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南省湖湘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线上自主联合检测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湖南省湖湘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线上自主联合检测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湖湘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 线上自主联合检测试题 ‎(本试卷共6页,共27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战国时期各国君不再满足于原来的封号,先后改称“王”。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五国相王”运动,之后,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 各诸侯国合纵对抗周王 B. 各国进行政治改革 C.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D. 中央集权开始建立 ‎【答案】C ‎【解析】在分封制下,周王是天下共主,各诸侯国违背礼制,甚至掀起了“五国相王”运动,实质是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各诸侯国合纵对抗周王信息,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各国政治变革,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开始”的限定,也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错误。‎ ‎2.政治文明在于不断建立和完善政治制度,使之更趋合理,更显公平公正公开。下列政治制度中门第观念较强是( )‎ ‎①世卿世禄制 ②九品中正制 ③门阀士族制度 ④科举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世卿世禄制按血缘关系标准选官,门第观念强,九品中正制以门第选官,世家大族垄断官位,门阀士族制度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拥有特权,故①②③正确,科举制度以考试成绩选官,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局面,故④错误,故排除BCD,选A。‎ ‎3.英国近代政体中,作为政府首脑的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并通过其政党控制的议会来掌握立法权,从而实际掌握国家大权;随着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实行,一些新政措施被联邦法院裁定为违宪,但违宪的新政措施依然实行,行政权有扩大趋势;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实际确立了政府的行政权大于并控制了议会的立法权。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三国政体发展倾向于行政权大于或高于立法权、司法权 B. 三国的做法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C. 三国的做法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D. 三国的政体趋于一致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知,英国首相掌握的行政权力不断膨胀,一定程度控制立法权;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总统权力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不受司法权力的制约;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首相掌握行政权但需向皇帝负责,且皇帝实际上掌握有立法权,高度集权色彩的行政制度实际上有利于决策和施行。综上可知,三国政体发展均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选C;美国是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相互制衡;英国首相需要议会负责,故A错误;德意志政体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不利于民主政治发展,故B错误;三国政体分别为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政体不一致,故D错误。‎ ‎4.近现代中外革命史上,如何解决土地问题,关乎政权的性质,甚至关乎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下表中哪一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主张中有实行土地私有制之意( )‎ 时期 土地政策 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 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 中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A. 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 B. 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 C. 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D. 中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D ‎【解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故选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变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但平均主义分配不能实现,排除A;辛亥革命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制,平均地权不是分土地给农民,排除B;十月革命时期的《土地法令》宣布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土地国有制,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排除C。‎ ‎5.古代科举考试对作弊者处罚:宋代实行互保连坐制。对待发现夹带,宋代是驱逐岀场,并取消下一年考试资格;明代则杖责,严重者发配边疆充军;清朝戴枷三月示众,杖一百最后发配边疆充军。以下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 )‎ A. 贵族政治开始向官僚政治转型 B. 显示出古代科举制力求公平公正 C. 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D. 作弊现象从侧面反映了读书人求取功名的急切心理 ‎【答案】A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战国时期实行军功爵制,贵族政治就开始向官僚政治转型,故选A;材料反映科举制严格考试程序,严厉打击舞弊行为,显示出古代科举制力求公平公正,排除B;科举制是选拔官员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排除C;科举制把读书和做官结合起来,作弊现象从侧面反映了读书人求取功名的急切心理,排除D。‎ ‎6.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历经:欧洲为政治中心时期(14、15世纪至一战前)——欧洲多极化趋势开始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该分期在时间上存在交叉、交集和重合,时间界限不严格。这是因为( )‎ A. 