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练习题11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09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练习题11篇

‎2009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练习题(11篇)‎ 专项训练 班级     姓名      得分 ‎ 一.《三峡》 练习题 ‎1.填空题。 ‎ ‎《三峡》选自《 》,作者 ,字 , (朝代) 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3.绝 多生怪柏(   ) ‎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6.猿鸣三声泪沾裳(  ) 7.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8.自三峡七百里中( ) ‎ ‎3.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 ‎1.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2.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 ‎4.解释下列语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一)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5.解释词语含义。‎ ‎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 ‎6.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 ‎7.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 ‎(阅读)‎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2008中考再现★‎ ‎22.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快)‎ ‎23.翻译下面句子。‎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 ‎ ‎24.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 湍急 ‎)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 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相对应。‎ ‎(二)赵襄主学御 ‎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韩非子《喻老》)‎ ‎25.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三易马而三后( 换,更换) ②先则恐逮于臣( 被)‎ ‎26.翻译下面的句子。‎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 ‎ ‎ ‎ ‎27.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二.《爱莲说》 练习题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北宋    家。世称濂溪先生。 〖解释下列词语〗 ‎ ‎【蕃(fán)】    【独】    【盛】     【予】   【染】    【濯】     ‎ ‎【清涟】      【妖】     【植】     【亵(xiè)玩】      【谓】    ‎ ‎【隐逸】      【君子】      【鲜】     【宜】    【众】    ‎ ‎2.重点语句翻译: ‎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7.阅读短文《爱莲说》,完成题目。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本文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2)作者把莲的形象概括为什么?(用文中词句回答)。文中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目的是什么 ‎(3)本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4)描写莲的形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的?‎ ‎(5)请品味文中“噫”这一叹词的妙处。‎ ‎(6)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2008中考再现★‎ ‎19、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可爱者甚蕃(pān ) B、出淤泥而不染(xū)‎ C、濯清涟而不妖 (zhū)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 分)‎ ‎( l )香远益清 益: ( 2 )亭亭净植 植: ‎ ‎( 3)陶后鲜有闻 鲜: ( 4)宜乎众矣 宜: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 l)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 ‎ ‎( 2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译: ‎ ‎22、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 分)‎ 三.陋室铭 ‎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⑴有仙则名 名:                  ⑵斯是陋室 斯:‎ ‎⑶惟吾德馨 馨:                 ⑷何陋之有 何:‎ ‎⑸谈笑有鸿儒 鸿:    儒:          ⑹往来无白丁 白丁:  ‎ ‎⑺可以调素琴 调:             ⑻无案牍之劳形 劳:     形:‎ ‎2.⑴《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代___家。“陋室”意为_______,“铭”指______________。‎ ‎⑵用原文回答:‎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⑶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⑷《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生活情趣。‎ ‎3.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2008中考再现★‎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分)( )‎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2)‎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 ‎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 ‎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四.小石潭记 ‎  1、解释句子中画线的实词:‎ ‎   ⑴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络:_________________  参差:_________________‎ ‎   ⑵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佁然:_________________  翕忽:_________________‎ ‎   ⑶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寂寥:_________________  悄怆:_________________‎ ‎  2、解释句子中画线的虚词:‎ ‎   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无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以:_________________  而:_________________‎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   ⑴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   ⑴ 怎样描写小石谭的石岸?‎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 怎样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 前文与第五段中的“四面竹树环合”相照应的句子有哪些?‎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小石潭记》,完成下列题目。‎ ‎1、填空:本文选自《    》,作者是(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你知道其它唐宋八大家吗? ‎ ‎2、解释加点字。‎ 清冽( ) 鱼可百许头( ) 以其境过清( )乃记之而去( )‎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 ‎ ‎4、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是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写景特点鲜明,行文层次井然,文如作画,历历在目。你能说出本文都写了哪些景物吗?‎ 答: ‎ ‎ 5、文中写了水和鱼。为了突出水清这一特点,用鱼来突出。这种写法叫做侧面描写。请你将相关的句子摘录下来。‎ ‎ ‎ ‎6写景也是为了抒情。请找出写感受的句子,并指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 ‎ ‎★2008中考再现★‎ ‎(一)阅读下文,回答5 - 8 题。