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2021届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成都十八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期初 2018 级语文十月月考 语文试卷 A 卷(共 100 分) 一、基础知识与应用(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妖娆(ráo) 娉婷(pìng) 冠冕(miǎn) 自惭形秽(suì) B.飘逸(yì) 忧戚(qì) 亵渎(xiè) 强聒不舍(guā) C.箱箧(qiè) 惊骇(hài) 劫掠(jié) 矫揉造作(jiǎo) D.诓骗(kuāng) 鲜妍(yàn) 摇曳(yè) 佝偻承蜩(táo)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 敬。 B.两个强盗对于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脏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C.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去视查。 D.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不可即,便 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这道数学题很难,在朱老师的提示下,同学们抽丝剥茧,终于确定了解题的思路。 B.在谈判中,如果对方稍一激你,你就恼羞成怒盲目行动,逞匹夫之勇,你就容易失 误。 C.我这题目,是从“敬业乐群”和“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中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D.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追逐打闹,看到老师来了立即戛然而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金庸的武侠小说曾点燃了几代人的侠客梦。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8 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 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 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 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 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 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3 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 ,嘱托)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集:聚集) C.至若春和景明 (景:景致) D.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回家) 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3 分 A.感极而悲者矣 后天下之乐而乐 B.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C.则有心旷神怡 则有去国怀乡 D.满目萧然 然则何时而乐耶 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文: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 变,景象千变万化。 B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家、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被批评指 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行为, 这是为什么呢? D.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 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 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 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 化。从而与下文古仁人进行对比。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 想。 三. 默写(共 6 分) 9.补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全答,按前两句给分) (2 分) ① 云横秦岭家何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② ,万古惟留楚客悲。(《长沙过贾谊宅》) ③ ,湘水无情吊岂知?(《长沙过贾谊宅》) 10.默写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首联和颔联或者温庭筠《商山早行》的颔联和颈联。 (4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0 分) 人生准备“压舱石” (1)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 65 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 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 (2)的确,读书有了热情,持之以恒才能顺理成章。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 必一定有收获,关键得读好书。按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说法,读书是要为自己准备 “压舱石”——诚如空船航行时,为防翻船须备“压舱石”一样。 (3)读书该选择怎样的“压舱石”呢?或许各有各的说法,但文学、史学、哲 学、宗教、伦理、艺术等人文学的经典必是“压舱石”的精髓。因为古往今来的文化 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的原创性,大都蕴含在经典作品之中。如果说,读书使人 渐由遮蔽走向澄明的话,那么阅读经典便可有效缩短这中间的距离。比如阅读历史, 不仅让读书人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历史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之转变 成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唯有常读经典,多读经典,才能驱使人们培养理想情怀,树 立凌云之志。