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 B.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 和平与动荡并存 D. “一超多强”下的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 ‎【答案】D ‎【解析】当今世界“一超多强”下的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因此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故选D;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是多极化趋势的表现之而不是多极化趋势时间界限不严格的原因,排除A;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也不是多极化趋势时间界限不严格的原因,排除B;和平与动荡并存是当今世界的特征,和多极化趋势时间界限不严格无关,排除C。‎ ‎7.斯塔夫里阿诺斯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下列对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朝商业革命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商品经济逐渐占主导地位 B. 出现了商帮 C. 未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变化 D. 中国开始走向近代化 ‎【答案】C ‎【解析】宋代商业革命是指当时的商业获得高度发展,但宋代商业仍是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下的商业,并没有出现新的经济成分,未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变化,故排除A,选C;B是明清,D以鸦片战争为界,排除。‎ ‎8.16世纪开始的奴隶贸易,我们也把它称为“黑三角贸易”,历时300年之久。通过观察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引发了西欧的“价格革命” B.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 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D. 破坏了亚洲文明格局 ‎【答案】D ‎【解析】“黑三角贸易”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进行的,它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表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和破坏,破坏了亚洲文明格局,故选D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者将掠夺的贵重金属掠夺到西欧,引发了西欧的“价格革命”,排除A;“黑三角贸易”时期,美国尚未诞生,排除B;工业革命的影响始于18世纪中后期,排除C。‎ ‎9.英国的采矿业在19世纪得到快速发展。1835年年产量将近100万吨,1841年为150万吨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已增长至600万吨,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这说明英国( )‎ A. 出现了垄断组织 B. 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C. 成为“日不落帝国” D. 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进步 ‎【答案】B ‎【解析】材料“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等信息说明英国在工业革命推动下逐渐成为“世界工厂”,故选B;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的生产关系的调整,排除A;在工业革命前,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从而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城市发展与工业的进步的关系,排除D。‎ ‎10.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一系列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强力举措,发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扩大”的时代强音。关于对外开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外开放是立国之本 B. 开放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 C.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答案】A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故选A;BCD都是对外开放的正确认识,故排除。‎ ‎11.一战后美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被很多人称为“繁荣年代”,20年代,美国生产出全世界小汽车总量的85%,1929年,美国平均五人就有一辆。此现象说明( )‎ A. “美国梦”己经实现 B. 政府大力干预经济发展 C. 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D. 美国经济虚假繁荣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29年至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前经济虚假繁荣,故选D;美国的“繁荣年代”是有时限的,不能说“美国梦”已经实现,排除A;B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期间的做法,排除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经济危机必然爆发,排除C。‎ ‎12.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走上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发展道路,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发动了武装干涉。迫于形势需要,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行实物配给制 ‎ ‎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③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经济 ‎④实行余粮收集制 ‎ ‎⑤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①④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产品分配、农业和工业方面采取的措施,它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故排除ACD,B正确。‎ ‎13.《论语》颜回第十二记载:齐景公问政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据此可知( )‎ A.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受到广泛认同 B. 孔子主张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 C. 齐景公对孔子的主张表示怀疑 D. 齐景公对孔子的主张表示赞同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齐景公赞同孔子的上下尊卑的主张,排除C,选D;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广泛认同,排除A;B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内容,排除B。