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练3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练3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作业

课练 3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小题狂练 小题是基础 练小题 提分快 ‎1.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对这一说法有经历体验,并为此而努力实践变革的历史人物是(  )‎ A.康德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可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掀起了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故D项正确。‎ ‎2.[2019·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适应性调研,29]在《新青年》与《东方杂志》对垒的文化论争中,陈独秀认为中西文化不同,宣扬“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杜亚泉则提出:不要把科学视为“信条”,主张以传统的儒家学说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他们论争中的共同点是(  )‎ A.认为西方文化出现认同危机 B.对西方文明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C.重新定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主张调和中西文化面临的冲突 答案:C 解析:陈独秀的观点肯定“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杜亚泉批判西方文明的不足而肯定中国的传统文化。论争中,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了自己的定论,故C项正确。‎ ‎3.[2019·河北承德质检]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  )‎ A.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B.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 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 D.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李大钊不主张一味否定中国文化,而主张中西文化调和,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并非分析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绝对化倾向是其弊端之一,李大钊个人的此种思想并不能改变倾向,故C项错误;李大钊的身份是传统文化的批判者,故D项错误。‎ ‎4.[2019·山东济南质检]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这反映出当时(  )‎ A.封建礼教受到强烈批判 B.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的终结 C.社会主义观念深入人心 D.共和政体不断完善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得出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批判以儒学为主体的旧思想,封建礼教受到了批判,故A项正确。‎ ‎5.[2019·重庆模拟]从1897年开始,《巴黎茶花女遗事》《歇洛克(福尔摩斯)奇案开场》180余种,风靡全国。1919年,林纾写信给蔡元培称:“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白话文)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表明林纾(  )‎ A.坚守传统反对学习西方 B.在文化变革中沦为时代的落伍者 C.轻视群众反对世俗文化 D.忧心新文化运动冲击其译著市场 答案:B 解析:“翻译西洋小说”说明林纾并不反对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材料“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说明林纾坚持传统士农工商的分类,没有接受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主张,落后于时代潮流,故B项正确;小说也是世俗文化的体现,“林纾用文言文翻译西洋小说”说明他不反对世俗文化,故C项错误;材料“行用土语(白话文)为文字”说明他反对的是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而不是英语与文言文的译著,故D项错误。‎ ‎6.[2019·山东德州质检]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中国必须抛弃沿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这又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由此可见,陈独秀重在强调(  )‎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C.文学革命 D.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民主政治的必要前提是国民的真正觉悟,即思想的启蒙,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7.下图是马星驰在1918年所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 A.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虚伪 B.提倡民主促进思想解放的必要 C.民国初期议会民主迅速发展 D.官僚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反动 答案:B 解析:清末“新政”发生于1901~1905年,“预备立宪”发生于1905~1911年,与材料中时间1918年不符合,故A项错误;1918年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由漫画内容可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民主政治流于形式,人民代表实为获取利益的手段,说明当时有必要提倡民主促进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C项没有揭示出漫画中“人民代表是获取利益的手段”的实质,故C项错误;官僚资产阶级于1927年后产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8.[2019·安徽合肥模拟]1919年10月,沈仲九在《五四运动的回顾》中指出:“前清时候的学生也有做革命事业的,但他们都是离了学生的地位,而且是个人行动的,若用学生的资格,大家联合起来,去做关系国家社会的事业,是没有的。”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 A.学生社会地位的提高 B.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C.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D.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 答案:C 解析:学生社会地位在1919年前后并没有显著的变化或者提升,故A项错误;清政府的统治在1912年就已经被推翻,故B项错误;在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之后,青年学生的民族民主意识极大增强,开始采取联合的方式去谋求国家独立与民族富强,故C项正确;这一时期,虽然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确增强,但究其根本原因,则还是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故D项错误。‎ ‎9.[2019·蚌埠质检]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指出:“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他还批评“中国文人”,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这表明他(  )‎ A.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B.反对西方文化侵蚀中国传统文化 C.摒弃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 D.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认识相一致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他还批评‘中国文人’,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得出辜鸿铭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故A项正确。‎ ‎10.[2019·济宁市模拟]五四运动前后,“改造中国”成为非常流行的政治口号。孙中山在上海发表了题为“改造中国的第一步”的演讲,梁启超等创办了名为《解放与改造》(后改称《改造》)的刊物,新民学会的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源于(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社会变革的需要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中“改造中国”、“改造中国与世界”得出:此时的根源是社会变革的需要,故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属于表层原因,并非根本原因,故A、B、D项错误。‎ ‎11.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  )‎ A.“尊孔复古”逆流再次出现 B.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 C.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 D.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 答案:C 解析:伴随着陈独秀等人对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推崇和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梁启超等人反思西方文化,主张重新认识中国文化,使得人们对于东西方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故C项正确。‎ ‎12.