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学案3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古诗文阅读 学案35

1 学案 35 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一) 学案目标 1.准确判定古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并能略作分析。2.掌握鉴赏表达技巧 题的审题与答题规范要领。 1.(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9·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原词见“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学案)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 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亦作“二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探讨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是江苏卷的必考题,而且命题基本成型,表现在: ①采点的阅读区间小:通常不是就全篇设题,而是只要求判定某一句或两句(一联)所用 的表达技巧。 2 ②鉴赏的角度较为明确,或是修辞手法,或是表现手法,等等。 ③以明考题型为主,暗考题型为辅。 ④所考的表达技巧以常见常用为主。重点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方面。 ⑤答案一般要求判定表达技巧这一步骤,不大要求作具体分析。 ⑥答案明确、单一。不要求答出有多少种,只要求答准一个。 1.判断下面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下列古诗名句在景与情的关系上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1)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________ (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________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________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________ 如何准确判定所用的表达技巧 方法点拨 解答古诗表达技巧题最关键的一步是表达技巧的准确判定。如何准确判定呢?除了熟练 掌握各种常用表达技巧的特征,重点辨析最常见的六种表达技巧外,更要懂得判定的切入角 度和运用特点。 所谓切入角度,主要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四个角度。那么,对 于那些未指明鉴赏类别的试题,哪个角度应优先考虑呢?判定整首诗的表达技巧时,“表现 手法”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不宜优先考虑;判定某一句(联)或某一片时“修辞手法” 应优先考虑,其次是表现手法。“结构技巧”一般只有题干上问到了才考虑。简而言之,整 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 所谓运用特点,指的是各种表达技巧在古诗中常以连用、套用和兼用方式综合运用。因 此还要从整体与局部、大类与小类、单一与综合、明用与暗用多个角度审视辨别。 演练体悟 1.指出下面这首诗所用的表现手法。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驿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条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听课记录: (一)审题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题的题干一般由范围语和角度语两部分信息构成,“范围语”限定鉴 赏范围的大小,依照鉴赏范围大小,试题可分为分析局部题和分析全诗题两种。“角度语” 限定分析手法的角度,依据分析角度不同,试题可分为明示型和暗示型两种。明示题指明确 指出考的是表达技巧,它又分为未指出手法类别、指出手法类别和给出运用的手法类别三种。 暗示题是未明确指出考表达技巧,但题干语“如何写出”“请赏析”已包含了表达技巧在其 中。 示例 指出下面古诗鉴赏表达技巧题设题方式的不同点。 (1)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2009 年安 徽卷) (2)“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009 年江苏卷) (3)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2009 年湖北卷) (4)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2006 年天津卷) 分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四道题的题干都由范围语和角度语两部分信息构成(以“||”为界)。从分析范围 看,(1)(4)属分析全诗型,(2)(3)属分析局部型。从分析角度看,(1)(2)(4)属明示型。(2)要求 分析“修辞手法”,属于指出手法类别题。(1)属未指明具体手法类别题。(4)已具体指出全 诗运用的三种表现手法,属给出运用的手法类别题。(3)属暗示型。 (二)掌握方法,规范答题 要答好表达技巧题,必须把握住“大三小三二式答题法”。所谓“大三”就是答题三步 骤:指(出手法)→析(分析运用)→点(出表达效果)。(当然,要视问法而定,有的题不一定把 这三步全部答出。)所谓“小三二”,“三”就是指在第二步——分析运用时要答出三个要 点。如“借景抒情”包括何景、何情、景与情的关系三个要点。“衬托”包括何为主体、何 为衬体、主体与衬体何关系。“虚实结合”包括何为实景、何为虚景、虚景与实景间关系三 个要点。“二”就是在第三步——点出表达效果时应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这种手法本身的表 达效果,二是这种手法(技巧)给表达的思想感情带来何种效果。 运用“大三小三二式答题法”可强化分点答题意识,提高规范答题水平,从而最大限度 地拿满分。 示例 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作具体分析。