‎ ‎14.鸦片战争前,中国人习惯将中国称为“天朝”“天朝上国”,把中国以外国家称为“夷狄”“潘国”“蛮夷”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往往以“泰西”“西洋各国”“西洋”等词汇称西方国家,以“列强”指称英、法、美、德、日等国家的现象增多。这一变化表明( )‎ A. 民众对近代外交理念的认识日益全面 B. 清朝政府放弃了传统的外交政策 C. 国人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趋于客观 D. 国人对外国的态度由狂妄自大变成崇洋媚外 ‎【答案】C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泰西”等词汇说明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遭到冲击,“列强”等称呼说明国人认识到西方的强大,可见国人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趋于客观,故选C;材料无关近代外交理念的认识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的外交政策,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崇洋媚外的信息,排除D。‎ ‎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化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的“一块界碑”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指( )‎ A.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B.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经济近代化由此开始 D. 中国政治近代化由此开始 ‎【答案】A ‎【解析】材料“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指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的中国人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故选A;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始,排除CD。‎ ‎1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昔时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 A. 制度层面学习西方不能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 新文化运动比辛亥革命的意义更大 D. 思想文化层面全面学习西方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而非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B,选C;制度层面的变革也可以起到思想解放作用,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思想文化层面全面学习西方的信息,排除D。‎ ‎17.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从1964年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面对这一世界难题,他走进水稻的莽莽绿海;头顶烈日,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历经10年磨难,终于培育成功,为中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2019年9月29日荣获“共和国勋章”。材枓体现了袁隆平哪些品质与精神(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勤劳节俭,艰苦奋斗 ③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 ‎④国际主义精神 ⑤为荣誉而奋斗终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袁隆平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为中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①④符合;由材料“头顶烈日,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历经10年磨难”体现了艰苦奋斗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但没有体现勤俭节约精神,排除②,③符合;袁隆平并非因为渴望荣誉而奋斗,排除⑤。故选①③④组合,排除ACD,选B。‎ ‎18.一种艺术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2)从传统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3)强调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自我表现”;(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下列作品与上述材料描述特征致的是(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材料“从传统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等可知描述的是现代主义艺术特征。图D中怪异、变形的人物形象,体现了现代主义绘画风格,故选D;图A结构严谨,充满理性,属于古典主义风格,排除A;图B热烈、奔放,显示了浪漫情愫,属于浪漫主义绘画风格,排除B;图C表现社会现实,典型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排除C。‎ ‎19.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艺术家将“意义”注入美的“形式”,哲学家给“形式”一种美的定义,政治家认为“艺术”应该是一种治术(为政治服务之术)。以下“艺术”形式属于治术的是( )‎ A. 西周用“六艺”育人 B. 《等待戈多》‎ C. 苏格拉底人文精神 D. 文人画 ‎【答案】A ‎【解析】“治术”泛指治理国家的方法、策略,“六艺”是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可见西周用“六艺”育人属于“治术”,故选A;《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流派的文学作品,不属于政治家的“治术”,B错误;苏格拉底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不属于政治家的“治术”,C错误;文人画也称“士大夫写意画”,意在抒情达意,不属于政治家的“治术”,D错误。‎ ‎20.早年留学日本,后担任过北京医专校长、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等职的汤尔和,1917年1月积向蔡元培举荐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而1919年3月又极力建议蔡元培解聘陈独秀文学长之职。据此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战”使德、赛两先生破产 B.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势力 C. 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蓄”原则的有限性 D. 