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分析郑州市2010年高考语文质量分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量分析郑州市2010年高考语文质量分析

‎3 , . s ‎, , ,‎ ‎ ‎ 郑州市2010年高考语文质量分析 各位老师:‎ 下面,由我代表教研室中学语文科作郑州市2010年高考语文质量分析。今年的分析,按照教研室的要求,分2010年河南用全国卷分析及2011年高考复习建议、我市高考情况统计和2011年高考备考指导意见三个部分。‎ 下面先讲第一个内容:‎ 一、2010年河南用全国卷分析及2010年高考复习建议 ‎(一)试卷总体评价:‎ 作为新课标卷使用之前大纲卷的最后一次考查,2010年河南用全国卷以平稳、平和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试题在保持时代特色、生活特色的同时,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了课改精神,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命题形式不偏不怪,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1.试卷平稳。‎ ‎2010年河南用全国卷基本继承了往年的格局,试卷结构保持了相对稳定。‎ ‎(1)结构、题数、分值同去年。2010年河南用全国卷试卷由第Ⅰ卷(三大题)和第Ⅱ卷(四大题)两部分组成,共七大题,结构形式没有变化。全卷共21小题。第一部分为选择题,有10个小题共3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有11小题,共120分。试卷长度、题型、赋分情况都没有变化。这样一种平稳的态势,给考生以人文关怀,缓解考试压力,同时实现了与课改的平稳过渡。‎ ‎(2)试卷考查知识点大体同往年。如基础知识今年仍然考查的是识记字音、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四个知识点;小阅读的选文仍然是社科类文章,试题设置仍然是内容理解、分析综合、合理推断等传统题型;文言文的选材仍然是史传文,考查实词辨析、筛选信息、分析概括和翻译句子四个知识点;大阅读的选文仍然是散文;作文沿袭了“新材料作文”的设计思路,只是文字材料换成了漫画材料,让考生在阅读漫画材料后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全卷识记的内容很少,突出强调语文能力和素养,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并且要具体落实的目标一致。‎ ‎2.关注现实。‎ 语文学科高考命题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扣准时代脉搏,透视社会热点。2010年河南用全国卷体现了对现实的高度关注,人文气息浓厚。如第一大题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一直以现实生活语言为基础,成语、病句题材料里涉及“低碳生活”“学术大师”“职业培训”“发热门诊”等概念;第二大题以“情绪异常”为材料;第六大题的材料涉及“上海世博会”“低碳经济”;第七大题作文虽是漫画材料,但内涵丰富,发散性较好,与现实生活结合较紧,有利于不同考生根据个人实际选择合适的角度作文。这就提醒学生要关心现实,紧跟时代,而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3.紧扣考纲。‎ ‎2010年河南用全国卷依据《考试大纲》命题,对语言知识和表达(27分)、名篇名句默写(5分)、古诗文阅读(27分)、现代文阅读(31分)、写作(60分)五大块内容进行考查,知识点覆盖面大,A、B、C、D、E五个层级的能力也都考查到了,效果较好。阅读58分,写作60分,读写共占118分,突出强调语文能力和素养,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并且要具体落实的目标一致。另外,“名篇名句默写”均出自《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的篇目(屈原《离骚》、李白《蜀道难》、王勃《滕王阁序》)或“新课标初中语文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诸葛亮《出师表》、《<论语>十则》)。‎ ‎4.弘扬文化。‎ 文化性是引领高考语文试卷“高雅化”‎ 趋势的一贯追求。文言文阅读梳理了王祎这一有着非凡胆识的传统国人形象,这正是当前社会大力宣传歌颂的时代精神。诗歌阅读选择南朝梁文学家刘孝绰的《咏素蝶诗》,诗人一方面借洁白的蝴蝶以表示自己的品质的高尚与纯洁,另一方面借蝶之口表示自己在遭受到官场的多次沉浮之后依然对仕官的渴望与追求。表现诗人虽历经现实生活的悲欢沉浮,仍不失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给人以昂扬向上的文化指引。文学作品阅读借助“灯火”这一文学形象,表达人生中那些“永恒之火”的重要性,强调物质匮乏而精神不倒的可贵,警醒世人不能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作文的材料意在引导考生体味和反思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现象,既触及富二代、啃老族、90后的热点焦点,又显示了责任、事业、信念等思想与文化的深度。这些试题在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都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以乐观的心态和昂扬的斗志对待生活、对待人生。‎ ‎5.难度加大。‎ 从考生答题情况看,除了第一、二大题外,其他各大题得分率均低于去年,尤其是第三大题平均得分2.68分(09年6.03分),第七大题作文的平均得分(43.91分)也低于去年(09年45.31分)。从整体上看,2010年全省试卷平均得分89.45分,难度值0.60[05年平均得分97.09分(难度值0.65);06年平均得分91.08分(难度值0.61);07年平均得分92.2分(难度值0.62);08年平均得分92.7分(难度值0.62);09年平均得分98.53分(难度值0.66)],难度有所加大(高考语文试卷理想难度值在0.60-0.65之间)。‎ ‎(二)试卷整体分析 从统计数据分析来看,2010年全省试卷平均分为89.45分(难度值0.60),第Ⅰ卷平均分16.22分(难度值0.54),第Ⅱ卷平均分73.23分(难度值0.61)。‎ 下面从题型、知识内容、能力层级三方面分类对2010年河南用全国卷进行统计,列表如下:‎ 各种题型得分情况:‎ 题型 项目 选择题 译文、简答及默写 作文 全卷 题量 ‎10‎ ‎10‎ ‎1‎ ‎21‎ 分值 ‎30‎ ‎60‎ ‎60‎ ‎150‎ 平均分 ‎16.22‎ ‎29.32‎ ‎43.91‎ ‎89.45‎ 得分率 ‎54.07%‎ ‎48.87%‎ ‎73.18%‎ ‎59.63%‎ 各知识点得分情况:‎ 内容 项目 语言知识及运用 古诗鉴赏 默写 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现代文阅读 作文 题量 ‎7‎ ‎1‎ ‎1‎ ‎4‎ ‎7‎ ‎1‎ 分值 ‎27‎ ‎8‎ ‎5‎ ‎19‎ ‎31‎ ‎60‎ 平均分 ‎14.96‎ ‎3.84‎ ‎2.63‎ ‎7.71‎ ‎16.39‎ ‎43.91‎ 得分率 ‎55.41%‎ ‎48%‎ ‎52.6%‎ ‎40.58%‎ ‎52.87%‎ ‎73.18%‎ 各种能力层级得分情况:‎ 能力层级 项目 识记A 理解B 分析综合C 表达应用D 鉴赏评价E 题量 ‎2‎ ‎5‎ ‎4‎ ‎7‎ ‎3‎ 题号 ‎1、13‎ ‎5、6、8、11、15‎ ‎7、9、10、14‎ ‎2、3、4、18、19、20、21‎ ‎12、16、17‎ 分值 ‎8‎ ‎23‎ ‎15‎ ‎84‎ ‎20‎ 平均分 ‎4.67‎ ‎11.43‎ ‎6.29‎ ‎56.84‎ ‎10.23‎ 得分率 ‎58.38%‎ ‎49.70%‎ ‎41.93%‎ ‎67.67%‎ ‎51.15%‎ 从题型、知识内容、能力层级三方面分类对2010年河南用全国卷进行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 ‎1.试卷题型题量基本稳定,合理适中。导向性非常明显,突出强调了语文工具性、人文性、实用性、多元性、开放性的特点。‎ ‎2.全卷知识点分布比较合理。在语言知识 和语言表达、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几项内容的考查中,基本的知识点都覆盖到了,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并且比较接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 ‎3.试卷能力层级的分布比较适当。