(根据 2009 年宁夏、海南卷第 9 题 改编)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对比手法 指 ( 注 : 不 可 答 成 “ 拟 人 ” , 拟 人 只 在 第 一 句 有 ) , 将 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 析 放的荠菜花相对比 析 ,鲜明地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 点 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点 。 一、对点训练 (一)高考题组 1.(2010·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岁 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 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 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0·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 6 草,争①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 ①争:怎。 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模拟题组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赵孟兆页 侬是江南游冶子。鸟帽青鞋,行乐东风里。落尽杨花春满地,萋萋芳草愁千里。 扶 上兰舟人欲醉。日暮青山,相映双蛾翠。万顷湖光歌扇底,一声催下相思泪。 注 这是赵孟兆页在宋亡之后写的一首春游词。 请简析这首词的写作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贼平后送人北归①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②。 注 ①本诗是作者于安史之乱平定后所作。②愁颜:指友北归途中见此景象时的表情。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颈联和尾联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其八十三) 王 建 教遍宫娥唱遍词,暗中头白没人知。 楼中日日歌声好,不问从初①学阿谁。 注 ①从初:当初。 本诗运用了反复和对比的手法,请各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1)关于反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对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张十一① 韩 含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 ①张十一:名暑,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 到广东阳山,张暑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羊踯躅,杜鹃花科,二月开花。③恩波:皇帝 的恩泽。④斗:通“陡”。 7 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登吴公台①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②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 ①吴公台:在今扬州北,南朝古迹。②摇落:零落。 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景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训练 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牡丹 (南宋)刘克庄①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②独步。若比广陵花③,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注 ①刘克庄:南宋莆田人。②姚黄:牡丹花的一种,牡丹为“花王”,洛阳盛产牡 丹。③广陵花:芍药,为“花相”,广陵(今扬州)盛产芍药。 (1)这首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两句写得巧妙,试分析其巧妙之处及其中蕴含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李煜[注]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 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 李煜,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乾德四年(966)其弟从善入宋后久不得归, 后主因思念深苦而写此作。 (1)请简要赏析上阕“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所运用的修辞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理而妙”是诗评家鉴赏诗词时常用的一个术语,意思是看似无理,实则精妙。 请从这个角度赏析“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从杜牧的“恨如春草多”(《题安 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化用而来,请结合作品简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学案 35 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一) 高考体悟 1.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的 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2.由“想当年”“到而今”两个句子领起。借代。 3.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 国忧君忧民。 4.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知识整合 1.