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议论文语言教案(全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议论文语言教案(全国)

‎2018届一轮复习 作文 教案(全国)‎ 目标明讲 ‎1.了解高考议论文命题规律及写作要求。‎ ‎2.掌握高考议论文写作方法。‎ 考点四:语言 ‎【真题回放】‎ ‎1.【2016年高考上海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答案】‎ 以人为鉴知得失 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于相信自我,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唯我独尊的思想在作祟,二是自己只看到了自己能看到的和想看到的东西.‎ 古代的大部分帝王,对待忠心耿耿进谏的忠臣,往往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残暴.就连一代明君唐太宗,有时也对逆龙鳞的魏征恨得咬牙切齿。我们普通人呢?一听到反对意见,轻则脸红脖子粗,怒目相向,重则拍案而起,反唇相讥,甚至拳脚相加,由“文斗”到了“武斗”。这就难怪,想听意见,却只能听到赞歌了。‎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多通俗,又是多深刻的话呀!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包打天下。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想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创造也是有限的。毛泽东同志在谈到“群众路线”时,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赞歌不能算意见,随声附和也没有多大价值,最有用的应该是指出错误的意见。三峡工程的决策者,面对记者说出了一句朴实而深刻的话:“对三峡建设来说,最有价值的是反对者的意见。” 国外的很多企业家,为了让员工畅所欲言,经常组织一些“漫谈会”,鼓励大家“胡说”,从中寻找思维的火花。他们规定,不管是谁提出想法,不管提出的想法有多么可笑,是多么不可思议,大家都必须鼓掌欢迎,并齐喊“很好,很好”。为了听取意见,他们可谓用心良苦啊!‎ 每天我们都要照镜子,看看我们穿着是否得体,脸上是否有灰尘。那么,我们道德上的灰尘怎么发现?我们思想上的不足怎样找到?我们创意上的失误怎样避免?不难,别人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解析】‎ 会把公交车上的位置让给老人,因为我们期望在别人眼里是有礼貌的,有教养的;到一个新班级上学,我们会注意新同学的一言一行,模仿他们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式,以免懵然无知中触犯众怒。‎ ‎③过度在意他人评价总是会让人患得患失,是不自信的表现。特别在意别人的负面评价,会让一个人无所适从,情绪低落。人,不管何时都要做到自信而不自负。‎ ‎④可以几种观点兼而有之,少于侧重即可。也可以从如何评价他人,或看待被评价的他人方面来考虑。‎ 评分标准 一类卷: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卷:(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则材料就可以抓住“评价”‎ 来做文章。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2.【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语文素养来自生活 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免不了要与语言文字打交道,或表达情感,或交流工作,或提出诉求,等等,从出生之后的咿呀学语,到学校里的语文课,再到进入社会后的语言、文字学习和水平提高,语文让既必不可少又一生受用,谁都不能等闲视之。‎ 语文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语言素养说到底还是来自生活里,为更好地生活而提高,在生活的实践中提高。课堂是我们生活的关键部分,从课本上“依葫芦画瓢”,当然是必须的,校园里朗朗读书声,见证着我们对语文知识的饥渴、熟练掌握语言技巧的执著;但课本知识终究只是基础的,有限的,要真正丰富语文功底,提高语文素养,就不能不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去“大生活”里汲取更加丰富的营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当然还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首选,甚至可以说是捷径,毕竟,善于学习、接受间接经验,才可以让我们更迅速地适应生活、提升自己。从高尔基“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儿”,我们可以真切地领略到来自生活的比喻何等生动、贴切;从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日得秋霜”,我们可以由衷地感受到生活里语言的精彩、文字的魅力、表达的境界……‎ 阅读,是学习,是积累,也是模仿,要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语言、个性文字,当然不能总是嚼别人吃过的馒头,而必须自己沉到生活里去,感受、体验、尝试、磨炼,追求自己的原创、个性、风格和高度,否则,就永远只能停留于别人和前人的水平,而不可能有所突破、有所进步,不可能适应发展了的情境,体现生活的多元化和多姿多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语文素养,最关键的一点或许就是热爱生活。‎ 语文素养来自生活里,生活永远是语文知识不竭的源泉。爱生活,我们的语文水平才不至于贫乏、干瘪;爱生活,我们的表达和创造欲望才更强烈、多维;爱生活,我们也才会真正体味到语文素养带给我们的种种精彩。‎ ‎【解析】‎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本题中,材料中明确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其实是给出了立意的方向。‎ ‎【规律探秘】‎ ‎2016年高考从各省市命题来看,文体没有固定的要求,基本是考纲的规定,能写记叙文和议论文,议论文对语言的要求是:语言通顺、严谨、深刻、有文采,书写规范,标点正确。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2016年命题特点。