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14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四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课件(140张)
专题四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 2 - 高考命题 规律 从历年来看 , 本专题命题情况大体如下 : 选择题大多集中在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发展 ” 和 “ 中国的抗日战争 ” 上。关于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基本上都从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角度上命制 ; 关于 “ 抗日战争 ”, 基本上都是从国共两党分别抗日的角度上命制。大跨度综合性的非选择题出现的几率也很高 , 大多集中在 “ 近代前期列强侵略 ” 和 “ 中国抗日战争 ” 上。 - 3 - - 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近代前期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1 .(2018 全国 Ⅰ ·28) 甲午战争时期 , 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 , 把中国和日本分别 “ 包装 ” 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 , 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 , 清政府战败 “ 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 。对此 , 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 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外交。材料对比了甲午战争时期中国和日本的舆论宣传 , 在日本刻意 “ 包装 ”, 误导欧美舆论的情况下 , 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 这说明清朝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外交的功能 , 故 C 项正确 ; 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取决于战争双方 , 欧美舆论无法左右 , 故 A 项错误 ;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利用舆论进行包装是为了掩盖其侵华罪行 , 不是为了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主旨之一是强调西方媒体认可日本的宣传 , 支持日本侵华 , 并非鼓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 , 故 D 项错误。 - 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8 全国 Ⅱ ·28)19 世纪 70 年代 , 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 , 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 : 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 , 日本 “ 不应阻贡 ”; 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 ,“ 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 。这说明当时 ( ) 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 中国 - 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外交变化。材料反映了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国进贡 , 并没有反映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 故 A 项错误 ; 从题干来看 , 琉球等地依然向中国进贡 , 这表明传统的朝贡体系并没有解体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地方督抚维护琉球向中国进贡的传统朝贡体系 , 并没有干预朝廷的外交事务 , 故 C 项错误 ; 从材料来看 , 地方督抚提出要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来评说日本行为的曲直 ,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外交受到了西方近代外交观念的影响 , 故 D 项正确。 - 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6 全国 Ⅰ ·29)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 , 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 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 , 中国 ( )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 援助 - 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成效。从 “ 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 切入思考 , 并联系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回答。洋务运动中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 包括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 同时 ,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近代海军 , 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 由此外国人认为中国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 日本必然会失败 , 故选 C 项。已完成对军队西式改革的说法错误 , 排除 A 项 ; 材料体现的是军备优势而非集权制度 , 排除 B 项 ;D 项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 - 1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8 天津 ·5) 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 :“ 懔遵钦定新例 , 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 , 愿将夹带之犯 , 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 , 船货全行没官 , 若查无夹带鸦片 , 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 , 情甘帖服。 ” 这表明当时 ( ) A. 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 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 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 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 1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清政府的禁烟措施。从题干中对外商如若走私鸦片清政府必将按照清朝法律进行严惩的相关规定 , 可以看出清政府对于禁烟的坚决态度 , 故 A 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清政府要求外商具结的承诺 , 与各国政府无关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中清政府禁止外商带鸦片来华 , 反映了鸦片贸易在当时是不合法的 , 故 C 项错误 ; 题干中没有涉及外商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 , 故 D 项错误。 - 1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2019 广东揭阳二模 )1840 年 6 月至 1842 年 8 月 , 英国在中国沿海近岸水域和珠江水道、杭州湾和长江下游进行水文调查 , 并绘制海图 , 公布调查结果。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 A. 鸦片战争是英国蓄谋已久的结果 B. 英国已获取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运权 C. 水文调查有力配合了英国的军事行动 D. 水文调查属于正常的科学研究活动 答案 C 解析 由水文调查不能反映鸦片战争是英国蓄谋已久的结果 , 故 A 项错误 ; 英国获取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运权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故 B 项错误 ; 题干中的时间 “1840 年 6 月至 1842 年 8 月 ” 正值鸦片战争期间 , 且这些地方与战争地点紧密相连 , 故 C 项正确 ; 英国的水文调查是在鸦片战争期间 , 是为侵略战争服务的 , 故 D 项错误。 - 1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云南昆明一中第一次摸底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述及菲律宾、印尼亡国 , 越南、缅甸抵御外敌时指出 “ 夷烟夷教 , 毋能入界 , 嗟我属藩 , 尚堪敌忾 ”; 他还探讨英国所以强大的原因 , 对照中国的积弱 , 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这反映出魏源 ( ) A. 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近代化 B. 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C. 经世治国的儒生情怀 D.“ 师夷长技以制夷 ” 的 思想 - 1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当时魏源对其他国家抵御外敌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叙述 , 不是社会发展的近代化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未涉及天朝上国的思想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 “ 嗟我属藩 , 尚堪敌忾 ” 和 “ 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 ”, 说明面对列强的侵略 , 魏源主张抗敌救国的思想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中是对当时各国的分析及态度 , 并未提出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故 D 项错误。 - 1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9 四川教考联盟二诊 ) 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 ( 单位 : 万英镑 ) 图中所示现象 ( ) A. 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继续实施 B. 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 C. 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D. 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 - 1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1842 年《南京条约》中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表明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被打破 , 故 A 项错误 ; 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经历了由增长到降低的变化 , 英国认为是由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不足 , 所以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扩大侵略权益 , 故 B 项正确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 故 C 项错误 ; 鸦片战争后 , 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 ,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 , 故 D 项错误。 - 1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 鸦片战争后 , 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更严重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 , 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 , 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 ( ) A. 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 B. 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 C. 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 D. 