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江苏专用):课时2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作业】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六)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30分钟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0·清江中学阶段检测二)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A [由材料可知,“寻求经世之道”“着意边疆地理研究”“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寻求经世之道”“边患危机”“西方殖民者东来”等,这反映了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和世界形势,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对传统治史方法的改变,故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 2.(2020·泰州中学月考)1839年9月,林则徐在会奏中指出:“臣等细察夷情,略窥底蕴,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该夷义律在粤多年,狡黠素著,时常购觅邸报,探听揣摩,并习闻有‘边衅’二字,借此暗为恫喝,实则毫无影。”这表明林则徐( ) A.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充分准备 B.仍受天朝上国思想影响 C.揭示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D.对英国具有必胜的信心 B [材料中林则徐对英国侵略中国的野心并没有认真对待,认为英国不会侵略中国,体现了对夷情的浅薄认知及对西方的蔑视,这实质上是受到传统“ 天朝上国”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D项错误;林则徐对英国的军事情报并不是十分掌握,没有做好战斗准备,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故C项错误。] 3.(2020·常州一中期初)美国学者费正清和赖世和认为,“中国初期的近代化,着手强健有力,在今日也令人感到印象深刻。和日本成为对比仅在以后发生,如果1860年间外人赌‘成败胜负’的话,他甚至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下注”。能让“外人”“在相反的方向下注”,主要是由于清政府开始了(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D.“详晰甄核,仿行宪政” B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860年间”可以看出能让“外人”“在相反的方向下注”的原因是清政府开始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的洋务运动,故选B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19世纪40年代提出的,故排除A项;“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是维新派的观点,故排除C项;“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反映的是清末新政,故排除D项。] 4.(2020·启东中学月考一)《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19世纪后半期的一种官方或准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观,它所要回应的实际上是如何处理传统与近代的关系。这是鸦片战争后不断困扰中国人的一个大问题。甲午战败也揭示了其缺陷。在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指引下( ) A.国人开始关注世界形势 B.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C.全国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D.中国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变 B [由材料“它所要回应的实际上是如何处理传统与近代的关系。这是鸦片战争后不断困扰中国人的一个大问题。甲午战败也揭示了其缺陷”可以得出,所述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再由材料“甲午战败也揭示了其缺陷”可以得出所述为洋务运动的开展,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新思想的萌发,与材料不符;C项维新变法与材料“甲午战败也揭示了其缺陷”不符;D项是在辛亥革命之后。] 5.(2019·苏州一模)1877年,洋务派幕僚马建忠从欧洲写信给李鸿章说:“欧洲各国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他如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由此可见马建忠( ) A.正确揭示了欧洲各国富强的根本原因 B.否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C.批评了洋务派以练兵制器为先的做法 D.强调了国家富强是建立民主政治的基础 C [从马建忠的言论中可以发现,他认为欧洲的富强,在于发展商业、立学校、设议院,而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等,都属于次要的原因,这说明他反对洋务派单纯学习西方科技的做法,故选C项;A项错在“正确揭示”,欧洲各国富强的根源是思想领先;B项错在“否定”,表述程度失当;D项与题干主旨无关。] 6.(2019·江苏百校大联考)《海国图志》中有:“奏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利坚、佛兰西、葡萄亚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传习之”,“并延西洋陀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据此可知,魏源( ) A.形成“中体西用”理论体系 B.固守华尊夷卑的传统立场 C.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D.启迪以后洋务派实践活动 D [材料显示,《海国图志》倡导向西方学习,这启发了以后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实践,故选D项;“中体西用”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成于洋务运动中,故A项错误;主张向西方学习表明魏源已经初步突破“华尊夷卑”的传统立场,故B项错误;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故C项错误。] 