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人教版)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课核舟记课件
语文要素 学 习 目 标 1. 积累文言词语、句式,掌握本文的写作 顺序。 2. 品味本文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特色。 语文要素 语 文 要 素 【要素1】课文链接 “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虽是一个 “长曾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 坛上的一个著名的掌故“大苏泛赤壁”。“记”是 本文的文体,这里意为“描述”。 【要素2】分析判断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句子中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省略的现象,在 古代汉语里非常突出。中考常以翻译含有省略 现象的语句的形式进行考查。 语文要素 语 文 要 素 典型例题: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参考答案:(这些东西)全都是就着(材料原 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 的神情姿态。 语文要素 语 文 要 素 技法点睛:文言句中,常见的省略现象有以下 几种。 1. 省略主语。如“(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 船”“(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2. 省略谓语或动词。如“一鼓作气,再(鼓) 而衰,三(鼓)而竭”。 3. 省略宾语。如“投(之)以骨”。 4. 省略介词。如“林尽(于)水源”。 5. 省略量词。如“通计一(条/艘)舟”。 习题链接:见“名师导练”第二题。 名师导学 1. 背景解读 本文之所以写得如此精妙,使人能够通过它的文字想象出 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内容,主要原因是作者对雕刻家的艺术构 思理解得相当深刻,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这件作品的主题。 “大苏泛赤壁”是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后,心情郁闷,多次到 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自己谪居时的思 想感情。雕刻家取材于这件事,既具体生动又高度集中地再现 了人物的神情动作,又把人物的塑造跟四周的环境融合起来。 名师导学 2. 整体感知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箬篷覆之;左右四窗 左右舟子各一人 技亦灵怪矣哉 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_ (2)如有所语_______________ (3)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_________ (4)佛印绝类弥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诎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钩画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高的帽子。 说话。 靠近。 像。 不相类似。 同“屈”,弯曲。 清楚明白。 名师导练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 B.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 C.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长约八分有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竟然。 C 名师导练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左臂挂念珠倚之”的 “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能以径寸之木 C.处处志之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A 名师导练 二、句子翻译题 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其人视端容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 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 苏东坡。 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名师导练 4.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技亦灵怪矣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笔笔清楚明白,颜色是黑色 的。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这种)技艺也真神奇啊! 名师导练 三、内容理解题 1.内容理解默写题。 (1)文中“核舟”左刻引用《赤壁赋》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核舟”右刻引用《后赤壁赋》里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名师导练 2. 内容理解简答题。 (1)文中第4自然段描述“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 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要这样写? 两个“舟子”虽神情有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 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 在专注听“茶声”,但表现了一个共同的氛围:愉悦、轻 松、活泼自乐。再加上船楫的“横卧”,更加暗示出有楫 等于无楫,有舟子等于没有舟子的一种放任自流的境界。 这 名师导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写,是为了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实 现对船首氛围的烘托或者沟通,从而共同成就“大 苏泛赤壁”之“泛”的氛围。 名师导练 (2)找出描述苏轼、鲁直(黄庭坚)和佛印神态的 句子,说说雕刻者是在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的什么 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 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要表现他们豁达、放旷的 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 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如画卷般美好的意境里。 名师导练 3. 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核舟记》中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明末 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 艺人的艺术成就。 B. 文章一开头向读者介绍民间雕刻艺人王叔远精湛的技艺和“核舟”的内 容后,便按顺序写“核舟”的长、高、船头、船舱、船尾、船背,最后对 “核舟”上雕刻的人、物、字进行统计。 C. “核舟”中人物造型的对比,例如僧俗的神态对比,两个“舟子”一动 一静的对比;“核舟”整体色彩与刻字色彩的使用对比;船头和船尾的设 置对比等,体现出民间艺术的层次美、差异美、意趣美。 D. 作者详写船正面,略写船背面,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也表 现出主次分明的技巧。 C 名师导练 (2)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 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都表现了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 B.作者构思巧妙,船舱的描述是交代环境,而窗上的刻字则暗 示出活动的背景,成功地展示了“核舟”的艺术空间。 C.作者描述“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严肃的气氛,使船 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 D. 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 “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 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 C 课外延伸 东安士人之画 曾敏行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画一轴,献之县令。令初 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 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见轴在地而猫蹲其旁。及举轴, 猫则踉跄逐之。以试他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 画为逼真。 (节选自《独醒杂志》,有删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 一项是( )(3分) A.一士人善画/陈康肃公善射 B. 令怪之/渔人甚异之 C. 及举轴/及鲁肃过寻阳 D. 以试他猫/以其境过清 课外延伸 D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令 怪 之 黎 明 物 色 见 轴 在 地 而 猫 蹲 其 旁。 3.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作的精美之处具体表 现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出画作的精美, 如县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 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