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主要考查A级和D级能力,占总分的18%;名句名篇主要考查A级能力,约占总分的3.33%;古诗文阅读主要考查B级、C级和E级能力,占总分的18%;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的是B级、C级和E级能力,约占总分的20.67%;写作主要考查的是D级能力,占总分的40%。‎ ‎4.考生的识记能力,表达运用能力相应较强,理解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相对欠缺一些,而能力层级最低的是分析综合能力。这说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提高缓慢。‎ ‎(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及2011年高考复习建议:‎ 第一大题“基础知识”。该大题有4道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答题情况]平均得分7.36分(5.30分),得分率61.33%(44.17%),得分率在七个大题中排名第三(倒数第一)。‎ 第一大题,与09年的题量、内容、分值完全一样。都是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分别考查了识记字音、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四个知识点。第1小题每个选项考查的是两个词语和两个成语,难度值比前两年的低。第2小题“移樽就教”不够常用,但结合语境仍可判断正确,所以得分率比去年好。第3小题考查了结构混乱、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语言材料离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联系,难度适中。第4小题近两年都考查了句子连贯,不过2010年所用材料更干扰性较强,所以比09年得分率稍低。‎ 题 号 A(%)‎ B(%)‎ C(%)‎ D(%)‎ 答案 平均分 难度值 ‎1‎ ‎4.83%‎ ‎12.51%‎ ‎68.07%‎ ‎12.83%‎ C ‎2.04 ‎ ‎0.68‎ ‎2‎ ‎4.76%‎ ‎56.37%‎ ‎24.36%‎ ‎12.75%‎ B ‎1.69 ‎ ‎0.56‎ ‎3‎ ‎4.70%‎ ‎42.61%‎ ‎34.92%‎ ‎15.92%‎ B ‎1.28 ‎ ‎0.43‎ ‎4‎ ‎78.37%‎ ‎2.34%‎ ‎4.89%‎ ‎12.59%‎ A ‎2.35 ‎ ‎0.78‎ 总起来看,第一大题“基础知识”识记字音、语句衔接两题得分率较高,成语运用、病句辨识两题的得分率较低,需要加大复习力度。‎ ‎[复习建议]‎ 因为2011年我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标卷”,下面是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2010年改为“全国新课标卷”)对“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知识点分布图:‎ 题号 题型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9(07、08年)/13‎ 客观 成语 成语 成语 成语 ‎20(07、08年)/14‎ 客观 病句 病句 病句 病句 ‎21(07、08年)/15‎ 客观 衔接 衔接 衔接 衔接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对“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的题型和知识点相对稳定,只考查了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三个知识点,分值9分(与“大纲卷”相比减少了3分)。因此,针对2011年高考备考,我们提出如下备考建议:‎ ‎(1)不留盲点,突出重点。虽然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没有考过字音和字形,但对二者的复习不能舍弃;当然,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三个知识点作为复习重点更要突出。‎ ‎(2)针对问题,查缺补漏。要针对2010年高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成语运用、病句辨识两题的得分率较低)进行强化训练。‎ ‎(3)总结规律,掌握技巧。在辨析成语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辨析语义, 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析对象,切忌谦敬错位和张冠李戴。③辨析色彩,切忌褒贬失当。④辨析语境,切忌重复或矛盾。⑤辨析位置,切忌搭配不当。有些成语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辨析病句”主要采用下面几种方法:(1)主干紧缩法。做题时要会“抓主干,理枝叶”,“抓主干”就是将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提取出来,以免受干扰信息的影响;“‎ 理枝叶”是指研究中心词的修饰限制部分(定语、状语、补语)。(2)替换比较法。即用同义词替换句中的词语来判断该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3)关联词诊断法。一是看前后句子关联词是否搭配,二是看关联词位置是否合适(复句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前)。(4)逻辑分析法。即看句子是否表意明确,符合逻辑。“句子衔接”题解题思路如下:①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统一性;②看语句顺序,考虑思维的合理性;③看关联词语,考虑句间关系的吻合性;④看画面色调,考虑情景的相融性;⑤看词语照应,考虑语脉的相承性;⑥看前后句式,考虑句子结构的一致性;⑦看上下文压韵,考虑音节的和谐性。⑧看标点符号,考虑语段结构的层次性。‎ 第二大题“科技文小阅读”。今年的选文与去年一致,是社会科学类说明文,选文从“情绪异常”入手研究其成因渊源,既有文化性,又具有时代特点。文章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设题角度不变,试题综合性不强。试题设置仍然是内容理解、分析综合、合理推断等传统题型;试题设置的角度依然保持在绝对化、以偏概全、不合逻辑等方面。符合“选文偏难,设题就相对简单”的命题原则,降低了命题的难度。该大题有3道小题,满分9分。试题数量和分值都与去年一样。只有第5小题命题方向有所变化,由去年的考查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到今年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其他两个小题变化不大。平均分比去年高。‎ ‎[答题情况]平均得分6.17分(5.27分),得分率68.56%(58.56%),在七个大题中得分率排第二(第五)。‎ 题 号 A(%)‎ B(%)‎ C(%)‎ D(%)‎ 答案 平均分 难度值 ‎5‎ ‎29.72%‎ ‎3.88%‎ ‎63.08%‎ ‎1.55%‎ C ‎1.89 ‎ ‎0.63‎ ‎6‎ ‎9.92%‎ ‎7.06%‎ ‎16.06%‎ ‎65.20%‎ D ‎1.96 ‎ ‎0.65‎ ‎7‎ ‎77.29%‎ ‎3.69%‎ ‎15.52%‎ ‎1.72%‎ A ‎2.32 ‎ ‎0.77‎ ‎[复习建议]‎ 因为2011年我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标卷”,下面是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2010年改为“全国新课标卷”)对“现代文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部分考查的题型、题号和知识点分布图:‎ 题号 题型 考查点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 客观 ‎“文学创作”(文学)‎ 概念 ‎ “变形”(艺术)‎ 概念 ‎“诗与歌词”(文学)‎ 理解 ‎“书法“(艺术)‎ 概念 ‎2‎ 客观 理解分析 理解 理解 理解 ‎3‎ 客观 理解分析 分析 推断 理解分析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对“现代文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部分考查的题型和知识点相对稳定(2009年第3小题考查“推断”超纲了,《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与大纲版《考试大纲》相比,去掉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考试内容)。