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一讲 考点一 文言实词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一讲 考点一 文言实词

第一讲 文言基础细落实 考点一 文言实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仅指出了考查范围(《考试 大纲》要求的 120 个实词和初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 词),还明确了考查方向(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实词往往是 多义的,只有在具体语境的限制下,实词的意义才是确定的、具体的、 有着特定内涵的。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依据语境理解实词意义与用法的 能力。从历年对实词的考查情况来看,文言实词的考查内容主要涉及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等,其中对一词多义、古今 异义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义复词相对较少。 一、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 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类型 解说 本义 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 “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是“路途、道 路”。 引申 义 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道”的 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本”的本义为“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 就是它的引申义。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 “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比喻 义 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 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现在属贬义词;“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 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假借 义 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通 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 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 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技法点拨】 巧借本义 联系解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 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 本义:跟随、随从。如“吾从而师之”。 引申义:①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②次要 的,如“从犯”;③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叫从,如 “从弟”。 紧扣语境 推敲解 每个词语虽然都有它自己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 同的语境中往往含义不同,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 只有紧扣语境,才能确切地解释词语。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 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 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辞 ①遂辞.归告辞 ②卮酒安足辞.推辞 ③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言辞 谢 ①薛谭乃谢.求反道歉 ②谢.家来贵门告别 ③多谢.后世人告诫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译文: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 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回声使行走的云停下。 参考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 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大道旁给他饯行,打着节 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回声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谭 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 说要回家。 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 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 “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 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 A.①冯异为人谦退不伐. 伐:自夸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讨伐,征伐 B.①进止皆有表识. 识:赏识 ②天下谁人不识.君 识:认识 C.①每所止舍. 舍:宿营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舍:舍弃 D.①光武以此多.之 多:赏赐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多:大多 解析:B 项,①应解释为“标志”;C 项,②应解释为“停息”; D 项,①应解释为“赞扬”。 参考译文: 冯异为人处世谦虚退让,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 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志,在各军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 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 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克邯郸,要重新安 排各将领任务,每人都有被分配的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 军,光武帝因为这个而赞扬他。 