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地理试题(市模拟卷)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长治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地理试题(市模拟卷)含解析

山西省长治市 2021 届新高考模拟地理试题(市模拟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下图示意西北太平洋与我国南海台风逐月生成和登陆我国的频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台风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月份是 A. 7 月 B.8 月 C.9 月 D.lO 月 2.7 月份台风登陆广西危害最大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棉花 C.油菜 D.甘蔗 3.8 月份台风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频数显然低于 7 月份,这是因为 A.准静止锋势力增强 B.夏季风势力减弱 C.副热带高气压带阻挡 D.海面温度降低 【答案】 1.A 2.D 3.C 【解析】 【分析】 1.西北太平洋形成的台风登陆才会对我国影响较大, 图示登陆频数最多的是 7 月,影响最大, A 正确。 8、 9、10 月的次数均少于 7 月, BCD错误。故选 A。 2.广西没有棉花种植;小麦和油菜种植面积小,且 7 月份已经收割,不会受到危害;广西是我国主要的 甘蔗种植地区, 7 月份是甘蔗的生长期,台风对其危害最大。 D 正确, ABC错误。故选 D。 3.一般来说,台风生成于低纬度的热带海洋地区,其欲影响长江流域通常必须有外力操纵移动至长江流 域,而影响台风移动的主要外力是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侧基本气流东风带的引导力,但是在 7 月份,副热 带高压脊线一般位于长江流域 (在这一强大的暖性高压中心的下沉气流控制下, 长江流域多为伏旱天气) , 所以一般而言的除非受大的环流形势变化副热带高压减退影响或者台风足够强大, 普通的热带气旋很难穿 破副热带高压的阻力来到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流域,故而长江流域 7 月份台风较少。 C正确。准静止 锋势力增强是 6 月份, A 错误。夏季风不稳定,有些年份势力减弱、有些年份势力强,但台风 7 月少是是 常年现象, B 错误。海面温度降低不利于台风形成,但海面温度降低是异常现象,不是常年特征, D 错误。 故选 C。 2.自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到 2030 年,此项政策将 A.就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C.降低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 D.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 【答案】 C 【解析】 【详解】 自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到 2030 年,新增加的婴儿都进入学生阶段,会导致就学 压力增大, A 错误; 由于老龄人口增加迅速 , 养老金支付总额增加, B 错误; 可以降低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 , 但人口性别比不会在短期内恢复正常, C正确, D错误;综上对比四选项 可知 C符合。故 C选项正确 ,ABD 选项错误。 故选 C。 3.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南方水网地区设置了“禁养区”“限养区”。许多养猪 大企业纷纷向东北等地迁移,出现了“南猪北养”的局面。东北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最主要优势是 ( ) A.劳动力成本低 B.接近市场 C.交通便利 D.饲料原料丰富 【答案】 D 【解析】 【详解】 养猪业不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劳动力成本低不是吸引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 A 错;猪市场在全国,不是 本地,市场、交通便利不是吸引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 B、C 错;东北地区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作物秸秆 充足,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最主要优势是饲料原料丰富, D 正确。故选 D。 4. 压砂地是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农民为了克服恶劣自然环境,利用河湖沉积或沟壑冲击产生的卵 石、乐和粗砂混合体, 在土壤表面铺设 10-15cm 的砂石覆盖层, 以发展农作物西创立的一种抗早种植模式。 下图示意 4 月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随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 A.砂田和裸田是同比例上升 B.砂田要比裸田递增速率快 C.砂田和裸田差距整体变小 D.砂田和裸田呈直线式下降 2.土壤表面覆砂层的铺设,可以 A.减少大气降水入渗 B.促使土壤盐分下移 C.加大土壤风蚀作用 D.促进杂草滋生蔓延 3.砂田作物产量高、品质好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强,日温差大 B.地温高,蒸发量大 C.土壤肥,有机质多 D.