因此,针对2011年高考备考,我们提出如下备考建议:‎ ‎(1)虽然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连续四年考查的都是社会科学类说明文,但对自然科学类说明文的复习不能偏废。‎ ‎(2)考查角度上,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整合、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考查的重点,注重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辨认、筛选整合、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3)树立整体阅读观念。首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进而把握文体及文体特点(自然科学类文章抓主旨,抓信息;社会科学类文章抓观点,抓材料)。‎ ‎(4)坚持“三字方针”:读(题干选肢,审清题意)、找(即“对题读文”,找出选肢在原文中的位置范围)、比[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有无漏、衍、换现象——如此物变彼物(张冠李戴),或然当必然(说法绝对),将来变现在(时态不当),部分成全部(以偏盖全),结果变原因(因果颠倒),有一却说三(夸大作用),指此却是彼(指代不清)等]。‎ 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文段选自《明史·王祎传》,继续保持全国卷从“二十四史”中选人物传记的思路。所选文段事件清晰、生难字比去年稍多,阅读难度稍大。试题设题角度与去年相同,考查了实词、人物评价(筛选信息)和文意理解。该大题有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答题情况]平均得分2.68分(6.03分),得分率30%(67%),在七个大题中排倒数第一(第二)。本题的平均分为历年最低,难度较大。‎ 题 号 A(%)‎ B(%)‎ C(%)‎ D(%)‎ 答案 平均分 难度值 ‎8‎ ‎19.86%‎ ‎25.41%‎ ‎26.07%‎ ‎26.85%‎ B ‎0.76 ‎ ‎0.25‎ ‎9‎ ‎17.74%‎ ‎44.21%‎ ‎14.03%‎ ‎22.22%‎ B ‎1.33 ‎ ‎0.44‎ ‎10‎ ‎2.21%‎ ‎34.09%‎ ‎19.82%‎ ‎42.08%‎ C ‎0.59 ‎ ‎0.20‎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考点解说]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答案为C项[C项“能充分说明道理”错,文中“经明理达”说的是他通晓经传明白道理。但B项也欠准确,“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意为“太祖表扬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是没有都听从”,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能等同吗?D项同样欠准确,原文是:“(王祎)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而D项说“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依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所以“先……继之……”是不太恰当的。]此类题信息量大,能综合考查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因此年年都考。解答时要先整体理解文章内容,“传记类”要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对表示时间、地点、事件、官职及其变化的词句要格外敏感。然后要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核对比较,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还要了解此类题的常设“误区”: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正误掺半、混淆已然与未然等。‎ 第四大题“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赏析、名篇名句默写”。该大题有3个小题,满分23分。平均得分11.50分(13.95分),得分率50%(60.65%),得分率在七个大题中排第五(第四)。‎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难度值 ‎11‎ ‎10‎ ‎5.03‎ ‎0.50‎ ‎12‎ ‎8‎ ‎3.84‎ ‎0.48‎ ‎13‎ ‎5‎ ‎2.63‎ ‎0.53‎ ‎11小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语句取自第三大题的文言文选段),这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古文翻译的原则是直译,其中凡是关键词语处都是给分点。该题10分,平均得分5.03分(6.59分),得分率50%(65.95%)。‎ ‎[答题情况](1)小题满分5分,平均分为3.37,难度为0.67;(2)小题满分5分,平均分为1.66,难度为0.33。‎ ‎[考点解说](1)句中两个考查点“会”、“危言”,一个难点“脱脱”。“会”可译为“恰巧”,“危言”可译为耸人听闻的话”。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3分。如果“会”译成“正好、碰巧、正碰上、正赶上、适逢、恰逢”;“危言”译成“恐吓的言语、危言耸听的言语、狠话、吓人的话”等意思相近的词语也算对。但“危言”译成“危险(严厉、恶毒)的言语”不可,因显示不出“威胁”之意。说“脱脱”是难点,是不少考生看不出这是个元朝官吏的名字,影响翻译,但聪明的学生若能看到“脱脱”紧挨着出现4次之多,两处处于主语位置,两处处于宾语位置,应该猜出是人名。‎ ‎(2)句中三个考查点“既”、“讫”、“馀烬”,一个难点是“爝火”。“既、讫、馀烬”‎ 三个关键词是得分点,每译对一个得1分,译出大意给2分。“既”可译为“已经、已然”。“讫”可译为“结束、终结、终止、完结、终了”等,但“停止、完毕”不可,因为它们是不及物动词。“馀烬”可译为“微火残灰、馀灰、烧完后的火灰”等意思相近的词语。有些考生对句子大意理解有误,关键词“讫、馀烬”的翻译也不尽准确,导致失分。“爝火”是指小火把,较生僻,影响考生准确翻译。‎ ‎[复习建议]‎ 因为2011年我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标卷”,下面是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2010年改为“全国新课标卷”)对“文言文阅读”部分考查的题型、题号和知识点分布图:‎ 题号 题型 考查点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 客观 ‎《新唐书•韦丹传》(史传)‎ 实词 ‎《晋书•嵇绍传》(史传)‎ 实词 ‎《宋史•朱昭传》(史传)‎ 实词 ‎《明史•花云传》(史传)‎ 实词 ‎2‎ 客观 筛选信息 筛选信息 筛选信息 筛选信息 ‎3‎ 客观 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 ‎4‎ 主观 翻译10分 翻译10分 翻译10分 翻译10分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对“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考查与“大纲卷”一样选择的是“史传类”文章,设题角度与“大纲卷”相同,考查实词、人物评价(筛选信息)、文意理解、翻译句子四个知识点,题型和赋分也与“大纲卷”相同。因此,针对2011年高考备考,我们提出如下备考建议:‎ ‎(1)要回归课本,做好知识积累。由于高考文言文的命题原则是材料出课外的,但考点的内容根基在课内。所以文言文复习一定要抓好课本复习,把每一课常见文言现象归纳整理一下,如文言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虚词(《考纲》规定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8个)、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主谓倒装等)]等,要求常读常记,每一用法要至少记一个例句,使文言知识条理系统,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要精讲精练,掌握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可将给出的词义代入原句,通顺就对不通就错。