微若蚁蝼,却也圆融安详——能够如此,善的境界也就成了美的境界。 (选自《余秋雨作品集》,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被人类垦殖的地盘只是一种机缘狭小的偶然,而旷野才是确定不移的必然。 B.与无限空旷的宇宙相比,即便是漫无边际的旷野加上茫茫大海也好像一粒尘埃。 C.历代的佛教旅行家们长年累月跋涉于旷野,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有关生命体验的探索。 D.在无限空旷的宇宙之中,我们能同活于此时此地,又同路同行,实在是一种很难得的缘分,所以我们彼此要慈悲珍惜。 5.文章由“旷野”联想到了哪几件事?作者将其结合起来写有何作用?(6分) 6.文章结尾,作者说“只要时时仰望太空,面对旷野,就会什么也不在乎了”,请结合文本和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小题。(19分) 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①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②,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齐,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③。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总曰:“君 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后魏伐赵,赵请救于齐。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总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樊④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齐因乘胜尽破魏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古代的一种刑罚,刺面后涂上墨,又称“墨刑”。②梁:魏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后,又称“梁”。③重射:下很大的賭注打赌。射:打赌。④樊:通“弊”。 7.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B.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C.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D.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 B.刑徒指被判处剥夺一定时期自由的罪犯。徒本指服徭役的平民,因长期被囚拘的犯人也要服役,故当时人以刑徒来称呼他们。 C.君是对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此处指田忌。 D.在《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将中国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合称为三晋,文中的“三晋之兵”指三国之兵。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膑才能出众。他曾受到一起学习兵法的庞涓的残酷迫害,后见到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认为他不同凡响,就偷偷用车把他载回齐国。 B.孙膑智慧过人。到齐国后,孙膑帮助将军田忌取得赛马的胜利,被田忌推荐给齐威王,并被任命为军师,获得了与庞涓较量的入场券。 C.孙膑作战善抓主要矛盾。魏攻打赵,孙献计齐军攻魏,迫使魏军回救本国,赵因面解围,孙膑因此取得了与庞涓比拼的阶段性胜利 D.孙膑打仗善于因势利导。他利用庞涓骄做自大、魏兵胆小怯懦的心理以及险峻的地理条件,在马陵一战击溃魏军,迫使庞涓拔剑自刎。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②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小题。(12分) 留客住 柳永 偶登眺。凭小阑、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旅情悄。远信沉沉,离魂杳杳。对景伤怀,度日无言谁表。惆怅旧欢何处,后约难凭,看看春又老。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词的上阕从词人登楼远眺写起,描写了艳丽明媚的季节里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丽明快的基调。 B.“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展现出云雾散去、远山重重,南海浩瀚无垠的壮阔画面。 C.上阕最后结句“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中的数声鸟鸣引出下阕开头的“旅情悄”,引出了作者心中的无限情思。 D.这首词的下阕以抒情为主,最后三句“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写出了江山易改,故乡难寻,表现了作者对国势衰微的无奈与忧伤。 E.这首词延续了柳永一贯的婉约词风,注重铺叙手法的运用;下阕“沉沉”“杳杳”“盈盈”“隐隐”等叠词的应用,使词作韵律悠长、情感真挚动人。 12.这首词与《雨霖铃》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默写题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分) 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是“ ”的结局。 ②李清照《声声慢》中作者用“ , 、 ”三句诗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吐露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③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开篇“ , ”写出楚天辽阔,江水悠长,水天一色的秋光之图。 ④《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 ”两句从两方面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 ⑤《师说》中认为愚人更加愚笨的原因是 , 。 三、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 史上大人物的名字_____,可真正禁得住光阴测试和道义检验的却_____。有的凭权势或时运,固可_____,但验明真身后很快即_____,甚至被弃汰如粪,沦为恶名。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当的吗?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 )。 和其他词人不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二十一岁起兵抗金,手刃叛徒义端,并且率领五十骑兵于万马军中生擒叛徒张安国,然后率部千里归宋。这样传奇般的经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不但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这就是辛弃疾在历史上威武雄壮的出场,可谓气势不凡。“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亦脍炙士林之口。”辛弃疾在年轻的时候就在文坛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以恢宏的创作才力,数量众多的优秀词作,雄视两宋词坛,将宋词这一时代之文学推上了最高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辛弃疾的词,宋词将大为失色,不可能达到和唐诗并称的高度。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俯拾即是、屈指可数、盛极一时、杳无音信 B.比比皆是、寥寥无几、煊赫一时、暗淡无光 C.俯拾即是、寥寥无几、煊赫一时、杳无音信 D.比比皆是、屈指可数、盛极一时、暗淡无光 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辛弃疾是集宋词艺术之大成,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B.辛弃疾是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C.集北宋南宋词成就之大成,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D.集北宋南宋三百年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B.这样传奇般的经历,在文人之中不但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C.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文人之中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D.不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四、基础知识考查(15分) 17.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子卿尚复谁为乎 B.何久自苦如此 C.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信义安所见乎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厚赂(贿赂)单于 B.