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步步高》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流域综合开发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步步高》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流域综合开发

二轮专题强化练 一、选择题 ‎(2019·广东揭阳模拟)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调查了该地区恢复利用(利用与管理)、恢复保护(隔离保护管理)和自然恢复三种典型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下图为自然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和三种湿地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调查结果。据此回答1~3题。‎ ‎1.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  )‎ A.能够满足水源需求 B.生态环境较好 C.群落抗干扰能力强 D.物种丰富 ‎2.恢复保护方式物种丰富度最低,原因是(  )‎ A.土壤水分差 B.缺乏优势物种 C.受干扰程度低 D.植被稀疏 ‎3.根据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综合分析,以下做法对湿地恢复能够达到较好效果的是(  )‎ A.建立栅栏隔离保护 B.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等管理方式 C.人为不参与管理的自然恢复 D.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 答案 1.A 2.C 3.B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限制性因素。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能够满足水源需求。故选A。第2题,物种丰富度是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数之一,它主要是测量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种数目以表示生物的丰富程度。据材料“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可知,恢复保护即隔离保护管理,因隔离所以受外界干扰较少,因此物种丰富度最低。故选C。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恢复利用即利用与管理方式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都较高,因此应利用和管理湿地。故选B。‎ ‎(2019·天津市十二所学校联考)‎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 A.地势第三级阶梯 B.东部季风区 C.内流区 D.东部经济地带 ‎5.有关精准扶贫措施合理的是(  )‎ A.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打造商品粮基地 B.罗霄山区防治土地盐渍化 C.西藏自治区发展灌溉农业 D.六盘山区可实施生态移民 答案 4.B 5.D 解析 第4题,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读图,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只有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两个主战场位于第三级阶梯,A错;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只有新疆南疆三地州、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三个主战场位于非季风区,B对;我国季风气候区主要是外流区,非季风气候区多为内流区,C错;我国东部经济带包括了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图中扶贫攻坚主战场仅燕山-太行山区战场的部分地区属于河北,其他战场均为中部经济带或西部经济带,D错。第5题,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不适合发展种植业,A错;罗霄山区位于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应重点防治水土流失,湿润地区、地势起伏大的山区土地不易出现盐渍化,B错;西藏自治区海拔高,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差,且高原气候降水少,不适合发展灌溉农业,C错;六盘山区地形起伏大,年降水量较少,生态脆弱,可实施生态移民,D对。‎ ‎(2019·湖南郴州质检)‎ 干旱地区常发育深根系植被,其根系深达地下潜水面,可直接提取地下水,这类植物被定义为地下水依赖型植物,也称“抽水机式植被”。据研究,这类植物在生长季的蒸散过程(水分由叶片蒸发过程)能引起浅层地下水位的周期性昼夜波动。下图为“干旱区河岸带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昼夜波动图”。读图,完成6~8题。‎ ‎6.干旱区植被蒸散速率最快的时段是(  )‎ A.7~8时 B.10~11时 C.12~13时 D.17~18时 ‎7.关于夜间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地势高处流向低处 B.由地势低处流向高处 C.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 D.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 ‎8.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  )‎ A.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增大 B.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小 C.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大 D.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减小 答案 6.C 7.D 8.B 解析 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干旱区植被蒸散速率与植物吸收地下水的速率有关。图示中,12~13时浅层地下水埋深最大,说明此时段植物吸水最多,因为该时段光照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需水量多,此时的蒸散速率也快,故选C。第7题,水往低处流,但河岸带地势落差小,地势对地下水流向的影响较弱,A、B错;根据图示,夜间河岸带的浅层地下水埋深逐渐变浅,水位逐渐升高,则此时段主要是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故选D。第8题,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主要是因河岸带的“抽水机式植被”造成的。此类植物需要吸取地下水而存活,因此,该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与该类植物的生命活动有关,并不是随河流流向而变动,排除A、D项;一般而言,距离河岸越远,地下水越少,该类植物的分布越少,受其影响而形成的此类变化幅度越小。故选B。‎ ‎(2019·广西桂林模拟)赛里木湖像一颗璀璨的“蓝宝石”‎ 高悬于西天山之间的断陷盆地中,是高山内陆湖泊,又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赛里木湖原本没有鱼,1998年从国外引进冷水鱼养殖,经过十年的发展,赛里木湖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赛里木湖湖区面积明显扩大。据此完成9~11题。‎ ‎9.赛里木湖形成的原因是(  )‎ A.断层陷落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10.据材料推测,1998年新疆从国外引进鱼苗养殖的国家可能是(  )‎ A.印度 B.哈萨克斯坦 C.澳大利亚 D.俄罗斯 ‎11.近年来,赛里木湖湖区面积的变化对周边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水鸟的栖息地减小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湖岸受到的流水侵蚀减弱 D.湖区周围气候变干 答案 9.A 10.D 11.B 解析 第9题,据材料可知,赛里木湖位于西天山之间的断陷盆地中,是高山内陆湖泊。说明其成因是地壳断裂下陷,然后积水成湖。故选A。第10题,据材料可知,从国外引进的是冷水鱼,印度和澳大利亚均处于热带地区,哈萨克斯坦虽距离新疆较近,但是属于内陆国家,水资源缺乏,渔业资源不丰富;俄罗斯距离新疆较近,且河湖众多,因此最有可能是从俄罗斯引进鱼苗。故选D。