“筛选并提取信息”题,先找出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要注意“谁的”“什么性格”。“内容的概括与分析”题,注意人物、事件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要注重归纳分析。“文言文翻译”题,首先要牢记“六字法”,即“留”(保留原文中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物名等)、“对”(就是对译。在实词的使用上,文言文多用单音节的词,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的词,翻译时应先考虑是否能找到与之相应的、有共同构词语素的双音节词)、“换”(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意义已发生变化的文言词语)、“删”[删去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或表语气、或表停顿、或凑音节、或表连接)的虚词]、“补”(就是补充。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常见的省略有省略主语、宾语――包括介宾短语的宾语以及个词“于”等,翻译时应根据语义补出,并将其加上括号;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调”(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留、对、换、删”是用于解词,针对词汇的翻译而言的;“补、调” 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象,是针对句子的翻译而言的。其次是做到四注意:①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②注意特殊句式;③注意词类话用;④注意译文通畅。‎ ‎(3)要坚持“直译”,培养语境意识。理解翻译句子时注意要逐字逐句直译,要字字落实;要联系语境理解句意,高考考查词语句子都离不开具体语境,即“动态意义”,非“静态意义”――词典中的意义。翻译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去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12小题是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该小题8分,平均得分3.84分(5.11分),得分率48%(63.86%)。今年的诗歌鉴赏选的是南朝梁文学家刘孝绰的诗《咏素蝶诗》,第(1)小题侧重考查诗歌描绘的画面及表达技巧,第(2)小题重点考查对诗歌情感观点的理解和鉴赏。‎ ‎[答题情况](1)小题满分3分,平均分为1.28,难度为0.43;(2)小题满分5分,平均分为2.57,难度为0.49。‎ ‎[考点解说](1)实际是串讲前六句的意思,关键是抓住诗中的各种意象,注意诗中表现的主体“‎ 素蝶”,在句子中都是省略的;第二问围绕描写的方法回答。只要所答内容包含两问的正确内容即可。第一问1分,答出4项(包括4项)活动以上可得满分;第二问共2分,答出蝶与他物的关系给1分,答出蝶自身的反应给1分。若答成“通过以物衬物的白描手法动态地来描写”之类的意思也给分,其中“衬托、白描”出现一个给1分。[该小题的评分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应该给4分比较恰当。“活动”2分,“怎样描写”2分。评卷要求“活动”1分,写出4种以上才可以得分,不太合理。]‎ ‎(2)第一问从诗中的意象入手,通过相似、相类的联想,联系诗人的思想感情、态度,概括诗人宦海沉浮的复杂感受;第二问围绕“诗言志”的常用手段——托物言志回答。‎ 答出含意的,给3分。参考答案中的三句话,答出一句给1分;其中“活动的描写”可替换为“动作描写”等,关键词“悲欢”和“沉浮”、“依恋”和“向往”两组中的两个关键词只要各答出一个即可得分,“最后两句”可以不答出。答出表现手法的,给2分。“托物言志”可替换为“借物喻人、借物寓意、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等,答成“象征”不给分。(该小题的题干“这首诗有什么含义”,问题模糊,不如“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题能力层级较高,题目设计从所写景物到所表达的情感,符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回答时可以从诗歌的具体内容着手进行分析,把握诗歌中素蝶形象的特点,再结合议论抒情语句,基本可以理解作者的情感观点。表现手法可从表达方式(如景与景之间的动静、虚实、古今、乐哀等关系,景与情之间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关系),修辞方式(比喻、拟人、夸张等)、篇章结构(烘托渲染、过渡照应等)几个方面分析。‎ ‎[复习建议]‎ 因为2011年我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标卷”,下面是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2010年改为“全国新课标卷”)对“古代诗歌阅读”部分考查的题型、题号和知识点分布图:‎ 题号 题型 考查点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8‎ 主观 宋诗《小斋即事》(刘一止)‎ 句意 宋诗《题李世南花屏》(蔡肇)‎ 意象、意境 宋词《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意境 乐府诗《雨雪曲》(南朝陈•江总)‎ 意境、词语 ‎9‎ 主观 意象、情感 情感、技巧 技巧、感情、主题 技巧、感情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对“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的考查,分值11分(与大纲卷相比增加了3分);题型相对稳定,两个小题,均为主观题;选材上看,两次选宋诗,一次选宋词,一次选乐府诗;考点设置上看,大多是“一诗两问”,重点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大多以单独鉴赏的方式考查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因此,针对2011年高考备考,我们提出如下备考建议:‎ ‎ “古代诗歌”复习要培养三种意识:‎ ‎(1)培养审题意识。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下笔前一定要吃透题干要求。‎ ‎(2)强化解题流程。古诗鉴赏的解答应该遵循这样三个步骤:第一,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读懂诗歌要注意“五看”: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诗歌,四看注释,五看试题。第二,看清要求,明确方向。第三,注意表达,规范柞答。‎ ‎(3)规范答题意识。掌握答题的常用模式、基本思路。比如: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景物特征+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点评性语句(点评特征、手法技巧、情感意境等);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又如“炼字”题的答题顺序:解释字义,将字放在句中翻译诗句,说一下该字本身的好处(活用或修辞手法),探讨一下该字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再看一下该字在表达诗人思想情感和主题上的作用。在答题格式上,—般是先观点,后理由;先概括,后具体。‎ ‎13小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名句名篇默写强调整篇意识,默写内容以高中课本为主,同时加入初中所学的名句,难度较往年低一些。该小题5分,平均得分2.63分(2.25分),得分率52.6%(44.90%)。‎ ‎[答题情况]满分5分,平均分为2.63,难度为0.47。考生易错的字有“‎ 颓、雌、从、规、渐、贰、德、矣、鹜”等,易多字少字的有“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等。‎ ‎[考点解说]本题考查考生对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这个题目要求考生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记忆,一些必备语段必须默写得准确无误。