( 8 分)‎ ‎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 尤: (2)悄怆幽邃 悄怆: ‎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 B.去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 C.其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 D.以 (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 ‎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 答: ‎ ‎ ‎ ‎ ‎ ‎(二)阅读下文,回答9 – 11题(7 分)‎ ‎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①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也变。五入必(②),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也有染。‎ ‎ 注释:①苍:深蓝色。②必:通”毕”,完。尽。‎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 l)所入者变 入: ( 2)故染不可不慎也 故: ‎ ‎10、翻译句子。(2 分)‎ 非独染丝然也,国也有染。‎ 答: ‎ ‎11、本文用 为喻,说明 ‎ ‎ 。(3分)‎ ‎(2)‎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 ‎ ‎12.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 乙文: ‎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 ‎ ‎ ‎ 五.《记承天寺夜游》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2.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      _______和______       _ ____。 ‎ ‎3.“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 ‎4.翻译下列句子。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5.“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 ‎6.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7解释下列词语: ‎ ‎⑴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⑵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至: ‎ ‎⑶相与步于中庭 于:      ⑷盖竹柏影也 盖: ‎ ‎8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 ‎⑴写出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 ‎⑵结尾的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 ‎ ‎⑹“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 ‎★2008中考再现★‎ ‎(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 ‎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B.万钟于我何加焉 ‎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译文: ‎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 答: ‎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六.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苦其心志 苦:‎ ‎(2) 曾益其所不能 曾:‎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二、填空题:‎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 位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 。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 ,必须先经受一番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 三、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第1段内容要点概括正确的是:( )‎ A.人只有处于困境才能有作为,国没有忧患。‎ B.人若处于困境,国处于忧患,就一定要灭亡。‎ C.人若经常处于困境,就无法发挥才能;国无忧患则往往遭到灭亡。‎ D.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要遭到灭亡。‎ ‎2、本段点明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用原文)‎ ‎3、本段用       (论证方法)论证了经受磨炼的益处。‎ ‎★2008中考再现★‎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6—23题。‎ ‎(一)(1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必先苦其心志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 ‎(二)某翁呼树上君子(10分)‎ 某翁除夕过中庭,仰见树杪①有人,即止不进。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②下?”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早:“汝所需若干?”邻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无以卒岁,素谂③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声酸嘶。翁曰:“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也。今酒殽④尚温,汝其饱飡⑤,当以三十金畀⑥汝。勿再为此,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曰:“归遗尔母。汝仍出此,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 ‎【注释】①树杪:miǎo,树梢。②盍:hé,何不。③谂:shěn,知道。④殽:同“肴”,菜肴。⑤飡:同“餐”,吃。⑥畀:bì,送给。‎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即止不进 (2)素谂翁家富有 ‎(3)食已,乃予银 (4)归遗尔母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其人乃下(其他) B.翁视之,邻人也(指代邻人)‎ C.当以三十金畀汝 D.食已,乃予银(就)‎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 ‎23.从文中看,某翁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 故: 任: 曾: 过: ‎ ‎23.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3 分)‎ 答: ‎ ‎24、填空:‎ 文中的划线句属于 论据。作者从个人 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 的方略,最终提出了“ ”的中心论点。(4 分)‎ 七 《曹刿论战》练习题 一.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 ‎ ‎(1)齐师伐我(   )(2)肉食者鄙(   )(3)小信未孚(    ) (4)又何间焉(   )(5)神弗福也(   )(6)衣食所安(    ) (7)小惠未遍(   )(8)牺牲玉帛(   )(9)弗敢加也(    ) 二. 翻译下列句子: 1. 何以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忠之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 阅读: 1. 阅读(一)段,用原文回答。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__________。 ‎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 第一段文字表现出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 ‎ 阅读文段(二、三),回答下面问题 1. 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师败绩(齐军大败)        B. 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 C.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D. 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 ‎3. 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 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3.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 ‎4. 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 ‎ ‎★2008中考再现★‎ ‎1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又何间焉 间: ②小惠未徧 徧 : ‎ ‎③神弗福也 福: ④牺牲玉帛 牺牲: ‎ ‎19.