3.阅读下面的文段,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郑公子归生率师伐宋。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羊斟御.。明日将战, 华元杀羊飨士,羊斟不与.焉。明日战,怒谓华元曰:“昨日之事,子 为制.;今日之事,我为制。”遂驱入于郑师。宋师败绩,华元虏。夫 弩机.差以米则不发。战,大机也。飨士而忘其御也,将以此败而为虏, 岂不宜哉! (《吕氏春秋·先识》) (1)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 应:迎敌 (2)羊斟御. 御:驾车 (3)羊斟不与.焉 与:参加 (4)昨日之事,子为制. 制:掌握 (5)夫弩机.差以米则不发 机:弩的部件名 参考译文: 郑公子归生率领军队攻打宋国。宋国的华元率领军队在大棘迎敌, 羊斟给他驾车。第二天将要作战,华元杀了羊宴飨甲士,羊斟却不在 宴飨的人中。第二天作战的时候,(羊斟)愤怒地对华元说:“昨天宴飨 的事由你掌握;今天驾车的事该由我掌握了。”于是把车一直赶进郑 国军队里。宋国军队大败,华元被俘。弩牙相差一个米粒就不能发射。 战争正像一个大的弩牙。宴飨甲士却忘了自己的驭手,将帅因此战败 被俘,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二、古今异义词 汉语的词义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今天阅读古书的一个难点,是词 义差异带来的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和掌握古今词义演 变的知识。古今词义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词的义项的变化。在大方 面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类型 解读 示例 词义 扩大 古义的范围小于 今义。 “江”“河”,古义一般特指长江、黄 河,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 门宴》);今义则泛指一般的江河。 词义 缩小 古义的范围大于 今义,今义一般 包含在古义之 中。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中 的“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 指黄金。 词义 转移 词义由表示甲事 物变为表示乙事 物。 “孙子膑脚”中的“脚”,古义指“小 腿”,现在专指“足”。 词义 弱化 同样的词语,在 古代表示的语义 较强,现在表示 的语义较弱。 “病”,古代的基本义是“重病”,轻 微的病一般用“疾”;而现在,只要是 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现不正常的情况,都 通称为“病”,不再单纯表示“重病” 这个意思。 词义 强化 同样的词语,在 古代表示的语义 较弱,现在表示 的语义较强。 “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 “宣告、声明”。 (续表) 类型 解读 示例 感情色 彩变化 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情 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 “逢迎”,古义是“迎 接”,中性义;今义是“迎 合”,贬义。 【技法点拨】 方法 示例 要区分所给词语是否由两个词组 成,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双音词 往往有其固定义项,所以对文言文 中的双音词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细 致比对。 “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 相如列传》) “指示”为“指”和“示”两个 词,依上下文可译为“指出来, 给……看”;而在现代汉语中, “指示”为一个词。 即使所给词语古今都是一个词,也 要看其含义是否相同,依据就是其 所在的具体语境。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 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宣言”,在此为“扬言”之意。 在现代汉语中,“宣言”作名词, 则为“(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 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 召的文告”之意;作动词,则为 “宣告,声明”之意。 结合所给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否一 致加以区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卑鄙”的含义是“地位卑贱,见 识浅陋”,在古代汉语中是自谦的 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卑鄙”意 为“(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是贬义词。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 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 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岂 不悲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实..所用不过三石 其实:他实际上 ②左右..皆引试之 左右:近臣,随从 ③所用不过..三石 不过:不超过 ④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以为:认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 译文:此弓(的强度)不少于九石,除非大王,谁能使用它? 参考译文: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说自己能用强弓。实际上他曾经用过 的弓,都不超过三石(的强度)。把(他用过的弓)给群臣看,群臣就都试 着拉弓,拉弯一半就不再拉了,都说:“此弓(的强度)不少于九石,除 非大王,谁能使用它?”宣王很高兴。宣王的实际情况是,用过的弓 都不超过三石,然而(他)终生认为自己能拉九石(的强度),这岂不是可 悲的吗? 5.阅读下面的文字,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 检讨..。成化中,历侍读、中允,侍孝宗于东宫。经刚介方正..,好强谏, 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 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 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 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 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 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 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 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十三年,星变,自陈乞休。