今年“名篇名句默写”均出自《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的篇目(屈原《离骚》、李白《蜀道难》、王勃《滕王阁序》)或“新课标初中语文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诸葛亮《出师表》、《<论语>十则》)。其中有两点值得关注:《离骚》07、09、10三年考查,《蜀道难》08、09、10连续三年考查,这充分说明考过的不一定就不考了,考生备考还是要全面关注《考试大纲》规定的热点篇目;考查内容初、高中均有,“新课标初中语文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不能忽视。‎ ‎[复习建议]‎ 因为2011年我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标卷”,下面是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2010年改为“全国新课标卷”)对“名篇名句默写”部分考查的题型、题号和知识点分布图:‎ 题号 题型 考查点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0‎ 主观 ‎《庄子••逍遥游》‎ ‎《蜀道难》(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经••氓》‎ ‎《锦瑟》(李白)‎ ‎《泊秦淮》(李白)‎ ‎《醉翁亭记》(李白)‎ ‎《出师表》(李白)‎ ‎《陋室铭》(李白)‎ ‎《虞美人》(李白)‎ ‎《劝学》(李白)‎ ‎《马说》(李白)‎ ‎《游山西村》(李白)‎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对“名篇名句默写”部分的考查,分值6分(与大纲卷相比增加了1分),一个小题,不再是二选一,选句涉及初中、高中,以高中为主的倾向并不明显。因此,针对2011年高考备考,我们提出如下备考建议:‎ ‎(1)分散记忆,默写准确。对《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标初中语文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一定要会背默,尤其是篇中的易混易错字一定要记准确,不能似是而非。‎ ‎(2)写后检查,认真细心。要养成写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第五大题“文学作品阅读”。选材仍然是富有时代色彩、文化色彩的文艺性散文,今年选的是台湾作家萧萧的《灯火》。这篇散文意象鲜明,纪录了少年情怀的真挚与年少激情,以“人”为中心点去探讨人与灯火的关系,纪录上一代的农村生活,也写出人世间的关怀与领悟。该大题有4个小题,共22分。考查内容涉及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和归纳主要信息,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平均得分10.22分(06年9.15分,07年13.48分, 08年11.71分,09年12.75分),得分率46.45%(57.95%) ,难度略有增加,在七个大题中排第六(第六)。‎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难度值 ‎14‎ ‎6‎ ‎2.05‎ ‎0.66‎ ‎15‎ ‎4‎ ‎1.79‎ ‎0.55‎ ‎16‎ ‎6‎ ‎2.90‎ ‎0.52‎ ‎17‎ ‎6‎ ‎3.49‎ ‎0.42‎ ‎[复习建议]‎ 因为2011年我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标卷”,下面是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2010年改为“全国新课标卷”)对“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部分考查的题型、题号和知识点分布图:‎ 题号 题 型 考查点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1‎ ‎(1)‎ 客 ‎11分析概括 ‎11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林冲见差拨》(《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 ‎《二十年以后》([美]欧•亨利)‎ ‎《孕妇和牛》(铁凝)‎ ‎《保护人》([法]莫泊桑)‎ ‎(2)‎ 主 ‎12表达技巧 ‎12表达技巧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3)‎ 主 ‎13人物形象 ‎13人物形象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4)‎ 主 ‎14探究 ‎14评价探究究 评价 鉴赏探究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1)‎ 客 ‎《叶圣陶在四川》(《叶圣陶和他的世界》)‎ ‎15分析概括 ‎《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盛宣怀传》‎ ‎15分析概括 ‎《寻找教育的曙光》(陶行知传《爱满天下》)‎ 分析概括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传》)‎ 分析概括 ‎(2)‎ 主 ‎16提取信息 ‎16提取信息 理解分析 理解分析 ‎(3)‎ 主 ‎17理解分析 ‎17理解分析 表达技巧 理解分析 ‎(4)‎ 主 ‎18探究 ‎18评价探究 思想感情 鉴赏探究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对“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部分的考查,题型和考查点相对稳定。因此,针对2011年高考备考,我们提出如下备考建议:‎ ‎(1)虽然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连续四年考查的都是小说(两中两外),但对散文的复习不能偏废。‎ ‎(2)虽然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四年考查的都是人物传记,但对人物访谈、新闻报道等的复习不能偏废。‎ ‎(3)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一个系统的阅读、解答的思路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文学作品阅读”的测试类型是:①“是什么?”——文字与意蕴;②“为什么?”——目的与作用;③“怎么样?”——妙笔与败笔。‎ 答题步骤是:①品读题目,缘文驰想。文章题目,往往是从一篇文章中冶炼出的精华,它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②揣摩题干,有备而读。研读题干,看命题人问的是什么?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哪些是较易的?哪些是较难的?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本,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浏览首句,略知梗概。一般散文,都是由若干自然段组成的。每一段又都有一个主要意思。首句往往与本段内容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整合首句,能使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④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散文中的三类句子不容忽视:文意类——主旨句、深化句、警示句、情感句;结构类——总启句、衔接句、归结句、起始句;修辞类——比喻句、引用句、矛盾句、反问句。⑤深思熟虑,精确表达。深思熟虑、精确表达是散文阅读的最后一步,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深思熟虑,才能精确表达。在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⑥依据分数,分条答题。‎ 第六大题“语言运用和表达”。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语言的概括分析能力,仿写能力。该大题有3个小题,共15分。平均得分7.60分(9.92分),得分率50.67%(66.13%),在七个大题中排名第四(第三)。