虫害少,生长期长 【答案】 1.C 2.B 3.A 【解析】 【分析】 1.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A 错。在同比例上升;依据图总体上是裸田的递增速率大于砂 田,裸田和砂田的含水量是总体上随深度增加而上升的,选项 B、D错误;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差距在 10cm处大约是 1%,而在 40cm含水量差距处大约只有 2%,故选项 C正确。 2.在农田表面铺设砂砾层后 , 由于砂砾大小不一 , 结构孔隙大 , 渗透性好 , 在雨季增加了渗水能力 , 选项 A 错 误; 覆盖砂砾之后的砂田由于地面粗糙度的增加减缓了地表风速 , 可有效减少大风天气的扬尘量 , 降低干旱 区的风蚀沙害,选项 C错误;砂石覆盖层有 10-15cm,可抑制杂草生长与蔓延,选项 D错误;砂田能够充 分接纳雨水 , 增强了土壤的渗透力和淋溶作用 , 而且蒸发量会减少,土壤盐分下移,所以选项 B 正确。 3.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强,同时压 砂地增加了日温差,这是砂田作物产量高、品质好的主要原因,选项 A正确;土壤肥力与温度是作物生长 的基本条件,砂田作物要比裸田作物成熟早,选项 B、C、D错误。所以选 A。 5.从板块构造理论看,与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形成有关的两大板块是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答案】 C 【解析】 【详解】 从板块构造理论看, 与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形成有关的两大板块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是板块挤压形成的。 故 C正确。 故选 C 【点睛】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 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6. 外出就业人员是我国 “ 春运 ”运输的主要客源, 2019 年, “反向春运 ”特征明显,更多的老 人、孩子到北、上、广、深等城市过年,与在此务工的家人团聚。下表为 2019 年春运( 1 月 21 日至 3 月 1 日)全国旅客发送数据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产生“春运”这一特有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 B.社会 C.自然 D.政策 2.下列有关 2019 年春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客运总量同比减少 B.民航旅客发送量增长最多 C.反向春运可缓解春运压力 D.航道结冰是水路客运量少的主要原因 【答案】 1.A 2.C 【解析】 【分析】 1.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平时假期少 ,人们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产生“春 运”这一特有现象的主导因素是经济的地区差异, A 正确;社会因素是次要因素;自然、政策因素影响较 小。故选 A。 2.2019 年, “反向春运 ”特征明显,更多的老人、孩子到北、上、广、深等城市过年,与在此务工的家人 团聚,反向春运与春运方向相反,可缓解春运压力, C正确;客运总量材料中没有显示,但总量不一定减 少;民航旅客发送量增长比例大,但基数小,铁路增长最多;水路速度慢,灵活性差是客运量少的主要原 因。故选 C。 7. 2020 年初,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地发生 25 年来最为严重的蝗虫灾害。下图为联 合国粮食组织预测蝗群 3~7 月迁飞图。蝗虫喜温暖耐干旱,虫卵可能会在 3 月至 4 月间孵化,向北迁飞并 广泛繁殖。若出现新蝗群,第二波蝗灾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毁灭性后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表述与东非蝗灾形成无关的是 A.政局动荡 B.全球变暖 C.气候干旱 D.生态良好 2.由蝗群迁飞预测图分析,影响蝗群 3~7 月向北迁飞的原因是 A.风向影响 B.气温升高 C.人类干预 D.降水减少 3.专家预测,蝗群难以由印度进入我国,最可能是途中 A.森林茂密 B.高山阻隔 C.距离遥远 D.气候湿润 【答案】 1.D 2.A 3.B 【解析】 【分析】 1.东非政局动荡,抗灾能力不足,蝗灾影响大;全球变暖、气候干旱易形成蝗灾;生态良好不易形成蝗 灾, D 符合题意。故选 D。 2.由蝗群迁飞预测图分析,蝗群 3~7 月向北迁飞,蝗虫的飞行需借助风力, 3~7 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风,故影响蝗群 3~7 月向北迁飞的原因是风向影响;气温、降水对蝗群的 迁飞影响小;人类干预能力较小。故选 A。 3.蝗群向北迁飞,蝗群由印度进入我国需经过喜马拉雅山脉,蝗群难以飞越, B 正确;森林、距离、气 候对蝗群迁飞的影响较小。故选 B。 8.下图为 2019 年嘉定区 11 月连续 5 天的天气预报。它显示了嘉定受某一天气系统影响前、影响期间和 影响后的天气变化。该天气系统是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暖性高压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月 17 日至 21 日,嘉定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先下降后上升,最高气温总体呈减小趋势,且天气经 历了多云 —阴—晴 —多云 —多云的变化过程,说明该天气系统过境会造成气温下降,冷锋过境会导致气温 降低, 11 月 18 日应该是过境时, B 正确。暖锋过境会导致气温上升, A 错误。