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20)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① 王维 天官动将星②,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出兵的预兆。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紧扣题目,“天官”“将星”点明了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B. 颔联描写两军对阵的场面,“鸣”字突出听觉,使人如闻震天军声,“万里”二字极写唐军阵势浩大。 C. 颈联揭示赵都督的内心世界,“辞凤阙”写出征,“取龙庭”写鏖战,无论是“辞凤阙”还是“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 D. 这首诗与王维诗中常见的淡远、清新、自然的风格不同,呈现出笔力雄健、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格调。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①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首联以“柳”字略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表现了送别的情谊。②对赵都督戍边报国的赞美之情。颈联“忘身”“报国”及尾联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征的赵都督甘愿驰骋沙场、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的高度赞叹。③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尾联寄寓了诗人不愿做皓首穷经的书生,而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志。 【解析】 1. B,“颔联描写两军对阵的场面,万里二字极写唐军阵势浩大”理解有误。 2 .首联"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写启程。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以天上的将星喻指赵的出发。这一巧妙的联想、比喻,同时还拓展了诗作开阔的空间,令人想到赵都督或许就是在这样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出发的。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时节是柳条发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惜别之情,深蕴其中。后两联表现赵都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戍边卫国的耿耿忠心。颈联"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正面写他立功报国的思想。这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无论"辞凤阙"或"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辞凤阙"在出征之前,"取龙庭"是在鏖战之后,可见决心始终如一。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议论结束全诗。上一联作正面抒情,这一联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书生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难免会有许多牢骚不平甚至生出弃文就武的想法。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因此借题发挥,作为对于赵都督的赞扬之词说了出来。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和董传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②,强随举子踏槐花③。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④。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⑤新湿字如鸦⑥。 【注】①董传:字至和,洛阳(今属河南)人。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即将赴汴京春试。②瓠叶:化用《诗经·小雅》“幡幡瓠叶,采之亨之”(“亨”同“烹”)的典故,言其宴席上菜肴粗陋、简约。③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正是举子应试的时间,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④择婿车: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⑤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⑥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本应写作“生涯裹粗缯大布”,词人颠倒词序增强了画面感,而且表示这种清贫是董传的生活常态。 B. 颔联连用两个典故,说明董传志向远大,不甘心过这粗茶淡饭的贫苦日子,决心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 C. 颈联中“寻春马”“择婿车”两个典故,暗含苏轼对董传讽劝,希望他不要被京城的浮华迷乱了心智。 D. 诗歌刻画了董传形象,他虽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不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2. 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①对董传生活贫困、久滞不仕的关切与同情。“粗增大布裹生涯”、“囊空不办寻春马”均言其清贫苦寒。②对董传饱读诗书、乐观向上的非凡气度的肯定与赞许。“腹有诗书气自华”言其不同寻常的精神风骨。③对董传积极进取、金榜题名的鼓励与祝福。“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鸡”是对董传给予的鼓励,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扬眉吐气。 【解析】 1. C项,“暗含苏轼对董传的讽劝,希望他不要被京城的浮华迷乱了心智”理解错误。 2.“粗缯大布裹生涯”,写董传粗丝绑发,粗布披身。“囊空不办寻春马”,“寻春马”是暗用孟郊《登科后》的典故。这里苏轼是说董传即便登科也没钱置办马匹,像孟郊那样“一日看尽长安花”。对董传生活贫困、久滞不仕的关切与同情。“腹有诗书气自华”,赞杨董传虽然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常人。“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这两句诗是承接上两句,继续对董传给予鼓励,希冀董传能够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对董传积极进取、金榜题名的鼓励与祝福。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 上 寇 准 春风千里动,榆塞雪方休。 晚角数声起,交河冰未流。 征人临迥碛①,归雁别沧州。 我欲思投笔,期封定远侯②。 [注]①碛(qì):指沙漠。②定远侯,班超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封定远侯。 1.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扣题写春到人间,边塞雪停;“方”字突出边塞下雪持续时间之长。 B. 颈联写征人临边、归雁北飞,表达了对戍边生活的厌倦与对故乡的思念。 C. 诗人通过对春天塞雪、冰河、迥碛等的描写,突出了边地的荒凉、严寒。 D. 全诗结构严谨,描写客观,景象阔远,气势雄浑,语言质朴,情感沉郁 2. 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尾联运用典故,汉代班超出击匈奴,出使西域,建立功勋,被封为定远侯。实际上是说自己想要投笔从戎,希望像当年班超一样建功立业。表明了自己愿意为国效力的雄心。 【解析】 1. B项,“表达了对戍边生活的厌倦与对故乡的思念”这一表述不当,脱离诗歌内容。 2.尾联“我欲思投笔,期封定远侯”的意思是:我准备扔掉笔参加军队,期望可以立下大军功。注:投笔,定远侯,化用了东汉班超投笔从戎立下军功被封为定远侯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像当年班超一样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雄心。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常见。 D. 本诗前半叙事、描写,后半以议论为主,叙事、描写、议论紧密关联。 2.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以景结情,一语双关地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 1. B项,“男儿屈穷心不穷”中“穷”在古代指身处困境,处境窘迫。并不是“生活贫穷”之意。 2.最后两句一语双关,,“寒风”,指代冬季,也代指处境困厄;“春柳”,象征春景,也暗示美好的处境。此句描写时间飞逝,前一秒还是寒风,下一秒就变“春柳” 。春风中看那垂下的条条柳枝,皆浓密如烟,表达作者对困厄境遇终将过去,对美好境遇终将到来的乐观信念,以景结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