‎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难度值 ‎18‎ ‎4‎ ‎2.51‎ ‎0.63‎ ‎19‎ ‎5‎ ‎0.84‎ ‎0.17‎ ‎20‎ ‎6‎ ‎4.26‎ ‎0.71‎ 今年语言运用题考查了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和仿写,三道试题考查点仍是《考试说明》规定的基本能力。18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集中在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上,其中涉及语言表达的适用对象、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上的细微差别问题,体现了试题的综合性;但是该题与前两年考查词语的使用相比,采用二选一的形式,难度降低了一些。19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及语言的分析概括能力,要求补写总括性的句子,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题型并不新鲜,但是考查角度不是简单的总括,而是要求从题干规定的角度在保证连贯的前提下的总括,审题难度比较大,所以平均分非常低 ‎。20题是传统的仿写题,题目要求具体明确,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语言文采方面没有过高的要求,但是所给例句特点较为复杂,考生要想写出与例句水平相当的句子,还要依靠活跃的思维和深厚的生活感悟。第六大题一向是高考的实验田,稳中求变在这里总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18题是社会热点问题,19题是生活时尚问题,20题正是人文关怀话题。‎ ‎19小题“补写总括句”,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及语言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答题情况]本题满分5分,平均分为0.84,难度为0.83。‎ ‎[考点解说]①处应特别注意语境提示的“广泛”“前沿”“经济理念”,不好下严格的定义;②处特别注意语境提示的“也涉及”,暗示指向范围。答出①,给2分。①中的“约定俗成”可换成“统一”“固定”“一致”“一定”,“定义”也可换成“说法”“解释”;针对①,考生如答出任一种具体定义的,则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能形成合理的总括性句子,可酌情给分。答出②,给3分,其中答出“广泛的产业领域”给2分;答出“管理领域”给1分。②中“广泛”可替换成“许多”“诸多”,“广泛领域”可换成“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方方面面)”;②中考生若列举,列举出2项的不给分,列举出4项的可给3分。字数超出15个字的扣1分,且最多扣1分。考生往往将①答成某种具体的定义,②则答成对①内容的补充,失分较多。[19小题考查的角度很好,但标准答案的设置不够科学,不够严密,导致学生几乎全军覆没。答案:(1)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2)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答案给的当然非常好,但是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在第一空往往答不出来,有些学生把第二空的内容分成两个部分来回答,其实也是很不错的,可是只能得很低的分数。在提问时“低碳经济其实……低碳经济也涉及……”,如果能把“也”改成“主要”是不是更好?这样的高规格的考试,标准答案的设置还是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实际。]‎ ‎[复习建议]‎ 因为2011年我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标卷”,下面是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2010年改为“全国新课标卷”)对“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知识点分布图:‎ 题号 题型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2(07、08年)/16‎ 主观 仿写(比拟排比)‎ 虚词 修改病句 补写 ‎23(07、08年)/17‎ 主观 补写 仿写(比喻排比)‎ 仿写(夸张比喻拟人)‎ 仿写(排比拟人)‎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对“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的题型和知识点相对稳定,两道题中,一道连续四年考查了仿写;另一道两年考查了补写,一年考查了虚词,一年考查了修改病句。分值11分(与大纲卷相比减少了4分)。因此,针对2011年高考备考,我们提出如下备考建议:‎ ‎(1)不留盲点,突出重点。在高考复习时,语言表达的各种考查方式都要训练到,同时,仿写作为复习重点更要突出。‎ ‎(2)总结规律,掌握技巧。‎ 第七大题“写作”。平均得分43.91分(07年42.64,08年45.10),得分率75.51%(06年77%,07年71.07%,08年75.17%,09年45.31),在七个大题中排名第一(第一)。作文沿袭了“新材料作文”(已连续五年考查)的设计思路,给材料而不给话题,让考生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今年作文所选材料在形式上大胆回归,使用漫画,在新材料作文稳定考查的情况下有了审题难度稍稍增加的变化。‎ ‎[考点解说]作文试题继2007年之后再一次采用了图画材料,考查观察能力,更重点考查对漫画寓意的理解和把握,千人可有千面,自由与束缚统一,限制与开放融合,既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增强了能力区分度。本题的审题方法是全面理解画面内容,仔细品味关键语的提示和细节的夸张,认真思考这些信息中隐含的观点,从而准确把握漫画的寓意。‎ 这个作文命题承袭了07年以来关注社会生活的思路,但从前三年较为具体的社会事件,深化到了一种心态、一种观念,是对当代社会价值取向、观念的改变与传承关系的深入思考,既触及“大学生就业难”、“富二代”、“啃老族”、“90后”等热点、焦点问题,又显示了“责任、事业、信念”等思想与文化的深度。就写作体裁的选择看,漫画命意偏重理性思考,从而使写作较偏重议论文体;但同样也给了散文或记叙性文体以很大的发挥空间,尊重了学生语言表达的个性特征。不论聚焦国家社会,还是抒写个人情怀,考生切合自己人生发展的话语背景,都有情可表,有理可言。‎ 漫画画面解读:猫分为两类,一种是虽有鱼吃但仍奋力地捉老鼠,一种是只顾吃鱼、反对捉鼠。‎ 四只猫的表现(从左至右)为:第1只——吃完了鱼,双手抚肚,一幅悠然自得的样子,心满意足,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第2只——听第3只猫发议论,其前面的鱼未动分毫,表情充满狐疑,不知该吃鱼还是该捉老鼠,作沉思状,表现出拿不定主意。第3只——态度明确,大声斥责“捉鼠猫”,试图规劝别的猫接受他自以为是的观点,自己不捉鼠还讽刺别的猫,一副真理在握的样子。这三只猫是吃鱼派,也是漫画作者批评讽刺的对象。第4只——不顾其他猫的不屑讽刺,奋力捉鼠,是一只尽职尽责的猫,突出其猫的本性、本能、本色不变,坚守职责。这只猫应是漫画作者赞扬的对象。‎ 整幅漫画的寓意:①不忘本分、职守、本职工作;②不能贪图享乐;③不能坐享其成等。‎ 综观画面透视意蕴,可以分两类七个角度立意:‎ 第一类:有鱼吃但仍奋力捉鼠者。‎ ‎①专注于本职工作,不管别人的风言风语、冷嘲热讽;‎ ‎②思考在现代社会,即使有鱼吃,有条件享受也不忘捉鼠。环境变了,生活好了,但也应居安思危,不忘职责,努力进取。‎ 第二类:只顾吃鱼和拥有鱼反对捉鼠者。‎ ‎③人的生活环境与生存技能的退化;‎ ‎④享乐思想的蔓延对年轻人的影响;‎ ‎⑤不劳而获、坐吃山空的后果。不捉鼠的猫影射了只享用父辈的成果,如啃老族等,贪图安逸,得过且过,混饭吃终有混不下去的一天;‎ ‎⑥不干事的人对干事的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横加指责,现实中有些部门人浮于事,权责不分;‎ ‎⑦追根溯源,造成猫不捉鼠的根源,谁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在于家长的庇护、溺爱,在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能一味地埋怨孩子们。‎ 以上两大类七个角度都算符合题意,比如:责任/坚守心中的职责/居安思危/勤劳/自食其力/不忘本/不忘本性/坚持本分/本真/守住底线/苦练技能/奋斗/忧患意识/忧劳可以兴国等。