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6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对外关系、经济建设、思想理论课件(67张)
专题五 中国现代史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变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范围上不断扩大,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政治 经济 文化 1. 民主与法制建设: (1 ) 民主建设:平反冤假错案;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2 ) 法制建设: 1978 年提出 “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的方针; 1982 年修改宪法; 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1999 年,正式被写入宪法。 2. 统一大业: “ 一国两制 ” 的理论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4. 外交: (1 ) 区域外交: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001 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2 ) 多边外交: 2001 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1. 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重心的转移。 2. 对内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乡镇企业;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对外开放: 2001 年加入世贸等。 4. 经济腾飞: GDP 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快 1. 思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 ” 的重要思想。 2. 科技:计算机技术: 1983 年,中国成功研制出 “ 银河 — Ⅰ 号 ” ; 1997 年 “ 银河 — Ⅲ 号 ” 。航天技术: 2003 年 “ 神舟 ” 五号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 教育: 1983 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 向; 1995 年 “ 科教兴国 ” 战略。 4. 文艺: “ 双百 ” 方针重新确立,取得了丰硕成果 应试指导 栏 目 导 航 抓核心 · 强技提能 查效果 · 即时评价 应试指导 时间 考点分布 政治 经济 文化 2017 年 新课标 Ⅲ 卷 T41 :台海关系与祖国统一 新课标 Ⅰ 卷 T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新课标 Ⅱ 卷 T31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6 年 新课标 Ⅱ 卷 T40 :对外开放 新课标 Ⅲ 卷 T31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 2018 年 新课标 Ⅰ 卷 T41 :基层民主制度建立 新课标 Ⅲ 卷 T31 : 20 世纪 80 年代的经济发展 备考策略 根据上表和近三年全国卷高考真题,发现本讲一些命题特点和命题趋势: 从题型上看,材料题和选择题并重。 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现代教育发展等考点。 基于上述,建议: 1. 关注社会热点。 “ 三农 ” 问题主要从正反两方面综合考查, “ 对外开放 ” 则需要比较当代开放与近代开放的不同,从形式和结果上说明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性。关于 “ 土地流转 ” 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重点问题,在复习中须加以重视。恢复高考三十周年下的现代中国教育建设,既要宏观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也要注意教育对公平正义社会构建的积极意义。 2. 关注时政热点。如稳定物价、个税改革、保障房、反腐倡廉、收入分配,基本涉及民生问题和经济发展等,应引起一定的重视,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新时期的法律体系建议更要给予关注。 抓核心 · 强技提能 主干一 改革开放时期的政治及外交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完善民主政治与法制、祖国统一、多边外交和区域外交 基础清单 1. 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2. 完善民主政治与法制:措施和成就。 3. 祖国统一:理论: “ 一国两制 ” ;实践:香港和澳门恢复主权;成果:九二共识、两岸 “ 三通 ” 。 4. 多边外交:背景、方针、表现。 5. 区域外交:背景、方针、表现。 核心突破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及重要外交活动 1. 政策调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1. 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从本质上看都是国内政策的延伸,它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际环境。 2. 中国外交政策的 “ 变 ” 与 “ 不变 ” (1 ) 维护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始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的发展;但侧重点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有所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 “ 经济外交 ” 的比重明显增加。 (2 ) 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没有变,但表现形式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在变。具体表现为从 “ 一边倒 ” 联苏抗美,到 “ 一条线 ” 联美抗苏,发展到新时期的不结盟。 思维升华 (3 ) 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没有变。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的政策没有变。 “ 变 ” 与 “ 不变 ” 体现新中国外交的原则性、灵活性和务实性。 3. 启示:外交政策和活动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弱国无外交;尊严来自实力。 D 对内改革 伟大的历史转折 1. 标志: 1978 年 12 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 内容: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 意义: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起点 对 内 改 革 经济体制改革 ( 重在 分配 ) 1. 概念: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所有制基础上的组织管理国民经济的体系和制度。 (1 ) 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 ) 改革的内容是调整、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3 )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改革的必要性 (1 ) 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 ) 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要求 3. 改革的措施 (1 ) 在农村采取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 “ 一大二公 ” 的人民公社旧体制。 (2 ) 在城市主要进行国企改革,改变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 改革的效果: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对 内 改 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探索的价值 ) (1 ) 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十四大 (1992 ) ——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 ) ——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 使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 ;十五大 ——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可从人的积极性、资源配置、对经济的控制力和社会生活状况改善等方面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 对 外 开 放 特点 1. 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2. 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3. 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必要性 1.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是科学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 2. 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 3. 从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通过对外开放,让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A 1. 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概括为: “ 分田在家单干 ”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 离土不离乡 ” (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为农民致富和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 —— “ 离土又离乡 ” ( 农民进城务工 ) 。 2.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 4 个步骤:给农民土地 ( 土地改革 ) —— 土地收归公有 ( 农业生产合作社 ) —— 给农民土地经营权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3. 