气旋过境时一般会出现阴 雨天气,气温先升高后下降, C错误。暖性高压温度大于四周,暖性高压过境会导致气温先上升,后下降, D 错误。故选 B。 9. 松茸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食用、药用菌,我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松茸对生长环境要求 极为苛刻,好生于养分不多且比较干燥的林地,出土最适宜温度为 12- 20℃,且需要昼夜温差大,有雨水 滋润、光照充足的环境,目前全世界不可人工种植。中国近年来鲜松茸生产出口量相对稳定在 1000 吨以 上,有时还略有增长。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松茸品质的主要因素是 A.人工采摘经验 B.技术创新手段 C.产地自然环境 D.松茸品种优劣 2.近年来我国松茸生产出口量略有增长的原因是 A.技术培育新品种 B.松茸开采量增加 C.种植面积的扩大 D.市场需求的增大 3.松茸出口量增长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提高经济收入 B.降低产品价格 C.增加就业机会 D.优化产业结构 【答案】 1.C 2.B 3.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1.由材料可知,松茸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对气候、土壤、水分等均有要求,且目前世界不可人工 种植,所以影响松草品质的主要因素是产地自然环境。 C正确。 2.由材料可知,目前世界上还不可人工种植松茸,即市场销售的松茸均为自然产出,所以松茸生产出口 量的增减均只受开采量影响。 B正确。 3.松茸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食用 . 药用箱,出口量增长说明其市场价值高,产品价格持续开高,松茸 出口量增长带来的经济收入的增加是经济影响;松茸不可人工种植 . 所以鲜松茸出口量增加不会导致产业 结构优化;松茸为人工野外采摘 . 出口量变化可增加业机会。 C正确。 【点睛】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10.如图为北京市、桂林市多年平均气温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北京和桂林四个季度平均气温的差值推断( ) A.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于夏季 B.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C.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普遍高温 D.太阳辐射强度随雨季的长短而变化 2.第二季度,北京与桂林气温差异最小,其原因是( ) A.北京沙尘暴频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太阳直射点移至桂林以北 C.北京寒潮频次减少,夏季风替代冬季风 D.桂林进入雨季,影响气温上升 3.北京与桂林第四季度平均气温均高于第一季度,说明( ) A.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近地面 B.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C.太阳辐射直接影响气温的高低 D.气温的高低取决于大气的保温作用 【答案】 1.C 2.D 3.A 【解析】 1.北京和桂林第一、四季度的气温差异大于第二、三季度,说明我国东部地区而不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 气温差值是冬季大于夏季, C 对, A 错。正午太阳高度角受直射点移动影响, B 错。太阳辐射强度不只受 天气状况的影响,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阳高度角,还有纬度位置, D 错。故选 C。 2.第二季度北京与桂林的气温差异是四个季度中最小的,第二季度( 4、 5、6 月份)桂林进入雨季,多 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桂林的气温上升缓慢,致使第二季度两城市的气温差异最小, D 对。沙尘暴频发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应使气温降低,不会缩小二地温差, A 错。桂林大 约在 25° N,太阳直射点不会移动到桂林以北, B 错。 4 月份北京仍受冬季风的影响, 5 月份受夏季风的 影响较弱,即第二季度,影响北京的夏季风还不能完全替代冬季风, C 错。故选 D。 3.北京与桂州第四季度平均气温均高于第一季度,即第四季度包括太阳辐射最少的 12 月,第一季度包括 气温最低的 1 月,最冷月没有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少的 12 月,而是错后了一个月,这说明太阳辐射不是对 流层大气的直接而主要的热源,近地面才是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A 对, B 错。太阳辐射不是对流层大气 的直接而主要的热源, 所以太阳辐射没有直接影响气温的高低, C 错。气温的高低最终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不会取决于大气的保温作用, D 错。故选 A。 11. 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四坑,坑外地势较低处会形成一个出水口,为 坑内积水外泄的主要路径。 我国亚热带季风海岛上发育在巨大花岗岩上的风化坑最为典型, 研究者在四坑 内发现岩石中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下图示意风化坑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风化坑容易发育于 ( ) ①平均高潮线以上的平坦海岸 ②位置较高,坡度较缓的河谷阶地 ③坡度平缓的山顶 ④坡度陡峭的凹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较浅的风化坑内往往无风化碎屑物的主要原因是 ( ) A.