这便是经典的“压舱石”效应。 (4)阅读经典,还需与经典的阅读方法相匹配。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 里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去读一本好书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能像一位澳大利亚 的矿工那样适于自己的工作么?我的十字镐和铲子都就绪了么?我自己准备妥帖了 么?我的袖子是否已经卷到双肘,我的呼吸是否匀称,我的心情是否正常?’……这 样多问问极有好处,因为既然你所要寻求的金属就是作者的心灵与深意,那么他的语 言便是你要获得金属前必须敲碎和冶炼的岩石。你的十字镐是你自己的专心、机智与 学问;你的熔矿炉是你自己的善于思考的灵魂。”多读多问多思,专心致志,勤于积 累。人生有好的书籍相伴,有好的态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随,又何愁不能在开掘的 矿渣中拣到“纯净的宝石”呢? (5)读书绝无止境,要让经典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以智慧闻名于世的苏格拉 底,在 70 岁时还自认什么都不知道。这固然是他的谦逊,却更是他的智慧。不论是 谁,若想懂得自己生活的世界,哪怕一点点,就请您保持永不枯竭的读书兴趣,保护 好属于自己的“压舱石”,源源不断永远不要懈怠。 (6)让心灵俯就经典,让经典滋养灵魂,积累底蕴,振奋精神,修身明理,洞悉 人生。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能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 《人民日报》有删改) 11.根据文章意思理解,“压舱石”指的是 。(1 分) 12.请概述本文的三个分论点。(3 分) 13.第(4)段引用的一段话中除道理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14.下列哪个材料可以用作第(5)段的理论论据?为什么?(3 分) 1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2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五、15.作文(60 分) 根据下列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给咖啡加点糖,它会更香甜;给菜肴加点糖,它会更美味;给友情加点糖,它会更 长久;给成长加点糖,它会更坚韧。你曾在自己的生活中加点糖吗? 请以“给 加点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补充完整题目再作文,内容具体,描写生动,能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 的所感所悟,要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③不得 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 卷(50 分) 一、诗歌鉴赏:(共 4 分)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6.这首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2 分) 17.“载将离恨过江南”一句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2 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 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 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 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 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 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 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 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 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 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 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 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 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解】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 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1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2)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20.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 度抒发无遗。“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你认为如何理解?(4 分) 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 (一)名著阅读(4 分) 21. 艾青在他的长诗《大堰河一我的保姆》第一次使用了“艾青”的笔名。20 世 纪 30 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他诗歌的主要意象是 “ ”和“ ”。(2 分) 22.下面这首诗是艾青所写的《 》(题目),这首诗歌最突出的表现手 法是 。 《 》 美丽的虎斑 闪灼在你身上 是什么把你磨得这样光 是什么把你擦得这样亮 比最好的瓷器细腻 比洁白的宝石坚硬 像鹅蛋似的椭圆滑润 找不到针尖大的伤痕 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 在万顷波涛中打滚 一身是玉石的盔甲 着最易受伤的生命 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 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3-26 题。(18 分) 给美君的第一封信 龙应台 (1)很多年以来,当被问到“你的人生有没有一件后侮的事”,我多半自以为豪 情万丈地回说:“没有,决定就是承担,不言诲。” (2)但是现在,如果你问我是否后悔过什么,有的,美君,其中一件后悔的事, 和你有关。 (3)我真的可以看见好多个你。 (4)我看见一个扎着两条粗辫子的女孩,跟着大人到山上去收租,一路上蹦蹦跳 跳,时不时停下来采田边野花,又滔滔不绝地跟大人说话,清脆的童音和满山嘹亮的 鸟鸣交错。我看见一个穿阴丹士林旗袍的民国姑娘,在绸缎铺里手脚利落地剪布卖 布,仪态大方地把客人送走,然后叉腰跟几个蛮横耍赖的士兵当街大声理论,寸步不 让。我看见一个神情焦虑的妇人手里紧紧抱着婴儿,在人潮汹涌的码头上盯着每一个 下船的男人,寻找她失散的丈夫;天黑时,她蹲在一条水沟边,拎起铁锤钉钉子,搭 建一个为孩子遮雨的棚屋。我看见一个在寒冬的清晨蹑手蹑脚进厨房做四盒热便当的 女人。我看见一个姿态委屈、语调谦卑,为了孩子的学费向邻居朋友开口借钱的女 人。我看见一个赤脚坐在水泥地上编织渔网的女人,一个穿长筒雨靴涉进溪水割草喂 猪的女人。我看见一个对丈夫坚定宣布“我的女儿一样要上大学”的女人。我看见一 个身若飘絮、发如白芒的女人,在丈夫的告别式上不胜负荷地把头垂下…… (5)我清清楚楚看见现在的你。 (6)你坐在轮椅中,外籍看护正在一口一口喂你流质的食物。我坐在你面前,握 着你满布黑斑的瘦弱的手,我的体温一定透过这一握传进你的心里,但同时我知道你 不认得我。 (7)我后悔,为什么在你认得我的那么长的岁月里,没有知觉到:我可以,我应 该,把你当一个女朋友看待? (8)女朋友们彼此之间做些什么? (9)我们常常约会——去看一场特别的电影,去听一次远方的乐团演奏,去欣赏 一个难得看到的展览,去吃饭,去散步,去喝咖啡,去医院看一个共同的老友。我曾 经和两个同龄女友清晨五点摸黑到寒冷的擎天岗去看日出怎样点亮满山芒草。我曾经 和几个年轻的女友在台东海边看满天星斗到凌晨三点。我曾经和四个不同世代的女友 在沙漠里看柠檬黄的月亮从天边华丽升起。我曾经和一个长我二十岁的女友在德国莱 茵河畔骑脚踏车,在纽约哈得孙河畔看大河结冰。 (10)而你,美君,从来就不在我的“女朋友”名单里。 (11)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陷阱——我是两个儿子的“后盾”;在他们蓄势待发的人 生跑道 上,嵌在“母亲”那一格的我,也要被“看不见”了。所以,十五年前我就开 启了一个传统——每一年,和他们一对一旅行一两次。十五年中一次一次的单独旅 行,我亲密注视着他们 从少年蜕变为成人,他们亲密注视着我从中年踏进了初老。 (12)有一天走在维也纳街头,绿灯亮时,一抬头看见灯里的小绿人竟然是两个女 人手牵手走路,两人中间一颗心。停下脚步,人们不断地从我身边流过,我心里想的 是你:当你还健步如飞的时候,为什么我不曾动念带你跟我单独旅行?为什么我没有 紧紧牵着你的手去看世界,因而完全错过了亲密注视你从初老走向深邃穹苍的最后一 里路? (13)为什么我把自己从“母亲”那个格子里解放了出来,却没有解放你?为什么 我愿意给我的女朋友们那么多真切的关心,和她们挥霍星月游荡的时间,却总是看不 见我身后一直站着一个女人,她的头发渐渐白,身体渐渐弱,脚步渐渐迟,一句抱怨 也没有地看着我匆忙的背影?为什么我就是没想到要把你这个女人看作一个也渴望看 电影、喝咖啡、清晨爬山看芒草、需要有人打电话说“闷”的女朋友? (14)我抽出一张湿纸巾,轻轻擦你的嘴角眼角。你忽然抬头看我——是看我吗? 你的眼睛里好深的虚无,像一间屋子,门半开,香烟缭绕,茶水犹温,但是人已杳 然。我低头吻你的额头,说:“你知道吗?我爱你……” (15)那是多么迟到的、空洞的、无意义的誓言啊。 (16)所以我决定给你写信,把你当作一个长我二十六岁的女朋友——尽管收信 人,未读,不回。 (选自《天长地久》 ,有删改) 23.文章开头先说“不言悔”,接着又说有后悔的事,是否矛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 解。(4 分) 答: 24.文章除了第 1 段,其他段落都用“你”来称呼母亲美君,这样写有何作用?(2 分) 答: 25.文章第(4)段所写的部分内容作者不可能亲眼看见,为什么还要反复说“我看 见”?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 分) 答: 26.文章第 9、12 两段都写了与美君无关的内容,这两段的作用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 析。(6 分) 四、语言运用(12 分) 近日,学校举行了“走进中国文化,感受传统家风” 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 下任务。 27.活动一:探究下列材料,结合材料写出你对家风的两点看法。(4 分) 答: 材料一: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12 月 24 日“家庭教育研究成果的出版与传播高层论 坛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与新书发布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呼吁:“家庭 教育应该以生活教育为本”。他指出,尽管家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家庭教育的 反生活化倾向却日趋严重。大量调研发现,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生活能 力的培养,睡眠和运动,有些父母甚至叮嘱还“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 管”。 材料二:无论是《颜氏家训》中的“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 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还是从流传至今的诸葛亮教子名 言,到《哈佛女孩刘亦婷》都可以看出家训的重要性。 材料三: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异常丰富,家训,家教,家风就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系 列。《大学》里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正是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最重 要的连接点。每个人都是由“家”走入社会的,家风就是社会风气的基础。 良好家风的形成必须靠家教,不幸的是。我们今天已经不自觉地将“教育”窄化为 “学校教育”,以为它就是教育的全部。我们并没有将“家教”安防在“教育”的重 要位置上,在这种语境下,家教甚至成为校外补课的同义词,这难道不令人担忧吗? 28.活动二:以下是几条家训,请你任选一条摹仿,写出一条家训。(4 分) (1)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2)勤俭节约,奋发图强。 (3).尊老爱幼,谦虚忍让。(4).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5)知足可常乐,家和万事兴。 29.活动三:有人说,学校教育重于家庭教育,因为孩子的主要时间是在学校,他受 到朋友老师的影响也比家长更大。请你作为反方反驳他的观点。(4 分) 观点(1 分)学校教育重于家庭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理由(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都十八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期初 2018 级语文十月月考 A 卷(共 100 分) 一、基础知识与应用(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3 分 A.