‎ 谈及漫画中的要素,但一味赞美吃鱼反对捉鼠、论生态平衡、谈构建和谐社会等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另起炉灶,随意发挥,与漫画毫无联系,比如片面论述“时代、选择、落叶归根、孝道”等视为偏离题意。‎ ‎[评分标准]‎ 作文评分等级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 础 等 级 内 容 ‎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 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 征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句子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 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 ‎3.有文采 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 (12)见解新颖 (13)材料新鲜 (14)构思新巧 (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6)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复习建议]‎ 因为2011年我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标卷”,下面是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2010年改为“全国新课标卷”)对“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知识点分布图:‎ 题号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4(07、08年)/18‎ 新材料作文 生活故事:‎ 实验——辩证看创造 新材料作文 生活故事:‎ 放生——辩证看行善 新材料作文 生活故事:‎ 助人——要不要行善 新材料作文 动物故事、生活故事:‎ 成长——环境与成才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对“作文”部分的考查,连续四年考查的都是“新材料作文”。因此,针对2011年高考备考,我们提出如下备考建议:‎ ‎1.储备材料:(1)从生活中观察、体验。(2)从媒体上收集、整理材料。(3)在读书时积累素材。(4)从课本中寻找亮点。‎ ‎2.作文要能表现个性特点:(1)构思个性化。(2)选材个性化:①典型材料——以一当十;②现实材料——拉近距离;③新颖材料——吸引眼球。(3)语言个性化。‎ ‎3.作文训练应注意的几点:(1)加强审题训练。审对题是学生作文的第一要事,在审题上首先应注重三种能力:筛选提炼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联想感悟能力。(2)加强“新材料作文”和“新命题作文”(新命题作文的主要命题形式是“题目+限制”或“引导语(或阐释语)+题目+限制”。这种命题形式糅合了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特点,很好地体现了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统一,使学生更容易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将是今后命题的热点。)的写作训练。(3)写文章一定要点明中心。建议考生写明白文,开头或结尾要点明中心;或运用抒情句或议论句点明中心。如果写议论文,最好在第一段就明确点出自己的观点。(4)命一个好标题。“题好文一半”,好的标题能让阅卷老师看一眼就可以知道考生是否正确理解了作文材料的要求,是否看懂了材料的含义。而过于含蓄的题目,让阅卷老师看得一头雾水,看不出考生要写什么内容,很难打高分。(5)各种作文文体都要练一练,尤其要加强议论文规范写作训练。选例要准确、典型、多样、新鲜;叙例要简明概括、角度适当、倾向鲜明;要会议例和扣题。不同文体,不同作文类型的结构安排和技巧方法不同;但应试作文最好的结构不是“层进式”,而是“并列式”。因为“层进式”结构的文章,老师要从前到后逐字逐句解读,方能把握文意;而“并列式”结构的文章,材料清晰,一目了然,老师用较短时间就能全面把握文意。(6)文章结构要完整,不管什么类型文章,在结构安排都应该注意:首尾圆合,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承上启下、过度自然。尤其是文章的开头一定要写好。要懂得“凤头、猪肚、豹尾”等写作常识。(7)字体要美观大方,起码要端正清晰,不要随手涂抹;写完后,一定要检查一下,把错别字(包括运用不规范的标点符号)纠正过来;不要在文章中出现不规范用语(如夹杂英语、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七个大题中,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第四大题(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赏析、名句名篇默写)、第五大题(文学作品阅读)得分率较低,是薄弱环节。希望在新一届的高三复习工作中引起老师的重视。‎ 二、2010年我市高考主要数据统计 这里需要说明的两点是:①今年本科线有三个:1本线(即重点线)、2本线(即统招本科线)和3本线(即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等线),教育局要求仍按3本线算优秀率,专科线算良好率;②‎ 因上级要求,涉及学校的具体数据没有提供。‎ ‎[表1] 2010年郑州市高招成绩统计(理科)‎ 语文:市平均分 95.65(101.35) 最高分128 人数 31882(33090-1208)‎ ‎ 1本线 108(113) 2本线 102(108)‎ ‎3本线 96(104) 优秀率 55.99%(45.91%)‎ 总分: 3本线 444 优秀率 53.99%(44.35%)‎ 语文:专科线 89(98) 良好率 76.50%(68.73%)‎ 总分: 专科线 362(407) 良好率 75.88%(66.64%)‎ ‎[表2] 2010年郑州市高招成绩统计(文科)‎ 语文:市平均分 90.24(97.20) 最高分128 人数 30670(29860+810) ‎ ‎ 1本线 113(118) 2本线 106(112)‎ ‎3本线 101(108) 优秀率 25.44%(23.12%)‎ 总分: 3本线 450(476) 优秀率 24.11%(21.02%)‎ 语文:专科线 95(102) 良好率42.93%(41.73%)‎ 总分: 专科线 397(416) 良好率 40.20%(39.11%)‎ 注:[表1][表2]中的数据未包括保送生。‎ 三、2011年高考备考指导意见 ‎2011年我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程试卷,现根据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命题特点,对2011年高考备考提出备考建议,仅供参考。‎ ‎(一)新课程高考试题特点 ‎1.结构与分值的设置:‎ ‎(1)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共70分,第II卷共80分。‎ ‎(2)第I卷(阅读卷)分为甲(必考题)和乙(选考题)两部分,其中甲(必考题)包括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共9分,命题形式是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第二两大题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该大题又分:文言文阅读(19分),命题形式与分值跟原来大纲卷相同;古代诗歌阅读(11分),较原来分值增加了3分;名篇名句默写(6分),较原来分值增加1分,且不再是二选一,选句涉及小学、初中、高中,以高中为主的倾向并不明显。乙(选考题)分为两部分: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4小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5分,4小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选做一题。较原来的试卷结构,该部分有两个变化,一是分值增加了3分,二是学生可以选做。‎ ‎(3)第II卷(表达题)包括两部分: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其中前3个小题为选择题,三年来考查的都是成语、病句和衔接,每小题3分,共9分;后2个小题为主观题,共11分。第六大题写作,60分,三年来一直是考新材料作文。较原来试卷结构,该部分变化有二:一是基础知识选择题减少了1题,减少3分;二是原来语言运用的主观题减少1题,减少4分。‎ ‎2.相比大纲卷的变化:‎ ‎(1)考查内容的顺序和分值有所调整(见上)。