‎ ‎【知识梳理】‎ 议论文的语言应具有如下特点:‎ ‎1、准确、严密。‎ 遣词选句,要能够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现实,表达自已的观点,做到不夸张,不缩小,不会引起歧义。‎ ‎2、概括、简练。‎ 记叙文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而议论文的语言,则要力求概括、简练。所谓“概括、简练”是指叙述事实论据,要简单扼要;不能像记叙文那样细叙、详绘,有头、有尾,有细节,有描写。又应该善于归纳事物的共同特点,用简练的话表达出来。‎ ‎3、朴实、明白。‎ 写议论文应努力用自已的语言,来表达自已的观点,力求通顺明白;不要装腔作势,不要说套话、空话。用“口语化”,写得朴实、明白。‎ ‎4、鲜明、生动。‎ 议论文要求语言鲜明,应做到能表示鲜明的观点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议论文要求语言生动,是指证语言的形象性和具体性,也就是语言的文学色彩。议论文主要靠逻辑力量的气势,但语言的生动,也有助于论证力量的加强。要生动形象,就不能枯燥地说教,板着面也讲道理。优秀议论文的语言,不仅发挥逻辑力量进行论证,寓理于具体形象之中,使抽象的论题具体化、生动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语言诙谐,涉笔成趣,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有时比直截了当地说理,更易被人接受。——这就需要讲究幽默讽刺艺术。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但可使本来很枯燥的结论,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会产生强大的逻辑力量。‎ ‎【方法指导】‎ ‎1.熟悉高考,掌握规律。‎ 历年高考作文是目,尤其是适合写议论文的作文是目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写作试题(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和各省市高考优秀作文的反复研究,可以了解高考对议论文语言的要求,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2.强化阅读,积累优美文段。‎ 扩大阅读,包括教材,名著、时文,甚至每次练习时所用的文本材料。通过大量阅读,筛选并积累可用作议论文写作的优美文段,并将所积累的优美文段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素材库。‎ ‎3.关注生活,学习鲜活生动的语言。‎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写作命题注重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多涉及一些热点问题,因此,作文中需要大量的鲜活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复习中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有个性的、能体现时代进步与发展的语言,力求在写作中做到个性突出,语言生动。‎ ‎4.加强写作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写作训练,包括议论文写作的整体训练,也包括对文段的仿写训练。通过整体训练,可以使写作的议论文语言通顺流畅;通过对优美文段的仿写训练,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效提高语言文采。‎ ‎5.掌握写作议论文增加语言文采的几种方法:‎ ‎(1)句式参差,使议论充满韵律。‎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语言表达必然详略得当、长短参差。如果一篇议论文,全用整句,会显得呆板;全用散句,则会缺少气势。如果整散集合、长短交错,在整齐中求变化,于对称中显错落,必能使议论充满韵律之美。‎ 如下面《阅读是一种孤独》一文的片段:‎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清幽的环境。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 ‎。曾记否,更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子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文字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曾记否,在孤灯相伴的夜晚,读孔孟言、悟李杜诗、品刘墉文、赏清玄章,积智慧之沙建文学之宝塔,感悟文学之纯美,悟得人生之真谛,这又是何等酣畅!‎ 这段饱含情感的议论,长短句交错使用,充满了韵律之美。‎ ‎(2)善用修辞,让议论形象活泼。‎ 精彩的议论一定是形象活泼的,它拒绝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讲求生动鲜活的思想展示。新颖活泼的议论文字可以使其文质兼美,情理并具,可以使逻辑力量得到强化。‎ ‎①运用排比,增强议论气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说理、议论,可以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用于证明某种观点,把意思论述得更周密、更透彻,增加议论的力量;还可以用来抒怀,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使之读起来痛快酣畅。如:‎ 阅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阅读,可以激发人的志趣;阅读,可以活跃人的思维……‎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读书的方法,都要求我们读书时要精读、细读、深阅读,要求我们必须“细嚼慢咽”,这就势必要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然而,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时间就是分数,时间就是前程,时间就是未来。因而,学生都不愿将太多的时间花费在阅读上。久而久之,“浅阅读”便在学生之间流传,那么,“浅阅读”到底是好是坏?