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教案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炼字的常见类型。‎ ‎2﹒了解炼字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诗歌炼字的解题和拟题训练。‎ ‎ ‎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整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味的重要手段。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我们也不妨吟玩一下其中的味道:“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炼字类题型所出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炼动词,其作用是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诗歌通常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写出了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请分析下列诗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一个“怨”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情,诗人用拟人手法,表达了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溅”、“惊”二字,用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蒸”、“撼”两个动词,用夸张色彩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水气之盛大,波浪之壮阔。‎ ‎2﹒ 炼修饰词(形容词或副词),其作用是描摹景物更细致,刻划人物更形象。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又如“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纷纷”一词写出蜂忙蝶乱匆匆离开的景象。请分析下列加点修饰词的表达效果。‎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一个细字,脉脉绵绵,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细密。  ‎ ‎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一个“忽”字将少妇由喜到怨心理上的变化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3﹒炼词性改变的活用词——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一个肥字,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又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以上各句中的“暗”、“冷”、“悦”、“空”、“淡”、“绿”、“红”、“绿”字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4﹒炼叠词,其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强调表达的感情。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5﹒炼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又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6﹒炼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或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体会到诗人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    7﹒炼数词。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过去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这是一首描写雪的诗,巧用数字,满篇生辉。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   ‎ 二)随堂即练:请圈出下列诗句用得精彩的一两个字,并加以解说。‎ ‎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一个铺字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水面照射过来的情境;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挂”化动为静,赞颂大自然的神奇伟力。‎ ‎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洲西涧》)“横 ”准确的写出了空空的渡船自如自在,恬然悠悠的形象特征,从而以这种清幽自在的场景,较好地表现了诗人恬淡的胸襟。‎ ‎ ‎ 三)真题展示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问题: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答案: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的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②“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③“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解析:第⑵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3﹒2003年高考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问:你认为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字义)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的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衬出作者禅寂的心境。(感情)‎ ‎ ‎ 四)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命题特点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3)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4)诗眼是什么?‎ ‎ ‎ ‎2﹒解答策略 ‎1)结合字词的用法特点和修辞特点解释它的字义,包括字面义和语境义。‎ ‎2)解说字词的作用,或谈它对整首诗意境的作用,或谈对诗人感情的作用。‎ ‎3)分析表达效果。‎ ‎ ‎ 五)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问:“惜”字和“爱”字用得好在哪里?‎ ‎    答:诗人用拟人的手法,以一个“惜”字和“爱”字赋予泉眼、树荫以人的感情。泉眼爱惜,树阴爱恋,使全诗富有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 ‎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问题: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3分)‎ 答案:“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增添了诗人的留恋之情。‎ ‎ ‎ ‎3﹒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问题:“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人物形象鲜明;小儿无忧无虑地剥莲蓬,反映出家庭生活的祥和、幸福,意境深远。‎ ‎ ‎ 六)我来拟题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问:“暗”、“惊”、“寻”、“没”四字妙在何处?‎ 答:“暗”字既透露了朦胧的夜色,又渲染出一片黑乎乎的森林;“惊”字不只是风吹草动,而且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寻”字说明昨晚夜射是误会;“没”字把将军射艺高超,臂力惊人的形象描绘出来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