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第2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作业
练案[28]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 一、选择题 1.(2018·山东省济南市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其调査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出生率和迁入率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B.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较为激烈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D.随机取样可降低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误差 [解析] 出生率和迁入率能使种群数量增加,直接影响种群密度,A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可见,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较为激烈,B正确;土壤动物中许多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用于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而是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采集、调查,C错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随机取样可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从而降低实验误差,D正确。 2.(2018·云南省临沧市一中高三期末)某草原上布氏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b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B.据图可知,a、b两点布氏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 C.在Od范围内,布氏田鼠种群发生了进化 D.在c点至d点时,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 [解析] 据图分析,b点的R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错误;据图可知,a、b两点布氏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相等,但布氏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不一定相等,B错误;在Od范围内,布氏田鼠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但是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了改变,因此种群不一定发生了进化,C错误;在c点至d点时,R小于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D正确。 3.(2018·山东省菏泽市高三期末)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C )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第4~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增长 D.如果持续第16~20年间的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解析] 前4年,λ值为定值,λ=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5年时λ<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A正确;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正确;第8到10年间λ<1,种群数量减少,第10年的种群数量最少,“S”型曲线的增长率应该是先增加后减少,而图中第8到第16年种群增长率先减少后增加,C错误;由图示曲线图趋势知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λ大于2,而且基本不变,说明种群数量将持续增加,呈“J”型曲线增长,D正确。 4.(2018·宁波市高三期末)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种群密度 [解析] 出生率和死亡率对决定种群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A项正确;年龄组成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动,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项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项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应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情况,不决定种群数量变化,D项错误。 5.(2018·湖南省怀化市高三期末)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说法,与事实相符合的是( C ) A.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变化曲线 B.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的水平 C.ab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慢,其主要原因是受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的影响 D.该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测得的,人工培养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曲线 [解析]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变化实验中,空间与资源是有限的,则酵母菌种群数量应为先增加后减少,A错误;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a的水平,因为a时期种群增长速率最快,B错误;ab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慢,其主要原因是受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的影响,C正确;理想条件下测得的曲线为“J”型曲线,人工培养可以得出“S”型曲线,D错误。 6.(2018·江苏扬州高三期末)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为性别比例,人类的性别比例接近11 B.②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④为年龄结构,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D.③为种群数量,其增长方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J”型增长 [解析] 种群的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所以图中①为年龄组成,A项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所以图中②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项正确;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图中④为性别比例,C项错误;③为种群数量,其增长方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S”型增长,D项错误。 7.(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一模)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种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的田鼠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绘制出如图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图示属于模型建构法,该模型的种类与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种类相同 B.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偏小 C.图中K值反映的是环境容纳量,该值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D.图中D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解析] 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J”型曲线和“S”型曲线都研究了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此图是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S”型曲线中注意点:①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②K/2处增长速率最大。③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8.(2018·浙江省高三生物联考)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都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 B.年龄金字塔底部的大小代表种群中最年轻年龄组的个体数 C.出生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时,其性别比率为11 [解析] 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都是种群数量特征的统计值,A错误;年龄金字塔底部的大小代表种群中幼年年龄组的个体数,B错误;出生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C正确;种群数量稳定在K 值时,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当、迁出率与迁入率相当,但其性别比率未必是11,D错误。 9.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叙述,合理的是( D ) A.调查种群密度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若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高 C.由于环境阻力小,种群“J”型增长曲线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 D.自然状态下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解析] 调查种群密度宜选择独生的双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A错误;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则没有调查、统计幼鱼个体数,调查结果会偏低,B错误;在理想环境下,种群“J”型增长曲线没有K值,C错误;自然状态下,受空间和资源的制约,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D正确。 10.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 捕获数 (只) 标记数 (只) 雌性个体 数(只) 雄性个体 数(只)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D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解析] 跳蝻活动范围很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雌:雄约为32;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 只/hm2。 11.(2019·广东省清远市高三期末)经调查,珠江西段鲮鱼的种群增长速率会随种群数量增加而逐渐上升,但达到最快增长速率后,却随种群数量的继续增加而逐渐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若种群增长速率相等时,种内斗争程度相同 B.种群增长速率增加时,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反之,为衰退型 C.若环境条件稳定,该种群的K值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不易被再捕则估算值偏低 [解析] 鲮鱼的种群数量呈现“S” 型增长。若种群增长速率相等时,种内斗争程度不同,A错误;种群增长速率增加时,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若种群增长速率减少、且大于零时,种群数量仍在增加,其年龄组成仍为增长型,B错误;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的数量为K/2,因此若环境条件稳定,该种群的K值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的两倍,C正确;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其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如果标记个体不易被再捕,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估算值偏大,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下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问题。 (1)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需要建立如图所示的数学模型。用该模型解释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有效提高大熊猫种群的K值(或环境容纳量),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 (2)图中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减小(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 (3)自然界的生物种群大多已达到平衡的稳定期。一方面许多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都能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另一方面种群有自我调节能力,使种群保持平衡。 13.(2018·山东淄博模拟)“植物A→动物B→动物C”是某草原的一条食物链,生态学家对该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动物B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480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大。 (2)研究人员调查并绘制动物C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2016年6月种群C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可以预测,种群在2017年6月后数量变化趋势最可能是下降,直接原因是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3)研究人员监测了C种群几年间的数量变化并绘制出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乙。监测过程中为控制C种群的数量,引入了以C为食的种群D。据图分析,D最可能是在图中b点对应的时间引入,该时间点不是(填“是”或“不是”)控制C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