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 ‎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文: ‎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 ‎2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 曹 刿: ‎ ‎ ‎ 鲁庄公: ‎ ‎ ‎ ‎19.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20、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1分)‎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公将鼓之( )(2)何以战( )‎ ‎(3)战于长勺( )(4)牺牲玉帛( )‎ ‎22、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又何间焉 B. 战则请从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 公将战 D. 夫战,勇气也 上使外将兵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3、翻译句子。(4分)‎ ‎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16题。‎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公将鼓之 ( ) (2)宋人既成列( )‎ ‎15.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 ‎ ‎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 ‎ ‎ ‎ ‎16.用原文语句答题。(3分)‎ 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 ;(2) ‎ 八.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17 一21 题。(11 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芳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7.《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 》 。(l 分)‎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闻寡人之耳者 ( ) (2)时时而间进( )‎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 ‎ ‎ ‎20.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4分)‎ 答: ‎ ‎ ‎ ‎ ‎ ‎21.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2 分)‎ 答: ‎ ‎ ‎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 ‎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9.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 ”,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 ,规律,气数。三读“ shuò ”,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 ‎ 读音: 词义: ‎ ‎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 ‎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 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 ‎★2008中考再现★‎ ‎⒓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⒔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 ‎⒕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⒖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⒗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2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3——17题。(共13分)‎ ‎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太宗新即位,励精(①)政道(②),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④)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⑤)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 (选自《旧唐书· 魏征传》 )‎ ‎【注释】①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② 政道:施政的方略。③雅:素来 ④经:治理 ⑤劳:慰劳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 ( l)孰视之( ) ( 2)皆以美于徐公( ) ‎ ‎(3)王之蔽甚矣( ) (4)思竭其用 (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译文: ‎ ‎15.对两位君主纳谏时的描写,【甲】文是“王曰:‘善。’”【 乙】 文中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 。 ( 2 分)‎ ‎16.邹忌和魏征作为大臣,向齐威王和太宗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 答: ‎ ‎ ‎ ‎ ‎ ‎17.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为什么会发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的感概?( 2 分)‎ 答: ‎ ‎ ‎ ‎ ‎ 郑龙谏勿伤百姓 赵简子①出畋,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 (选自《金楼子》)‎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②野人:农夫。 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5分)‎ ‎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3)王之蔽甚矣 ‎ (4)赵简子出畋 ‎ (5)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3)人爵愈贵者愈危。‎ ‎19.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分)‎ ‎20.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4分)‎ 九.桃花源记 一、选择与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 ‎1.屋舍俨然( )‎ A.好像 B.整齐的样子 C.严肃的样子 ‎2.欲穷其林( )‎ A.彻底 B.穷尽,尽 C.没有钱,与富相对 ‎3.芳草鲜美( )‎ A.色彩鲜艳美丽 B.新鲜美丽 C.这里指味道好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A.妻子一人;没有出路的地方 B.妻子一人:与世隔绝的地方 C.妻子和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 ‎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A.竟 B.就 C.才 ‎6.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A.标记 B.志向 C.做标记 二、用原文回答问题。‎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 ‎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 ‎ ‎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A. B. C. ‎ 三、选择下列语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A.有好的田地好的池水和桑池之美。‎ B.有良田池水桑叶竹子等。‎ C.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D.有良田池水和桑竹等各种植物。‎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A.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说魏晋了。‎ B.问起现在是什么社会,于是不知道有汉朝, 无论是魏还是晋了。‎ C.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D.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四、阅读《桃花源记》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头号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村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将“渔人”和“村人”这两个词语,准确地填在文中括号内。‎ ‎(2)用原文回答 ‎①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 ‎②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 ;‎ ‎③“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 ‎④“村人”“不知不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 ‎(3)指出本段的通假字:“ ”同“ ”,意思 。