7.(2019·泰州一模)柳诒征在《中国文化史》中说:“民国以来之教育,多取法于欧、美,而中小学校之读经,首先废止,高等大学之经学科目,亦以次改革。急进之土,尤以反对孔子之学说、提倡后进、改造解放之声,震于一时。”这一论说( ) A.倡导以“西”补“中”,中西融合 B.揭示了“西体中用”的历史局限 C.批判了“西学东渐”的历史必然 D.反映了学西学挽救危亡的时代性 D [题干材料信息并没有反映以“西”补“中”,中西融合,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反对传统经学,而不是揭示“西体中用”的历史局限,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国以来教育的情况,而不是批判“西学东渐”的历史必然,故C项错误;当时中国仍然处于民族危亡时期,材料主旨是反对传统经学,学西学以挽救危亡,故D项符合题意。] 8.(2019·泰州一模)丁韪良1865年到同文馆执教后,“条约翻译”曾成为同文馆每三年一次大考的考试科目,初试时令学生把外文照会译成汉文,复试时则将某条约中的片段译成外文。这反映了( ) A.清政府固守传统的朝贡外交 B.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工具 C.中国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D.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影响中国 D [题干材料反映了“条约翻译”成为同文馆每三年一次大考的考试科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条约翻译”适应了清政府与外国签订条约的需要,说明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影响中国,故D项符合题意;条约体系并不等于传统的朝贡外交,故A项错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工具,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状态已经被打破,故C项错误。] 9.(2019·南京三模)“他”提出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新命题,强调“民主并非西方之体,而是用,自由才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所在”,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材料中的“他”( ) A.编撰《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 B.著《孔子改制考》,宣扬托古改制 C.介绍进化论思想,倡导救亡图存 D.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培养新青年 C [“自由为体”即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民主为用”即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这是主张在体和用两个层面模仿西方, 既要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民主制度,更要建立西方的精神文明——自由,由此可知,这符合严复的思想,故选C项;A项是魏源的主张;B项是康有为的主张;D项是陈独秀的主张。] 10.“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为了在政治上“谋民权的平等”,孙中山先生提出(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推翻帝制,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D.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B [由材料“谋民权的平等”可知是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故选B项;A项是民族思想,C项是旧三民主义的民生思想,D项是新三民主义的民生思想,故排除A、C、D三项。] 11.近代某纲领规定:“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下列说法与该纲领一致的是( ) A.更关注工农利益 B.成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 C.主张推翻封建帝制 D.没有明确反帝主张 A [“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体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民生主义主张,“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体现了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主张,材料体现了孙中山关注工农利益的新三民主义里的民生主义主张,故A项正确;旧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而材料反映的是新三民主义,故排除B项;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而材料反映的是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不同的是,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故排除D项。] 12.(2019·南京盐城一模)1918年8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偶像破坏论》一文,文中指出:“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他呼吁:“ 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该言论在当时( ) A.动摇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 B.启发民众探寻社会真理 C.标志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D.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阶段 B [陈独秀的言论指出了由于人们在思想上迷信和尊崇君主,才导致君主能够专制,针对这样的现象,他进一步提出了要破除君主专制,就要使国民在思想上“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即要求民众不要盲目迷信君主,而是要追寻真理,以真理为判断标准,故选B项;君主专制统治在1912年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故C项错误;D项是五四运动的作用,故排除。] 13.陈独秀说:“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之也。”材料主要体现了陈独秀文学革命的( ) A.激进色彩 B.理性精神 C.民主思想 D.