妖娆(ráo) 娉婷(pìng) 冠冕(miǎn) 自惭形秽(suì) B.飘逸(yì) 忧戚(qì) 亵渎(xiè) 强聒不舍(guā) C.箱箧(qiè) 惊骇(hài) 劫掠(jié) 矫揉造作(jiǎo) D.诓骗(kuāng) 鲜妍(yàn) 摇曳(yè) 佝偻承蜩(táo) 解析: A 娉婷(pīng )自惭形秽(huì) B 忧戚 yōu qī 强聒不舍 guō D 鲜妍( yán )佝偻承蜩(tiáo)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3 分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 敬。 B.两个强盗对于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脏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C.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去视查。 D.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不可即,便 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解析:A 鹜一骛 B 脏一赃 C 查一察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3 分) A.这道数学题很难,在朱老师的提示下,同学们抽丝剥茧,终于确定了解题的思路。 B.在谈判中,如果对方稍一激你,你就恼羞成怒盲目行动,逞匹夫之勇,你就容易失 误。 C.我这题目,是从“敬业乐群”和“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中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D.同学们正在教室里大声喧哗,看到老师来了立即戛然而止。 解析:戛然而止专指声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3 分) A.金庸的武侠小说曾点燃了几代人的侠客梦。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解析:B 删除“通过”C“原因是…造成的"重复 D“培养”改为“提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8 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 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 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 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 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 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A )3 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 ,嘱托)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集,聚集) C.至若春和景明 (景,景致) D.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回家) 解析:B(集,停息)C(景,日光) D(归,一道) 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D )3 分 A.而:感极而悲者矣 后天下之乐而乐 B.若: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C.则:则有心旷神怡 则有去国怀乡 D.然:满目萧然 然则何时而乐耶 解析:D 然:…的样子/既然这样 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B ) 3 分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文: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 变,景象千变万化。 B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家、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被批评指 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行为, 这是为什么呢? D.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 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解析:B 国:国都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 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 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 化。从而与下文古仁人进行对比。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 想。 【答案】C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第③④段表明的是迁客骚人的情感变 化,而非作者。第③④段通过写阴晴景物变化和作者的心情,写出了迁客骚人因外物 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从而与下文古仁人进行对比,突出古仁 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品德。 三. 默写(共 6 分) 9.补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全答,按前两句给分) (2 分) ①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②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长沙过贾谊宅》) ③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长沙过贾谊宅》) 10.默写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首联和颔联或者温庭筠《商山早行》的颔联和颈联。 (4 分)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0 分) 人生准备“压舱石” (1)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 65 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 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 (2)的确,读书有了热情,持之以恒才能顺理成章。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 必一定有收获,关键得读好书。按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说法,读书是要为自己准备 “压舱石”——诚如空船航行时,为防翻船须备“压舱石”一样。 (3)读书该选择怎样的“压舱石”呢?或许各有各的说法,但文学、史学、哲 学、宗教、伦理、艺术等人文学的经典必是“压舱石”的精髓。因为古往今来的文化 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的原创性,大都蕴含在经典作品之中。如果说,读书使人 渐由遮蔽走向澄明的话,那么阅读经典便可有效缩短这中间的距离。比如阅读历史, 不仅让读书人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历史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之转变 成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唯有常读经典,多读经典,才能驱使人们培养理想情怀,树 立凌云之志。这便是经典的“压舱石”效应。 (4)阅读经典,还需与经典的阅读方法相匹配。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 里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去读一本好书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能像一位澳大利亚 的矿工那样适于自己的工作么?我的十字镐和铲子都就绪了么?我自己准备妥帖了 么?我的袖子是否已经卷到双肘,我的呼吸是否匀称,我的心情是否正常?’……这 样多问问极有好处,因为既然你所要寻求的金属就是作者的心灵与深意,那么他的语 言便是你要获得金属前必须敲碎和冶炼的岩石。你的十字镐是你自己的专心、机智与 学问;你的熔矿炉是你自己的善于思考的灵魂。”多读多问多思,专心致志,勤于积 累。人生有好的书籍相伴,有好的态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随,又何愁不能在开掘的 矿渣中拣到“纯净的宝石”呢? (5)读书绝无止境,要让经典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以智慧闻名于世的苏格拉 底,在 70 岁时还自认什么都不知道。这固然是他的谦逊,却更是他的智慧。不论是 谁,若想懂得自己生活的世界,哪怕一点点,就请您保持永不枯竭的读书兴趣,保护 好属于自己的“压舱石”,源源不断永远不要懈怠。 (6)让心灵俯就经典,让经典滋养灵魂,积累底蕴,振奋精神,修身明理,洞悉 人生。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能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根据文章意思理解,“压舱石”指的是__经典(作品)。(1 分) 12.请概述本文的三个分论点。(3 分) ①读书要读经典。②读经典要专心致志,善于思考。③要让经典不断充实大脑。 (3 分,每个要点 1 分。如答“要读好书”“要有相匹配的方法”“读书绝无止境” 等,每点得 0.5 分) 13.第(4)段引用的一段话中除道理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还运用了比喻论证法,论证了阅读经典所需的阅读方法,使论证更生动形象,说服力 强。(3 分,方法 1 分,作用 2 分) 13.下列哪个材料可以用作第(5)段的理论论据?为什么?(3 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②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第②个。因为陶渊明的话强调的是读书不必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当对书中 的内容有所领会,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于谦诗句的意思是把书卷当作多情老友,无 论何时何种状况都与之亲近。(3 分,选对 1 分,分析 2 分。如选择错误该题不得分) 五、15.作文(60 分) 根据下列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给咖啡加点糖,它会更香甜;给菜肴加点糖,它会更美味;给友情加点糖,它会更 长久;给成长加点糖,它会更坚韧。你曾在自己的生活中加点糖吗? 请以“给 加点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补充完整题目再作文,内容具体,描写生动,能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 的所感所悟,要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③不得 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 卷(50 分) 一、诗歌鉴赏:(共 4 分)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6.这首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2 分) 答:这首诗抒发了离愁别恨。(1 分)前两句通过“春潭”“系”住“画舸”、主客借 酒浇愁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通过“风雨”、“烟波”表现了离恨之苦。(1 分) 17.“载将离恨过江南”一句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2 分) 答:把无形的离恨写成有体积,有重量的可见可触的事物,化虚为实,(1 分)诗歌不 说画舸将怀着离恨的行客载过江南,却说“载将离恨过江南”,将离恨拟人化了(1 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 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 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 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 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 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 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 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 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 