报. 许,赐敕驰驿,加太子太保,以侣钟代。 (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一》,有删改) (1)改庶吉士,授检讨.. 检讨:官职名,掌管国史修订编纂的官员 (2)经刚介方正.. 方正:正直,端正不偏 (3)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疾:憎恨,厌恶 (4)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 交通:勾结 (5)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 竞:争相 (6)臣但.有寸金、尺帛 但:只要,如果 (7)以为..奔竞无耻之戒 以为:把……作为 (8)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 干涉:关联,牵涉 (9)报.许,赐敕驰驿 报:回复 参考译文: 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天顺四年考中进士。(他) 改任庶吉士,被授予检讨职务。成化年间,先后做过侍读、中允,在 东宫侍奉孝宗。周经刚强耿直,喜欢极力诤谏,即使深深忤逆皇上的 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且憎恨他。太监李广死了,皇 帝得到朝中大臣参与赠送李广财物的账簿,非常生气。科道官员趁机 弹劾大臣勾结李广的情状,有人提到了周经。周经上疏辩解说:“昨 天科道官员弹劾朝廷大臣争着投靠李广,擅自写上了我的名字。虽然 蒙受皇上恩德没有被审问,(但)我实在是(感到无比冤枉,)含伤忍痛, 没有办法来自己说明情况。人们争相投靠李广,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 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宠幸眷顾啊。陛下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的时 候,曾经谈到我没有。况且交结李广赠送他物品的账簿就在您的跟前, 请求检查有没有我的姓名。还应该严厉审问李广的家人,我只要有寸 金、尺帛(财物进献李广),就惩治我交结李广的罪过,在集市上将我斩 首,作为对争着投靠李广等无耻行为的警诫。如果没有关联牵涉,也 请皇上替我洗脱耻辱,或许能让我施展才能,终生侍奉圣明的主上。 如果让我带着侮辱忍受诟骂,即使我死了埋在沟壑,我的眼睛也不能 闭上。”皇帝安慰并答复了他。弘治十三年,星宿变化,自己陈说请 求退休。皇帝回复许可,并下诏赏赐他可以驾乘驿马疾行,加封他太 子太保,让侣钟代替他。 三、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当用甲字,却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甲 字的一种语言现象。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旦日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句中本该用“早”字,却用音同 的“蚤”替代。 还有一种情形,一个汉字(古字)原本有好几个意义,后为了区别不 同义项,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如“至莫 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莫”是会意字, 从字形结构分析,就是“太阳坠入草丛中”的意思,后来为了区别其 他义项,才又造了一个“暮”字专门表示“太阳落山的时刻,即傍晚” 这个意思。因此,这两个字的关系,“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 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 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甚至完全不同。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也”(《劝学》)中的“生”通“性”,二者在现代汉语中的声母、韵母、 声调都不相同,这类字在平时就应着重识记。 因为通假字和本字多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所以在阅读时如遇 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这个字 是不是某个字的通假字。 【技法点拨】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出有通假字的一项( B )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 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 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 知处。 (节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 A.好游山水 B.深入忘反 C.遇伐薪人问径 D.子骥欲更寻索 解析:“深入忘反”中的“反”通“返”,意为“返回”。 参考译文: 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忘了 返回。路上看到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水 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 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他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罢了。有 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西。刘子骥 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不再能知道它在哪里。 7.指出下列各句中所含的通假字并解释。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 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 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 劳。