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文科)(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文科)(解析版)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文科)‎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以来,大熊猫在对外交往中扮演“友谊大使”角色,成为“最萌外交官”。随着大熊猫一起走出国门的,还有中国人民的友善与温情,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大熊猫这张外交名片表明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大熊猫作为“友谊大使”,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友善与温情,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说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①正确;大熊猫在对外交往中扮演“友谊大使”角色,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④符合题意。②③:材料没涉及到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②③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B。‎ ‎2.2017年6月出版的《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从习近平总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精选出百余则故事,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亊、生动的例子,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人民更加团结,让中国更有力量。由此可见 ‎①讲好中国故事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中国故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③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 ‎④优秀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从习近平总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精选出百余则故事,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亊、生动的例子,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人民更加团结,让中国更有力量。这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讲好中国故事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①④‎ 适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错误;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3.改革开放41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文化影响力属于国家的软实力,不是一个国家的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①错误。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的增强并不总是同步的,②错误。③:“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说明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③正确。④:经济、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因此,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④正确。故本题选D。‎ ‎4.习近平总书记在读一部西方名著时曾发表感想:“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这说明 ‎①在综合国力中,文化实力相比军事实力更为重要 ‎②应把提高文化实力和竞争力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 ‎③必须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必须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中华民族在世界有地位,靠的是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这说明必须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④符合题意。①‎ ‎: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①说法错误。②: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5.“家风好,就能家道兴旺、和顺美满;家风坏,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人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②文化往往无形地塑造人的品格 ‎③文化环境决定人的行事方式 ‎④人只能被动接受家风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材料强调的是不同的家风对子孙、对社会有不同的影响,这表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文化往往无形地塑造人的品格,①②符合题意。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错误。④: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④错误。故本题选A。‎ ‎6.“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教育对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③书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 ‎④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书法进课堂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体现了教育对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①②正确。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集中反映,③错误。④:该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④排除。故本题选A。‎ ‎7.“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挽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诗词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说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没涉及到文化的作用,①与题意无关。②: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没涉及到文化的产生,②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D。‎ ‎8.“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国家主席习近平这些新年贺词的文化内涵是 ‎①激发斗志,增强精神力量 ‎ ‎②继承传统,坚守文化根基 ‎ ‎③增强自信,体现民族精神 ‎ ‎④吸收外来,做到兼收并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年贺词,属于激励性的充满正能量的话语,文化内涵是激发斗志,增强精神力量,增强自信,体现民族精神,①③符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继承传统,坚守文化根基,②不符合题意。④:应该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9.2018年,中国“欢乐春节”活动以春节庙会、非遗互动、校园联欢、美食品鉴等20多个类别的项目,给世界人民,包括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送去了中国新年的问候。如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一场关于狗年文化的“欢乐春节”讲座吸引了上百位市民,让当地民众不仅了解了中国生肖文化,也对象征财富、除灾、和平的狗年充满期待。“欢乐春节”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③不同民族文化应该在相互交流中走向统一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欢乐春节”活动给世界人民送去了中国新年的问候,营造了了解中国生肖文化的文化氛围和环境,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④符合题意。②:材料没涉及到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②与题意无关。③:不同民族文化应该在相互交流中求同存异,保持民族特色,③错误。故本题选B。‎ ‎10.春节期间,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央视黄金档播出。这一节目形式新颖、颇有深度,邀请明星或音乐家,用歌唱方式演绎经典诗词,开播后好评如潮,豆瓣评分一度达到9.3。文以载道,歌以咏志,当流行遇上诗词,是音乐的创新,更是文化的传承,唱的是诗词,展现的是中华风骨、民族自信。这主要体现了 ‎①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②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③大众传媒能够跨越时空局限,促进文化的传递、沟通、共享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形式新颖,用歌唱方式演绎经典诗词,开播后好评如潮,这体现了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大众传媒能够跨越时空局限,促进文化的传递、沟通、共享,②③符合题意。①: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传承、创新,没涉及到优秀文化的作用,①与题意不符。④:材料没涉及到中华文化的特点,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C。‎ ‎11.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从博物馆“文物”入手,由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用镜头语言对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进行梳理与总结,让观众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与自豪。可见,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①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重中外文化交流借鉴 ‎②应重视保护,发扬光大,自觉成为传承者和享用者 ‎③要注重传承,移风易俗,抵御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 ‎④应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②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国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因此在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时应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应重视保护,发扬光大,自觉成为传承者和享用者,②④符合题意。①:材料没涉及到中外文化交流借鉴,①与题意不符。③:此节目意在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涉及到对待落后腐朽文化,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12.回溯过往,从信笺到电话,再到邮件,如今微信更进一步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微信拜年、微信发压岁钱、微信吃团圆饭、微信祭奠亲人……技术的便利从某种意义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甚至带来新的消费增长。这说明 ‎①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文化发展水平 ‎②微信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的传媒 ‎ ‎③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 ‎④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决定”的表述错误,排除①。②: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的传媒,②错误。③④:根据题目的表述,技术的便利从某种意义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甚至带来新的消费增长。这说明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13.在2018年的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提出“重振师道尊严!”他认为,师道神圣,不可违反。