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 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 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 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 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1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 分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 (解析:D 特立:高耸挺立)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译文: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 做吗? (2)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译文: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 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吧! 20.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 度抒发无遗。“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你认为如何理解?4 分 答:以“直节堂”为又高又直的杉树旁建造的厅堂命名,“直节"喻刚直豪杰之士的品 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作者借物写人,托物言志,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 衷的赞美。 参考译文: 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 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 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举起的太常旗、像巍巍矗立的承露盘的柱。那种凛然 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 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 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里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 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树木刚生来时,没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 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 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 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 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 “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 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 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 《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 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 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 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 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 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 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 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 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 (一)名著阅读(4 分) 21. 艾青在他的长诗《大堰河一我的保姆》第一次使用了“艾青”的笔名。20 世 纪 30 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他诗歌的主要意象是 “ ”和“ ”。(2 分) 22 下面这首诗是艾青所写的《 虎斑贝 》(题目),这首诗歌最突出的表现 手法是 善用比喻 。 《 》 美丽的虎斑 闪灼在你身上 是什么把你磨得这样光 是什么把你擦得这样亮 比最好的瓷器细腻 比洁白的宝石坚硬 像鹅蛋似的椭圆滑润 找不到针尖大的伤痕 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 在万顷波涛中打滚 一身是玉石的盔甲 着最易受伤的生命 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 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3-26 题。(18 分) 给美君的第一封信 龙应台 (1)很多年以来,当被问到“你的人生有没有一件后侮的事”,我多半自以为豪 情万丈地回说:“没有,决定就是承担,不言诲。” (2)但是现在,如果你问我是否后悔过什么,有的,美君,其中一件后悔的事, 和你有关。 (3)我真的可以看见好多个你。 (4)我看见一个扎着两条粗辫子的女孩,跟着大人到山上去收租,一路上蹦蹦跳 跳,时不时停下来采田边野花,又滔滔不绝地跟大人说话,清脆的童音和满山嘹亮的 鸟鸣交错。我看见一个穿阴丹士林旗袍的民国姑娘,在绸缎铺里手脚利落地剪布卖 布,仪态大方地把客人送走,然后叉腰跟几个蛮横耍赖的士兵当街大声理论,寸步不 让。我看见一个神情焦虑的妇人手里紧紧抱着婴儿,在人潮汹涌的码头上盯着每一个 下船的男人,寻找她失散的丈夫;天黑时,她蹲在一条水沟边,拎起铁锤钉钉子,搭 建一个为孩子遮雨的棚屋。我看见一个在寒冬的清晨蹑手蹑脚进厨房做四盒热便当的 女人。我看见一个姿态委屈、语调谦卑,为了孩子的学费向邻居朋友开口借钱的女 人。我看见一个赤脚坐在水泥地上编织渔网的女人,一个穿长筒雨靴涉进溪水割草喂 猪的女人。我看见一个对丈夫坚定宣布“我的女儿一样要上大学”的女人。我看见一 个身若飘絮、发如白芒的女人,在丈夫的告别式上不胜负荷地把头垂下…… (5)我清清楚楚看见现在的你。 (6)你坐在轮椅中,外籍看护正在一口一口喂你流质的食物。