‎ 这段文字表面看上去语言朴实无华,但细细品味,却洋溢着直率,充满力量,原因就是该考生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排比句:三个“可以”构成的排比放在开头,直接说明了阅读对人的精神意义;三个“时间”构成的排比,又说明了中学生坚持阅读的艰难,有力地证明了“深阅读”的必要性。‎ ‎②运用比喻,让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生动。比喻不仅能帮助读者加深理解,也使文章的语言更形象化。如下面《不拘一格降人才》一文的片段:‎ 夏天,一盆夜来香,每天总要浇水二至三次,每次都要使水没过土面,得浇透;而一盆仙人掌,每天浇一次,浇的水也只要浇湿土壤就行了。因为夜来香叶片宽大,散失水分较快,相比之下,仙人掌那早已退化成针状的叶子,散失水分就慢多了。每种花都有自己的习性,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耐寒,有的耐旱。种花时必须因花而异,区别对待。喜阴的种在暗处,喜光的常晒太阳,耐寒的不必进温室,耐旱的可以少浇水。不然,花是长不好的。‎ 培养人才,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千世界,丰富多彩,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资质。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就必须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长着数学脑瓜儿的,让他去学理;满腹诗词文章的,叫他去从文;体魄健壮、活泼好动的,让他去踢足球、跳沙坑。如果不加区分,搞一刀切,那就像对仙人掌灌以倾盆、而对夜来香惜水如油一样,不但起不到好作用,还会造成巨大的人才浪费。‎ 作者用“每种花都有自己的习性”来比喻“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资质”,用“种花时必须因花而异,区别对待”来比喻培养人才“必须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因材施教”;通过比喻,作者形象地说明了“要正确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道理。作者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阐述得通俗、生动,使人很容易接受其观点。‎ ‎③引用经典名句,增强议论底蕴。经典名句可以直接引用,就是直接将相关古诗文名句提取出来为作文所用;也可以间接化用,即根据文章内容和主旨的需要,把古诗文名句加以改造,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从而使语言变幻多姿,情韵悠悠,满纸生辉。如《浅阅读与深阅读》片断:‎ 一个人,无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如果他从来没有读过《老子》《孟子》《论语》《诗经》和汉赋、唐诗、宋词,如果他对于“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品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一切都一无所知,那么,他绝没有资格说他懂什么是“中华民族”!‎ 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和表达的需要,巧妙地引用了一系列的名言警句,来说明深阅读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论证充满雄辩的力量,理直气壮,底蕴十足,锐不可当。‎ ‎④运用假设,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假设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修辞,在列举事例后,从反面或正面提出与事实材料相对的假设,并引申出与列举事实截然不同的结果,从而在客观事实与假设结论的正反、优劣、是非、成败等对比中,说明观点的正确性。根据事实材料的性质不同,又有正例反设、反例正设、正反对比三类,最常用的是前两类。‎ A.正例反设。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可以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清流与活源》中的假设语段:‎ 从古到今,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都来源于生活,才写出新意,流传至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都因贴近人民生活,针砭社会时弊,读起来似潺潺小溪而意蕴绵长、不落俗套。如果他们把自己囚禁于狭小的天地之间,做一只井底之蛙,或闭门造车,或断章取义,从别人的文章中东拼西凑搞“创作”,恐怕永远也写不出有积极意义的作品来。‎ 作者以范仲淹、蒲松龄贴近生活,写出流传至今的佳作《岳阳楼记》《聊斋志异》为例进行阐述。材料是正面事实,作者从反面入手进行假设,从而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生活与文学创作之间的源流关系。‎ B.反例正设。如果文章所列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可以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分析。如《刻苦勤奋才是成才的基石》中的假设语段:‎ 如果仲永的父亲不那么急功近利,如果仲永自己多一点自知之明,充分利用自己天资聪颖的优势,谨慎谦虚,勤学不辍,或许会避免“泯然众人矣”的悲剧。‎ 作者在文章中列举的是一则反面材料,选择从正面进行假设,引申出与仲永耽于早慧、怠于努力、最终“泯然众人矣”不同的结果。对比鲜明,有力地证明了勤奋对成才的重要性。‎ C.正反对比。如果你举的例子有正有反,你就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假设分析。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假设语段:‎ 如果选择安乐,生于富贵之家的巴金,又怎么能挥毫著就“激流三部曲”?如果选择忧患,身为皇帝的刘禅,又怎会成为亡国之君而“乐不思蜀”?所以,孟老夫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正例反说、反例正说的手法有力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除了排比、比喻、假设以外,能使文章辞彩飞扬的手法还有拟人、引用、对比等,同学们可以在备考时,注意分项练习,提高作文发展指标中文采项的得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