‎ ‎(2)把原来第一、六两个大题合并为一个大题放在写作之前,分值由原来的27分减少为20分(-7分)。‎ ‎(3)一开始就使学生进入阅读状态。‎ ‎(4)选考文本阅读中增加了探究性试题。‎ ‎3.形式调整体现课改理念:‎ ‎(1)“必考题”和“选考题”的设置,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础性”和“选择性”要求。‎ ‎(2)选考以模块为单位进行,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长。‎ ‎(3)增加了阅读的分值(+3分),更好地体现了“感受••鉴赏”“思考•领悟”等课程目标的要求;‎ ‎(4)选考文本阅读中开放性探究试题的设置,着重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5)增加了古代诗歌阅读的分值(+3分),注重学生审美体验和鉴赏能力的考查;‎ ‎(6)增加了名篇名句默写的分值(+1分),体现了对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7)减少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分值(-7分),字音字形等需要识记的死知识的考查弱化,更注重语言的表达和运用。‎ ‎(8)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连续三年的选材都与中国古代文学文化有关,说明新课程试卷更注重对民族文化、传统道德的弘扬。‎ ‎(二)高三备考建议 ‎2011年我省高考拟采用全国新课程试卷,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 必考:(1)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2)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3)语言文字运用(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4)写作(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选考(二选一):(1)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2)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 注:选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报告、科普文章”,课标选修系列未列出,人教版、语文版选修教材未选编。‎ 现根据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命题特点,对2011年高考备考提出以下建议:‎ ‎1.高三教学安排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重视“双基”,构建知识体系。‎ 时间:2010年8月下旬—2011年1月上旬 教学内容:‎ ‎(1)新教材教学:完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文章写作与修改》三个建议选修模块的教学。‎ ‎(2)基础知识复习:本阶段复习应以必修1-必修5教材为重点。‎ 教学要求:‎ ‎(1)建议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师可以选讲一部分的篇目,巩固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成果,时间以一个月左右为宜;《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可让学生课下自读,最后教师对有关传记作品的相关知识(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作必要的专题总结,时间以半个月左右为宜;《文章写作与修改》则可在本阶段的复习中结合写作训练穿插进行。‎ ‎(2)研究课改省区的高考试卷,尤其是研究近三年宁夏海南的新课标卷,以加强高三复习指导的针对性。第一轮复习以必修1-必修5为主,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构建知识体系。‎ 活动安排:9月中下旬,召开2010年郑州市高考质量分析会。‎ ‎11月份,召开2010年高考备考研讨会。届时将请宁夏专家做专题报告并答疑。‎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结合“选修”,突出重点。‎ 时间:2011年1月上旬—2011年3月中旬 教学内容:‎ ‎(1)新教材教学:完成《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新闻阅读与实践》等自主选修模块(各校可从中自主挑选至少2个模块选修)的教学。‎ ‎(2)专题复习:本阶段复习可结合选修教材,对“高考方案”中必考和选考的知识专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教学要求:‎ ‎(1)自主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三个模块的教学可与选考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了解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专题复习结合起来进行,《新闻阅读与实践》模块的教学可与选考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了解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专题复习结合起来进行;建议选修模块《语言文字应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的复习可与必考内容“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的专题复习结合起来进行。‎ ‎(2)《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考试大纲》,把握命题变化趋势。‎ 新课标《考试大纲》与大纲版《考试大纲》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地方值得研究,诸如考试内容,难度要求,各部分比例等。复习时要破除旧观念,认真逐条对照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加强针对性。‎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实战模拟,查缺补漏。‎ 时间:2011年3月中旬—2011年5月上旬 教学内容:‎ ‎(1)要精选试题,实战模拟,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培训解题技巧;要针对模拟测试中发现的学生复习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查缺补漏。‎ ‎(2)第三次质量预测之后,要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复习的时间,但不可放任自流,老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活动安排:4月上旬,召开高三复习经验交流会。‎ ‎2.高三质量预测安排 第一次质量预测 时间:2011年1月上旬 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5,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文章写作与修改》‎ 考试形式:同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 第二次质量预测 时间:2011年3月中旬 考试内容:高考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考试形式:同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 第三次质量预测 时间:2011年5月上旬 考试内容:高考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考试形式:同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 以上是我代表我们教研室中学语文科所作的郑州市2010年高考语文质量分析。谢谢大家!‎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科 ‎ 朱建军 执笔 ‎2010年9月20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