如惠语以让(辞让)单于 C.既至匈奴,置币(钱币)遗单于 D.少以父任,兄弟并(都)为郎 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舍相如广成传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毕礼而归之 ⑤宁许以负秦曲 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⑧且庸人尚羞之 A.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B.①③/②/④⑤/⑦/⑥⑧ C.①⑧/②/④⑤/③⑥/⑦ D.①④/③⑤/⑥⑧/②/⑦ 20.对下列词句中所用典故和其相应人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孔仲谋已无处寻觅)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 D.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以周瑜对比自己) 21.读以下四首诗,选出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一句意境相似的一首( ) A.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宜阳城下草萋萋,润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D.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他继承并发展了民间的和文人的词的优良传统,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并给后代的词以相当大的影响。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念奴娇 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两首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期的作品,都抒发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内心苦闷,阐发了他的人生感悟。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北宋词人。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 D.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3.写出与下列小说情节相关的主要文学形象(每空0.5分,共3分) ①七擒孟获____________ ②败走麦城___________ ③望梅止渴 ___________ ④葬花自怜____________ ⑤衔玉而诞___________ ⑥醉打蒋门神___________ 五、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刻画了智勇双全、能言善辩、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蔺相如,也刻画了粗豪坦荡、知错必改的廉颇; ②《汉书·李广苏建传》刻画了忠贞不渝、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苏武; ③《后汉书·张衡传》刻画了兼有文学天赋、科学精神、政治才干的张衡; 其实高中语文课文还为我们展示了很多优秀的人物,正是他们为中华民族注入精神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青年学生非常需要从这些优秀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战胜困难的智慧……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穿越历史和这些伟人对话。 请以《_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目完成一篇作文。要求结合课文所学,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 第五段:在北宋中期以后,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2.【答案】C 原文为“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 3.【答案】D “为生活所迫”原文无据。 4.【答案】C 5.【答案】联想到了沙漠里的胡杨树,法显、玄奘等佛教旅行家,上海旅行家余纯顺。作用:作者之所以选用这些事例,一是为了渲染宇宙旷野的浩瀚伟大与广博;二是为了衬托生命个体的渺小、孤独与顽强。 6.【答案】①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我们要敬畏生命,更要懂得慈悲为怀,互相扶持和关怀。 ②在宇宙长河中人类只是一群无家可归的十分卑微的流浪者,在人类艰难的长途跋涉中我们要互相扶持、互相救援、互相关爱。 ③旷野何其博大,人类何其渺小,我们既要感叹行路难,又要作逍遥游;既要身寄星云,也要爱及八荒;人虽然微若蚁蝼,却也要懂得安详;既要敬畏生命,更要懂得慈悲为怀。 解析:最终目的应是“关爱生命”。 7.【答案】B 断句时注意常见句式、成分省略、标志性词语“曰”“矣”等。加上标点符号为: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8.【答案】D 此处“三晋之兵”指“魏兵”,由原文“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可知,“三晋之兵”不可能是指“三国之兵”。 9.【答案】D “魏兵胆小怯懦”属张冠李戴,原文是“齐号为怯”。 10.【答案】①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去他的双脚并施以墨刑,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②您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魏国肯定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 11.【答案】A D A“奠定了全词清丽明快的基调”不对; D“写出了江山易改,故乡难寻,作者对国势衰微的无奈与忧伤”不对 12.【答案】相同点:都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友人离去之后自己无人诉说的忧伤。 不同点:《雨霖铃》全词主要是表现离别的伤感,而这首词中,“旅情悄。远信沉沉,离魂杳杳”“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等主要是写羁旅途中对友人的思念,“看看春又老”表现出漂泊之久或时光流逝之悲。 13.【答案】①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②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③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 ⑤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14.【答案】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俯拾即是”的意思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这样,形容非常多。第一空强调“大人物的名字”之多,应使用“比比皆是”,排除A、C两项。再看第三空:“盛极一时”形容在一个时期内特别兴盛或流行;“煊赫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第三空强调有的大人物凭借权势或时运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很盛,应选“煊赫一时”,排除D项。故选B。 15.【答案】D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语境具体分析。从结构上来说,括号中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重在说在什么情况下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而非辛弃疾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成为一代名家的。据此可排除A、B两项。前文指出诗人的成名是以时代的洗礼为基础的,所以括号中的内容应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关,D项最恰当。 16.【答案】C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从“绝无仅有”与“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的语意关系来看,正确的语序应是“在文人之中绝无仅有……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据此排除A、D两项。“不但”应放在“在文人之中”的前面,据此排除B项。故选C。 17.【答案】C 其他是宾语前置句。 18.【答案】D 19.【答案】B ①③名词动用,②名词做状语,④⑤使动用法,⑦形容词作动词,⑥⑧意动用法。 20.【答案】C 以廉颇自比,非为显示功绩,而是说自己虽然壮心不已,但无人重视无人问津。 21.【答案】A 例句与A均借眼前平凡景物与昔日繁华景象所形成的鲜明对比表现作者感慨历史变迁,追忆古人英雄业绩的感慨之情; B诗句以轻灵的笔触,写长安城内的寒食节,勾勒出一幅具有浓郁抒情意味的风俗画,表现了作者怡然自适的愉悦之情地; C诗句以“寥落”、“寂寞”、“白头” 等语表达了一种凄婉、哀怨之情; D诗句以“草萋萋”、“花自落”、“鸟空啼”表现一种孤寂、落寞之情。 22.【答案】C 辛弃疾应为南宋词人。 23.【答案】①诸葛亮 ;②关羽;③曹操;④林黛玉;⑤贾宝玉;⑥武松 24.【答案】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