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每课一测(二十五)文化创新每课一测
每课一测(二十五) 文化创新 一、选择题 1.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陕西博物馆利用藏品资源优势,通过官方微博、微信自助导览,使观众享受博物馆服务;启动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通过文创产品把博物馆的影响力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对我们开展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启示是( ) ①要努力实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要发挥新传媒在联系文物保护利用与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③要立足于实践,大胆创新,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文物创新利用之间的关系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和根本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 材料中,启动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通过文创产品把博物馆的影响力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对我们开展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启示是要发挥新传媒在联系文物保护利用与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要立足于实践,大胆创新,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文物创新利用之间的关系,②③正确。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不同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与借鉴。④错误,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但不是其根本目的。 2.在传统戏曲发展面临困境的情况下,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却场场爆满。该剧尽量保留原剧本中的精华部分,大胆借鉴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特点,从视觉、听觉、舞美等方面下功夫,用青春的演员演青春的爱情故事,让大批年轻观众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青春版《牡丹亭》让年轻人喜欢上老戏曲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文化创作应自觉迎合年轻观众的实际需求 ③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实现形式的创新 ④坚持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青春版《牡丹亭》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让年轻人喜欢上了老戏曲,这启示我们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①正确;“文化创作应自觉迎合年轻观众”观点错误,②不选;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指的是实践,青春版《牡丹亭》借助现代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实现创新,这启示我们要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实现形式的创新,③正确;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并不是文化创新的途径,④不选。 3.我国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这表明(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材料表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也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外来文化,②不选。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④不选。 4.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一系列有趣、有料的活动让龙袍亮起来、让建筑动起来、让瓷母时尚起来;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引爆网络,获得网友纷纷点赞;还有以漫画形式出现的传统文化公众号,使孔子的形象生动可感……这些方式,让人感觉到传统文化并没有沉睡在历史中,而就在人们鲜活的生活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 ) ①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上的创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通过一系列文化创新“让人感觉到传统文化并没有沉睡在历史中,而就在人们鲜活的生活里”,体现了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以漫画形式出现的传统文化公众号”体现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上的创新,②④正确。①强调了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③强调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均与材料无关。 5.歌剧《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的最后一部作品。他从未到过中国,却巧妙地把中国民歌《茉莉花》作为音乐主线,将歌剧《图兰朵》打造成东西方文明相互结合的经典巨作。这说明( ) ①文化交流过程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②中意两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 ③文化传播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进步 ④文化创新需要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 题旨说明歌剧《图兰朵》的创作过程。这一过程是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是展现中意两国民族文化的精粹的过程,②④正确。题中没有说明各民族文化的进步,排除③。歌剧《图兰朵》以中国民歌《茉莉花》作为音乐主线,体现的是两者具有共同属性,故排除①。 6.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动力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只有把生活……才能激荡人心”说明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故③符合题意。“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这是因为文艺创作的不竭动力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故④符合题意。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②说法过于绝对。 7.中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在“健康中国2030”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的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这体现了(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传统文化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选A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说明传统文化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①④正确;材料未体现文化创新反作用于社会实践,②排除;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根基,③错误。 8.在央视举办的《魅力中国城》评选活动中,来自贵州的黔东南脱颖而出。它以苗舞、芦笙舞、铜鼓舞为代表的民族舞蹈,以生命树为象征的神秘芭莎,以蜡染、苗绣、侗布为典型的手工制作,以“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打动了大家,评委们在享受苗侗魅力的同时也希望黔东南在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守住这块财富,使其永葆生机。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守住这块财富,使其永葆生机,应该( ) ①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其在文化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②推陈出新,实现苗侗文化与时俱进,使苗侗文化融入时代元素 ③继承传统,立足苗侗人民的生产生活,提炼原汁原味的苗侗基因 ④坚守本民族文化,拒绝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守住这块财富,使其永葆生机,应该继承传统,立足苗侗人民的生产生活,提炼原汁原味的苗侗基因;同时推陈出新,实现苗侗文化与时俱进,使苗侗文化融入时代元素,②③符合题意。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①错误。④中“ 拒绝外来文化的影晌”说法错误。 9.音乐家赵季平在乐坛耕耘五十多年,创作出交响乐《和平颂》、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和影视剧歌曲《红高粱》《大宅门》等经典之作,他认为一部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这表明( )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②音乐的发展取决于音乐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④创新是音乐创作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中“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可以判断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音乐的发展受音乐创作方法创新的影响,但不取决于音乐创作方法的创新,故排除。