潮汐的海浪侵蚀作用 B.旱、雨季的风、水搬运作用 C.温差的物理风化分解作用 D.积水的化学风化分解作用 3.图示凹坑内积水深度经常低于出水口高度将导致 ( ) A.坑外围变大 B.坑底崎岖不平 C.坑侧壁呈内凹状 D.坑内岩性不变 【答案】 1.A 2.B 3.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风化坑相关材料为载体, 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特征的影响, 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本题考查地貌的位置判断,结合材料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四坑,平均高潮线 以上的平坦海岸;位置较高,坡度较缓的河谷阶地及坡度平缓的山顶这些地区地势较平坦,易积水,容易 形成风华坑地貌, ①②③正确, 坡度陡峭的凹坡由于不易积水,风化作用较弱, 不易形成风华坑, ④错误, 故选 A。 2.较浅的风化坑容易受风、水等外力搬运作用的影响,使风化碎屑物流出坑外, B 正确;海浪的侵蚀作 用和由温差造成的物理风化分解作用会导致风化坑内碎屑物增多, A、C 错误;积水的化学风化分解作用 十分微弱,不能及时地分解掉风化碎屑物, D 错误。故选 B。 3.坑内水位的高低对坑外围影响较小;花岗岩岩性坚硬,积水风化作用不会导致坑底崎岖不平;坑内水 位较高时,积水从出水口流走,故坑侧壁上部受到的积水风化作用较弱,但经常性的低水位对侧壁下部的 风化作用较强,故下部扩大速度快于上部,则侧壁呈内凹状;风化坑主要是由积水风化作用形成的,钙、 钾等元素的流失会导致坑内岩性发生改变。故选 C。 12. 黑河流域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南以祁连山为界,南北纵跨数百千米。在黑河上游野牛 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了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 图 3 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 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春末野牛沟流域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坡向 C.水分 D.热量 2.据图判断,野牛沟流域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 A.呈单峰曲线变化 B.呈单调递增 C.呈双峰曲线变化 D.呈单调递减 3.推测野牛沟流域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A. 6 月 B.7 月 C.8 月 D.9 月 【答案】 1.D 2.A 3.B 【解析】 【分析】 1.图中显示,春末野牛沟流域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较少,后续月份随着温度的升高,生物量越来越多, 说明春末该流域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少的主要原因是热量不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 2.据图判断,野牛沟流域 3180 米处生物量较少, 3300 米处生物量最多, 3400 米处生物量最少,体现出 该地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多后减少,即呈单峰曲线变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 3.生物量的变化受水分条件的影响,降水越多,植被生长越快,生物量增加的越多。图中显示, 7 月生 物量增加量最多,所以可以推测野牛沟流域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7 月。故 B 正确。 13.下图为某科研小组依据 2010 -2018 年大数据绘制的“我国桃花观赏日期空间格局示意图”,图中数 字为从 1 月 1 日起往后的天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游客在我国观赏桃花的时长最多可达 ( ) A. 50 多天 B.60 多天 C.70 多天 D.80 多天 2.全国桃花观赏日期的空间格局表明我国 ( ) A.沿海夏季风强于内陆 B.海拔越高气候越干燥 C.冬春季热量南多北少 D.降水量由北向南增多 【答案】 1.D 2.C 【解析】 【分析】 1.图中等值距为 5,海南岛为 40,这最早可是 1 月 1 日后 35-40 天,最晚在东北,数字是 120-2 ,因此 南北相差 80-90 天。故最多可达 80 多天。故选 D。 2.全国桃花观赏日期由南向北开始的日期越来越晚,受纬度影响,冬春季热量南多北少, C正确。海拔、 夏季风、降水的影响较小。故选 C。 14. 特立尼达岛西南角的彼奇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湖,湖中几乎没有水,全是沥青,湖中 的沥青是沉积在深层的石油沿断层裂缝上升到地表堆积而成。沥青遇冷有变硬的习性,在不同的季节,彼 奇湖中常年裸露的沥青会呈现软硬不同的变化。下图示意彼奇湖的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成因上分析,沥青属于以下哪种岩石 A.变质岩 B.沉积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2.