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孔子·家语》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癝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美德矣。”其意在强调 A. 认为救饥是仁的具体化 B. 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C. 君臣关系的重要性 D. 治国要以仁政为主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癝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美德矣。”可知,孔子主张赈灾应该是君主的事,官员或个人不能代替君主来做,这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更说明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和等级化,B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材料主张臣子应该遵守等级秩序,而非强调君臣关系,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应该由谁来救灾,而不是“仁政”,D与题意无关。 2.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官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A. 思想趋向融合特征 B. 均为治国理政方案 C. 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D. 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答案】A 【解析】据材料“……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体现的是诸子百家相互融合、借鉴的一面,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诸子百家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其目的,B错误;C与题意无关;据材料“……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体现的是诸子百家相互融合、借鉴的一面,但不是“在理论上求同存异”,D错误。 3.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 A.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 B. 墨家的“兼爱、非攻” C.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D. 法家所提倡的严刑峻法思想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可知,上天降灾是对皇帝缺乏德行的警示,这是“天人感应”的主张,C正确;据材料“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与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不符,A错误;墨家的“兼爱、非攻”是不分等级差别的爱,反对非正义的掠夺战争,而材料没有涉及墨家的“兼爱、非攻”,B错误;据材料“: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可知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与“法家所提倡的严刑峻法思想”不符,D错误。 4.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说明当时 A.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B. 统治者不再强调封建道德 C. 道家思想占据社会主流 D. 儒释道三教思想合而一 【答案】A 【解析】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以后,一直居于正统地位,从材料中的“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和“非汤武而薄周孔”,说明当时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统治者对于封建道德的态度,排除B项;当时只是一些士人崇尚“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并不能说明道家思想占据社会主流,排除C项;佛、道、儒三教合一应在魏晋以后,排除D项。 5.下表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 隋唐统治者未受到儒家伦理纲常熏陶 B. 宋代女性伦理根植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与社会风气的开放 D. 儒学信仰的重建强化了社会伦理观念 【答案】D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两宋时期节妇数、烈女数呈上升趋势,联系所学可知,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表明儒学信仰的重建强化了社会伦理观念,D正确;据所学可知,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故隋唐统治者未受到儒家伦理纲常熏陶说法违背史实,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宋代女性伦理根植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错误;“隋唐时期经济繁荣与社会风气的开放”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 6.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从历史的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 A. 因循反复的特点 B. 走向衰败的轨迹 C. 家天下的本质 D. 集权体制的根源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可见,黄宗羲认为秦、汉、宋采取的措施均是维护自己的统治,不是为天下百姓,从而说明传统政治“家天下”的本质,故答案为C项;黄宗羲认为不同朝代采取的措施是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不是说明传统政治因循反复,排除A项;黄宗羲没有提出传统政治走向衰败,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集权政治的根源,排除D项。 7.苏格拉底主张:“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柏拉图认为:“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否则,它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这说明两人都 A. 认为美德促进了人的发展 B. 认为公民要关注城邦政治 C. 强调遵循真理 D. 推崇法律权威 【答案】D 【解析】据材料“苏格拉底主张:‘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柏拉图认为:‘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否则,它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可知,两人都十分重视法律,尊重法律权威,主张人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事,D符合题意;据材料“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可知,强调美德的富有者也必须服从法律,A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关注城邦政治”,B错误;据材料分析可知,强调法律权威,而不是“强调遵循真理”,C错误。 8.“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美第奇家族和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该观点体现了 A. 文艺复兴的兴起是由少数学者和艺术家发动的 B.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复兴古希腊文化的运动 C. 文艺复兴的成就是具有一定偶然性的 D. 文艺复兴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力量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可知文艺复兴的成就取得具有偶然性,C正确;据材料“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美第奇家族和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可知,材料着重强调的是运动的赞助者,A不是材料主旨;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B与题意无关;材料虽然说“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但不能绝对的说“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力量”,D说法偏激。 9.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将新文化的创造寄托并落实到大力倡导人的伟大与尊严,人的价值与力量,以及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与世俗欲求。这实际上是提倡 A. 天赋人权 B. 以人为中心 C. 反对封建专制 D. 抨击神权束缚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大力倡导人的伟大与尊严,人的价值与力量,以及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与世俗欲求”可知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精神,B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天赋人权”,而是“……大力倡导人的伟大与尊严,人的价值与力量,以及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与世俗欲求”,A片面;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没有反对封建专制,C错误;材料“……大力倡导人的伟大与尊严,人的价值与力量,以及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与世俗欲求”,实际就是“抨击神权束缚”,D不是材料主旨。 