汤、蔡反对无产阶级政治运动 ‎【答案】D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1919年3月仍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不存在所谓的无产阶级政治运动,故选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使我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所谓“民主”“科学”的虚伪,排除A;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封建势力,排除B;北大自蔡元培任校长后,学风逐步开放,但是有限的“思想自由,兼容并蓄”使得不同派系之间斗争激烈,排除C。‎ ‎21.1975年蒋介石去世时,新华社发了一条消息,标题叫《蒋介石死了》;1988年蒋经国去世时,《人民日报》刊登《蒋经国昨天病逝》的消息;2003年宋美龄去世,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自发唁电致哀。大陆对三人的态度表明( )‎ A. “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影响 B. 国家政治形势变化与需要 C. 三人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差异 D. 两岸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 ‎【答案】B ‎【解析】改革开放之前,海峡两岸处于敌对状态,所以蒋介石离世是一个中性新闻标题。为呼应1987年蒋经国顺应民意结束两岸隔绝状态,所以蒋经国离世的新闻标题比较友善,九二共识达成后,两岸良性互动较多,所以宋美龄去世大陆的回应格局很高。,故选B;“一国两制”的提出于20世纪80年年代初,无法解释对蒋经国与宋美龄态度的差异,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反映三人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差异,排除C ‎;两岸社会性质不同,意识形态存在分歧,排除D。‎ ‎22.有人说,是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在中国传播的进化论直接点燃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烈焰。下列说法与此观点因果关系最紧密的是( )‎ A. 它紧扣了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主题 ‎ B. 它开始改变中国人传统的夷夏观念 C. 它激起中国人民开始反侵略斗争 ‎ D. 它主张暴力革命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影响力大,究其原因在于紧扣了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主题,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开始改变”的限定,排除B;早在鸦片战争就存在反侵略斗争,排除C;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和平改良,排除D。‎ ‎23.1931年爱因斯坦曾反思,“如果你们想使你们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下列事件中促使爱因斯坦进行反思的是( )‎ A. 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B. 相对论为原子弹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C. 利用量子论解释了光电效应 D. 化工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农业发展 ‎【答案】B ‎【解析】材料“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强调科学利用不当将危害人类。相对论为原子弹的研制奠定了基础,但原子弹能成为杀伤力巨大的武器,故选B;AC均为物理学上的进步,D反映科学造福人类,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24.史学界关于近代传教与教案的看法有三种。传统的观点认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教史,实为资本---帝国主义侵华史”;也有人认为,“一部基督教在华传教史,就是大半部中西文化交流史”;还有人认为,“传教士传播西学,是为了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以上材料告诉我们( )‎ A. 基督教完全是列强侵略中国的的工具 B. 基督教是为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传播 C. 基督教主要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更新换代 D. 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 ‎【答案】D ‎【解析】近代基督教在华传播,本意服务于文化侵略,但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故选D;A是从革命史观评论基督教在华传教史,忽视了基督教在华传教也是文化交流活动,排除A;BC是从侵略者立场看问题,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中国近代留学问题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开中国近代留学之先河的是容闳、黄胜、黄宽。虽然他们赴美留学纯属偶然,但揭开了中国近代留学的序幕。尤其是容闳,成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首倡人和奠基人。19世纪70年代中国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加深,怎样挽救垂危的祖国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十分关注的问题,而容闳的教育计划“借西方文明学术以改良东方之文化,必可使此老大帝国一变而为少年新中国”,正是反映了这些改良派们学习西方科技发展中国实业,改良中国政治的愿望。于是,容闳选派优秀青年留学的主张与具有洋务思想的曾国藩“求强”的意愿一拍即合。终于,1872年,首批30名幼童在监督陈兰彬的率领下赴美留学。此后清政府又陆续派出三批幼童。这些幼童在美国学习很快取得成效。他们在读完预科后进入美国大学,所选专业大都是自然科学和应用学科,有电学、医学、采矿、五金、土木工程、铁路建筑等,而且成绩大多不凡。‎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材料二 中国近代女子留学史,较之男子留学,起点低,开始晚,人数少,且道路曲折。它是中国妇女走出深闺,走向解放,走向世界的里程碑。最早出国留学的中国女性是1870年前后浙江鄞县一位名叫金雅妹的6岁孤儿,由美国传教士麦加地带往日本求学,后又赴美学医,1885年毕业于纽约女子医科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位毕业于外国大学的女子。……甲午以后,维新变法运动展开,一些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开女禁、兴女学和强种保国联系起来,积极宣传妇女解放思想,主张男女平权,女子学校渐次在中国大地兴起。……晚清之际,女子留学专业以师范家政、工艺为主,直到“五四”以后,女子留学教育开始突破贤妻良母局限。……纵观近代女子留学,妇女们在留学实践中促进了民主思想在女界的传播,并推动了民主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主要向苏联派遣留学生。195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为中国派遣留学生铺平了道路。1950年至1953年,采取“严格选拔,宁少勿滥”的方针,共派遣1708名留学生。1954年至1956年,采取“严格审查,争取多派”和“以理工科为重点兼顾全面需要”的方针,共派遣5853名留学生,其中研究生1213名、大学生4640名。另有进修教师135名、实习生6802名。这期间,国家先后对留苏学生的专业进行过三次调整,从学习社会科学、理科和一般工科的学生中抽调一部分,改学工业和国防工程所需的重点专业和尖端学科。