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 化 - 1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后 ,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 据材料 “ 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 , 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 ” 可知清朝并没有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 , 故 A 项错误 ; 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结论正确 , 但不符合题意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面临危机 , 故 C 项正确 ; 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说法不符合史实 , 故 D 项错误。 - 1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2019 宁夏银川二模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奕 提出 “ 外敦信睦 ” 的方针 , 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 , 此后清廷 “ 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 ” 。这反映了清廷 ( ) A. 天朝体系开始崩溃 B. 半殖民地化的完成 C. 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 D. 谙熟国际外交规则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晚清政府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 , 无法得出天朝体系开始崩溃 , 故 A 项错误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奕 提出 ‘ 外敦信睦 ’ 的方针 , 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 ” 可以看出晚清政府受西方外交的影响 , 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 , 故 C 项正确 ; 谙熟国际外交规则不符合史实 , 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 , 故 D 项错误。 - 2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 下图是清政府各年财政收支盈余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主要信息是 ( ) A. 不平等条约促使清政府财政负担加剧 B. 晚清政府的财政赤字逐年上升 C. 晚清政府已逐渐成为洋人的在华工具 D. 近代前期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 2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观察图表我们可以得出 1894 年后清政府的财政呈现亏损的状况 , 联系所学可知 , 这个时期 , 甲午战后赔款 2 亿两白银 , 《辛丑条约》赔款 4.5 亿两白银 , 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 故 A 项正确 ; 晚清政府的财政赤字在 1891 年以前并不是逐年上升的 , 故 B 项错误 ; 仅仅从财政收支盈余不能体现出晚清政府已逐渐成为洋人的在华工具 , 故 C 项错误 ; 仅从财政收支盈余不能体现出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 故 D 项错误。 - 2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 中间跨越 50 年 , 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 真正的变化是从 1894 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甲午战争后中国 ( ) A. 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 B.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 C. 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 D. 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 日程 - 2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了军事近代化进程 , 故 A 项错误 ; 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 故 B 项错误 ; 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成为当时重要的思潮之一 , 对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有重大作用 , 但辛亥革命前后 , 实业救国才成为社会主要思潮 , 故 C 项错误 ; 甲午战后中国学习西方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 , 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 , 开始戊戌变法 , 故 D 项正确。 - 2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 , 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 , 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 , 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这种情况表明 , 中国 ( ) A. 近代化努力收效巨大 B. 清军训练有素 C. 自信轻敌的乐观情绪 D. 民族意识觉醒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之前举国乐观情绪 , 故 A 项错误 ;“ 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 ” 是指使用新兵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中对海军、陆军的认识和使用新兵集中反映了盲目乐观情绪 , 故 C 项正确 ; 由当时举国乐观情绪体现不了民族意识觉醒 , 故 D 项错误。 - 2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 , 梁启超感叹道 :“ 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 , 再经甲申马江之变 , 而十八行省之民 , 尤不知痛痒 , 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 , 二百兆偿款既输 , 而鼾睡之声 , 乃渐惊起。 ” 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 ) A. 清政府进行 “ 新政 ” 改革 B. 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C. 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 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 2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清政府进行 “ 新政 ” 改革在八国联军侵华后 , 故 A 项错误 ; 据材料 “ 直待台湾既割 , 二百兆偿款既输 , 而鼾睡之声 , 乃渐惊起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这反映了甲午战争刺激了中国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只涉及民族意识觉醒 , 未涉及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的问题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只涉及民族意识觉醒 , 也没有反映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 故 D 项错误。 - 2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1897 年 9 月 9 日 , 德国通知俄国 , 根据彼得戈夫会谈的精神 , 德国舰只将考虑今冬在胶州湾过冬。为此 , 在德国刚刚占领胶州湾时 , 俄国外交大臣就上奏沙皇 :“ 由于山东的已成 , 看来我们应不失时机 , 即由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湾。 ” 这反映出 ( ) A. 俄国和德国争夺中国山东激烈 B. 俄德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 C. 清政府重视利用列强间的矛盾 D. 列强侵占中国权益时相互勾结 - 2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 “ 山东的已成 …… 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湾 ” 可知两国未争夺中国山东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俄、德两国侵占中国权益 , 未涉及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主要围绕俄德两国侵占中国权益 , 未体现出清政府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 , 故 C 项错误 ; 据材料 “ 根据彼得戈夫会谈的精神 …… 德国刚刚占领胶州湾 …… 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湾 ” 可知俄德两国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存在利益勾结 , 故 D 项正确。 - 2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2019 河南中原名校第五次质量考评 ,28)“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 , 在各府厅州县 , 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 : 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 , 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 , 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 , 违者皆斩 ……” 材料表明 ( ) A. 清政府改变历法与纪年方式 B. 国内出现紧张恐怖氛围 C. 清政府变成了 “ 洋人的朝廷 ” D. 中外和好局面已然 呈现 - 3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禁止民众参加反帝运动 , 而非强调清政府改变历法与纪年方式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强调的是禁止民众参加反帝运动 , 而非强调国内紧张氛围 , 故 B 项错误 ; 题干内容要求清政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的组织 , 反映了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故 C 项正确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故 D 项错误。 - 3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1908 年 , 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学生规程 : 自退款 ( 庚子赔款 ) 的第一年起 , 清政府在最初的 4 年内 , 每年至少应派遣留美学生 100 人。据此及所学推断可知 ( ) A. 中国开始由学习英日政体转向美法政体 B. 美国试图以教育为工具增强对华影响力 C. 列强对《辛丑条约》赔款的分配有分歧 D. 中美合作开启了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历程 答案 B 解析 20 世纪初 , 资产阶级革命派已开始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 学习美法的民主共和政体 , 故 A 项错误 ; 美国以庚子赔款资助清政府派遣赴美留学生 , 故 B 项正确 ; 题干涉及的只是中美两国 , 没有涉及美国和其他列强的关系 , 故 C 项错误 ; 中国人赴美留学早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开始 , 故 D 项错误。 - 3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3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吏作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 , 他必愿意改革。一七九二年正是乾隆帝满八十岁的一年 , 英国乃派马戛尔尼侯为全权特使来华。英政府给马戛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 , 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在乾隆帝方面 , 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的特使 , 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 , 要他行跪拜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 , 后来有条件地答应。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 , 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帝很不快乐 , 接见以后 , 就要他离京回国。 ——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 3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材料二 天津谈判中 , 中方谈判者桂良争辩说 , 外交使节驻京于天朝体制不合 , 对此额尔金的助手李泰国直截了当地宣称 :“ 你们将肯定会看到 , 这项条款既对我们有好处 , 也将对你们有好处。