10.宗教改革中晚期,市民、农民不满已取得的成就,自发冲击天主教会。马丁·路德撰文公开煽动诸侯贵族像打疯狗般地绞杀农民。因此,路德被认为是“出卖市民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和“背叛农民革命的叛徒”。据此可知 A. 路德主张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 B. 宗教改革最终背弃了资产阶级 C. 宗教改革没有反映农民的利益 D. 路德改变了对世俗统治者态度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知,路德反对农民、市民以暴力手段推进改革,主张温和的改革方式,故A正确;路德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利益,故BC错误;路德把罗马教廷作为打击对象,无意从根本上触动世俗封建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还要争取他们的支持,因此他对世俗统治者(诸侯贵族)的态度是一贯的,故D 错误。 11.“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发起的运动 A. 直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B. 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制度 C. 最早在德国发生并迅速波及全世界 D. 借复兴之名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可知,反对专制统治,强调理性,这是启蒙运动的特点,C符合题意;直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是“文艺复兴运动”,A不符题意;启蒙运动最早在英国发生,C说法错误;借复兴之名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是“文艺复兴运动”,D不符题意。 12.在中国古代文人学士眼里,小说向来是“街谈巷语”“君子弗为”,被认为“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黜不载”,近代梁启超却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这说明 A. 词赋是古典文学的主要形式 B. 小说只是在市民阶层中流行 C. 思想解放推动文学形式创新 D. 小说通俗易懂利于思想启蒙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梁启超却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可知,梁启超认为小说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据所学可知,小说行文通俗易懂,易被民众接受,D正确;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小说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并未提及“词赋”,A与题意无关;B说法过于绝对;小说在中国古代就存在,故C说法错误。 13.如表所示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 遗产项名称 批准时间 传统桑蚕织技艺 2009年 雕版印刷技艺 2009年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2009年 中国针灸 2010年 二十四节气 2016年 A. 注重实用 B. 注重理论 C. 技艺先进 D. 历史悠久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传统桑蚕织技艺”、“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等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很强,A正确;注重理论是西方近代科技的特点,B错误;技艺先进、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与题意不符,C、D错误。 14.经典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有这样一个情景“通过太空中虫洞的时候,他们发现飞船上的一个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七年时间”,这一大胆的想象体现了下列哪项理论成果 A.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物种起源》 C. 《狭义相对论》 D. 《热辐射理论》 【答案】C 【解析】据材料“通过太空中虫洞的时候,他们发现飞船上的一个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七年时间”可知,这一大胆的想象体现了《狭义相对论》的理论成果。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随着物质运动的速度变化而变化。材料中正是因为飞船的速度很快,所以时间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与地球时间上的差异,C正确;A、B、D均与题意不符。 15.《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A.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科学家们努力的结果 B. 科学理论的突破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C. 电力技术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D. 科技成果无法达到人们的预期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表明电磁感应的应用受到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限制,说明科学理论的突破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B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科学家的努力”,而是强调“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A与题意不符;据材料“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可知,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是需要一定的条件,C不是材料主旨;D与题意无关。 16.某学者曾说:“他(魏源)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说明魏源的思想 A. 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 B. 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 C. 其政治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 D. 其思想不可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答案】B 【解析】由材料“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可见魏源思想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故B符合题意;魏源作为地主阶级改革家,其思想包含向西方学习的内容,说明魏源的思想有突破封建主义束缚的潜在因素,故A不符合题意;魏源的思想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并没有涉及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内容,故政治思想不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故C不符合题意;魏源的思想虽有局限,但是他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当时知识界的思想解放起了启迪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17.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受列强控制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 西方民主思想传播 D.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可知,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故虾斤的中国人选择了不同的途径救国,B正确;清政府受列强控制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A错误;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与否与救国途径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错误。 18.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A. 弘扬民主科学精神 B. 否定封建等级思想 C. 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 D. 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目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D正确;弘扬民主科学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中体西用”、“阶级斗争论”的时间不符,A错误;“中体西用”没有涉及“否定封建等级思想”,B错误;“中体西用”没有涉及“否定封建思想”,故没有体现“求民主的道路”,C错误。 19.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以下关于下面三种报刊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梁启超《时务报》上撰文宣传变法图存 B. 《新青年》的时代是批判复古逆流,崇尚民主科学的时代 C. 