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 “反”同“返”,返回 (2)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 “坐”同“座”,座位 (3)女忘会稽之耻邪 “女”同“汝”,你 (4)厚遇宾客,振贫吊死 “振”同“赈”,救济 参考译文: 吴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越国,就忧心苦思,把苦胆挂在 座位上,坐处、卧处抬头就能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自语:“你 忘了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其妻子亲自织布,不吃肉食, 不穿有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降低身份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 苦的人家,悼念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四、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一般是一个字一个词;现代汉语以双 音节词(合成词)为主,两个字一个词。但古代汉语中也有特殊现象,存 有少量双音节词(即复词),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就是较典型的两类词。 同义复词,是指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同。如“根本” 中“根”“本”都是指“植物长在土里的部分”,“谤讥”中 “谤”“讥”都是“批评”的意思。 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而词义却偏 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有两种类型: 类型 例句 语义相近的 偏义复词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园圃:偏义复词,“园”“圃”语义相近,分别 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 意。 语义相对的 偏义复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存亡:偏义复词,此处只有“亡”的意义,“存” 为衬字。 虽然偏义复词在古汉语中很少,但如果不了解、掌握它,就会成 为阅读的障碍。如何掌握呢?一要弄清两个语素的构成方式——意义 上相近或相对,二要结合语境加以揣摩、判断。如“沛公则置车骑, 脱身独骑”中的“车骑”,结合下句则可知偏在“车”义。偏义复词 具有临时、动态、借用的性质,一定要借助语境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同义词连用与偏义复词很相似,而考生要善于把 二者区分开来。同义词连用时,其中的每一个实词的意义都有所保留; 而偏义复词是在某一语境下,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失去了,如“无毛 羽以御寒暑”(《汉书·刑法志》)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 山》)两个句子相比较,前一句中的“寒暑”是偏义复词,偏在“寒” 义;后一句中的“寒暑”是两个单音节词,兼有“寒”“暑”的意思, 是两词连用。 【技法点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窦群,字丹列,京兆京城人。……宪宗即位,转膳部员外郎、兼 侍御史知杂事。出为唐州刺史。节度使于 素闻其名,既谒见,群危言 激切, 甚悦,奏留充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 赐紫金鱼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皆爱重之,召入为吏部郎中。元衡 辅政,举群代己为中丞。群奏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吉甫以 羊、吕险躁..,持之数日不下,群等怒怨..吉甫。群性狠戾,颇复恩雠.., 临事不顾生死..。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安。 (选自《旧唐书·窦群传》,有删改) A.吉甫以羊、吕险躁.. 险躁:轻薄浮躁 B.群等怒怨..吉甫 怒怨:怨恨 C.群性狠戾,颇复恩雠.. 恩雠:恩泽和仇恨 D.临事不顾生死.. 生死:死的危险 解析:A 项,是同义复词,从上下文看,应该是形容两人性格方 面的不足,“躁”是“浮躁”的意思,“险”有“冒险,犯险”之意, 都指性格不稳重,即“轻薄浮躁”。该项解释正确。B 项,是同义复 词,从上下文看,任命被李吉甫压下,窦群等人心里当然不高兴。“怒” 是“发怒”的意思,而“怨”有“怨恨”的意思,二者意思相近。该 项解释正确。C 项,是偏义复词,“颇复恩雠”中的“复”是“报复” 的意思,因此“恩雠”一词,更偏向“雠”,即“仇恨”的意思。该 项解释不正确。D 项,是偏义复词,“生死”更偏向“死”,就是不 顾及自己会遭遇“死的危险”。该项解释正确。 参考译文: 窦群,字丹列,是京兆京城人。……宪宗即位,调任膳部员外郎、 兼任侍御史知杂事。出任唐州刺史。节度使于 素来闻知他的名声,谒 见时,窦群言语率直激切,于 很喜欢,奏请朝廷授窦群留任山南东道 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服金鱼袋。宰相武元衡、 李吉甫都喜欢和器重窦群,召他入朝任吏部郎中。后武元衡任辅政大 臣,举荐窦群顶替自己做御史中丞。窦群奏请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 为御史,李吉甫认为羊、吕二人轻薄浮躁,接到奏表数日不予批复, 窦群等人因此愤恨李吉甫。窦群性情狠毒暴戾,喜欢复仇,碰到事情 不考虑死的危险。当时召他入朝,说要重用,朝中人人惊骇,听说他 死了方才心安。 文言实词推断五法 正确把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不仅是我们解读文言文内涵的关键, 而且是每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对于这方面的复习,除了平 时注意积累,加强对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偏义复词的 识记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解题技法。以下几种方法可供 参考: 技法 1:代入语境检验法 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将所给的义项放在具 体语境中贯通文意。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通常会有不同的意义,推 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代入后,如果句意通 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 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 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擿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 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 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 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 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 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 姓爱之。 (1)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 易:轻视 (2)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 詈:辱骂 (3)以中益怒,曰:“丞慢.我。” 慢:怠慢,不敬 (4)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 责:责罚 解析:(1)结合语境看,南康民风凶悍,认为县丞是个文人,所以 都“轻视”他。(2)结合语境,知县周以中来巡察,百姓无礼,他非常 生气,逮捕了很多民众,据此,百姓的行为应是“辱骂”。(3)结合语 境,吴履察知冤情,在未通知周以中的情况下,“立释之”,在周以 中看来,是对自己的“大不敬”,是“怠慢”之举。这样分析后可知, 此处的“慢”显然应该解释为“怠慢,不敬”。(4)结合语境,吴履捆 绑了巫师,并且把神像沉到江里,于是消除了胡乱祭祀鬼神的现象, 此处的“责”不仅仅是“责备”,应该含有“惩罚”的意思,应为“责 罚”。 参考译文: 吴履,字德基,是兰溪人。少年从师于名士梦吉,通晓《春秋》 诸部史书。李文忠镇守浙东,聘请他为郡里学正。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吴履)被推荐给朝廷,朝廷任命他为南康县县丞。南康一带民风凶悍, 他们认为县丞是个文人,都轻视他。过了几个月,吴履像老狱吏一样 揭发隐伏未露的坏人坏事,大家都很吃惊,(奸人)相继收敛形迹。吴履 于是改为推重宽大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被 统属下的村民辱骂。逮捕不到辱骂他的人,大怒,把辱骂他的人的乡 邻都拘捕了。吴履察看军房,问清缘由后,立即释放了百姓,并告诉 周以中。周以中更加恼怒,说:“县丞怠慢我。”吴履说:“触犯大 人的只有一个人,他的邻居有什么罪?现在抓起来的人很多而犯人未 捕住,如果把老百姓逼急了,将会发生变故,怎么办呢?”周以中的 怒气这才缓和下来。县里有不合礼制的祠庙,每次祭祀就有一条蛇溜 出门,百姓都指着蛇说神出来了。吴履将巫师捆绑起来责罚,把神像 沉到江里,于是不合礼制的祠庙就没了。吴履当县丞六年,百姓都拥 戴他。 技法 2:位置定性推断法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 基本上还是一致的。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 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 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 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所以,我们解 释实词时就可以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分先 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例如“绝”字的 5 个义项:①忽 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以为妙绝;④佛印绝类弥勒;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这时要想迅速给出准确的解释就比较困难,而利用语法结构先来确定 多义词的词性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①句中“绝”字的前面是主语 “群响”和一个“毕”字,这里“毕”不可能是谓语而只能是修饰 “绝”的状语,否则结合上下文讲不通,由此可推知这个“绝”在句 中的语法成分是谓语,是动词,译为“停止”。②句中“绝”字修饰 的是宾语“境”,可知“绝”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定语,解释为“与人 世隔绝的”。③句中“绝”修饰的是形容词“妙”,句中成分应当是 副词作补语,可意译为“到了极点”。④句中“绝”修饰的是谓语动 词“类”,应当是副词作状语,解释为“非常”。⑤句中“绝”后面 跟的是宾语“江河”,推测可能是动词作谓语,译为“横渡”。以上 是对“绝”字 5 个义项的分析,如果能一眼看出词义最好,如不能, 则很有必要先分析句子成分以确定词性。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 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 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举铍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 “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太祖将取.滁州 取:攻取 C.猝遇贼数千,云举铍翼.太祖 翼:翅膀 D.兵至,遂克.滁州 克:攻下 解析:本题可采用“位置定性推断法”。四个选项中加点的词的 后面明显都是名词,它们都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宾语的前面应是谓语 或定语,定语放在选项中不合适,所以应为谓语。所以四个选项中加 点的词都应是动词,C 项解释为名词,是不正确的,应该是“保护” 的意思。 参考译文: 花云,是怀远人。(花云)身体魁伟,脸色很黑,其勇猛无与伦比。 至正十三年,(花云)手持宝剑到临濠拜见太祖。(太祖)对他的才华感到 惊奇,让他带兵与敌人争夺土地,所向披靡。太祖要攻取滁州,率领 几个骑兵向前行军,花云(在其中)跟从。半路突遇几千敌军,花云举起 铍(古代的一种长矛)保护太祖,拔出宝剑策马飞奔,冲进敌阵向前攻击。 敌人惊叫:“这个黑脸的将军非常勇猛,(我们)难以抵挡他的锋芒。” 后援军到达,于是(太祖)攻下了滁州。 技法 3:结构句式推断法 古人行文,喜欢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等, 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 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词义。如:“怨天尤人”, “天”与“人”相关,“怨”与“尤”也必定相近,由此可知“尤” 应为“怨恨、归咎”义;“求全责备”中“责”与“求”同义,“备” 与“全”同义。这种现象在各种典籍中均存在,如《千字文》中“女 慕贞洁,男效才良”中的“慕”与“效”同为“效法”之义;“升阶 纳陛,弁转疑星”中的“阶”与“陛”同为“台阶”之义等等。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 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 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 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庄子·山木》) A.阳子之.宋,宿于逆旅 之:到、往 B.其一人美,其一人恶. 恶:凶恶 C.其美者自美. 美:认为……美丽 D.安.往而不爱哉 安:哪里 解析:本题的 B 项可采用“结构句式推断法”。“其一人美”“其 一人恶”两句话结构一样,意义相对,所以“恶”的意思应和“美” 相对,解释为“丑陋”。 参考译文: 阳子(杨朱)到宋国去,住在客栈里。客栈的主人有两个小妾,其中 一个很美丽,一个很丑陋,丑的受宠爱,美的反倒受轻视。阳子问其 中的缘故,客栈的主人回答说:“那个美的觉得她自己很美而骄矜, 我并不认为她有多美;那个丑的觉得她自己很丑而安分守己,我并不 认为她有多丑。”