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梳理填空
1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梳理填空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2 3 4 5 6 7 8 9 10 附:参考答案 课文 24 少年闰土 一、给我会写的字组词 郑:zhèng(郑重、郑国) 拜:bài(拜年、祭拜) 租:zū(收租、租房、出租) 厨:chú(厨师、下厨、厨房) 毡:zhān(毡帽、毡布) 羞:xiū(害羞、羞涩) 撒:sǎ(播撒、撒种) 缚:fù(束缚、绑缚) 猬:wèi(猬集、刺猬) 伶:líng(伶仃、伶俐、伶人) 俐:lì(伶俐) 窜:cuàn(窜改、逃窜) 二、多音字 正:zhēng (正月)zhèng (正常) 撒:sǎ(撒种)sā(撒谎) 供:gòng(供词)gōng(提供) 三、近义词 郑重—慎重 讲究—重视 允许—许可 盼望—希望 熟识—熟悉 伶俐—机灵 希奇—稀罕 无端—无故 凶猛—厉害 一望无际—无边无际 四、反义词 郑重—轻率 讲究—随便 允许—禁止 熟识—生疏 凶猛—温顺 伶俐—笨拙 新鲜—陈旧 危险—安全 五、理解词语 家景:家庭的经济状况。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尊敬并求保佑。 值年: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弶:一种捕捉鸟兽的工具。 明晃晃:光亮闪烁。 许下愿心:即许愿。迷信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 秕谷: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潮汛: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六、句子解析 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 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是当地的风俗,人们认为用圈子套住孩子,孩子就不会死。 这虽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说明闰土的父亲很疼爱他。 2.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 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这句话中破折号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无端”一词是“没有理由,没有根据”的意思。 11 3.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 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素”,向来的意思。“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 “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如许”是“如此”“像这样”的意思。“我”向来不知道许 多新鲜事,因为“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来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 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4.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 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写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闰土的知识丰富、见多识广。而“我”和“我” 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 更广阔更生动的外面世界,闰土知道的事,“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通过如此鲜明的对 比,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出“我”对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七、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出一个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 少年的形象。 2.课文围绕闰土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写了记忆中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 3.“我”与闰土有哪些不同之处? ①生活环境不同:闰土生活在海边农村,“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里。 ②阶层不同: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我”是一个少爷。 ③见闻不同:闰土见多识广,“我”却孤陋寡闻。 虽然生活环境不同、阶层不同,但“我们”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多么难得啊! 4.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闰土怎样的特点? ①雪地捕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②看瓜刺猹—机智勇敢; ③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生活丰富多彩。 5.谈谈对“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 “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 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 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 的向往。 八、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我”记忆中的闰土勇敢机敏。 第二段(2-3):我盼望见到闰土。 第三段(4-18):闰土和我讲了雪地捕鸟,瓜地刺猹,海边检贝壳和潮汛看跳鱼的事,我非常 羡慕,他的见多识广。 第四段(第 19 自然段):闰土和“我”分别了,友谊也中断了,但“我”很怀念他。 九、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的形象,反映了“我”和闰土儿时短暂而又真诚的友谊,抒发了“我” 对他的怀念之情。 十、小练笔: 照片凝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从你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课文第 1 自然段写一写。 蓝蓝的下面是一条弯弯的小河,旁边开着一树树的鲜花。花丛中,有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 扎着长长的马尾辫儿,穿着粉红色的连衣裙,仰着脸甜甜地笑着,右手轻轻地把一朵白色的鲜花 放到头发。上面,微微眯缝着眼睛,陶醉地嗅着芬芳扑鼻的花香.....这个小姑娘就是我可爱的妹 妹。 12 课文 25 好的故事 一、给我会写的字组词 搁:gē(耽搁、搁置、搁浅) 综:zōng(综合、综述) 澄:chéng(澄静、澄澈、澄净) 萍:píng(萍踪、浮萍) 藻:zǎo(水藻、绿藻、海藻) 漾:yàng(荡漾、漾奶) 焰:yàn(烈焰、火焰、气焰) 削:xuē(削减、削除、剥削) 瞬:shùn(瞬间、转瞬) 凝:níng(凝聚、凝视) 骤:zhòu(骤然、急骤) 掷:zhì(抛掷、投掷) 陡:dǒu(陡峭、陡壁、陡变) 二、多音字 差:cī (参差)chà(差生) 曾:céng(曾经)zēng(姓曾) 澄:chéng(澄澈)dèng(澄清) 削:xuē(瘦削)xiāo(削皮) 晕:yūn(头晕)yùn(晕车) 三、近义词 预告—预报 幽雅—幽静 昏暗—暗淡 参差—杂乱 朦胧—模糊 仿佛—好像 澄碧—清澈 瘦削—枯瘦 赶忙—赶紧 退缩—畏缩 凝视—注视 四、反义词 缩小—扩大 昏暗—明亮 朦胧—清晰 幽雅—喧杂 退缩—前进 有趣—乏味 参差—齐整结束—开始 瘦削—丰满 五、理解词语 预告:事先通告。 昏沉:暗淡。 幽雅:幽静而雅致。 错综:纵横交叉。 澄碧:清而明净。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瘦削: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泼剌: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骤然:突然;忽然。 陡然:突然。 六、句子解析 1.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 以至于无穷。 通过想象,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一天云锦”“万颗奔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 梦境的幻化无穷,充满生机,以及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2.(红锦)带织人狗中,狗织人白云中,白云织人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13 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突出地表现了梦境中“美的人和美 的事”虚虚实实、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3.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 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运用通感,将“我”在梦境中的感受形象地转化为视觉体验,生动地写出了梦的美好,表达 了作者的憧憬之情。“碎影”这正是含蓄地控诉了反动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对人民理想的扼杀, 抒发了作者深沉的忧愤。 4.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井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 漾。 “倒影”表现了水面平静,倒影着河岸的各种景物;“夹带”写出了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泛起点 点光芒;“荡漾”表面上是水面精致的变化,更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萦绕心头。 七、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是鲁迅第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写在现实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单惶恐,做了一个 梦,通过用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境,展示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最后作者 又回到了现实,梦境破碎,但作者总记得在“昏沉的夜”的这个“好的故事”。 2.作者要写“好的故事”,为什么开篇要用两个自然段写自己的现实处境? 这样写先交代了做梦的环境,于昏沉的背景之中,在梦境中打开了一种带着明亮暖色和淡淡 温馨的回忆画卷,为表达鲁迅思想深处的那种执著的美好追求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同时文章起 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而在这起结之中,以渐渐地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 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 3.