良药固然苦口 , 但后效极佳。我的态度越是严厉 , 我对你们的贡献就越大。 ”1858 年 6 月 11 日 , 李泰国警告说 , 除非即日接受条款 , 否则将进军北京。桂良别无他法 , 只得同意让英国外交代表驻京。 —— 摘编自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 , 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设立领事馆 , 以保护中国侨民的利益。光绪三年清廷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 , 首先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 清廷于光绪十九年采纳薛福成的建议 , 为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 , 废除了海禁旧例 , 颁布新章程 , 允许 “ 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 , 婚娶生息 , 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馆给予护照 , 任其回国谋生 , 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 , 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 ” 。 ——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 晚清民国卷》 - 3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据材料一指出马戛尔尼特使来华的目的 ,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未能实现的原因。 (2) 材料二、材料三表明清朝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其特点 ,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述。 - 3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参考答案 (1) 目的 : 解决与中国通商困难的需要 ; 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原因 : ① 文化传统差异 : 英国主张主权国家平等 , 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思维。 ② 社会经济差异 : 英国工业革命开展 , 需要扩大海外市场 ; 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 , 对外需求不大。 ( 若能从外交政策等其他角度回答 , 言之成理也可 ) (2) 特点 : 由被动妥协外交到主动走向近代外交 ; 由维护等级制的世界秩序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 评述 : 认可外国公使驻京、设立驻外使馆、废除海禁旧例、实施保护华侨政策 , 一方面促使传统华夷秩序的解体 , 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 推动了中外关系的近代化进程 ; 另一方面又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 不可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 3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第 (1) 问 , 第一小问 “ 目的 ”, 根据材料一 “ 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 …… 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 ” 可以看出其目的主要为解决与中国通商困难的需要 ; 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第二小问 “ 原因 ”,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 , 主要从当时的时段特征方面考虑 , 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差异 , 即社会经济差异 : 英国开展工业革命 , 需要扩大海外市场 ; 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 , 对外需求不大。第 (2) 问 , 第一小问 “ 特点 ”,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可以看出在外交方面清政府逐步由被动妥协外交到主动走向近代外交 , 由维护等级制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第二小问评述 , 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角度来回答 , 如认可外国公使驻京、设立驻外使馆、废除海禁旧例、实施保护华侨政策 , 一方面促使传统华夷秩序的解体 , 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 推动了中外关系的近代化进程 ; 另一方面又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 不可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 3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2018 全国 Ⅱ ·29)1923 年底 , 孙中山认为 :“ 俄革命六年成功 , 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 , 何以故 ? 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 , 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 , 英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 , 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 , 殊可为我党师法。 ” 其意在 ( ) A. 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 目标 - 3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变化。从所学知识以及题干材料来看 , 当时孙中山只是在思考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并吸取俄国革命的经验 , 并不能说明孙中山要走俄国革命的道路 , 故 A 项说法错误。孙中山并没有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以及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 故 B 、 D 两项均错误 ; 孙中山的意思是希望借鉴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 , 即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 故选 C 项。 - 3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 下表为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量表 , 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银数 ( 单位 : 万两 ) A . 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B. 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 C. 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D. 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 4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表格信息可知 , 咸丰三年 (1853) 新收银数相较前两年大大减少 , 支出银数较多导致实存银数大大减少 , 联系史实可知 ,1853 年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 江南经济发达地区属于太平天国范围之内 , 因而导致新收银数大大减少 , 但清政府因镇压太平天国导致军事开支巨大 , 从而导致支出银数增多 , 因而出现材料中数据的变化情况 , 故 A 项正确 ;1851 年至 1853 年期间清政府没有与列强签订新条约 , 因而材料中数据变化并非由于清政府急需偿还借款 , 故 B 项错误 ;1853 年洋务运动还未开始 , 因而导致材料中数据变化的原因也不是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 故 C 项错误 ;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处于逐渐解体的过程中 , 因而小农经济的解体不会导致 1853 年特殊的数据变化 , 故 D 项错误。 - 4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 浙江和江苏的太平军颁布告示 :“ 令凡有田者 , 樽自征半年租 ”“ 业主租收五成 ” 。在这种情况下 , 地主收租 “ 如乞丐 ”, 佃户 “ 善者给数斗 , 黠者不理 , 或全家避出 ” 。对此 , 合理的结论是太平天国运动 ( ) A. 触动了封建生产关系 B. 得到了农村地主的支持 C. 引发了农民恐慌出逃 D. 废除了封建土地 私有制 - 4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太平军的告示可知太平军仅允许地主收半年租金的五成 , 这便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 , 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 同时太平军是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斗争 , 因而农民地位得以提高 , 从而出现材料中地主收租 “ 如乞丐 ” 的现象 , 故 A 项正确 ; 太平天国运动本身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 不可能得到农村地主的支持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中佃户 “ 善者给数斗 , 黠者不理 , 或全家避出 ” 并不是佃户出逃 , 而是当地主收租时佃户避开 , 故 C 项错误 ; 由材料可知太平军依然允许地主收租 , 说明并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 故 D 项错误。 - 4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 清制督抚有保举权 , 但对于保举名额和官职上有严格限制。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 清廷不断放宽限制 , 使得各地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等 , 湘、楚、淮军等政治军事集团在此逐渐形成。该现象反映出当时 ( ) A. 政府开始出现政治危机 B. 集权体制受到冲击 C. 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D. 专制制度 名存实亡 - 4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清政府出现政治危机是在清末 “ 新政 ” 之时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清制督抚有保举权 , 但对于保举名额和官职上有严格限制。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 清廷不断放宽限制 , 使得各地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等 , 湘、楚、淮军等政治军事集团在此逐渐形成 ” 可知 , 地方湘、楚、淮等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 , 不可避免地使清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 故 B 项正确 ; 根据史实可知 , 汉族官僚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并没有酿成地方割据势力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史实可知 , 这一时期清王朝的政治体制依旧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 故 D 项错误。 - 4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 天国 ) 认为与外国 “ 彼此通商 , 理所当然 ” …… 通过对外贸易 , 太平天国购进了大炮、火药和粮食等军需品 , 并大量出口丝茶 …… 不过为了获取军火武器 , 称外国人 “ 尽是兄弟之辈 ”, 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 , 以 “ 保护 ” 英国过往商船。以上材料突出反映了 ( ) A. 中国沦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 B. 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 C. 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采取 “ 中立 ” 政策 D. 太平天国借自由通商与列强发展友好关系 - 4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材料说的是太平天国的外交活动 , 太平天国主张和外国人正常交往 , 但又允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 , 以 “ 保护 ” 英国过往商船 , 这是不符合外交惯例的 ,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 , 故 B 项正确 ; 中国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说法不符合史实 , 故 A 项错误 ; 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采取 “ 中立 ” 政策不符合题意 , 故 C 项错误 ; 太平天国借自由通商与列强发展友好关系不符合题意 , 故 D 项错误。 - 4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 据记载 , 在攻陷涿州前 , 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 , 为防止清军的进剿 , 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 ) A. 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 B. 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 C. 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 D. 放弃了 “ 扶清灭洋 ” 初衷 答案 B 解析 义和团动手破坏铁路表明对外来文明的排斥 , 故 A 项错误 ;“ 到涿州后 , 为防止清军的进剿 , 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 ” 表明对清王朝没有完全放松警惕 , 故 B 项正确 ; 转移了斗争矛头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 故 C 项错误 ; 放弃 “ 扶清灭洋 ” 初衷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 故 D 项错误。 - 4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2019 广西桂林一模 )1905 年至武昌起义期间 , 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 “ 天运 ” 纪年的办法 , 以此暗示自己具有 “ 天命预兆 ” 。这一做法 ( ) A. 表明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重 B. 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策略之举 C. 意图用各种方式宣传革命思想 D. 佐证了 “ 天运 ” 纪年法是正统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而非孙中山的封建思想 , 故 A 项错误 ; 由材料可知孙中山通过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方式调动反清力量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强调孙中山反对清政府的举措而非宣传革命思想 , 故 C 项错误 ; 由材料 “ 民间秘密会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 ” 可知 “ 天运 ” 纪年是民间反对清政府的纪年方法 , 故 D 项错误。 - 4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据统计 , 武昌起义后半年内 , 全国报纸陡增至 500 多种 , 总销量达 4 200 万份。报刊可以自由鼓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各种学说 , 可自由发表政见 , 批判时局 , 包括发表反袁言论 , 无所避讳。材料说明当时社会 ( ) A.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民主政治热情高涨 C. 纸质传媒影响巨大 D. 社会主义广泛传播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各种学说自由发表自由讨论 , 并非共和观念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体现了武昌起义后各种学说自由传播 , 可自由发表政见 , 批判时局 , 说明当时社会普遍关注政治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体现了报刊可自由发展言论 , 未体现报刊对社会的影响 , 故 C 项错误 ; 社会主义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后 , 与材料中时间不符 , 故 D 项错误。 - 5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 据有关资料统计 , 中国从 1911 年 10 月政党活动公开后 , 仅到 1913 年底 , 号称党、会、团、社的新兴团体共达 682 个 , 其中基本具备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 312 个。这反映出 ( ) A. 中国出现政党政治 局面 B. 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程 C. 中国政局陷入混乱 状态 D . 政党决定中国政治走向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 , 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 , 并非单纯指新兴团体的增多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题目中的时间 “ 到 1913 年底 ” 可知 , 此时辛亥革命结束不久 , 它推动了民主进程 , 各种新兴团体的兴起是民主化的表现 , 故 B 项正确 ;C 项表述与题意无关 , 故排除 ; 题干描述的是新兴团体的不断增多 , 并未描述政党与中国政治走向的关系 , 故 D 项错误。 - 5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1912 年 4 月 ,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 :“ 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时代 , 但只是民族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 , 不能算是成功。 ” 孙中山之所以如此告诫 , 反映了他 ( ) A.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惋惜 B. 辞去临时大总统的无奈 C. 对民主革命思想的反思 D. 对实现民主政治的 担忧 - 5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从题干中 “ 告诫同盟会会员 ”“ 只是民族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 ”“ 此等革命 , 不能算是成功 ” 可以看出 , 孙中山的主要目的是以太平天国为例 , 告诫同盟会会员不要让辛亥革命重蹈覆辙 , 结合所学知识 , 此时在革命派妥协之下 ,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成果 , 中国的民主之路前途未测 , 这表现出他对于实现民主政治的担忧 , 故 A 项错误 ,D 项正确。题干中所反映的主要是他对于同盟会会员的告诫和对于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担忧 , 没有体现他辞去临时大总统的无奈 , 故 B 项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他对于民主革命思想进行反思的相关信息 , 故 C 项错误。 - 5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 庚子变乱后清政府内部讲 “ 民主 ” 、骂 “ 专制 ” 不再敏感 , 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分歧已不是民主不民主 , 而是排满不排满了。这是因为 ( ) A. 民主共和成为政治 共识 B . 清朝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C. 反满兴汉已经 深入人心 D . 革命派和立宪派达成妥协 答案 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 , 立宪派的主张是君主立宪 , 革命派的主张是民主共和 , 故 A 项错误 ; 结合材料中 “ 庚子变乱 ” 的时间信息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加深 , 清政府威信扫地 , 被迫实施新政 , 所以清政府内部对骂 “ 专制 ” 不再敏感 , 立宪派和革命派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 都反对专制统治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强调的是对民主的追求 , 而不是反满兴汉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没有反映立宪派与革命派达成妥协 , 故 D 项错误。 - 5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 周锡瑞教授曾经指出 :“ 推翻清朝 , 建立民主共和政府 , 这种信念曾创造了对于革命几乎是普遍的支持。 …… 而在 1912 年以后 , 那种魔术般灵验的信念 , 开始淡薄起来了。尤其对于农民 , 革命带给他们的是一无所有。 ” 材料意在表明 ( ) A. 辛亥革命具有深厚群众基础 B. 孙中山无意改变农民处境 C. 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没有实现 D. 革命在后期脱离群众的支持 - 5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中 “ 革命带给农民的是一无所有 ”“ 开始淡薄起来 ” 说明辛亥革命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 故 A 项错误 ;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也想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来解决民生问题 , 故 B 项错误 ;1912 年后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 , 建立了中华民国 , 一些革命纲领基本实现 , 故 C 项错误 ; 题干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在初期曾赢得一定的支持 , 但在 1912 年后 , 由于革命并没有给农民带来任何变化 , 所以人民对革命的热情淡薄下来 , 这主要说明辛亥革命后期脱离了群众 , 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 故 D 项正确。 - 5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1915 年 12 月 15 日 , 袁世凯的册封令上写道 :“ 光复华夏 , 肇始武昌 , …… 所有辛亥首义立功人员 , 勋业伟大 …… 照《约法》第廿七条特颁荣施 , 以昭勋烈。黎元洪着册封武义亲王 ” 。 结果 , 黎元洪坚辞不受 , 并请辞一切官职 , 愿回原籍休养。黎元洪此举的主要原因是 ( ) A. 忌惮袁世凯阴险狡诈多变 B. 不敢独居武昌首义之功 C. 深知民主共和乃大势所趋 D. 担心约法不具法律效力 答案 C 解析 袁世凯称帝后 , 册封黎元洪 , 黎元洪坚辞不受 , 主要原因是黎元洪反对复辟帝制 , 认识到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 , 故 C 项正确 ,A 、 B 两项错误 ; 《约法》具有法律效力 , 故 D 项错误。 - 5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发展 1 .(2019 全国 Ⅱ ·29)1919 年 11 月 , 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 , 发表宣言 :“ 数月以来 , 国内之群众运动 , 风起云涌 , 虽受种种压迫 , 而前仆后继 , 不少顾却 ; 大义当前 , 绝不退让 …… 全国各地 , 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 这说明 , 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 A.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 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 5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根据题干材料中全国各界联合会宣言的内容 , 并联系时间信息 “1919 年 11 月 ”, 可知题干中的宣言内容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后社会各界的斗争 , 认识到 “ 合群自救 ” 的重要性 , 这说明人民群众的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 故 B 项正确 ; 五四运动后 , 社会上还存在 “ 问题与主义 ” 之争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主旨是肯定五四运动后的各界爱国斗争 , 并未直接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或肯定马克思主义 , 故 C 、 D 两项均不符合题意。 - 5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全国 Ⅰ ·30)1940 年 ,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 , 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 , 在俄国 “ 无产阶级的任务 , 是反对资产阶级 , 而不是联合它 ” 。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 ) A. 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 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 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 批判右倾错误的 危害 - 6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题干材料指出了毛泽东所认为的中俄革命的区别 , 毛泽东用俄国革命的特点反衬出中国革命的特点是联合资产阶级进行革命 , 因此其意在指出中俄两国革命性质的区别 , 即中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俄国是社会主义革命 , 故 C 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中俄革命的区别 , 而不是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材料未涉及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扩大的问题 , 也未涉及右倾错误 , 故 B 、 D 两项错误。 - 6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8 全国 Ⅰ ·29) 五四运动后 , 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 , 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 , 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 , 就是 “ 增加富力 ”, 发展实业 ; 还有人主张 “ 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 , 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 。这场争论 ( ) 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 6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本题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 , 前者反对俄国式的道路 , 主张实业救国 ; 后者主张 “ 劳农主义 ”, 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即俄国式的暴力革命。在争论中 , 社会主义的思想得到传播 ,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 故 C 项正确 ;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当时尚未确立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主旨是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 , 不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反映了争论双方在救亡图存的方式上持不同的观点 , 故 D 项错误。 - 6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7 全国 Ⅲ ·30)1949 年 , 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 , 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 , 毙伤英军百余人 , 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 “ 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 A. 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 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 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 反映出 “ 另起炉灶 ” 外交政策的 确立 - 6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 , 表明人民解放军对列强在华特权的打击 , 故 B 项正确。人民解放军反击帝国主义力量与社会主义阵营没有直接关系 , 故 A 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的反击并没有切断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 故 C 项错误。 “ 另起炉灶 ” 外交政策的确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 故 D 项错误。 - 6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2019 全国 Ⅱ 卷 “ 超级全能生 ”26 省联考 ) 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 , 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 , 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 ,“ 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 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 。材料说明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 A. 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B.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 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D. 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 高潮 - 6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1922 年的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和过程 , 非意义 , 故 B 项错误 ; 从题干中 “ 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 , 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 …… 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 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 可知 ,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之前的革命行动紧密相连 , 故 C 项正确 ; 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后 , 故 D 项错误。 - 6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1927 年 6 月 30 日 , 有外国驻上海领事报告说 :“ 近期在上海 , 每天都有新的受害者被捕 , 都在捐献了不同数目的现金之后获得释放 , 这是对有产阶层的恐怖统治。 ” 这表明当时 ( ) A. 北洋军阀统治 残暴 B . 西方阻碍民族企业发展 C. 三民主义思潮 流行 D . 南京政府统治秩序尚不稳定 答案 D 解析 北伐战争后 , 上海处于蒋介石的控制下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国共关系破裂 , 蒋介石在上海进行 “ 白色统治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与三民主义无关 , 故 C 项错误 ;1927 年 4 月 18 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上海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管辖 , 由材料 “ 每天都有新的受害者被捕 , 都在捐献了不同数目的现金之后获得释放 , 这是对有产阶层的恐怖统治 ”, 可知 D 项正确。 - 6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9 哈师大附中二模 )1927 年 8 月 , 毛泽东曾对瞿秋白说 :“ 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 , 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 这表明 ( ) A. 第一次国共合作处在破裂的边缘 B. 革命重心转移促进了红色政权巩固 C. 毛泽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D. 毛泽东倾向于在农村开展革命运动 答案 D 解析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标志是汪精卫于 1927 年 7 月 15 日发动反革命政变 , 与材料时间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此时红色政权尚未建立 , 故 B 项错误 ;1927 年 10 月 ,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点燃了 “ 工农武装割据 ” 的星星之火 ,“ 毛泽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与材料时间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1927 年 8 月 ”“ 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 可知 , 反映的是毛泽东倾向于发动农民进行革命 , 故 D 项正确。 - 6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 下表为近代中国工人罢工 ( 部分 ) 的状况 。 - 7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下列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 A. 工人阶级逐渐成熟 B. 中华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 C. 列强侵略不断加剧 D. 马列主义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发展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 , 中国近代工人罢工从最初反对克扣工资、反对延长劳动时间等经济要求上升到反对俄国策划外蒙古 “ 独立 ”, 反对 “ 二十一条 ” 及反对法国强占租界等政治要求 , 说明工人阶级逐渐成熟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仅体现工人运动的情况 , 不能代表整个中华民族 , 故 B 项错误 ;C 项符合史实 , 但在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 , 故 C 项错误 ; 马列主义传入中国是在 1917 年十月革命后 , 与材料中时间不符 , 故 D 项错误。 - 7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 下表列出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 其中序号 “ 九 ” 的内容是 ( ) A. 五四风暴 B. 从统一广东到北伐 C. 长征路上 D. 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 - 7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黄埔军官学校成立于 1925 年 , 南昌起义是在 1927 年 , 因此序号 “ 九 ” 的时间是 1926 年。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 年 , 不符合题干时间 , 故 A 项错误 ; 从统一广东到北伐是在 1926 年 , 符合题干时间 , 故 B 项正确 ; 长征从 1934 年到 1936 年 , 不符合题干时间 , 故 C 项错误 ; 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是在 1945 年 , 不符合题干时间 , 故 D 项错误。 - 7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2019 卓越名校联盟一模 ) 据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一次调查显示 :“ 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 , 如 ‘ 找对象 ’‘ 参加生产 ’‘ 无产阶级 ’‘ 土豪劣绅 ’‘ 资本家 ’‘ 不接受 ’ 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 ” 这表明当时 ( ) A. 国民革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B. 抗战动员提高了民众的觉悟 C. 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 D. 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不断扩大 - 7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国民革命是在 1924—1927 年 , 而题干中 “ 农村根据地 ” 一词表明此时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信息 ,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方针是团结地主等一切抗日力量 , 故 B 项错误 ; 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 故 C 项错误 ; 题干中的 “ ‘ 参加生产 ’‘ 无产阶级 ’‘ 土豪劣绅 ’‘ 资本家 ’‘ 不接受 ’ 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 ”, 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影响力增大 , 故 D 项正确。 - 7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2019 福建福州二模 )1935 年 12 月 , 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决定 , 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这一改变 ( )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C. 遏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 缓和了与国民党政府的 对立 - 7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1935 年 ,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国共矛盾已经下降为次要矛盾 , 故 A 项错误 ; 中央政治局 “ 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 由 “ 工农共和国 ” 变为 “ 人民共和国 ”, 说明其政权基础的扩大 , 再结合题干中所提及的时间 , 可知这一变化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需要 , 故 B 项正确 ;1937 年 7 月 7 日 , 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 说明题干中的改变并没有遏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 故 C 项错误 ; 题干没有提及国民党对这一改变的态度 , 不能推断出这一改变 “ 缓和了与国民党政府的对立 ”, 故 D 项错误。 - 7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1935 年 , 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 “ 使我们的政策 , 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 ”, 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 ) A. 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 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 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 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 基础 - 7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1935 年华北事变 , 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应围绕这一矛盾进行调整 , 强调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 但依然是坚持阶级矛盾为主 , 故 A 项错误 ; 遵义会议纠正了 “ 左 ” 倾的军事路线错误 , 指引红军长征逐渐取得胜利 , 故 B 项错误 ; 随着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 中国共产党开始调整政策 , 主张停止内战 , 一致对外 , 确定政策深刻的民族性质 , 其目的就是联蒋抗日 , 所以这一认识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了条件 , 故 C 项正确 ; 《论持久战》为持久抗战奠定了思想基础 , 故 D 项错误。 - 7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 据晋察冀边区北岳区 24 个村的调查 ,1937—1942 年 , 地主富农共当出土地 559.04 亩 , 占全部当出土地的 71.8% 。 …… 陕甘宁边区 , 绥德分区减租彻底的地区 ,1943 年以来地主土地有 50% 至 80% 转归农民手中。材料说明 ( ) A. 土地革命使农村生产关系变化 B. 日伪军破坏了北方农村生产力 C. 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基本被消灭 D. 民族革命可实现阶级革命目标 - 8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主旨是生产资料 ( 土地 ) 的归属问题 , 故 A 项错误 ;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 与材料信息无关 , 故 B 项错误 ; 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基本被消灭 , 与材料 “1937—1942 年 …… 1943 年 ” 时间段内历史事实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1937—1942 年 …… 1943 年 ” 可知 , 我国此时正处在抗日战争的民族革命中 , 根据材料 “ 地主富农共当出土地 559.04 亩 , 占全部当出土地的 71.8% 。 …… 地主土地有 50% 至 80% 转归农民手中 ” 可知 , 在民族革命的洪流中 , 反封建的目标部分达成 , 故 D 项正确。 - 8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1947 年 , 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 :“ 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 , 不是拉锯 , 而是推磨 , 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 , 共军声东击西 , 打南图北 , 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 ” 材料评述的 “ 战局 ”( ) A. 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 B. 表明国民党已失去战争优势 C. 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已解放 D. 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 基础 - 8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 “ 推磨 ”“ 长江 ”“ 打南图北 ” 等信息 , 表明材料中的 “ 战局 ” 是由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引发的 , 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由内线转向外线的结果 , 故 A 项正确 ; 经过 1948 年至 1949 年初的三次战略决战之后 , 国民党才失去了战争优势 , 故 B 项错误 ;1949 年长江以北地区才基本解放 , 故 C 项错误 ; 到 1949 年中国共产党才具备了解放南京的实力 , 故 D 项错误。 - 8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 在解放战争后期 , 国民党在四川大量吸收民间帮会组织 “ 袍哥会 ” 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 , 其中第五期 “ 游击干部训练班 ” 学员几乎全部是袍哥会成员。这表明 ( ) A. 国民党企图在部分区域内长期抵抗 B. 地方民间组织不了解共产党政权 C. 四川成为国民党抵抗的最后堡垒 D. 国民党发动民众与解放军对抗 答案 A 解析 国民党吸收 “ 袍哥会 ” 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 , 并进行培训 , 说明国民党企图在四川负隅顽抗 , 故 A 项正确 ;“ 袍哥会 ” 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并不代表不了解共产党政权 , 故 B 项错误 ; 台湾是国民党抵抗的最后堡垒 , 故 C 项错误 ; 国民党发动的是帮会组织 “ 袍哥会 ”, 并不是一般民众 , 故 D 项错误。 - 8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 :“ 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 , 均已成熟。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们方面。 ” 这次会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 ( ) A.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B. 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C. 首次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方案 D. 确立 “ 长期共存 , 互相监督 ” 方针 - 8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内容并结合史实可知 , 该会议为 1949 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这次会议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 故 A 项正确 ; 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1945 年的中共七大上 , 故 B 项错误 ; 毛泽东在 1945 年《论联合政府》中便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方案 , 故 C 项错误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后 , 中国共产党确立与民主党派 “ 长期共存 , 互相监督 ” 方针 , 故 D 项错误。 - 8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日本侵华的罪行与中国的抗日战争 1 .(2018 全国 Ⅱ ·30) 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 :“ 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 —— 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 …… 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 , 征求他的意见 , 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 …… 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 , 那么 , 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 这一记述表明 , 抗日根据地 ( ) A.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 8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根据地的政策。美国记者的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的农民受到尊重 , 能决定自己的事情 , 从而 “ 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 在抗日战争时期 , 这对于激发农民的抗日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 故 A 项正确 ; 根据材料中 “ 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 可知 , 当时抗日根据地实行 “ 双减双交 ” 政策 , 封建土地制度还并未完全废除 , 故 B 项错误 ; 美国记者记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状况 , 与国民革命无关 , 故 C 项错误 ; 美国记者的记述并未提到国民党 , 无法得出抗日根据地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这一结论 , 故 D 项错误。 - 8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7 全国 Ⅰ ·30)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道 :“ 政府的各种政策 , 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 , 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 , 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 …… 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 , 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 这一精神的贯彻 ( )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 力量 - 8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题干材料中的 “ 陕甘宁边区 ” 形成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 ), 是特定的历史地理概念。材料信息强调了工人、农民与地主、资本家有平等的权利 , 这符合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 适应了全面抗战的形势需要 , 故 B 项正确。根据时间概念 , 可排除 A 、 C 、 D 三项。 - 9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7 全国 Ⅱ ·30) 抗日战争胜利后 , 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 , 成员达 404 万人 , 占根据地总人口的 27%; 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 1% 左右 , 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 A. 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 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 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 加强 - 9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影响。从材料信息看 , 仅在山东根据地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已经非常强大 , 这说明经过抗日战争 ,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由弱小逐步壮大 , 也表明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 , 国民党虽然占据优势 , 但共产党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 故选 D 项。革命工作重心转移发生于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后期 , 故 A 项错误 ;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 , 故排除 B 项 ; 材料没有体现统一战线问题 , 排除 C 项。 - 9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6 全国 Ⅰ ·30)1943 年 8 月 , 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 , 把 “ 亲日派 ”“ 长征时代 ”“ 争取民主 ”“ 国共合作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等归为 “ 谬误名词 ”, 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 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 局面 - 9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 “ 亲日派 ”“ 长征时代 ”“ 争取民主 ”“ 国共合作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归为 “ 谬误名词 ” 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抗日民主力量常用这些名词和术语 , 这说明国民政府实行反共政策 , 实质是国民党力图维护其一党专制的局面 , 故选 D 项。