阳子说:“徒弟们记住这句话!品行贤良并且去掉 自以为贤良的行为,(这样的人)到哪里不受人敬爱呢?” 技法 4:字形推断词义法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 80%以上,“形旁”给我 们推断词义带来了有利的条件。记住下列常见的偏旁及其含义,有利 于快速推断汉字的字义。耒:与农事或农具有关。如:耨,古代一种 锄草用的农具。鬼:与鬼魂有关。如:(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 魄,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斤:与斧子有关,本 义是伐木。如:斫,砍、劈。贝:与钱货有关。如:贯,旧时的制钱, 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贺,用礼物表示庆祝;质,以财物或 人员作抵押;贪,不择手段地追求财物;贱,价格低;赋,旧时指农 业税。糸:与丝麻绳索有关。如:绪,丝头;经,织物上纵的方向的 纱或线;约,绳子;红、紫、绛、绿等表示颜色的字从“糸”,是因 为颜色是抽象概念,必须依附于具体事物。页:与人头有关。如:顿, 以头叩地;颜,前额;题,额头;顾,回头;颇,头偏。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江上丈人者,楚人也。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奢子员亡, 将奔吴。至江上,欲渡.无舟,而楚人购员甚急,自恐不脱。见丈人, 得渡,因解所佩剑以与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 不受,曰:“楚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珪,金千镒.,吾尚不取,何用 剑为?”不受而别,莫知其谁。员至吴,为相,求丈人,不能得。每 食辄祭之,曰:“名可得闻.而不可得见,其唯江上丈人乎?” A.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 谗:谗言 B.至江上,欲渡.无舟 渡:过河 C.得伍员者爵执珪,金千镒. 镒:古代重量单位 D.名可得闻.而不可得见 闻:嗅到 解析:本题的 D 项可采用“字形推断词义法”。“闻”的形旁是 “耳”,所以它的基本意义是“听到”;其余的三个选项的意义也都 和各自的形旁相关。 参考译文: 江上的那位老者,是楚国人。楚平王因为费无忌的谗言而杀害了 伍奢。伍奢的儿子伍员(即子胥)闻讯逃走,将要逃亡到吴国。(他)到达 江边,想要渡过江去时,(发现江上)没有船,而楚国悬赏捉拿伍员的情 形十分紧急,伍员自己担心不能逃脱。危急之时(伍员)遇见江上老者, 得以渡过江去,于是解下佩剑,把它送给老者,说道:“这是一把价 值千金的宝剑,我愿将它赠送给您。”老者不肯接受,说道:“楚国(现 在下达)的条令(中说),捉到伍员的人,封给执珪的爵位,赏金千镒, 我尚且不要,要这把剑做什么?”(老者)没有接受宝剑,转身告别而去, (伍员)也不知道他是谁。伍员到了吴国,做了国相,就(派人到处)寻找 老者,始终没能找到他。(伍员)每逢吃饭时就向他祭告说:“名字可以 听到却不能相见,恐怕只有这位江上老者吧!” 技法 5:联想迁移法 (1)联想课本法 尽管高考题目对考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所考查的知识点均源于课 内,考生应善于把考题与教材联系起来,找到命题的“本真源头”, 从而提高答题效率。有的文言实词的意义与课文中的意义完全相同, 有的甚至连其所在句子的句式都相同。如“军皆定次,将乃就舍”句, 若判断“次”的意思,可联系课文《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 旁丛祠中”句中的“次”,意为“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即临时驻 扎”。 (2)联想成语法 成语大都是古代汉语中的词直接流传下来或由某个故事概括而成 的。成语中个别字词的解法就是古汉语的解法,所以在解释中碰到不 懂的字词,不妨联想一些包含此字词的成语,问题有时便能迎刃而解。 如“喻”,可以从成语“家喻户晓”中的“喻”知其是“明白”之意。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 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 陇诸州从事。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 尚法律,任俗吏,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 代。烈祖纳其言。元宗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 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 (1)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 豪:豪杰 (2)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 属文:写文章 (3)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 故事:先例 (4)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 因:沿袭 (5)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 宜:应该 (6)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 挠:让步 解析:(1)“豪”可联想现代汉语中的词语“豪杰”“英豪”来判 断,此处的“豪”应为“豪杰”。(2)“属文”可联想课文《张衡传》 中的语句“衡少善属文”中的“属文”,意为“写文章”。(3)“故事” 可联想选修课文《六国论》中“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 矣”中的“故事”,意为“先例”。(4)“因”可联想课文《过秦论》 中的“因遗策”的“因”,意为“沿袭”。同时也可以联系成语“因 循守旧”推知“因”的意义。(5)“宜”可联想成语“事不宜迟”中的 “宜”,解释为“应该”,此句意为:应该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 (6)“挠”可联想成语“不屈不挠”中的“挠”,解释为“让步”。“无 所挠”应译为“一点儿也不让步”。 参考译文: 常梦锡,字孟图,是陕西扶风人,也有的人说他是西安万年县人。 岐王李茂贞不推崇读书人,所以当地的风俗是把擅长狩猎、骑射、博 弈的人当作豪杰。唯独常梦锡自幼特别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连续 升迁至秦陇诸州从事一职。常梦锡持重敦厚,品格方正,了解很多先 例,多次说朝廷沿袭杨氏独霸朝政的旧习:凌驾法律之上,任用才智 凡庸的官吏,国主亲自处置琐细的事务,政务繁杂琐碎,贻误国家大 事。应该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留给后人看。烈祖采纳了他的主张。 元宗在东宫出现过失时,梦锡就苦心规劝他改正,一点儿也不让步,(元 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元宗即位 后,首先召见并抚慰勉励(他),想任用他做翰林学士,让他在自己身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