第11题,据材料可知,赛里木湖湖区面积明显扩大,水鸟的栖息地会增大,A错误;生物多样性会增加,B正确;湖岸受到的流水侵蚀增强,C错误;湖区周围受湖水的调节作用增强,空气湿度增加,D错误。‎ ‎(2019·四川成都二诊)幼发拉底河89%的流量来自上游。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下图为“两河流域大型水坝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幼发拉底河的汛期主要集中在(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13.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库拦截 B.气候干旱 C.地势平坦 D.下渗严重 ‎14.巴格达附近大型水坝分布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量需求 B.水能蕴藏 C.航运需求 D.筑坝技术 答案 12.D 13.C 14.A 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幼发拉底河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上游地区位于北纬30°~40°附近,冬季受西风影响,产生降水,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化,所以幼发拉底河汛期在冬春季节,故选D。第13题,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下游地区几乎没有水库修建,A错。气候干旱及下渗严重是河流流量小的原因,与河流挟带泥沙能力无关,而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导致流速降低,泥沙在河道沉积,所以大部分泥沙不能到达波斯湾,故选C。第14题,巴格达附近水库密集主要是沿岸地区城市及人口分布密集,需水量大,A对;水能资源一般蕴藏在落差大的河段,巴格达位于下游地区,落差较小,B错;修建大量水库不利于航运,C错;筑坝技术不会影响水库密度,D错。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5.(2019·宁夏银川一中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七里海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潟湖,也是该市最大的芦苇(多生长于低湿地或浅水中)产地。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后由于滦河洪水侵入,在东北部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即新开口。20世纪70年代,当地对注入七里海的赵家沟等五条河流进行治理,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并发育了湖口三角洲。随着七里海区域开发不断增强,区域内部天然湿地面积減少。下图示意七里海及其周围土地利用状况。‎ ‎(1)描述七里海湖水含盐量的变化过程。‎ ‎(2)说明七里海成为当地最大芦苇产地的自然原因。‎ ‎(3)分析20世纪70年代湖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4)推测湿地面积变化对七里海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1)原为淡水湖,湖水含盐量小,东北角有新开口后与渤海相连,海水涌入七里海,湖水含盐量增大。‎ ‎(2)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泛滥,湿地广布;多条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等。‎ ‎(3)当地对河流整治后,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入湖泥沙增加;河流入湖口地势低平;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变缓,搬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形成湖口三角洲。‎ ‎(4)泥沙淤积增多,水域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和调节局部气候的能力减弱,水体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说明其初期含盐量小,后由于滦河洪水侵入,在东北部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即新开口,由于海水倒灌,导致后期含盐量增加。‎ ‎(2)七里海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泛滥,湿地广布,为芦苇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同时多条河流注入,泥沙淤积量大,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土壤肥沃。(3)三角洲成因可从泥沙来源、河流作用和湖泊相互作用进行分析。(4)先通过材料判断湿地面积的变化:缩小;再分析湿地面积减少带来的危害:湿地面积减少,会导致湖泊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湖泊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 ‎16.(2019·陕西宝鸡中学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下左图),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由于历史上人类大规模开垦和破坏,塞罕坝由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的皇家猎苑之地变为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20世纪60年代初,内蒙古的风沙紧逼北京。为了抵御风沙南侵,1962年,我国在塞罕坝设立林场。林场建设初期,从1 000 km之外的黑龙江孟家岗林场运来当地优质树苗栽种,但成活率极低。之后,林场改平床育苗为高床育苗(下面右图),使树苗成活率大幅提高。经过50多年的发展,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0%,并建成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森林旅游胜地,林场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平床指床面与步道在同一水平面,一般步道较窄。)‎ ‎(1)推测塞罕坝林场建立之初造林成活率低的可能原因。‎ ‎(2)说明与平床育苗相比,塞罕坝采取高床育苗的优点。‎ 答案 ‎ ‎(1)树苗运输距离较远,运输时间较长,易失水受损,导致树苗质量下降;地处高原,热量条件不足;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蒸发较强,旱灾频繁;靠近冬季风源地,多大风,易受风沙灾害和低温冻害影响;风蚀、水蚀作用强,土壤肥力较低。‎ ‎(2)采取高床育苗,增加了土层厚度;改善了土壤结构,有利于幼苗根系发育;高床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冬季风,有利于提高土温,减少冻害;便于雨季排水;步道较宽且低于床面,可减少对幼苗的踩踏,有利于人工施肥、浇灌、除草、喷药等管理。‎ 解析 (1)树木成活率低与树苗的质量、树木生长的热量、水分、土壤条件、自然灾害、树种选择等因素相关。材料“从1 000 km之外的黑龙江孟家岗林场运来当地优质树苗栽种”,虽然是优质树苗,但树苗运输距离远,运输时间较长,运输途中树苗遭到了破坏,如树苗失水受损等,使树苗质量下降,成活率低;塞罕坝纬度较高,且地处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条件不足,不利于树木的生长;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蒸发较强,旱灾频繁,树木生长的水分条件差;距离亚洲高压源地近,受冷空气影响大,冬季多大风,易受风沙灾害和低温冻害影响,幼小的树苗抵抗风沙、冻害能力弱,成活率低;冬季多大风,风力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强,夏季容易出现大雨,再加上植被遭破坏,水土保持能力差,土壤肥力较低,树苗生长吸取的养分少,难以成活。(2)读图可知,高床育苗将土壤堆高了30 cm,增加了土层厚度,利于树木根系生长;新堆高的土壤,土质较疏松,改善了土壤结构,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空气含量,为树木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水分条件;高床增加了地表起伏,增大了对风力的摩擦力,可一定程度阻挡冬季风,减少土壤受冷空气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土温,减轻冻害对幼苗的影响;多雨季节雨量较大,排水不及时,幼苗易遭受洪涝破坏,高床处土壤厚度大、地势略高,与平床相比排水速度快;高床步道宽度大于平床,且步道与高床处的树木种植区分离,独立、更宽的步道可减少对幼苗的踩踏,有利于人工施肥、浇灌、除草、喷药等管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