1990 年 3 月,邓小平在谈到农业问题时指出: “ 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 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 据此分析邓小平所指的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未来方向是社会主义社会大生产。 归纳总结 4. 深刻理解新中国三次大的经济体制转型 1. 中美经济改革的对比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 (1 ) 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 ) 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 美国和中国通过社会治理模式的改革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中外联系 2. 世界现代史上三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 类型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罗斯福新政 生产资料 所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生产资料私有制 工业化 道路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农业制度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资本主义大农场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干预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经历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造成了苏联解体,社会主义探索遭到挫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模式经历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到国家干预经济的转变,最终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 1. 陈争平教授将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分为四大阶段,即:近代被动附庸型开放、建国初 “ 一边倒 ” 开放、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突围型开放和新时期的扩大开放。 2.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 30 年来的对外开放可以分为 “ 政策性开放 ” 和 “ 制度性开放 ” 两个阶段。依据这一观点,属于 “ 制度性开放 ” 新阶段 的历史事件应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史学新观点 核心突破 新中国教育的发展 (1 ) 一个方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 ) 两种制度:全日制与半工半读教育制度。 (3 ) 三个阶段:建国初期形成体系, “ 文化大革命 ” 时期一片混乱 ,新时期蓬勃发展。 (4 ) 四项决策:恢复高考、科教兴国、 “ 三个面向 ” 、九年义务教育。 C 审题干 关键词: 1977 年、 1988 年、 2001 年以及对应的数据变化 辨选项 只有学生人数增长的数据与表述,社会需要哪些专业人才、需要多少专业人才不得而知,故 A 项错误 高等职业教育只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B 项错误 1977 年,由于 “ 文化大革命 ” 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改变了过去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制度,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故 C 项正确 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与高等教育的普及没有必然的联系。高考,一般指高等教育入学考试;高等教育的普及,就是提高入学率,前者不能促进后者,故 D 项错误 定答案 C 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1. 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2. 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4. 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 “ 科教兴国 ” 战略。 思维升华 全面理解 “ 双百 ” 方针 1. 实施的必要性 (1 ) 三大改造完成后,需要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 )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 (3 ) 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矛盾的需要。 (4 )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需要。 要点强调 2. 遭遇挫折的原因 (1 ) 政治上的 “ 左 ” 倾错误波及学术领域。 (2 ) 缺乏学术民主。 (3 ) 文艺界的派别之争。 (4 ) 国际形势急剧变化产生的消极影响。 3. 经验教训 (1 ) “ 双百 ” 方针符合文艺和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的正确方针。 (2 ) 要处理好科学文化同政治和人民生活、继承传统和不断创新之间的关系。 4. 现实意义 (1 ) “ 双百 ” 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文化繁荣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 )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3 ) 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提倡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查效果 · 即时评价 D A 3. (2018 · 河北唐山期末 ) 读 《 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一些词语出现次数变化统计表 》( 部分 )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 ) A. 意识形态不再重要 B.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C. “ 左 ” 倾思想已经根绝 D. 非公经济发展缓慢 B B B 6. (2018 · 武汉武昌元月调考 ) 1985 年,我国政府规定: “ 完全放弃了除粮、棉之外所有农产品的计划控制,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减低对粮食生产的计划控制程度,政府计划收购的粮食降至约占全部商品粮的一半左右。 ” 这反映了当时 ( ) A. 农业改策明确市场化方向 B. 生产者取得了经营自主权 C. 经济体制改革迈入新阶段 D. 农产品疏通体制改革加快 C 7. (2018 · 青岛二模 ) 1986 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 1995 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变迁反映了 ( ) A. 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B. 对外开放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C.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A D 9. (2018 · 郑州二模 ) 20 世纪 90 年代, “ 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谁敢下海就能来第一桶金。 ” 大量公务员 “ 下海 ” 经商,社会上出现了 “ 下海 ”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 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正式确立 B. 国内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C. 政治体制剧变引发经济变革 D.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变革 B D 解析: 材料中的内外交流不能得出排他性,故 A 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并非对外贸易,故 B 项错误;对内对外的资本流动不是资本本身的分化组合,故 C 项错误;内外交流资本地位的上升反映开放进一步深化,故 D 项正确。 A 主干三 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 12. (2018 · 福建漳州二模 ) 1978 年 2 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 “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 ,将 “ 农民战争史 ” 和 “ 儒法斗争史 ” 改回中国古代史, “ 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 ” 改回中国现代史, “ 国际共运史 ” 改回世界史。上述课程调整体现了 ( ) A.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成果 B. 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影响 D. “ 双百 ” 方针的贯彻落实 B 13. (2018 · 河北唐山二模 ) 读表: 《1949 ~ 2008 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 》 ,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 A 14. (2018 · 华中师大附中 )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 2016 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 3 699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7% 。这说明高等教育 ( ) A. 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B. 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 践行了 “ 科教兴国 ” 的发展战略 D. 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 解析: 据材料 “ 2016 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 3699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7% ” 的数据可以得出高等教育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故 A 项正确。 A D Thank you for watching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