④强调创新的作用,与材料强调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不一致,故排除。 10.在文化交流中我们所崇尚的“见贤思齐”与有些人所主张的“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是有本质区别的。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 ①是否保留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②能否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 ③是否承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是否承认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A 两种观点斗争的焦点是如何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文化发展应立足于本民族文化,这是文化发展的根基,同时要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②正确;③④不符合题意。 11.传统戏曲曾经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今,曾被里三层外三层围观的戏台因为电视机的出现而逐渐门庭冷落,新型的大剧院由于票价高昂并不能成为大众日常消费所需的场所。近年来,传统戏曲借助新生的媒介进行传播和延续,获得很大成功,如台湾布袋戏的成功经验就是典范。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②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选B 近年来,传统戏曲借助新生的媒介进行传播和延续,获得很大成功,以及台湾布袋戏借助新兴媒体传播的成功经验,说明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①④正确;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②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③错误。 12.“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 ①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②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 ③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④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舍去①。题旨说明文艺创作必须立足社会实践,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故②③符合题意。④与题旨不符。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从5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孕育而来的,时间的积累增添了它的厚度,但并未将它与当下隔绝开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引发的古诗词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承续,正在成为时代的共识。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和冷门学科,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朗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共课。这将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对此有人提出两种观点:一方面我们要保留传统文化、传统习俗里面具有生命力的内容,传统文化进课堂有利于增进学生的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毕竟是过去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市场不相适应的内容日益突显,因此不必过多强调继承传统文化,而更应该注重文化的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你认为是应该强调继承传统文化还是应该注重文化创新。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本题属于评价类论述题,可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调动文化继承或文化创新的知识,从文化继承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或从文化创新的作用逐层展开论证即可。 答案:应该继承传统文化的理由: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②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要发扬和继承的。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应尊重传统文化,让人们更多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注重文化创新的理由:① 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传统文化如果与时俱进,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才能够保持文化的生命力。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文化创新才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才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因在病毒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荣膺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SARS、甲流、埃博拉……百姓对病毒“谈虎色变”,为了不让“猛虎”伤人,侯云德立志攻克难题。干扰素是病毒的“克星”,但长期以来我国干扰素完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为让干扰素“平民化”,侯云德团队克服极为艰苦的条件,在经历无数次试验与失败后,研制成功临床级干扰素制剂,并在美国的基因工程中汲取灵感,进一步成功研发出国际上独创的国家一类新药——α1b型干扰素,使上千万名患者得到救活。如今,我国干扰素不仅实现了进口替代,而且价格大幅度下降,产生了数十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开创了我国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先河。 2009年,甲流横行。侯云德团队87天研制成功疫苗,打破世界纪录。在疫苗注射问题上,侯云德力排众议坚持仅需注射一剂,推翻世界卫生组织“需要注射两剂”的专家共识,临床检验有效。另外,侯云德主导建立的覆盖全国的“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网络体系”,使我国成功应对了近10年来国内国际数次重大传染病疫情,为世界传染病防治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侯云德院士荣膺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说明侯云德团队是如何进行病毒学相关研究的。 (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请你就如何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第(1)问属于原因类题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侯云德院士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足实践,克服极为艰苦的条件,在经历无数次试验与失败后,研制成功临床级干扰素制剂。可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从创新的根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分析该问题的原因。解答第(2)问,可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等方面,说明侯云德团队是如何进行病毒学相关研究的。第(3)问要求就如何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可从培养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建立鼓励创新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侯云德院士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足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了我国病毒学的创新发展。②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侯云德的科研成果不仅取得了临床成效,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③侯云德院士的科研成果提升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了中国综合国力。④侯云德院士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目的、检验标准。侯云德团队根据国家需要选择科研课题,在实践中获得相关科研成果,并应用于临床,接受实践的检验。②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侯云德团队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直至成功。③侯云德团队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做到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示例:①鼓励创新,建立多元评价的人才培养机制。②培养学生不唯师、不唯书,敢于质疑的精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