革新意识 A [根据材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之也”体现陈独秀坚信文学革命的正确性,不容讨论、不容纠正,体现陈独秀文学革命的激进色彩,故选A项;材料体现了陈独秀坚信文学革命的正确性,不容讨论、不容纠正的激进色彩,而不是理性精神,排除B项;民主思想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产物,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主思想,排除C项;材料中陈独秀认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是属于是非之争,也是进步与倒退之争,对文学革命的态度是坚信文学革命的正确性,带有不容讨论、不容纠正的激进色彩,没有体现革新意识,排除D项。] 14.(2019·江苏百校大联考)右侧为漫画《国粹》,漫画主人公手拿《初阶英语》,痛斥“国粹”“儒服”。该漫画主要反映了当时的部分知识分子( ) A.以西方文化抨击封建思想 B.披传统外衣鼓吹全盘西化 C.为反清革命宣传断发易服 D.携欧风美雨推广新式教育 A [题干漫画中的“国粹”“儒服”代表封建思想文化,《初阶英语》代表西方文化,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传统外衣”,也谈不上鼓吹“全盘”西化,故B项错误;该漫画无法直接反映“反清革命”,故C项错误;D项并非材料主旨,且漫画无法反映“推广”之意,故排除。] 15.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如陈独秀对“民主”内容的新认识,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五四运动后,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 A.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 B.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进一步觉醒 C.彻底放弃了对欧美式民主的追求 D.对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 A [1919年五四运动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故选A项;五四运动后对民主认识的深入是在民主意识进一步觉醒的基础上,排除B项;孙中山、胡适追求的民主就是欧美式的民主,排除C项;孙中山、胡适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对民主的认识不科学,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15分) 16.(2020·南京期初摸底)倡导女性解放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从“保国、保种、保教”出发,注意到了国家积弱同妇女的关系,他们认为妇女缠足,便不能生育健壮的后代。羸弱流传,何以为兵乎?梁启超认为,国家积弱,是由于“分利”的人太多,妇女由于没有学识,以致没有职业,都成了分利的人。因此要使国家强盛,就必须兴办女学。 ——李桂梅《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 材料二 1907年,全国有女子学堂428所,女学生15 498人……该时期还有百余人的留日女学生,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力量……怀着寻求救国救民和解放妇女愿望的青年妇女到了日本,受到明治遗风的刺激,迫切要求把这种新风移植到灾难沉重的祖国。于是回国后,办报刊,组团体,积极从事各种活动,探求妇女解放与革命救国的道路,成为提倡女权、推动妇女解放的新兴力量。 ——陈文联《从依附走向自主:近代 中国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历史轨迹》 材料三 中产阶级妇人的利害,不能说是妇人全体的利害;中产阶级妇人的权力伸张,不能说是妇人全体的解放。我以为妇人问题彻底解决的方法,一方面要合妇人的全体的力量,去打破那男子专断的社会制度;一方面还要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妇人的力量,去打破有产阶级专断的社会制度。 ——李大钊《战后之妇人问题》(1919年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中国女性解放的时代背景。(6分) (2)综合上述材料,以“近代中国女性解放的发展历程”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从‘保国、保种、保教’出发,注意到了国家积弱同妇女的关系,他们认为妇女缠足,便不能生育健壮的后代”可得出,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发起变法运动,启蒙思想的传播;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近代教育(新式学堂、留学教育)的推动。第(2)问,论点:根据三则材料得出近代中国女性解放在发展中不断深入,其内涵不断丰富。论据:根据材料一“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从‘保国、保种、保教’出发,注意到了国家积弱同妇女的关系, 他们认为妇女缠足,便不能生育健壮的后代”可得出,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提倡废止缠足;根据材料一“妇女由于没有学识,以致没有职业,都成了分利的人。因此要使国家强盛,就必须兴办女学”可得出要使国家强盛,就必须兴办女学;根据材料二“怀着寻求救国救民和解放妇女愿望的青年妇女到了日本,受到明治遗风的刺激,迫切要求把这种新风移植到灾难沉重的祖国”可得出辛亥革命前,留日女学生受日本女权运动影响;根据材料二“于是回国后,办报刊,组团体,积极从事各种活动,探求妇女解放与革命救国的道路,成为提倡女权、推动妇女解放的新兴力量”可得出,妇女解放与民主革命救国相结合,给女权运动注入新的内涵;根据材料三“我以为妇人问题彻底解决的方法,一方面要合妇人的全体的力量,去打破那男子专断的社会制度;一方面还要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妇人的力量,去打破有产阶级专断的社会制度”可得出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倡导全体女性的解放;女性解放应该与无产阶级运动相结合。 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发起变法运动;启蒙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近代教育的推动。 (2) 论点 论据 论证 近代中国女性解放在发展中不断深入,其内涵不断丰富 维新派立足救亡图存,提倡废止缠足;女性接受教育,其社会地位得到一定提高 辛亥革命前,留日女学生受日本女权运动影响;妇女解放与民主革命救国相结合,给女权运动注入新的内涵 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倡导全体女性的解放;女性解放应该与无产阶级运动相结合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