[2019·益阳模拟]1919年,鲁迅在小说《药》中写道,当时人们相信人血馒头能治好肺结核。华小栓得了肺结核后,其父亲用沾满鲜血的馒头给他治病,结果华小栓还是命丧黄泉。而人血馒头竟是由父亲从刑场上买来的革命烈士的鲜血做成的。这篇小说反映的时代病症是(  )‎ A.迷信与麻木 B.痛苦与沉沦 C.病急乱投医 D.绝症与抗争 答案:A 解析:迷信与材料中“当时人们相信人血馒头能治好肺结核”相符,麻木与材料中“‎ 人血馒头竟是由父亲从刑场上买来的革命烈士的鲜血做成的”相符,故A项正确;痛苦与沉沦与材料中“人血馒头”寓意不符,故B项错误;病急乱投医与材料中“人血馒头”寓意不符,故C项错误;绝症与抗争与材料中“人血馒头”寓意不符,故D项错误。‎ ‎13.[2019·河北邯郸一模]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  )‎ A.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 B.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C.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D.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 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由材料“革命阻力……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可知革命的阻力在于民众思想觉悟水平,说明陈独秀认识到提高国民觉悟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依然艰难曲折,故D项错误。‎ ‎14.[2019·天津市红桥区一模]《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倡导民主科学 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 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故B项正确。‎ ‎15.[2019·齐齐哈尔市模拟]胡适在倡导“整理国故”运动时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这表明胡适(  )‎ A.认为传统思想文化没有系统化 B.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D.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可以得出胡适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故B项正确。‎ ‎16.导致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 ‎ A.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 B.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 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答案:B 解析:1919年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实行封建军阀专制,政治制度基本稳定,故A项错误;1919年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推动报刊数量急剧增加,故B项正确;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前近代西方科技就已经传入中国,故D项错误。‎ ‎17.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等。这表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 B.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态势减弱 C.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 D.各种新思想在中国同时存在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并未占据主导,故A项错误;题目中只是说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出现,并未说明西学的势力减弱,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故C项正确;题目中仅提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未提到其他思想并存,故D项错误。‎ ‎18.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其意在说明(  )‎ A.中国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C.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 D.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故A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所描述的社会形态是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不符,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认为马克思主义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有类似之处,反映出中国具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因素,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十月革命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故D项错误。‎ ‎19.[2019·济南模拟]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列强侵略80年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这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 C.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 D.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D 解析:外国列强开始侵略中国是在1840年后,80年后应是1920年前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是在19世纪末,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项错误;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是在1915年,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时代的主流,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找到了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故D项正确。‎ ‎20.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如右图),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半球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该寓意(  )‎ A.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与否定 B.暗示《新青年》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 C.象征国共两党准备第一次合作 D.表达出“以俄为师”的思想 答案:D 解析: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与材料中“从东西半球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相符,故D项正确。‎ ‎21.[2019·北京西城高三测试]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28年的光辉历程时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此话理解准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猛烈冲击了中国固有的封建道德礼教 B.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C.1917年11月之前,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介绍从未在中国出现 D.十月革命推动了先进中国人对马列主义和苏俄革命道路的认同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表明对苏俄革命道路的认同,材料“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表明对马列主义的认同,故D项正确。‎ ‎22.[2018·全国卷Ⅲ·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答案:C 解析:C对: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20年”及材料中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结合所学可知是反对胡适提出的改良主义,主张发动工农群众,进行革命,说明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且其在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强。A错: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的指导思想,与题目时间不符。B错:实业救国运动是在甲午战争后兴起的,主要是倡导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题目不符。D错:材料中并未批判传统礼教。‎ ‎23.[2018·全国卷Ⅰ·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答案:C 解析:C对:题干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通过这些争论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A错: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发生在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之后。B错: 材料说的是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与欧美社会制度没有关系。D错:“消除”一词说法错误。‎ ‎24.1919年初,中国《晨报》特派记者陈溥贤从东京发回《日本之黎明运动》《黎明运动之第一声》两篇报道,关注了“正在复苏的社会主义运动”。