都创办于19世纪末,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 《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二字为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民报》是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C与题意相符,C正确;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撰文宣传变法图存,《时务报》是宣传维新变法运动的刊物,A与题意不符;《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刊物,其批判复古逆流,崇尚民主科学,B与题意不符;《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二字为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D与题意不符。 20.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下列孙中山的哪一思想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 A. 土地革命,平均地权 B. 民族主义,驱逐鞑虏 C. 民生主义,节制资本 D.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答案】D 【解析】据材料“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反对封建帝制,所以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政治革命,建立民国,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土地革命,平均地权”,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族主义,驱逐鞑虏”,而是强调农民阶级的局限性,B错误;“民生主义,节制资本”与材料无关,C错误。 21.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罗斯福实施“新政”,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所有这些主张反映了 A. 针对经济发展的需要 B. 贯彻了实事求是原则 C. 国家之间相互借鉴 D. 制度之间无优劣之分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罗斯福实施“新政”,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取得了成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B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探索的中国革命道路,A与题意不符;据材料主要强调各国政策方针的制定是结合各自的国情,C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对各自制度评价,D与题意不符。 22.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的特征以及当时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由上可知这三位伟人的思想 A. 都结合中国具体国情 B. 都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C. 都利于社会转型发展 D. 都指导民主革命实践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的特征以及当时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可知,三个伟人都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的特征以及当时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A正确;据所学可知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不能体现当时社会的进步,B错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导下,建立了中华民国,有利于中国社会转型;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社会转型;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指导思想,与CD不符,C、D错误。 23.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 A. 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取得了成就 B. 促进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完善 C.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 推动建国后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完成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双百方针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都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C正确;“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取得了成就”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无关,A错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促进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完善”无关,B错误;建国后我国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是1952年底,D错误。 24.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 社会理论课设置占比最大 B. 教育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 C. 课程对象面向广大无产阶级 D. 课程设置受对外政策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可知,大规模学习俄语的热潮,既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受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影响,D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学习俄语,没有涉及“社会理论课设置”,A与题意无关;据所学可知,教育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大,B说法错误;C与题意无关。 25.美国作家尼克为解释某一小说流派举例说,“某个被判绞刑的人,在临上绞架前,指着绞刑架故作轻松地询问侩子手:“你肯定这玩意儿结实吗?”于是引起轰笑。既然面对的是死亡,是荒诞,那只能痛极而笑,化痛为笑,只能不以为然地拿痛苦开玩笑,以喜剧的方式去表现悲剧的内涵,从而酿就了苦涩阴郁的笑。”与此小说流派相同的作品是 A. 《老人与海》 B. 《人间喜剧》 C. 《百年孤独》 D. 《悲惨世界》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荒诞,……以喜剧的方式去表现悲剧的内涵,从而酿就了苦涩阴郁的笑。”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的特点,A符合题意;《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B不符题意;《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C与题意不符;《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D与题意不符。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中期建立选举制度,以儒学教养为选举标准,并以儒家“礼制”标准建立各种制度。礼教的主要内涵是“五伦”与“三纲”及其名分观念。儒家又认为名分的秩序不能自然达成,必须通过人为的努力。西晋时,官方第一次制定与公布礼典,唐玄宗时设立“大唐开元礼”。自宋至清代,统治者仍旧沿用各种礼仪规范。 宋以后,新儒学的信念认为道德人间的达成须藉由个人的修身,所谓“修齐治平”的过程,故教育须由基层乡党社会开始。对于庶民社会而言,生活的重心是家族,家族生活的两大轴心是亲子与夫妇,故孝顺与贞洁是家族伦理教育的重心。 宋以后的宗族组织日益普及,儒者积极设计合理的宗族秩序。如范仲淹、苏轼倡导族谱的编写,其后庶民家族编写族谱成为传统。程颐与朱熹倡导庶民亦设祠堂以祭祀祖先。明清时期,宗族设立祠堂也成为传统。司马光编写书仪与朱熹编定文公家礼,都是要为新兴起的宗族制定婚丧喜庆的生命礼仪。 宗族规范之上另有儒者主导的乡约之法,以作为社会秩序的公约,主要内容是修德修业与生活互助。明清时期,官方也体认到邻里、乡党的健全运作反而是地方行政的辅助,明太祖亲自颁布《圣谕六言》与《教民榜文》,顺治帝命令基层建立乡约组织,康熙规定乡人必须定期聚会,劝导道德。 ——台湾高中《选修历史(上)》(三民版) 材料二 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树立起科学和民主意识,于是就产生了新的价值观念,这种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与传统的以纲常名教为基础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是格格不入的。所以陈独秀从这样的视角批判儒学:“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乃是一种“奴隶道德”,它使为民者、为妻者、为子者都成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中国传统是一种伦理型文化,而新文化运动正是要在伦理层面上改变旧文化,它把伦理的觉悟看成是“吾人觉悟最后之觉悟”,因此表现出十分激烈的反传统情绪。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儒家教化方式的变迁,并分析在宋代出现转折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十分激烈的反传统情绪”的表现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文化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答案】(1)变迁:汉唐时期,侧重于借助政治力量推动礼制达到教化目的;宋代以后,侧重于通过人心的道德启发、宗族乡党的约束达到教化目的。