禁用 “ 谬误名词 ”, 直接反映了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抗日民主力量的矛盾 , 故 A 项错误。以战时名义进行舆论控制 , 只是材料的表象 , 故 B 项不符合题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 , 国民党作为执政党 , 掌握着抗战的领导权 , 故 C 项不正确。 - 9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2016 全国 Ⅲ ·30) 下图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 , 当时中国 ( ) A. 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 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高涨 - 9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综合火柴图案中的 “ 十九路军 ”“ 抗敌 ”“ 挽回利权 ”“ 振我中华 ” 等信息 , 可推知这反映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 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 故 D 项正确。题干中无法看出中国民族火柴工业的发展状况 , 故 A 项错误。在产品商标中融入爱国思想的做法在民族工业发展早期已经出现 , 因此图片所示不属于新的营销方式 , 故 B 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 与题干时间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9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题组一 1 .1935 年 , 蒋介石指示 :“ 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 , 应暂停止 , 尽量改运川黔两地 , 并不露形迹。 ” 这一指示在当时 ( ) A. 加速了日本侵华步伐 B. 意在警惕中国共产党力量 C. 导致了经济比例失调 D. 旨在服务民族战争 答案 D 解析 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 , 根源于日本的侵略国策 , 故 A 项错误 ;1935 年蒋介石正在 “ 追剿 ” 长征红军 ,“ 警惕 ” 二字不符合题意 , 故 B 项错误 ;C 项与题意无关 , 故 C 项错误 ; 蒋介石指示机器 “ 尽量改运川黔两地 , 并不露形迹 ”, 再结合南京失守后重庆被选作国民政府的陪都 , 表明蒋介石在做抗日战争的准备 , 故 D 项正确。 - 9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1937 年 8 月 , 蒋介石在南京召集各省军政长官举行国防会议。会后 , 除已在前线作战的地方部队外 , 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均奉命开赴抗日前线。这反映了当时 ( ) A. 国民党确立全面的抗战路线 B. 国民政府民族责任意识增强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 国民党坚定了全国抗战的 决心 - 9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 故 A 项错误 ; 据材料 “ 除已在前线作战的地方部队外 , 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均奉命开赴抗日前线 ” 可知面临民族危机 , 国民党全面抗战的意图与民族责任意识的增强 , 故 B 项正确 ;1937 年 9 月 , 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主要强调国民党政府民族责任意识 , 而不是全国抗战的决心 , 故 D 项错误。 - 9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9 安徽马鞍山三模 )1937 年 9 月初 , 大同失陷 , 经蒙古、大同至内地的中苏交通运输线也即将被截断。 14 日 ,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 集中兵力在上海决战乎 ?”10 月起 , 他抽调骁勇善战的桂军及滇军加入上海战场。蒋介石此举意在 ( ) A. 争取国际援助 B. 配合敌后战场抗日 C. 掌握战略主动 D. 借机削弱地方军阀 答案 C 解析 维护中苏交通线 , 争取国际援助不是主要意图 , 故 A 项错误 ; 此时是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 , 故 B 项错误 ; 淞沪会战过程中 , 在中苏交通线即将被截断的背景下 , 蒋介石决定加强上海战场兵力 , 吸引日军主力 , 掌握战略主动 , 配合外交斗争 , 故 C 项正确 ; 借机削弱地方军阀不是材料的主旨 , 故 D 项错误。 - 10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9 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六 ) 全民族抗战时期 , 八路军、新四军组织战地宣传队奔赴前线深入村村户户 , 召开宣传大会 , 公演抗日话剧 , 教唱抗日歌曲 , 广泛进行宣传鼓动。中国共产党的举措 ( ) A. 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 力量 - 10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 八路军、新四军 ” 是全民族抗战实现之后才有的称谓 , 故 A 项错误 ; 由 “ 战地宣传队奔赴前线深入村村户户 , 召开宣传大会 , 公演抗日话剧 , 教唱抗日歌曲 , 广泛进行宣传鼓动 ” 可知 , 这是宣传抗日的主张 , 号召全中国人起来抗击日本侵略 , 实现真正的全民族抗战 , 故 B 项正确 ;“ 战地宣传队奔赴前线深入村村户户 , 召开宣传大会 ” 不是直接对日作战 , 故 C 项错误 ;“ 公演抗日话剧 , 教唱抗日歌曲 , 广泛进行宣传鼓动 ” 是宣传抗日 , 不是反对国民党 , 故 D 项错误。 - 10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 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在这场会战中 , 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 , 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 , 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这表明淞沪会战 ( ) A. 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 B.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 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D.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 建立 - 10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全面抗战开始后 , 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 不能体现出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消除了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体现的是参加淞沪会战的军队 , 没有体现出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 故 B 项错误 ; 从材料中参加抗战的军队既有国民党的主力军 , 也有地方部队 , 反映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 故 C 项正确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民政府在 1937 年 9 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故 D 项错误。 - 10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1941 年 6 月德国突袭苏联后 , 德国极力劝诱日本北进。日本政府却决定 ,“ 向处理中国事变的目标前进 , 并为确立自存自卫的基础 , 跨出南进的步伐 ” 。日德战略配合破产表明 ( ) A. 中国抗日战场对日本的牵制 B.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日本的制约 C. 苏联全力援助中国抗日战争 D. 英美的战略重点转移到亚洲 地区 - 10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在德国极力劝诱日本北进的情况下 , 日本政府却按照 “ 以中国为基础 , 向南推进 ” 的措施 , 说明日本意在向南推进的前提是把中国的抗日战场清理完毕 , 说明中国的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南进的步伐 , 故 A 项正确 ;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是在 1942 年 , 时间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题干主要论述德国与日本侵略的不同方案 , 没有提及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 故 C 项错误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 , 欧洲战场是主战场 , 故 D 项错误。 - 10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某次战役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交通总破袭 , 进攻重点是正太铁路 ; 第二阶段重点是消灭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 ; 第三阶段是粉碎敌人的 “ 扫荡 ” 。这次战役是 ( ) A. 抗日以来的首次大捷 B. 国民党组织的歼灭战 C. 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 敌后战场的 “ 绝地反击 ” - 10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 , 是八路军对平型关附近的日军的伏击战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粉碎敌人的 ‘ 扫荡 ’ ”, 结合所学 , 是指日军对八路军的扫荡 “ 围剿 ”, 故 B 项错误 ; 同理 , 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是国民党军队的台儿庄大捷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进攻重点是正太铁路 …… 粉碎敌人的 ‘ 扫荡 ’ ”, 是指共产党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 , 破袭正太铁路 , 故 D 项正确。 - 10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 抗战初期 , 在武汉会战中 , 日军主力第十师团步兵第十联队的《战斗详报》记载 :“ 遭到中国军的顽强抵抗 , 曾有一度陷入焦虑时期 …… 中央部也无增援的余力。至 10 月 11 日才勉强由华北方面军派骑兵第 4 旅团前往增援。 ” 这表明 ( ) A. 中国共产党军队抗战意志顽强 B. 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C. 敌后战场地位和作用有限 D. 正面战场的抵抗有利于敌后战场开辟 - 10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武汉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 材料中 “ 遭到中国军的顽强抵抗 ” 反映出国民党军队抗战意志顽强 , 故 A 项错误 ; 由一次会战国民党军队顽强抗战不能推断其在抗战中的地位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旨在强调武汉会战中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 而非说明敌后战场地位和作用有限 , 故 C 项错误 ; 正面战场的抵抗牵制日军主力 , 有利于敌后战场开辟 , 故 D 项正确。 - 11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1940 年 , 毛泽东曾指出 :“ 我们所建立的政权 …… 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 对于这种政权性质的明确了解和认真执行 , 将大有助于全国民主化的推动。 ” 毛泽东所说的 “ 政权 ” ( ) A. 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 B. 成为边区苏维埃革命的中枢 C. 扩大了民族抗争的群众基础 D. 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民主建设的 先河 - 11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国共合作局面的促成是 1936 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故 A 项错误 ; 抗日战争时期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名称为 “ 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 不是苏维埃革命政权 , 故 B 项错误 ;1940 年的政权是 “ 几个革命阶级联合 ”“ 将大有助于全国民主化的推动 ”, 从而有利于团结抗日 , 故 C 项正确 ; 开创先河的是井冈山时期的苏维埃政权 , 故 D 项错误。 - 11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 美英国学者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中指出 “ 延安时期是精英治国论成分最少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开放的时期 ” 。