‎ ‎(4)翻译最后一句: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 ‎(5)读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请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2008中考再现★‎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 ‎(3)诚不可缺 诚: ‎ ‎(4)卒亡天下 卒: ‎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 ‎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内容。‎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 ‎ ‎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 ‎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 ‎ ‎ ‎ ‎ ‎ ‎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 ‎ ‎ ‎ ‎ ‎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 ‎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 ‎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 ‎ ‎(2) ‎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 ‎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 ‎ ‎ ‎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 ‎ ‎ ‎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江天一传(节选)‎ 汪琬  ‎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 ‎13、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1分)‎ ‎14、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 ‎ ‎ ‎ ‎15、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理解。(2分)‎ ‎ ‎ ‎ ‎ 十 《岳阳楼记》 练习题 一,基础练习题 ‎ ‎1.解释下面句中的多义词. ‎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 ‎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 ‎ C.而或长烟一空 (   )   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   ) ‎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   )   此乐何极 (   ) ‎ ‎4.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 ‎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译文:(这是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 ‎5.将下列各句填入原文空白处. 原文:若夫霪雨霏霏,________,阴风怒号,浊浪排空;________,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_______;薄暮冥冥,________. ① 虎啸猿啼 ② 樯倾楫摧 ③ 连月不开 ④ 日星隐耀 二,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练习. 1. 概括一,二两段的段意. ‎ ‎ 2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前人之述"指的是___________,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翻译: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4. 分别默写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和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 ‎ ‎(中考再现)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7—23题。(21分) ‎ ‎ (二)(10分)‎ ‎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7.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   (1)山岳潜形 ( )   (2)则有去国怀乡 ( )  ‎ ‎(3)至若春和景明( )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19.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3分)‎ ‎ ‎ ‎ ‎ ‎ (三)(11分)‎ ‎ ‎ ‎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仁 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 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20.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1) 退为家人讲( ) (2) 光持石击瓮破之( ) (3) 同列语之曰( )‎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闻讲《左氏春秋》,爱之(代家人) B.群儿戏于庭(在) ‎ C.众皆弃去 (全、都) D.乃簪一枝(于是、就)‎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 ‎ ‎ ‎2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3分)‎ ‎ ‎ ‎★2008中考再现★‎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樯倾揖摧 摧:________‎ ‎(2)浮光跃金 金:________ ‎ ‎(3)把酒临风 把: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l)山岳潜形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烟一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影沉璧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3分)‎ ‎“感极而悲”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喜洋洋”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 ‎ (1)薄暮冥冥( ) (2)多会于此( )‎ ‎ (3)春和景明( ) (4)不以物喜( )‎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 ‎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 ‎10.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依次标在下面的方格中) ‎ ‎ ‎ ‎11.《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 ‎ ‎12.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 ‎13.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 ‎ ‎【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答: ‎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 l)予观失巴睦胜状 胜状: ‎ ‎(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 ‎ ‎8.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译文: ‎ ‎9.第① 段末尾“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与② ③ 两段构成了 ‎ ‎ 关系。(1分)‎ ‎10.读② ③ 两段,用原文或自己的话填写下表。(2 分)‎ 第②段 第③段 景色特点 观者心情 ‎ ‎ ‎11.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写“迁客骚人”在不同景观中不同心情的用意。(3 分)‎ 答: ‎ ‎ ‎ ‎ ‎ 十一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 ‎1.翻译下列句子。 ‎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5.默写填空。 (1)鱼,________,熊掌,________;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 ‎ ‎(2)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乞人不屑也。 ‎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 ‎ ‎6.这篇文章以“鱼”和“熊掌”比喻,想要论述的是什么问题? ‎ ‎ 7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过去一定也作过许多次选择,哪一次对你影响最大,从中你总结出了什么经验教训。 ‎ ‎★2008中考再现★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置廪丘①之邑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君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 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 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9.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 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 C. 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 ‎10.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 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 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3分)‎ ‎《三峡》参考答案 ‎ 一、1.①水经注 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 3.①真、实在 ②通“缺”,中断 ③极高的 山峰 ④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⑤飞奔的马 快 ⑥几 ⑦消失 ⑧从、在 4.①如果 自从 ②有时 或者 ③即使 虽然 5.①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 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④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⑤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⑦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二、(一)6.①毫无 ②峭壁 ③遮蔽 ④日光,这里指太阳 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连和高 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0.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二)11.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2.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3.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4.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中考再现★‎ 逆流而上 快 23(声音)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24湍急 两岸猿声啼不住25‎ 翻译:赵襄子(晋国国卿)跟王于期学习驾御马车,不久和王于期比赛,三次换马但是三次都落后。赵襄子说:“您没有将您的技术全部教给我。”回答说:“技术是全教了,使用就出错了。凡是驾御所应该重视的,是马的身体与车统一,(驾御的)人心和马协调,这样才可以跑得快跑得远。今天您落在后面的时候想追上我,在我前面的时候怕被我追上。凡是驾着马车抢道比拼,不是先就是后。但是您领先或落后时心里想到的都是我,您 哪能和马协调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啊。”‎ ‎25、换,更换 被 26、答:技术是全教了,使用就出错了。27、答:示例: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患得患失,否则做事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爱莲说》‎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世称濂溪先生。 【蕃(fá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 【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 【宜】应当。【众】多。重点语句翻译 1、(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 ‎2、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 ‎3、(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 ‎5、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7(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花之君子 讽刺追名逐利的世风(3)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4)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5)用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少、难得,二叹爱莲者少,用疑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6)赞成任何一种观点都可以,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来谈。‎ ‎★2008中考再现★19 、D 本题2分。‎ ‎20 、( l )益― 更(更加) ( 2 )植― 立(树立) (3)鲜― 少 (4 )宜― 应当(应该,当然) 4 分.每小题1 分,写错字不给分。‎ ‎21. ( l )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本题4 分。每小题题2 分。“远观、袭玩、谓、隐逸”等词为得分点,要落实,少译每一处扣0 . 5 分 ‎22、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本题2 分,意思对即可。‎ ‎=======《陋室铭》‎ 答案:⒈⑴著名 ⑵这 ⑶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⑷什么 ⑸大;旧指读书人 ⑹平民 ⑺调弄 ⑻使……劳累;形体 ⒋⑴刘禹锡 唐 文学家 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⑵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⑶比喻道德高尚的人。⑷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 ⒌B ‎14.(3分)每个解释1分。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 ②使身体劳累 ③所以,因此 15.(2分) D ‎16.(4分)每句2分。酌情给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7(1)(2分)各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3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 ‎8.答案: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 ‎ 评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共4分。‎ ‎9.答案: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 的内容),他并不愚钝。‎ ‎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托物言志 倾听、思考、记忆 ‎ 评分:每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 评分:共3分。态度2分,品质1分,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 ‎【参考答案】‎ ‎  1、⑴ “络”,缠绕。  “参差”,不齐。 ⑵ “佁然”,愣住的样子。 “翕忽”,轻快敏捷。    ⑶ “寂寥”,静悄悄。  “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2、⑴ “无所”,没有依托(的东西)。    ⑵ “以”,因为。    “而”,连词,表示顺接。  3、⑴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⑵ 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 ⑶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4、⑴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 “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答案:1.《柳河东集》,柳宗元,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 ‎2.清凉;大约;因为;离开。3.阳光一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不动;(溪身)象北斗星那样曲折,象蛇那样蜿蜒前行。4.竹林、青树翠蔓、潭水、游鱼、溪身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通过对特定环境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5 、 ( 1) 尤:特别(2 )悄怆:优伤的样子 ‎6 、B 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 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 分)‎ ‎8、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9 、( 1)入:侵入、投入、放入(1分)( 2 )故:所以、因此(l 分)‎ ‎10、不只染丝是这样的,国家也有类似染丝这样的事。