(1)虚写(想象),夸张 (2)设问,借代 (3)对偶,对比 (4)拟人 (5)象征 (6)反语 (7)虚写(想象) (8)象征,比喻 (9)借景抒情 (10)侧面描写 (11)对偶,反衬 (12)衬托 (13) 对比,借代 (14)反问,用典 (15)互文 2.(1)哀景哀情 (2)乐景乐情 (3)乐景哀情 (4)哀景乐情 重点突破 演练体悟 1.①首联:直抒胸臆(出句)+融情于景(对句)。②颔联:比喻+象征+双关(“丝”谐 “思”)。③颈联:想象(虚写)+对写法(对句)。④尾联:用典。 2.①以虚写实。闺妇看“当窗柳”遥思宦游人,宦游人见“扑地花”远想闺妇,两下 思念的伤感皆是诗人的想象,却真切动人,收“实”之功效。 ②情景交融,以物衬情。闺妇见柳丝柔长、柳色萋萋,思念宦游人;宦游人见花飞遍地、 满目凋残,遥想妻子空闺独守、盼夫归来。写尽花柳伤春意,烘托两地相思苦、惆怅情。 ③对仗与比喻。一、二句巧用对仗,使诗文形式整齐、音节顿挫。“柳”喻“留”,隐 指闺妇情愫如柳丝不绝;“花”喻“妇”,隐指妻子韶华流逝如落花随春而去。 ④从“双方”同时写起,即“居人思客客思家”,则更为感人至深。 解析 题干里有“些”字,表明要写出至少两种手法来,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狭 义)方面综合思考。 巩固提升 1.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 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 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解析 颔联“烟尘”代指边境战事,已经延及雪岭,军中鼓角声声撼动江城,可见局势 危急,且对仗工整。颈联“天地”极言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作者不写将士流血,不写百姓 流血,而是天地在流血,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忧戚。“请缨”运用了《汉书·终军传》 中“终军请缨”的典故,丰富了诗文的内涵。作者有一腔报国热情,哪里会贪生怕死呢?反 问句式加强了作者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感情表达。 9 2.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 夜”的美好。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 逢的短暂。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 “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3.①比喻,以草喻愁,愁思的悠远正如萋萋芳草,一望无际。②衬托(以乐景衬哀情), 以清歌美景衬托出愁恨哀伤,情思厚重,表达了“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思。③映衬,远处 落日余辉中的青山与船上歌女的翠眉遥相映衬,更觉山美人美。(若写“情景交融”,分析 合理亦可) 4.这首诗的颈、尾二联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想象友人北归途中所见到的种种景象,突 出荒凉破败之感。 5.(1)示例一:“教遍宫娥唱遍词”一句两个“遍”字间隔反复,强调了老乐师授徒的 倾心与辛劳。 示例二:“楼中日日歌声好”一句两个“日”字叠词反复,强调了弟子演出的精彩与走 红。 (2)白头乐师无人过问与弟子天天有人喝彩构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老乐师的同情, 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慨叹。 6.衬托:以动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拟人:“竞长”“闲开”写出了春 天的生机,“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而“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 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寓情于景: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 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 7.①颔联通过对山高水深、游人罕至的描写,侧面烘托出环境的荒凉,古迹的零落。 ②颈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景,暮色中,只有夕阳依旧照着旧台,空疏的林中回荡着 钟声,更加突出了环境的萧索、僻静。或以有声衬无声(以动衬静)。 8.(1)对比。①将芍药与牡丹对比,两者的遭遇悬殊,牡丹在中原沦陷区的洛阳,无人 欣赏;芍药在南宋境内的扬州,为万人所欣赏。②将旧时洛阳的王侯园圃与今日的情景进行 对比,往昔是一片繁盛,而今是荆棘丛生,狐兔出没,寂寞冷落。 (2)结尾借物抒情。将人的愁思和花的命运完全融合在一起,含蓄地劝诫人们:不要再 提中原旧事,多说无用,只会让牡丹多一层愁意。这里的“花”,既是牡丹,又是遗民的形 象,作者说“怕花愁”,其实是说自己心中为中原未能恢复而忧愁。 9.(1)比喻,双关。以雪落之纷纷扬扬明喻梅落之纷繁杂乱,又以目前梅(雪)落之纷繁 杂乱暗指当下心绪之烦乱如麻;明写飘零的梅花刚拂去又满身,暗写满怀的离愁想克制却无 法阻遏。词人在此通过极富画面感的描写创设了一个情景合一的深婉境界,从而将离人柔肠 寸断的内心悲痛既形象又含蓄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令人动容又启人遐思。 (2)“雁来音信无凭”,怨雁来却不捎来家人的音信是无理的,但无理而有情,将铭心 刻骨的牵挂与惦念表达得执著而深沉;“路遥归梦难成”,怨“路遥”致“归梦难成”是无 理的,但正是这种无理,反映了离人万般无奈而又不知如何排遣的心情。所以说,词中这两 句无理得无奈而又悲切,自有一种难以尽述的精妙所在。 (3)杜牧的“恨如春草多”只是一个静态的比喻,而李煜将它拓展到了“更行更远还 生”的动态境界,将春草一样的离恨与离人远去的情景结合起来,写出离愁别恨的生长、增 多过程,别有新意。 解析 (1)题干要求是“赏析”,不仅要指出、分析,还要点明表达效果。答成“夸张”, 且结合词句作合理赏析也可。(2)“无理而妙”,实际上是“无理而怨”,因而“更妙”。 分析时别忘了“怨”字。(3)答题时抓住一个“多”和一个“生”进行思考,不难看出两者 的不同。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