我坐在你面前,握 着你满布黑斑的瘦弱的手,我的体温一定透过这一握传进你的心里,但同时我知道你 不认得我。 (7)我后悔,为什么在你认得我的那么长的岁月里,没有知觉到:我可以,我应 该,把你当一个女朋友看待? (8)女朋友们彼此之间做些什么? (9)我们常常约会——去看一场特别的电影,去听一次远方的乐团演奏,去欣赏 一个难得看到的展览,去吃饭,去散步,去喝咖啡,去医院看一个共同的老友。我曾 经和两个同龄女友清晨五点摸黑到寒冷的擎天岗去看日出怎样点亮满山芒草。我曾经 和几个年轻的女友在台东海边看满天星斗到凌晨三点。我曾经和四个不同世代的女友 在沙漠里看柠檬黄的月亮从天边华丽升起。我曾经和一个长我二十岁的女友在德国莱 茵河畔骑脚踏车,在纽约哈得孙河畔看大河结冰。 (10)而你,美君,从来就不在我的“女朋友”名单里。 (11)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陷阱——我是两个儿子的“后盾”;在他们蓄势待发的人 生跑道 上,嵌在“母亲”那一格的我,也要被“看不见”了。所以,十五年前我就开 启了一个传统——每一年,和他们一对一旅行一两次。十五年中一次一次的单独旅 行,我亲密注视着他们 从少年蜕变为成人,他们亲密注视着我从中年踏进了初老。 (12)有一天走在维也纳街头,绿灯亮时,一抬头看见灯里的小绿人竟然是两个女 人手牵手走路,两人中间一颗心。停下脚步,人们不断地从我身边流过,我心里想的 是你:当你还健步如飞的时候,为什么我不曾动念带你跟我单独旅行?为什么我没有 紧紧牵着你的手去看世界,因而完全错过了亲密注视你从初老走向深邃穹苍的最后一 里路? (13)为什么我把自己从“母亲”那个格子里解放了出来,却没有解放你?为什么 我愿意给我的女朋友们那么多真切的关心,和她们挥霍星月游荡的时间,却总是看不 见我身后一直站着一个女人,她的头发渐渐白,身体渐渐弱,脚步渐渐迟,一句抱怨 也没有地看着我匆忙的背影?为什么我就是没想到要把你这个女人看作一个也渴望看 电影、喝咖啡、清晨爬山看芒草、需要有人打电话说“闷”的女朋友? (14)我抽出一张湿纸巾,轻轻擦你的嘴角眼角。你忽然抬头看我——是看我吗? 你的眼睛里好深的虚无,像一间屋子,门半开,香烟缭绕,茶水犹温,但是人已杳 然。我低头吻你的额头,说:“你知道吗?我爱你……” (15)那是多么迟到的、空洞的、无意义的誓言啊。 (16)所以我决定给你写信,把你当作一个长我二十六岁的女朋友——尽管收信 人,未读,不回。 (选自《天长地久》 ,有删改) 23.文章开头先说“不言悔”,接着又说有后悔的事,是否矛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 解。(4 分) 答:文章开头先说“不言悔”,是作者对自己人生选择负责任的态度使然,接着又说 有后悔的事,是因为作者对母亲的人生有更深的体认,对亲情有新的领悟。 24.文章除了第 1 段,其他段落都用“你”来称呼母亲美君,这样写有何作用?(2 分) 答:用“你”来称呼母亲美君,第二人称不仅拉近了作者与写作对象的距离,显得更 亲切,而且增添了文章的抒情性。 25.文章第(4)段所写的部分内容作者不可能亲眼看见,为什么还要反复说“我看 见”?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 分) 答:以“我看见”将想象与回忆组合在一起,有利于较为清晰地表现美君的身份变化和 人生经历,让读者感受其人生的曲折;以“我看见”铺陈不同阶段的生活细节,有利于 表现美君的性格,让读者真切感知其个性的丰富;以“我看见”领起排比,增强文章感 染力。 ( 每条 2 分) 26.文章第 9、12 两段都写了与美君无关的内容,这两段的作用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 析。(6 分) 相同作用:都是以作者与亲友的亲密关系,来反衬作者与母亲之间存在的距离感,为下 文写自己后悔的内心活动做铺垫。(2 分) 不同:①第 9 段表现作者和女朋友交往与交流,与作者对母亲美君并没有真切地关心形 成对比,由此更深刻地表达出自己对母亲关注和交流不够的悔意;②第 12 段写作者如 何借助与儿子旅行来参与彼此的生命,建立深切的联系,与美君被自己忽视而不能从母 亲的身份中解脱出来形成对比,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爱与悔。(4 分) 四、语言运用(12 分) 近日,学校举行了“走进中国文化,感受传统家风” 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 下任务。 27.活动一:探究下列材料,结合材料写出你对家风的两点看法。(4 分) 答:1. “家庭教育应该以生活教育为本”。2. 家训的重要性古已有之。 3. 家风就是社会风气的基础。4 良好家风的形成必须靠家教。言之成理即可。 材料一: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12 月 24 日“家庭教育研究成果的出版与传播高层论 坛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与新书发布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呼吁:“家庭 教育应该以生活教育为本”。他指出,尽管家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家庭教育的 反生活化倾向却日趋严重。大量调研发现,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生活能 力的培养,睡眠和运动,有些父母甚至叮嘱还“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 管”。 材料二:无论是《颜氏家训》中的“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 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还是从流传至今的诸葛亮教子名 言,到《哈佛女孩刘亦婷》都可以看出家训的重要性。 材料三: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异常丰富,家训,家教,家风就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系 列。《大学》里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正是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最重 要的连接点。每个人都是由“家”走入社会的,家风就是社会风气的基础。 良好家风的形成必须靠家教,不幸的是。我们今天已经不自觉地将“教育”窄化为 “学校教育” ,以为它就是教育的全部。我们并没有将“家教”安防在“教育”的重 要位置上,在这种语境下,家教甚至成为校外补课的同义词,这难道不令人担忧吗? 28.活动二:以下是几条家训,请你任选一条摹仿,写出一条家训。(4 分) (1)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2)勤俭节约,奋发图强。 (3).尊老爱幼,谦虚忍让。(4).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5)知足可常乐,家和万事兴。 29.活动三:有人说,学校教育重于家庭教育,因为孩子的主要时间是在学校,他受 到朋友老师的影响也比家长更大。请你作为反方反驳他的观点。(4 分) 观点(1 分)学校教育重于家庭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