( 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 分。“独”“然”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l 分)‎ ‎11、本文用“染丝” 或“丝被放入什么染料变成什么颜色”为喻(l 分),说明环境的影响作用很大(2 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① 因为 ② 说出 ‎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侧面(间接)描写 清澈透明 乙文: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 ‎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记承天寺夜游 ‎1.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2.月光 竹柏影 比喻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而有雅趣的人。 4.qǐn 友好亲睡觉,废寝忘食等。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⑴考虑,想到 ⑵于是 ⑶在 ④原来⒊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⑷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 ⑸月下中庭 积水空明;竹柏影也 藻荇交横 ⑹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之为伴 ‎ ‎#### 7.(2分)D ‎ 8.(2分)A ‎ 9。(2分)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 10.(2分)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每处1分)‎ ‎ 11.(2分)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 12.(2分)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1.(1)使……痛苦(2)同“增”,增加 2.过渡(或:承上启下) 3.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针对其中一个观点或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谈,言之成理均可。 ‎ 答案是B。【答案】:一、D二、1、六 都经受过艰苦环境的磨炼 人要担当重任,有所成就 三、1、D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对比论证 ‎#####16.(1)(被)选拔(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4)了解(明白)(4分,每小题1分)‎ ‎17.D (2分)‎ ‎18.(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 ‎20.(1)停下 (2)平时,一向 (3)吃 (4)给(4分,每小题1分)‎ ‎21.A (2分)‎ ‎22.不要让我的家人知道这件事,我也始终不会告诉别人。(2分,意思符合即可)‎ ‎23.宽容、善良(富有同情心)。(2分,答出1点即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 ‎###22、故:所以 任:责任、使命 曾:通“增” ,增加 过:犯错误(4 分)‎ ‎23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3分) ‎ ‎24.事实 成才 治国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4 分)                                                                                ‎ ‎=====‎ 曹刿论战  一. (1)攻打 (2)目光短浅 (3)为人所信服 (4)参与 (5)赐福、保佑 (6)养 (7)通“遍”,遍及、普遍。 (8)指祭视用的猪、牛、羊等 (9)以少报多 二. 1. 凭借什么作战? 2.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4.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5.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三. 阅读: 文段(一) ‎ ‎ 1. ①请见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作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3. 曹刿认为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曹刿认为作战必须取信于民。 文段(二) 1. D 2. 已经战胜,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道:“作战,是靠勇气的。” 3.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文段(三) 1. D 2.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3.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18、略     19、B 20、略 21、曹  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如用课文从具体做法阐述亦可) ###19、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1、(1)击鼓 (2)凭借 (3)在 (4)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22、B ‎23、(1)我看到他们的车辙乱了,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 (2)第一次击鼓,士兵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全没有了。‎ ‎###14.(2分。每小题1分)(1)击鼓(击鼓进军) (2)已经 ‎15.(5分)(1)(2分。每个分句1分) (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 (2)(3分。每个分句1分)(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16.(3分。每处1分) 齐人三鼓 (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 ‎(2)既济而未成列员 邹忌讽齐王纳谏 ‎17.〈〈战国策〉〉(1分) 18、(1)使……听到 (2)间或,偶然 (共2分)‎ ‎19.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 2 分)‎ ‎20.① 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②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4 分。每问2 分)(意思接近即可)‎ ‎21.① 说话要注意对象。② 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2 分)‎ ‎###10.shǔ 列举 (读音、词义各0.5分)  11.B(2分)‎ ‎12.翻译:(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面刺”,“当面指责”,1分;整体流畅1分)‎ ‎ (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 ‎(“以”字1分,“重”“轻”意动用法共1分)‎ ‎13.广开言路(纳谏) 不杀烛邹 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 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 ‎###⒓⑴穿戴 ⑵偏爱(2分。解释正确一字给1分)  ⒔B(2分)‎ ‎⒕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2分。“期”“虽”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字扣0.5分)‎ ‎⒖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2分。一空1分)‎ ‎⒗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2分)‎ ‎###(三)(共13 分)‎ ‎13.( 4 分)( 1 )同“熟”,仔细 (2 )认为 (3 )受蒙蔽 (4 )完,尽 ‎(答对一个给l 分)‎ ‎14 。( 2 分)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美”“私”等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l 分)‎ ‎15.(2分)(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答“欣然”亦可)‎ ‎16.(3 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邹忌向齐王进谏时,善于借助生活中的小事,采用设喻、暗示等委婉讲道理;而魏征向唐太宗进谏时,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 要点:①设喻、暗示或委婉,得2分。②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或“敢于直谏”得1分。意思对即可)‎ ‎17. ( 2 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唐太宗非常思念和感激魏征,因为魏征不仅有才能,而且很正直,敢于讲真话,是忠臣、贤臣,所以尽管有时说些逆耳忠言,也能深得胸襟开阔的唐太宗的器重和厚爱。(要点:① 答“唐太宗对魏征的思念和感徽之情”,得l 分;② 答“魏征是敢于讲真话的忠吞、贤臣” ,得l 分。 惫思对即可)‎ ‎###17.