在不同的季节,彼奇湖中常年裸露的沥青会呈现软硬不同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7 月,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较高,沥青变硬 B.7 月,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值雨季,沥青变软 C.1 月,太阳直射点南移,正值旱季,沥青变软 D. 1 月,太阳直射点南移,气温较低,沥青变硬 【答案】 1.B 2.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岩石的成因及区域气候的特征。 1.一般科学家认为,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 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 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 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 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 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所以石油从成因上分 析,属于沉积岩。根据材料可知,湖中的沥青是沉积在深层的石油沿断层裂缝上升到地表堆积而成因此沥 青属于沉积岩。 ACD 错误, B 正确。故选 B。 2.沥青会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彼奇湖在不同的季节,温度不同,因此常年裸露的沥青会呈现 软硬不同的变化。根据特立尼达岛的纬度位置判断, 7 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降水多,正值雨季,阴天多,气温较低,沥青变硬, AB 错误。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特立尼达岛中 部地势高, 1 月,太阳直射点南移,特立尼达岛受东北信风控制,彼奇湖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正值旱季, 晴天多,气温较高,沥青变软, C正确, D 错误。故选 C。 15.下图为澳大利亚某年某日海平面等压线 ( 单位: hpa) 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与③地相比,当日②地的天气特点是 A.海风习习,气温偏低 B.天气凉爽,出现逆温 C.细雨连绵,阴云密布 D.大气静稳,无风少云 3.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反气旋中心滞留于海洋上,其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差异小 B.陆地气温回升快 C.沿岸流经寒流 D.海域平静浩瀚 【答案】 1.D 2.A 3.C 【解析】 【分析】 1.图中①地等压线稀硫,天气晴朗弱风, A 错。②地虽受来自海洋的风的影响,但由于受到寒流的影响, 低温低湿,难以形成降水, B 错。③地在高压中心控制下,降水可能性很小, C错。④地受来自海洋的偏 北风影响,可能产生降水, D对。故选 D。 2.根据上题结论,与③地相比,当日②地的天气特点是风从海洋吹来(高压指向低压) ,气温偏低, A 对。 从图中等压线图无法推测出现逆温现象(大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 错。由上题可知,②地低温低 湿,等压线位于高压脊上,难以形成降水, C错。对比③地,②地存在较大的气压差,会出现风, D错。 故选 A。 3.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反气旋中心滞留于海洋上,主要是因该海域有寒流经过,气温偏低,利于高压的形 成, C对 D错。图中反映气压差异,主要是受到寒流的影响阻断,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即陆地气温回升 速度关系不大,排除 A 和 B。故选 C。 16.下图示意 2011 年至 2018 年我国的新生人口数量与人口出生率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信息表明 A.新生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B.人口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C.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得到缓解 D.人口出生率与新生人口数量呈现出负相关 2.新生人口数量的变化可反映出我国 A.近几年的劳动力数量呈现下滑趋势 B.人口政策不稳定 C.人口减少趋势很长时间内难以逆转 D.老龄化趋势减缓 【答案】 1.B 2.A 【解析】 1.读图可知, 2011 年至 2018 年我国的新生人口数量呈波动变化, A 错误。人口总量在持续增加,人口数 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 B 正确、 C 错误。人口出生率 与新生人口数量在不同年份呈现出正相关, D 错误。故选 B。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 2011 年至 2018 年我国的新生人口数量呈波动变化, 人口总量在增加, 并没有减少; 我国人口政策相对稳定;老龄化趋势严重;近几年的人口出生率较低,且总体波动下降,因而可能导致劳 动力数量呈现下滑趋势, A 正确, B、C、D 错误。故选 A 。 17.等高线地形图中蕴含着许多地理信息。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甲、乙、丙、丁、戊五地,位于溪谷的有 A. 1 处 B.2 处 C.3 处 D.4 处 2.从等高线示意图中可以得知的是 ①溪谷的坡度变化 ②溪流的水深变化 ③溪流的流量变化 ④溪谷堆积物粒径大小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1.B 2.B 【解析】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说明当地地势较周围低,为谷地,有可能发育河流;而向低 处弯曲则为山脊,发育成分水岭。