他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有关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基本上来自日文刊物。这表明(  )‎ A.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尚未传入中国 B.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马克思主义主要经由日本传入中国 D.日本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渠道之一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正在复苏的社会主义运动”“来自日文刊物”,说明陈溥贤通过日本向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即日本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渠道之一,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B项观点正确,但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与材料中“1919年初”不符;C项材料依据不足。‎ 课时测评 综合提能力 课时练 赢高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 这表明该学者(  )‎ 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思想较为保守落后 C.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D.主张改造儒家思想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对学习西方的提及,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不难得出,该学者所反对的是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而并不反对辛亥革命对清王朝统治的终结,可知该学者的思想较为独到远见而非保守落后,故B项错误;由于西方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颠覆“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不难看出该学者希望以传统文化来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与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对儒家思想的改造,故D项错误。‎ ‎2.陈独秀认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据此,陈独秀认为真正实现立宪关键在于(  )‎ A.民众思想得到解放 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C.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D.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答案:A 解析:“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可得出陈独秀主张解放民众思想,使其民主觉悟真正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着重强调民主思想的重要性,没有强调制度建设,故B项错误;材料“真正实现立宪”无法体现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要求,故C项错误;材料重点强调民众觉悟的提高,没有说明是否是西方民主思想,故D项错误。‎ ‎3.[2019·烟台诊断]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  )‎ A.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B.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答案:B 解析:题干并没有提及国民对于民主与科学的态度,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 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着力开展文学革命,采用新文学的形式来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内容,以新文学来宣传民主与科学,所以并不是形式主义而是有具体的内容,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是指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而题干并没有体现这一点,故D项错误。‎ ‎4.[2019·福建厦门质检]1919年,翻译家林纾在小说《妖梦》中,写阴曹地府中有一所“白话学堂”,其校内有“毙孔堂”,门上有一联“禽兽真自由,要这伦常何用;仁义太坏事,须从根本打消”。这表明林纾(  )‎ A.坚决抵制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B.与传统文化决裂 C.反对文学革命中的激进倾向 D.主张普及白话文 答案:C 解析:林纾的身份就是个翻译家,故A项错误;材料中小说名为《妖梦》、“白话学堂”的对联中“禽兽”指代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故林纾不主张废止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林纾用小说《妖梦》来辛辣讽刺文学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中林纾反对白话文,故D项错误。‎ ‎5.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到:“‘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材料体现的理念(  )‎ A.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 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 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蔡元培的思想。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就是袁世凯“尊孔复古”,故A项错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说明中西并包,并没有彻底否定中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兼容的同时,更突出“自由之通则”,目的是推动思想的传播,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故D项错误。‎ ‎6.[2019·湖北黄冈调研]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说到:“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廿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廿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指俄国二月革命 B.新文化运动的价值所在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C.俄国革命道路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答案:D 解析: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指十月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李大钊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认可,新文化运动最大的意义在于思想解放,无论是通过民主科学抑或是马克思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故C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是廿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故D项正确。‎ ‎7.[2019·陕西榆林一模]张鸣的《重说中国近代史》在谈到新文化运动时引用时人观点说:“中国人没有语法不科学,书写说话都不科学,太不像话,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来书写。当然最激进的方式就是把汉字废了算了,干脆用拼音字母。”据此判断新文化运动(  )‎ A.要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 B.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 C.具有鲜明的西化色彩 D.以改变文字来改变社会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来书写。当然最激进的方式就是把汉字废了算了,干脆用拼音字母”,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带有鲜明的照搬西方的特点,故C项正确。‎ ‎8.[2019·济宁模拟]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  )‎ A.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 B.表明五四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C.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 D.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的重要举措 答案:B 解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维新变法,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说明文学革命主张倡导白话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B项正确;我国的民族观念兴起是甲午战后挽救民族危亡,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民主共和是1912年辛亥革命后确立的,但是很快失败,故D项错误。‎ ‎9.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生程俊英曾说:“‎ ‎《新青年》等刊物,成为我级必不可少的读物。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辞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据此,程俊英强调《新青年》(  )‎ A.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 B.