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选习题1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选习题15

‎2019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选习题(15)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材料所述现象(  )‎ A.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 B.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 C.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 D.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专制皇权的加强。明代实行内阁制,阁臣拥有票拟的权力,但没有决策权,一切听命于皇帝。内阁阁臣势重或势轻取决于皇帝,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史实。故可排除。‎ ‎2、“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来源:Z_xx_k.Com]‎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C ‎3、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工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 ‎【答案】A ‎【解析】据题干提示“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说明元朝科举制的取消,导致文人转而在元曲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工夫”,促进了元曲的兴盛,故选A项。‎ ‎4、“凡真正知道善恶对错之人,必然行善,凡作恶者皆因无知。”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与上帝直接对话”‎ ‎【答案】C ‎5、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来源:1ZXXK]‎ 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答案】C ‎6、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资本家凭借政权操纵企业 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加强 C.工人掌握了企业的决策权 D.股份制的作用逐渐减弱 ‎【答案】B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资本家凭借政权操纵企业,故A项错误;据材料“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和“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可知资本社会化的趋向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工人掌握了企业的决策权,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股份制的作用逐渐减弱,故D项错误。‎ ‎7、日益蔓延的欧债危机导致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间的经济差距空前扩大,核心和外围国家的壁垒分明,也造成了核心与外围国家有关‘刺激’和‘增长’的政策博弈。这能看出(  )‎ A.欧盟经济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 B.大国主导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C.欧洲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 D.欧洲一体化中体制性缺陷显现 ‎【答案】D ‎8、1973年,根据周恩来指示,国家计委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从国外进口一批技术先进的成套设备与单机,价值43亿美元。在当时被称为“四三方案”。这一方案(  )‎ A.属于“文化大革命”促进经济的体现 B.说明领导人有了对外开放的初步设想 C.是各级干部群众抵制“左”倾的结果[来源:学。科。网]‎ D.说明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下半叶成都的发展相对缓慢,城墙仍然是城市中最显要的建筑,站在上面可鸟瞰全城;四个城门是成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在黎明开启,在晚间关闭。街道是市民共有的最基本的公共空间,总是充斥着行人、轿子、推车,“凉棚、幌子、大招牌、旗子把狭窄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全城商业和居住区域并不隔离,商人小贩没有任何限制地在街头出售商品。成都街头经常被用来作为戏剧表演的舞台,流动的班子喜欢在围满观众的空地上表演。各种资料显示,20世纪以前地方官员很少控制街头,这给予人们分享这一空间的机会,居民们尽其所能地使用街头。‎ 材料二 20世纪初新式精英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良运动,尝试借助西方文化构筑新的公共空间。1909年出现第一座西式钟楼;随着人口的增长,四个城门造成交通拥堵,自1913年开始逐渐拆毁旧城墙、旧寺庙,一些古迹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1904年,劝工局“仿日本劝工场办法,设立产品陈列所”。1909年劝业场建成,次年,改名商业场,成为购物中心和公共娱乐场所。20世纪初少城公园开放,装备了电灯,傍晚后也能开放;1913年,政府兴建了一座展览厅和图书馆。随着城市改革浪潮的推进,反映新思潮的新兴地方戏相继诞生;1909年电影引入成都。同年,成都第一家新式大众剧院——可园在会府北街开张。开张之时,允许妇女进入,引起人们好奇围观。同时飞行表演、乐队、舞厅及交响乐队也相继出现在成都。成都的警察机构成立于1902年,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里,由于没有正式的市政机关,警察对街头贸易、劳务市场、公共卫生进行严厉整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笛《街头文化:‎ 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初前后成都城市面貌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成都城市改良运动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1)变化:城市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商业场所由杂乱到规范,出现近代化商业场所;大众娱乐休闲由传统走向现代,增添了西方元素;街头生活由居民自主变为政府控制干涉。‎ ‎(2)原因:西方文明模式的影响;维新运动、清末新政等政治运动的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精英阶层的努力等。[来源:Z+xx+k.Com]‎ 影响:积极影响:促进成都城市繁荣,有利于城市近代化;拓展了市民公共空间,促进公民阶层的崛起;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促进思想解放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等。‎ 消极影响:传统文化受到破坏。‎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前后欧洲人向中国文明的学习,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还包括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以及军事技术和兵法等。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东学西渐”并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的。此时的欧洲,封建领主制的统治本身,已出现了矛盾……为了争霸,欧洲诸国就必须加强实力;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强调教徒的个性和自由,反对教廷及其分支机构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东学西渐”,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即设法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以增强国力,并突破天主教的专制……并不是所有的欧洲人都愿意接受中国的文化、哲学和社会制度。在文化、哲学和社会制度方面,封建统治者(包括教会)对中国是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主张引进并改造、吸收中国文化、哲学和社会制度的,主要是代表新兴资本势力的变革者。‎ ‎——摘编自刘永佶《“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材料二 实际上,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如瓷器、丝绸和漆器等,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 ‎——摘编自张允熠《东学西传、西学东渐和中西融合》‎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前后至18世纪欧洲出现的“东学西渐”与近代前期中国出现的“西学东渐”现象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初欧洲推崇中国文明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并分析这一时期“东学西渐”对欧洲社会的重大影响。‎ ‎【答案】(1)相同:①都经过了由科技逐渐转向文化、制度的学习过程;②都存在变革势力与保守势力的矛盾与斗争;③都与本国或地区的社会变革过程相结合;④都存在对外国文明的改造与利用。‎ 不同:①前者主要是内驱力推动下的主动学习,后者主要是在外敌入侵导致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背景下的被动学习;②‎ 欧洲经过对中国文明的学习改造最终完成了自身的社会变革,日益强大;近代前期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学习并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特征:崇尚理性;反对专制和特权,追求民主平等。‎ 影响: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开展或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欧洲政治制度(或人才选拔制度)的创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