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和丙地向等高线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则最有可能 发育成河谷,故 B 正确, A、C、D 错误。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溪谷的坡度大,溪流冲刷力强,溪流的流量变化大,堆积物粒径大;等高线稀疏 的地方则正好相反。 故从等高线示意图中可以得知①③④, 但河流的水深由河床和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决定, 因此不能得出,故 B 正确, A、 C、 D 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8. 左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区等坡度线 (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图中数字代表坡度 (坡 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右图表示左图区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后甲、乙两个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次暴雨发生的局部地点最可能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据图判断,该河流( ) A.干流由西南流向东北 B.流量②地比③地小 C.①地水流平稳 D.④地以侵蚀作用为主 【答案】 1.D 2.D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等值线的判断 1.从图中看,暴雨后乙水文站洪峰比甲来得晚且洪峰量小,说明乙受湖泊调节作用,应位于湖泊的下游, 甲不受湖泊调节作用,位于湖泊上游,可知河流自甲流向乙,也就是由东北向西南流,暴雨应出现在甲、 乙水文站的上游④地, D正确。 2.从图中看,暴雨后乙水文站洪峰比甲来得晚且洪峰量小,说明乙受湖泊调节作用,应位于湖泊的下游, 甲不受湖泊调节作用,位于湖泊上游,可知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 A 错。②地位于③地下游,流量②地比 ③地大, B 错。①地坡度为 35~40,坡度大,水流急, C错。④地坡度为 40~45,坡度大以侵蚀作用为主, D正确。 19. 下图为云南怒江中游福贡县( 26° 1′N,98° 52′E)当地的传统民居 —千脚落地房。在斜 坡或靠山处树立几十根木桩,支撑整个房屋。每年 12 月到次年 1 月为最佳建房时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云南千脚落地房采用“千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通风散热 B.排水防潮 C.利用地形 D.房屋稳固 2.每年 12 月到次年 1 月为最佳建房时间,主要原因是 A.晴天较多,利于施工 B.适宜伐木,建材丰富 C.农闲时节,时间充足 D.坡体稳定,便于打桩 【答案】 1.C 2.A 【解析】 1.读图可知云南千脚落地房多处于半山坡上,房屋所处的地形比较陡峭,采用“千脚”设计看可以找出 一定的平面区域进行建造房屋, 因此可知云南千脚落地房采用“千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当地的 地形,可知 ABD错误,故 C正确。故选 C。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每年 12 月到次年 1 月为枯水期,此时降水量比较小,晴朗天气比较多,便于施 工,因此可知每年 12 月到次年 1 月为最佳建房时间,主要原因是晴天较多,利于施工,可知 BCD错误, 故 A 正确。故选 A。 20. 下图为我国主要城市群示意图 ( 图中黑点为各城市群首位城市 ) 及各城市群 ( 依次为长三角、 京津冀、珠三角、川渝、山东丰岛、中原、辽中南、武汉、长株潭、关中、西南、海峡西岸 ) 缘合发展能 力得分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城市群综合发展能力得分,说法正确的是 A.与首位城市得分呈正相关 B.东部地区均高于中、西部 C.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D.长三角、京津冀处于领先水平 2.下列关于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提高各城市等级 B.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C.促进人口向周边地区转移 D.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答案】 1.D 2.B 【解析】 1.结合图示表格信息可知,城市群综合发展能力得分与首位城市得分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A错; 东部地区中的山东半岛就比川渝低; B 错;城市群综合发展能力得分在西部的川渝较高,并不呈现由沿海 向内陆递减的规律, C错;长三角、京津冀处于领先水平, D对。据此分析本题选 D。 2.城市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我国城市群发展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周边地区向城 市转移;城市等级与城市地位有关,多属于行政划分,城市群并不能提高各城市等级,目前中国城市发展 尚未进入成熟发展阶段。据此分析本题选 B。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阿根廷小镇卡拉法特附近的莫雷诺冰川(在阿根廷国家冰川公园内) ,其末端海拔仅 200 米。