激励了广大民众挑战封建文化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有利于唤醒青年接受新文学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新文化运动只是改变了部分青年的文风,故A项错误;材料中改变部分青年文风而非激发广大民众对封建文化的挑战,故B项错误;清朝灭亡后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不复存在,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改变部分青年文风有利于推动新文学在青年中的推广,故D项正确。‎ ‎10.1917年3月,陈独秀在《答俞颂华(宗教与孔子)》一文中指出:“中外学说众矣,何者无益于吾群?即孔教亦非绝无可取之点,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据此,陈独秀(  )‎ A.认为儒学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B.已经摒弃资产阶级的价值观 C.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认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据材料“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可知陈独秀说的是儒家的伦理学说可以统一人心,而不是认为儒学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故A项错误;1917年3月时,陈独秀仍然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在十月革命之后,陈独秀逐步向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化,故B项错误;据材料“孔教亦非绝无可取之点,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可知陈独秀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C项正确;仅仅根据材料中陈独秀对儒学的这一评价,不能说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认识,故D项错误。‎ ‎11.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号召“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并积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主要在工人中宣传 B.李大钊认识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C.李大钊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李大钊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接受马克思主义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率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材料中“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说明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所以选C项。‎ ‎12.1920年之前,十月革命在中国被提及的次数很少,1920年下半年开始重新被注意,尤其在1921年后出现爆炸式增长。这一现象表明(  )‎ A.十月革命的道路适合中国的国情 B.苏俄对华平等外交赢得国人好感 C.苏俄在国共合作时起了重要作用 D.苏俄新社会模式引起知识界关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0年前后,中国尚处于不断探索、寻求救国的道路中,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1920年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依旧集中在知识界,未被国人广泛接受,故B项错误;国共合作开始在1924年,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20年前十月革命被李大钊、陈独秀等少数知识分子宣传,1920年被重新注意,1921年出现爆炸式增长,这与中共成立有关,依旧局限于知识界,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为辛亥革命补上理念一课,虽然人们把“启蒙运动”的桂冠赠予了它,但它与欧洲启蒙运动,无论是思想谱系,还是前因后果,都有着完全不同的DNA,无法相提并论。中国新文化运动,肇远因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以民族主义为前驱,以救亡为己任的。所以当我们追溯那段历史时,不难发现,亡国灭种的阴影,一直盘环在知识分子心头,也成了新文化运动一个贯穿始终的主要话题。‎ ‎——摘编自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 材料二 ‎ 在西方历史上,启蒙运动是一场长达几百年的拉锯式运动,通过不断的争论及无数的启蒙巨子充满真知灼见和战斗性的著作才为新思想的深入人心扫除了障碍,最终被社会大众所接受。但中国的启蒙运动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却仅仅持续了五六年,仅从时间的短暂上我们就应该对这场运动究竟会产生多深刻和广泛的影响打个问号。因为解决一个比西方社会问题更严重,而国人又目光短浅,更具思想惰性的国家的社会问题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这场运动充其量只是对中国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现代知识分子及那些与城市联系紧密的国人施行了精神洗礼,而对远离城市的其他社会阶层的人们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更别说在广大的农民中引发思想地震了——甚至连思想的痉挛也没有。‎ ‎——摘编自冰云《陈独秀先生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功过得失》‎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背景。(6分)‎ ‎(2)指出这场运动和欧洲启蒙运动的不同。(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和欧洲启蒙运动在“思想谱系”上的根本区别及两者在斗争目标和影响上的相同之处。(13分)‎ 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民主革命发展的需求;启蒙思想的影响。(6分)‎ ‎(2)不同:前者:持续时间短;社会影响力有限;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3分)‎ 后者:持续时间长;影响深入;被社会大众所接受。(3分)‎ ‎(3)区别:前者是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民族主义);(3分)后者是理性主义(或:人文主义的发展)。(3分)‎ 目标: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4分)‎ 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3分)‎ 解析:第(1)问,“背景”,根据材料一得出民族危机的加深;民主革命发展的需求;启蒙思想的影响。第(2)问“不同”,依据材料二得出新文化运动持续时间短;社会影响力有限;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启蒙运动持续时间长;影响深入;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第(3)问,第一小问“根本区别”,依据材料一“以救亡为己任的”“亡国灭种的阴影”得出新文化运动是救亡图存;启蒙运动是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贯穿始终的是人文主义或者理性主义。第二小问“相同目标”,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第三小问“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前后,以杜亚泉等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和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新文化派围绕东西文化差异等问题展开了一场大的争论。有学者认为其论战的实质是文化的时代性和文化的民族性之争。下面列举了双方论战的一些观点:‎ 东方文化派:‎ 西洋社会为动的社会,我国社会为静的社会。由动的社会,发生动的文明,由静的社会,发生静的文明。‎ ‎——杜亚泉 我人今日在迷途中之救济决不能希望于自外输入之西洋文明,而当希望于己国固有之文明。此为吾人所深信不疑者。……救济之道,在统整吾固有之文明:其本有系统者,则明了之;其间有错出者,则修整之。‎ ‎——杜亚泉 新文化派:‎ 一般所谓东洋文明和西洋文明之异点,实在就是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特点。‎ ‎——常燕生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陈独秀 请选择其中任何一派,概括其观点,指出其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2分)‎ 答案:东方文化派:实质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3分)‎ 材料观点:把东西文化的差异归结为东方与西方社会的差异;主张用中国固有文明拯救中国。(3分)‎ 影响:这有助于人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它又容易促使人们滋长消极的文化自满情绪,反对用西方近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改造和变革。(6分)‎ 新文化派:实质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3分)‎ 材料观点:把东西文化的差异归结为古代与现代的区别;主张用西方文化取代中国文化。(3分)‎ 影响:这有助于人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的时代差距,从而认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它又容易导致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全盘否定。(6分)‎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可知,东方文化派实质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把东西文化的差异归结为东方与西方社会的差异,反对全面西化,主张用中国固有文明拯救中国。西方文化派实质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把东西文化的差异归结为古代与现代的区别,主张用西方文化取代中国文化;两者观点各有利弊,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