‎ ‎——《新中国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百年潮》2008年第11期)‎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赴美留学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女子留学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苏联的背景。‎ ‎【答案】(1)政府组织;规模小;学生年龄;自然学科为主,取得一定效果。‎ ‎(2)促进了民主思想在女界的传播,并推动了民主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 ‎(3)两极格局对峙;一边倒外交政策;《中苏友姸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维护民族独立的需要。‎ ‎【解析】‎ ‎(1)由材料“清政府又陆续派出三批幼童”,可得出政府组织;由材料“首批30名幼童”,可得出规模小;由材料“幼童”,可得出学生年龄小;由材料“大都是自然科学和应用学科”“成绩大多不凡”,可见自然科学为主,取得一定效果。‎ ‎(2)由材料“主张男女平权”“促进了民主思想在女界的传播,并推动了民主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归纳近代中国女子留学的影响。‎ ‎(3)由材料“1950年至1953年”“改学工业和国防工程所需的重点专业和尖端学科”,可以从当时的国际形势、一五计划的需要、外交方针和政治需要等方面归纳。‎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3年,因美国发生疯牛病,韩国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牛肉。2008年4月,为推动韩美签署自由贸易协定,韩美达成放宽进口美国牛肉的协议。这一协议在韩国遭到强烈抗议和抵制,6月10日,约100万韩国人在首尔街头集会,抗议政府进口美国牛肉。19日,韩国总统李明博向韩国国民道歉。分析人士认为,韩美“牛肉风波”是传统的经济民族主义与全球自由贸易发展趋势之间的一次强烈碰撞和较量。韩国经济研究院的分析报告显示,“牛肉风波”不仅给韩美两国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同时带来了高达25‎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要把握好经济自由化与经济民族主义之间的平衡。‎ 论述:韩国在经济发展中,国民热爱国货是一种极强的经济民族主义传统。从宏观上讲,韩国此次“牛肉风波”是传统的经济民族主义与全球自由贸易发展趋势之间的一次强烈碰撞和较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成为大势所趋,然而自由贸易谈判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既有利益的共享,也有利益的让渡。‎ 结论:处理不好经济自由化与保护民族产业之间的关系,其后果是严重的。能否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已成为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由材料“韩美‘牛肉风波’是传统的经济民族主义与全球自由贸易发展趋势之间的一次强烈碰撞和较量”,可拟定标题为要把握好经济自由化与经济民族主义之间的平衡。论述环节,要指出经济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往往违背积极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结论就是要处理好两者关系。‎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屈辱中产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三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孙中山等人试图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的发展道路来实现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但以失败告终。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艰辛探索,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道路……之后,又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以世界大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汤水清《世界历史与中梦》‎ 材料二 美国学者普遍认为,《独立宣言》是美国梦的根基,自由女神像是美国梦的象征,“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给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句话引了世界各地的男男女女来到美国实现自由的梦想。在《独立宣言》之后制定的宪法等各种法律为美国梦提供了法治保障。法治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实观自已的梦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好的制度,个人再好的梦也难以实观。‎ ‎——摘自百度文库 材料三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人还没有得到自由,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 人们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贫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已是故土家国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马丁路·金《我有一个梦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孙中山等人试图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的发展道路来实现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和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道路,并据此分析出新中国建立前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追求笑现民族复兴梦的手段途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为美国梦提供法治保障的美国宪法确立的原则。‎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美国“法治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已的梦想”的虚伪性。‎ ‎【答案】(1)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走社会主义道路。‎ ‎(2)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各州保留定自主权;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学握;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3)美国自1787年宪法颁布以来,长期实行种族隔离制度。‎ ‎【解析】‎ ‎(1)结合所学,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可从理论指导、暴力革命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基本史实在说明。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可从理论指导、革命道路和革命前途等方面说明。‎ ‎(2)美国宪法确立的原则可围绕民主制原则、联邦制原则和分权制衡原则等方面阐述。‎ ‎(3)由材料“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可得出美国长期实行种族隔离制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