明清时期,官方在推崇礼制的同时重视宗族规范,乡规民约的人伦倡导。 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庶民社会的形成;儒家的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传统;理学的逐步建立。(回答任意3点即可得) (2)表现:弘扬民主、科学和个性解放等新的价值观;纲常名教扼杀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影响:有利于捍卫民主共和;有利于谋求民族独立;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建设新的文化伦理。(回答任意2点即可得) (3)文化反映时代发展的需求,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解析】 (1)变迁:据材料“西汉中期建立选举制度,以儒学教养为选举标准,并以儒家‘礼制’标准建立各种制度。……西晋时,官方第一次制定与公布礼典,唐玄宗时设立 ‘大唐开元礼’”可知,汉唐时期,以政治力量推动礼制达到教化目的;据材料“宋以后,新儒学的信念认为道德人间的达成须藉由个人的修身,所谓‘修齐治平’的过程,故教育须由基层乡党社会开始。……故孝顺与贞洁是家族伦理教育的重心。”可知,宋代以后,侧重于通过人心的道德启发、宗族乡党的约束达到教化目的。据材料“明清时期,官方也体认到邻里、乡党的健全运作反而是地方行政的辅助,……康熙规定乡人必须定期聚会,劝导道德。”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官方在推崇礼制的同时重视宗族规范,乡规民约的人伦倡导。 原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商品经济的繁荣;庶民社会的形成;儒家的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传统;理学的逐步建立等方面回答。 (2)表现:据材料“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树立起科学和民主意识,于是就产生了新的价值观念”可知,材料弘扬民主、科学和个性解放等新的价值观;据材料“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乃是一种“奴隶道德”,它使为民者、为妻者、为子者都成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并结合所学可知,纲常名教扼杀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影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捍卫民主共和;有利于谋求民族独立;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建设新的文化伦理等方面回答。 (3)结合所学可从文化反映时代发展的需求,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等角度回答。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重大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哪些理论?它在政治经济两方面“为老百姓带来的体现福祉”的体现是什么? 【答案】(1)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政治: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2)历史条件: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重大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3)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体现:政治: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析】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考察经济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上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政治上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等方面回答。 (2)历史条件:据材料“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可知,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据材料“但这种人文思想……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重大事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重大事件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3)理论:据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就是“现实马克思主义”。体现:结合所学可知“为老百姓带来的体现福祉”的体现是政治上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28.材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颁发勋章、奖章等军事证章,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争时期颁发勋章主要表彰指战员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功绩。建国后1955年人民解放军大授衔,授予朱德、彭德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2003年11月7日,为纪念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称号,并向他颁发“航天功勋奖章”。2019年在庆祝建国70周年之际,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其中8人获得“共和国勋章”。以下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名单: 于敏,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为氢弹突破做出卓越贡献。 申纪兰,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孙家栋,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等做出卓越贡献。 李延年,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多次荣立战功。 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 黄旭华,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屠呦呦,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阅读材料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观点:勋章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的发展。 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颁发的勋章主要是奖励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功绩的指战员,这是因为当时军事斗争是党的工作重心,奖励军功是为了调动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激发官兵的荣誉感,鼓舞士气,提高部队战斗力。改革开放后,勋章奖励的成员日益多元化,2003年我国向杨利伟颁发了“航天功勋奖章”,2019年庆祝建国70周年大授勋,获奖人员有科学家于敏、孙家栋、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革命英雄有李延年、孙富清,维护妇女劳动权利推动老区经济建设有申纪兰,可以看出国家奖励在各条战线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我国实行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军战略,必然重视科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2019年授勋正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也将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断前进。 其他观点如“科学家为祖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新时期我国重视经济和科技发展” 或阐述勋章获得者的成就,论述合理者也可得分。 【解析】 根据材料,可提出观点:勋章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论述:根据“战争时期颁发勋章主要表彰指战员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功绩”,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颁发的勋章主要是奖励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功绩的指战员,这是因为当时军事斗争是党的工作重心,奖励军功是为了调动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提高部队战斗力。根据“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称号,并向他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共和国勋章”,说明改革开放后,勋章奖励的成员日益多元化,国家奖励在各条战线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最后,总计提升,说明在当今世界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2019年授勋正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断前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