(1)长,身高 (2)确实 (3)受蒙蔽而不明 (4)打猎 (5)攀援、爬(树)(5分,每字1分)‎ ‎18.(1)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2)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6分,每句2分,大意写出即可)‎ ‎19.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4分,大意写出即可)‎ ‎20.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4分,两者不同的进谏方法各2分)‎ 桃花源记 一、1.B 2.B 3.A 4.C 5.A 6.C 二、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A.豁然开朗 B.世外桃源 C.怡然自得  三、1.C 2.D 四、(1)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村人;渔人;渔人。(2)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③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与外人间隔。(3)要;邀;邀请。(4)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向外人说啊。”(5)C ‎####9.祖先躲避战乱 隋炀帝失天下 ‎(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第二空只答“隋炀帝”不得分。每空1分,共2分)‎ ‎10.(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评分说明: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1分,共4分)‎ ‎11.(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1)题每个分句1分,(2)题前两个分句1分,后一个分句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2.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观点1分,结合古代作品1分,语言表达1分,共3分)‎ ‎###8.(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4分,每句2分)‎ ‎9.第一问:渔人的行踪。(1分) 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3分)‎ ‎10.(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3分,每小题1分)‎ ‎11.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1分) 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共2分,答出一条评1分,答出两条即可评全分)‎ ‎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3分)‎ ‎###17、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 ‎18、D 19、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20、(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8、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9、(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 (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11、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乙)(5分)‎ ‎13、告诉(1分)‎ ‎14、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2分)‎ ‎15、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1分)‎ ‎======岳阳楼记 参考答案: A.取胜 好,美 B.散尽 放晴 C.全 表数量 D.到 穷尽 3.B 4.C 5.③④②① 1.第一段: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盛况,作"记"缘由. 第二段:总写岳阳楼的大观及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唐贤今人诗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10分)17.⑴形体(形迹) ⑵离开 ⑶日光(阳光) ⑷探求评分标准:4分 ‎。每词1分。‎ ‎18.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9.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 ‎ ‎(三)(11分) 20.⑴回家(回来、回去) ⑵打破(击破、敲破) ⑶告诉 ‎21.A  22. 从此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或从此勤奋读书),到了不觉得饥渴寒暑的程度。‎ ‎23.⑴喜欢读书(勤奋好学) ⑵聪明机智 ⑶生活朴实(不喜奢华)‎ ‎ ###10.答案:(1)断折 (2)金色 (3)持(执)共3分。共3道小题,每小题l 分)‎ ‎11.答案:(l)山岳隐没了形体。(2)大片烟雾完全消散。(3)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共3分。共3道小题,每小题1分)‎ ‎12.答案:“感极而悲”源自: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其喜洋洋”源自:宠辱偕忘 ‎(共3分。共3句,每句1分,多答l句扣1分,扣完为止)‎ ‎###8、(1)迫近 (2)在,到 (3)日光 (4)因,因为 ‎9、(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或“除了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10、! , , ?  11、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12、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 桃花源恬静优美 小石潭凄清幽邃(抓住景物特点,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即可)‎ ‎13、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是与他“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刻苦自励”分不开的。(答案中抓住了“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刻苦自励”等关键语句来谈与《岳阳楼记》中的胸襟抱负之间的联系即可)‎ ‎##7 、( 2 分)( l )胜景,好景色 (2 )朝廷 8 、( 2 分)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9 ( l 分)总分 ‎10 、( 2 分)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春和景明 其喜洋洋者矣(或“心旷神怡” )‎ ‎11 、( 3 分)用来反衬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进而歌颂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高尚人格。‎ ‎====《鱼我所欲也》‎ ‎2.(1)通“欤”,语气词,给。(2)连词 表顺承;但是。(3)比;对。(4)这样的;这。3.略 4.(1)生,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时拥有,为了坚持正义而放弃生命。(2)并不是只有贤能的人有这种相法,人人都会有,贤能的人不遗失罢了。(3)吆喝着给他吃,走路的人也不接受。用脚践踏了给他吃,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4)从前宁可死了也不接受,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而去做了。 5.略 6.人生在关键时候应如何做出选择。 7.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 10.生,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11.略 12.略 13.略 ‎###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共2分)‎ ‎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 ‎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 ‎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2分)‎ ‎###9. (2分) D 10. (2分) C 11. (2分)B ‎12.(4分)(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2分,准确翻译“非独”,“是”等词语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 ‎ (2)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2分。准确翻译“蹴尔”、“与”、“不屑”等词语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13. (3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1分)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2分。能说出一个或几个论证方法记1分,能就某一个论证方法举例分析记1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