课文题目是“好的故事”作者为什么最后写“梦境破碎”呢? 这里包含着鲁迅的怀疑思想。他向往梦中的桃源一般的世界,但是他又怀疑根本不可能有这 样一个世界的存在,所以他不愿意把故事说出来,而是告诉人们,有这样一个地方,在他的梦中, 是那么的美好,那里是如此安宁…… 4.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 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 八、课文分段 第一段(1-2):介绍环境,引出下文。 第二段(3):写梦见一个好的故事。 第三段(4-10):叙述这个好的故事。 第四段(11-12):写“我”要追回故事,完成故事,留下故事。 九、课文主题 本文是鲁迅写的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写在现实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单惶惑,做了一 个梦,通过很多意象来描绘这个梦境,展示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最后作 者又回到了现实,梦境破碎,但作者总记得在“昏沉的夜”里的这个“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渴 望一份安宁,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之情。 课文 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多音字 挨:ái(挨打) āi(挨着) 更:gēng(三更)gèng(更多) 扁:biǎn(扁担)piān(扁舟) 号:háo(怒号) hào(号召) 扎:zā (包扎)zhā (扎破)zhá (挣扎) 二、近义词 追悼—哀悼 爱抚—抚摸 惊异—诧异 爱戴—尊敬 羞愧—惭愧 悔恨—懊悔 14 慈祥—慈爱 保存—保留 枯瘦—消瘦 深奥—深刻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张冠李戴—颠倒是非 饱经风霜—饱经沧桑 三、反义词 羞愧—自豪 爱戴—憎恶 团聚—离别 慈祥—严厉 深奥—浅显 枯瘦—健壮 详细—简略 囫囵吞枣—细嚼慢咽 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饱经风霜—养尊处优 四、理解词语 殡仪馆:供停放灵柩和办理丧事的机构。 追悼:沉痛地怀念(死者)。 失声: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 爱抚:疼爱抚慰。 团聚:相聚(多指亲人分别后再相聚)。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碰壁:比喻遇到严重阻碍或受到拒绝,事情行不通。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恍然:忽然醒悟的样子。 黄包车: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有两个橡胶车轮,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主 要用来载人。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深奥:(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 五、句子解析 1.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 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 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 2.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 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理解这句话时可结合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 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 的杂文,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 行了残酷的迫害。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 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 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4.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 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 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 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 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 可以通过想象伯父鲁迅的心理活动来理解这句话。他可能想到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 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 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 15 严肃。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六、问题归纳 1.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1)趣谈《水浒传》(2)笑谈“碰壁”(3)喜放烟花(4)救助车夫(5)关心女佣。 2.“囫囵吞枣、张冠李戴”什么意思?从这两词中你有什么体会?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 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在本文中指“我” 对书中的人物与事情搞不清 楚,对应不起来。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两个词用得准确、形象,从中可看出“我”读 书不认真,只注意故事情节,不分析人物的个性。 3.“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联系查找的资料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鲁迅先生一语双关,既幽默地解答了“我”的问题,又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四周黑洞 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 比喻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 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课文中的鲁迅先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作为一个长者,他关心下一 代的成长: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为劳苦大众呐喊而四处“碰壁”;作为一个先生,他 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同情劳动人民。同时,他又有着美好的憧憬,向往光明、美好、快乐的生 活。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七、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写人们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2-3):写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并教育“我”要认真读书。 第三部分(4-13):写伯父鲁迅先生和“我”笑谈“碰壁”。 第四部分(14-16):写除夕的时候,伯父和爸爸替“我们”放鞭炮和花筒。 第五部分(17-25):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 第六部分(26-27):写伯父关心女佣。 八、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以及他给“我” 的教益, 说明了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 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文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 一、多音字 给:gěi(给力) jǐ(给予) 场:chǎng(场地)cháng(场院) 当:dāng (当时)dàng (上当) 着:zhe(看着)zhuó(着迷)zháo(着重) 二、近义词 伟大—崇高 俯下—低下 不朽—永恒 情愿—甘愿 摔垮—摔坏 永远—永久 抬举—器重 三、反义词 伟大—渺小 情愿—被迫 永远—暂时 抬举—贬低 四、理解词语 伟大:品格崇高;才识卓越。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情愿:心里愿意。 尸首:人的尸体。 16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五、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诗中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和与 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2.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 本文不仅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 3.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迅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六、课文主题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诗中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和与 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并且热情歌颂 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语文园地八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含义:真正的豪杰并非都是无情的, 真正的大丈夫也并不是没有怜惜子女的温柔的一面。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含义:这句话启发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消极等待,决无希望可言;努力争取, 希望才能实现。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学界的三魂》 含义:只有民族精神是最宝贵的,只有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中国才有真进步。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含义:热情地讴歌了从古到今、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进行斗争的中国的革命力量,论证了 中国人是有自信力的。 5.鲁迅其它名言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鲁迅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鲁迅 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鲁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