要改善优化教育环境,一定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一定要认识到,教育质量是尊敬出来的,不是谁抓出来的,你想成才就从尊敬老师开始,这是因为 ‎①教师在文化交流、传承与发展中有独特作用  ‎ ‎②尊敬老师可以有力推动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 ‎③人的文化素养都是后天老师教育培养出来的  ‎ ‎④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精神对时代变化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教育质量是尊敬出来的,‎ 你想成才就从尊敬老师开始,这是因为教师在文化交流、传承与发展中有独特作用,尊敬老师可以有力推动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①②符合题意。③:人的文化素养并不都是老师培养出来的,家庭环境(家风)等对人的文化素养也有影响,③错误。④:尊师重教思想古已有之,并不是中华民族精神对时代变化的要求,④错误。故本题选A。‎ ‎14.“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分别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青年和晚年时期的代表作,生动映射了她人生境遇的重大转变。从两首词的变化中可以看出 ‎①文化环境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文学艺术可以反映人的精神世界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④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由于李清照青年和晚年的生活环境和人生境遇不同,导致这两首词风格的不同,这说明文学艺术可以反映人的精神世界,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②③符合题意。①:材料没涉及到文化环境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①与题意不符。④: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而且材料中也没有涉及到推陈出新,④不选。故本题选C。‎ ‎15.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以汉字“冬”为灵感,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体现 ‎①汉字“冬”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④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以汉字“冬”为灵感,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说明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③符合题意,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表明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体现出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④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故选B。‎ ‎16.2018年春节,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被乡村支教老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在央视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动情演绎。“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孩子们用纯净的歌声唱出了自己对青春、理想和生命价值的感悟。这首只有20个字、却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又珍贵的生命的小诗,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亿万中国人。这启示我们进行文艺创作要 ‎①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②深入社会生活,参与志愿服务,让一切文艺创作源泉充分涌流 ‎③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和诗以歌,将古人之思与今人知晓,融为一体,增强文化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乡村支教老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在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动情演绎小诗《苔》,体现了人们借助大众传媒促进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①正确;这首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又珍贵的生命的小诗,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亿万中国人,这启示我们文化创作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③正确。②:材料没涉及到深入社会生活,参与志愿服务,②与题意不符。④:材料没涉及到“将古人之思与今人知晓,融为一体”,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B。‎ ‎17.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 ‎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现继承性、民族性,有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②符合题意。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对于更好地吸收国外文化精华,面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③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④选项错误,文化创新本质上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而不能说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故本题答案为C。‎ ‎18.“赢”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是“有余、贾利也。”即“扣去买卖成本有盈余、有获利。”有人认为,“赢”由亡、口、月、贝、凡五个汉字组成(见下图),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意识或能力——亡:危机意识;口:沟通能力;月:时间观念;贝:取财有道;凡:平常心态,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这一新解让我们感受到 ‎①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②汉字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有人认为汉字“赢”由五个汉字组成,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意识或能力,这一新解让我们感受到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①④符合题意。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②说法错误。③: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③说法太绝对。故本题选B。‎ ‎19.汉语诗歌、藏语诗歌、蒙语诗歌等都带着与生俱来的中华特性和中华文明的千年积淀,都印刻着中华身份,是能够体现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文化融合的诗性文字。这表明 ‎①异彩纷呈的民族诗歌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 ‎②各民族诗歌文化的相互交融展现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③推广诗歌文化有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 ‎④不同民族的诗歌文化说明了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无论是汉语诗歌、藏语诗歌还是蒙语诗歌等都印刻着中华身份,是能够体现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文化融合的诗性文字。这表明异彩纷呈的民族诗歌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也说明了各民族诗歌文化的相互交融展现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①②选项正确。③:题目中没有阐述推广诗歌文化,③排除。④:不同民族的诗歌文化说明了中华文化带有民族性而不是区域性,排除④。故本题选A。‎ ‎20.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将高科技人工智能融入文艺表演的“北京八分钟”惊艳亮相,传统而又富有底蕴的中华文化与现代而又充满魅力的人工智能在舞台上完美融合,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快速发展、科技担当、海纳百川的当代中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 ‎②体育盛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传统而又富有底蕴的中华文化与现代而又充满魅力的人工智能在舞台上完美融合,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快速发展、科技担当、海纳百川的当代中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体育盛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非文化传播的手段;③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本题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答案】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赛会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增强互动性。‎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国诗词大会》抓住民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吸引力,同时在赛制、表现形式、传播手段上大胆创新。‎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比赛诗词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赛会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解析】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有针对性地调用书本知识。同时,通过做题,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功的原因。本题型属于原因类,作答时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找出其成功的原因: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体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嘉宾现场点评诗词的深刻内涵、道德价值(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等。结合材料运用课本上相应的知识点组织答案即可。‎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1年夏,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继续进行,在这里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条小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而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因此被称之为红船精神。‎ ‎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概括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分析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2)请你就如何推动“红船精神”走进校园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1)①中华民族精神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红船精神就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 ‎④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它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示例:①为学生开展“红船精神”辅导讲座,引导师生深入学习“红船精神”内涵。‎ ‎②构建“颂红船、践价值、尚美育”红色德育课程体系和红色德育经典活动项目。‎ ‎【解析】本题以“红船精神”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创设情境的取材切口小,涉及的考点也相对集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要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设问要求,从中华民族精神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特征(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等方面进行分析。运用课本上相应的知识点组织答案即可。‎ ‎(2)本题型属于措施类的。要做好本题,必须抓住一个中心“红船精神走进校园”,提出的建议必须适合“走进校园”的,比如说为学生开展关于“红船精神”的讲座;举行关于“红船精神”演讲比赛及红色德育经典活动等。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