该 冰川以每天 30 厘米的速度向前推进,至冰川末端与麦哲伦半岛相遇,形成巨大冰坝。冰坝受阿根廷湖湖 水冲蚀形成 “ 冰桥 ”。随着 “冰桥 ” 拱门的扩大, “冰桥 ” 面临崩塌。 这条 “成长型 ”冰川成为冰川的 “活 标本 ”。卡拉法特小镇也因莫雷诺冰川和阿根廷国家冰川公园成为季节性繁荣小镇。 下图示意卡拉法特小 镇位置、莫雷诺冰川和 “冰桥 ”。 (l) 分析莫雷诺冰川末端分布在海拔较低处的原因。 (2) 推测“冰桥”形成至崩塌的地理过程。 (3) 分析卡拉法特小镇季节性繁荣的原因。 (4) 莫雷诺冰川每天接受大量游客的踩踏。从环境保护和游客安全考虑,有人提出禁止踩踏莫雷诺冰川。 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答案】 (l) 莫雷诺冰川纬度高( 50°S 附近),气温低;地处盛行西风带,水汽丰富,山地降雪多;山 区地势起伏大,冰川下行速度快。 (2) 莫雷诺冰川不断向海拔低处推进,与麦哲伦半岛相遇,冰川受阻形成冰坝;冰坝将阿根廷湖分为两部 分,两侧湖水水位存在高差,在压力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冰桥;流动的湖水不断冲蚀,拱门扩大;加之 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在冰川向前流动的巨大压力下,冰桥终将崩塌。 (3) 卡拉法特小镇纬度高,当地夏季气候凉爽舒适;莫雷诺冰川景观独特(冰川时常发生断裂和崩塌) ,吸 引大量游客。 (4) 赞同。理由: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游客踩踏频繁,加速了冰川消融;冰川崩塌带来安全隐患。不赞 同。理由:莫雷诺冰川规模大,属于“成长型”冰川,游客活动对其影响小;徒步冰川项目丰富了当地旅 游资源,增加了居民就业和收入。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阿根廷小镇卡拉法特附近的莫雷诺冰川为背景,考查了冰川形成的原因、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冰 川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冰川的影响。 考查学生获取地理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 问题的能力。 【详解】 (l) 据图可知,莫雷诺冰川地处 50°S 附近,纬度高,气温低,利于冰川的形成;地处盛行西风带,水汽 丰富,山地降雪多,为冰川形成提供物质来源;山区地势起伏大,冰川下行速度快,因此莫雷诺冰川分布 在海拔较低处。 (2) 据材料分析,莫雷诺冰川不断向海拔低处推进,与麦哲伦半岛相遇,冰川受阻形成冰坝;冰坝将阿根 廷湖分为两部分,两侧湖水水位存在高差,在压力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冰桥;流动的湖水不断冲蚀,拱 门扩大;加之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在冰川向前流动的巨大压力下,冰桥终将崩塌。 (3) 据材料“卡拉法特小镇也因莫雷诺冰川和阿根廷国家冰川公园成为季节性繁荣小镇。”可知,卡拉法 特小镇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纬度高,当地夏季气候凉爽舒适,适宜避暑度假;莫雷诺冰川景观独特(冰 川时常发生断裂和崩塌) ,吸引大量游客。 (4) 从环境保护和游客安全考虑,有人提出禁止踩踏莫雷诺冰川。这是开放性问题,可从任一角度思考。 如果赞同, 应从生态破坏和安全隐患的角度分析, 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 游客踩踏频繁, 加速了冰川消融; 冰川崩塌带来安全隐患。如果不赞同,应从生态和社会角度分析,莫雷诺冰川规模大,属于“成长型”冰 川,游客活动对其影响小;徒步冰川项目丰富了当地旅游资源,增加了居民就业和收入。 【点睛】 综合题的解题第一步是判定该区域的位置, 接下来确定出该地的气候、 地形、 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 (1)准确判读出纬度位置、 风带、 地形特点。 (2)认真阅读材料, 注意几个关键点: 冰坝、 形成“冰桥”、 “冰桥”拱门扩大、“冰桥”崩塌。 (3)旅游:欣赏冰川景观,度假:气候。 (4)环境保护和游客安全两 个关键词很重要。 22. [ 地理一选修 3: 旅游地理 ] “红色故都 ”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府,主要由叶坪,红井、二苏大、中华苏维埃纪念园 ( 南 园和北园 ) 四大景区组成,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队来自南昌的父子,第一天早上出发前往瑞 金,中餐后前往叶坪红色旅游区,参观一苏大会会址、红色中华通讯社等旧址,后游沙洲坝革命旧址群, 参观紅井、毛主席旧居等,再前往中央二苏大会议旧址,参观中央政府大礼堂礼堂,晚住市区。第二天, 早餐后前往中华苏维埃纪念北园, 参观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 中华苏维埃紀念鼎等景点, 后游南园,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毛泽覃雕像,龙珠塔等景点,中餐后乘车返回。下图示意瑞金红色景区。 分析该旅游规划线路的优势。 【答案】串联主要景点,没有重复游览;四大景区都有安排,游览景点多;观赏景点过程,讲究韵律,符 合序幕、发展、高潮和结束的观赏情感需求;中华苏维埃纪念园安排一天,重点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 鲜明; 住宿地选择在城区, 基础设施较齐全; 住宿地安排在第一天的终点和第二天的起点, 时间安排合理。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规划线路的优势评价,结合材料、图不难解答。 【详解】 “红色故都 ”瑞金主要由叶坪,红井、二苏大、中华苏维埃纪念园 (南园和北园 )四大景区组成,是全国爱国 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该旅游规划线路串联主要景点, 没有重复游览; 从四天行程来看, 四大景区都有安排, 游览景点多;从四天行程来看,讲究韵律,符合序幕、发展、高潮和结束的观赏情感需求,避免了优质景 点过于集中;第一天,中华苏维埃纪念园安排一天,重点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鲜明;第一天夜晚住市 区,住宿地选择在城区,基础设施较齐全,利于游客恢复;住宿地安排在第一天的终点和第二天的起点, 时间安排合理。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寒假期间, 烟台的王老师一家去南极旅行, 在阿根廷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中转, 乘船登上南极大陆。 王老师在旅行日记里写道:南美小城乌斯怀亚,也称世界尽头。它是一个别致、美丽的小城,依山面海而 建。街道不宽,但十分干净。街边全是在童话里才会出现的,那种低矮、屋顶坡度大的小木屋。屋前屋后 的鲜花开得正旺,这里正是南半球生机盎然的夏天。但清冷的空气和抬眼处白雪皑皑的山峰,又让人恍然 提前感受到南极的气息。下图示意乌斯怀亚的位置示意图(左图)和王老师拍的当地民居照片(右图) 。 (1)在图中指定位置绘出乌斯怀亚的盛行风向。 (2)说明当地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指出从乌斯怀亚乘船前往南极大陆途中可能遭遇的主要困难。 (4)火地岛西侧海岸较为破碎,试做出解释。 【答案】 (1)画图(西风带,表示出西北风向即可) (2)房屋低矮,可以抵御强劲风暴;降水量较大,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不易积雪;岛上森林资源 丰富,木屋可以就地取材;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木屋减轻地震造成的伤害。 (3)风大浪急;海中浮冰和冰山;酷寒等。 (4)位于板块交界处 , 板块挤压碰撞 , 海岸线破碎;冰川侵蚀;西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 , 多地形雨 , 受流水 侵蚀作用强;沿岸风急浪大 , 受海水侵蚀作用强。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南美洲乌斯怀亚的地理位置为情景分析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并考察其相关性。 通过图文信息 可获取该地纬度, 进一步分析其所处气压带和风带, 由其大气环流特征分析其与当地人文景观特征之间的 关联性。该地西侧海域地处板块交界,地壳运动频繁,多地震发生导致其岩石破碎,也与其地表形态之间 存在关联性。 【详解】 (1)据图可知该地地处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地区,其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2)其地处西风带,西风强劲,由大西洋吹来,降水量丰富,因此房屋低矮以躲避大风,屋顶坡度大以 便于排水和除雪。该地植被类型以森林为主,木材众多,木质房屋便于就地取材。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多 地震等自然灾害,木制房屋相对较轻,一旦遭遇地震倒塌破坏,可以有效减轻伤害。 (3)在穿越德雷克海峡时,由于其地处西风带,海面摩擦力小,风大浪急,且海峡受狭管效应影响加剧 风浪。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较低,且多冰山覆盖,多流冰、浮冰和冰山,危害航线安全。 (4)该地海岸线破碎是由其地处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板块交界的位置决定的, 多地震导致岩石破碎, 再加上该地冰川广布、降水丰富、风大浪急,流水侵蚀、海浪侵蚀与冰川侵蚀共同作用加剧该地海岸线破 碎程度。 24.(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许多山地景观以险、峻、奇、幽著称。我国大多数山地旅游地早期都建有登 山步道,让游客自寻登山之乐。近年来,为适应旅游者的需求,部分旅游地开山辟地,修建了宽阔的盘山 车道,让人们登上山顶更为方便。 分析修建宽阔的盘山车道对旅游资源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案】破坏旅游资源的背景景观;破坏山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受损;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降 低观赏价值;对旅游资源造成不可恢复性的破坏;汽车上山可能造成空气、噪声污染和交通拥堵,影响游 客观感。 【解析】 【分析】 考查旅游地理相关知识,考查植被破坏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难度不大,要发散性思维多方面考 虑,紧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观。 【详解】 不利影响主要从观感体验以及对生态的破坏去谈。盘山公路修建可能会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诱发地 质灾害 ;水库淹没农田、城镇等,需要安置移民等。生物多样性减少,汽车上山可能造成空气、噪声污染 和交通拥堵,影响游客观感。 【点睛】 盘山公路是指盘绕山体修筑建造的公路,属于山路的一种类型。盘山公路主要在山岭重丘地带中建设,在 平原微丘崎岖区域中也有铺设。优点是道路施工技术简单,建造维护成本低廉,适合交通需求不高或旅游 景区山路的建设。缺点是破坏植被环境、公路等级受限、地质灾害侵袭、公路全程漫长以及行车路况危险 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