这一论断 ( ) A. 肯定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大力支持 B. 表明外籍学者看待中国问题的狭隘性 C. 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民主建设的重大成就 D. 意在宣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华 支持 - 11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延安时期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活动 , 并未体现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是对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客观评价 , 并不能说明外籍学者看待中国问题的狭隘性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中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政权是 “ 精英治国论成分最少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开放的时期 ”, 体现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巨大成果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中并未体现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华的支持 , 故 D 项错误。 - 11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 国民党第 14 集团军在忻口战役后总结出 14 条经验教训 , 其中一条就是 :“ 敌军战时待遇极优 , 不惯粗恶食用。我应多配小分队深入敌后方扰袭 , 阻滞其输送 , 截夺其物品。 ” 这说明国民党 ( ) A. 游击战术取得一定 战果 B . 试图尝试机动作战战术 C. 反思并否定阵地战威 力 D . 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只是总结经验而没有反映战果 , 故 A 项错误 ; 依据材料 “ 小分队深入敌后扰袭 ”“ 总结出 14 条经验教训 ” 说明国民党试图尝试机动作战战术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 “ 深入敌后方扰袭 , 阻滞其输送 , 截夺其物品 ” 说明其目的是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 , 并没有否定阵地战威力 , 故 C 项错误 ; 持久战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作战 , 材料并没有说明抗战时间的问题 , 故 D 项错误。 - 11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1944 年 9 月 , 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上 , 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 引起强烈反响 , 获得中外舆论的广泛支持。中国共产党这一主张在当时 ( ) A. 旨在夺取国民党的政权 B. 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声望 C. 改变了国民党专政局面 D. 意在建立 统一战线 - 11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1944 年正值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战时期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中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 引起强烈反响 , 获得中外舆论的广泛支持 ” 可知 ,B 项正确 ; 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只是获得中外舆论的支持 , 并没有获得国民政府的认同与采纳 , 故 C 项错误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 1937 年 9 月国民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后建立的 , 故 D 项错误。 - 11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题组二 1 . 《蒋介石年谱》记载 ,1933 年 3 月 , 蒋电张学良 ,“ 明日恐不能起飞 , 而热 ( 河 ) 战紧急 , 兄须速往承德督战 , 不必待弟到平 , 免误战机 ” 。这一电文发出的背景可能是 ( ) A. 一 · 二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围剿 ” 红军 D. 备战日寇 答案 D 解析 1933 年 3 月热河省被日本侵略军占领 , 划入满洲国 , 一 · 二八事变发生于 1932 年 , 故 A 项错误 ; 华北事变发生于 1935 年 , 故 B 项错误 ;“ 围剿 ” 红军是在南方 , 故 C 项错误 ;1933 年 3 月 , 电报内容反映了由于热河战况紧张 , 蒋介石要求张学良前往承德督战的史实 , 故 D 项正确。 - 11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 《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载 ,1937 年 8 月 26 日 , 海关总税务司 F.W.Maze 致国府行政院长孔祥熙电 :“ 应付日 ( 本 ) 庚 ( 子赔 ) 款及着后结款 , 为保持海关完整、维护税收计。仍应暂予照付 , 以全债信而免纠纷。 ”27 日孔祥熙回电 ,“ 有电悉 , 月款可照议暂付 ” 。由此可见 ( ) A. 国民政府力避涉日外交纷争 B. 蒋介石坚持 “ 攘外必先安内 ” C. 列强积极在中日间和平斡旋 D. 国民党军消极抗日积极 反共 - 11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日本全面侵华后 , 国民政府仍旧支付庚子赔款 , 是为力图避免与日的外交纷争 , 故 A 项正确 ; 日本全面侵华后 , 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认为反抗是有必要的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未提及列强从中协调中日之间的关系 , 故 C 项错误 ; 全面抗战爆发后 , 国民党军是正面战场中抵御日军的主力 , 故 D 项错误。 - 12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4 年 9 月 3 日 ,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纪念活动仪式现场出现了 14 个方阵 , 鸣 14 声礼炮 ; 同时 , 纪念馆南面广场的国旗杆高也设计为 14 米。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 关于抗战起始时间问题学界争论近年取得一致意见 B. 对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局部抗战重要意义的肯定 C. 提出 “ 十四年抗战 ” 说意在撇开国民党抗战的贡献 D. 提出 “ 十四年抗战 ” 说旨在凸显共产党抗战的 作用 - 12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关于抗战起止时间问题学界争论近年取得一致意见 , 故 A 项错误 ; 中国抗战 14 年是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局部抗战算起 , 表明肯定东北局部抗战的重要意义 , 故 B 项正确 ;1937 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国共两党一致抗日 , 故 “ 意在撇开国民党抗战的贡献 ” 与材料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发挥重要作用 , 但不是材料中突出 14 年抗战的主要意图 , 故 D 项错误。 - 12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1937 年 12 月 17 日 , 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 :“ 中国持久抗战 , 其最后决胜之中心 …… 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 人人敌忾 …… 步步设防 , 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 , 以制敌之死命。 ” 这表明国民政府 ( ) A. 表达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愿望 B. 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抗战主张 C. 认识到动员民众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性 D. 转变了对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 - 12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 故 A 项错误 ; 中国共产党的《论持久战》是毛泽东 1938 年提出的且材料并未涉及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中国持久抗战 , 其最后决胜之中心 …… 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 可知认识到动员民众的重要性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中并未涉及对敌后战场的认识 , 故 D 项错误。 - 12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1938 年 5 月 ,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 :“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 , 存在于民众之中 , 日本敢于欺负我们 , 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 …… 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 , 这匹野牛 ( 日本 ) 就非死不可。 ” 其意在说明 ( ) A.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 B. 民众需要得到有效的动员组织 C. 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 D. 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 - 12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材料时间是 1938 年 5 月 , 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 1937 年 9 月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 “ 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 ”, 所以毛泽东是号召动员和组织好民众 , 故 B 项正确 ; 题干强调的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动力是民众 , 而没有强调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 , 故 C 项错误 ;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在 1938 年 10 月武汉、广州失守后 , 与题干时间不符 , 故 D 项错误。 - 12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1941 年 11 月 , 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中 , 选出政府委员 18 人 , 其中共产党员占 7 人 , 超过三分之一 , 共产党人徐特立立即申请退出 , 另选非党人士白文焕递补。这一做法 ( ) A.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B.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发展 C.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D.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抗战时期的根据地政权 “ 三三制 ” 的原则 , 不是国民革命时期 , 故 A 项错误 ; 土地革命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故 B 项错误 ; 抗战时期主要任务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地政权 “ 三三制 ” 的原则有利于团结各阶层抗日 ,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 故 D 项正确。 - 12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有学者指出 , 尽管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表现不佳 , 但仍是抗战时期人数最多的军队。特别是抗战之初 , 正面战场打击了日本的进攻势头 , 推动了持久抗战战略的实现。该学者意在说明国民政府的抗战 ( ) A. 成功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B. 具有重要地位 C. 暴露了军队腐败的严重 D. 战略战术失当 - 12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随着武汉会战的失败 ,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国民党虽然在正面战场进行了抵抗 , 但只是延缓了日军的进攻 , 并未阻止日军的进攻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但仍是抗战时期人数最多的军队。特别是抗战之初 , 正面战场打击了日本的进攻势头 , 推动了持久抗战战略的实现 ” 得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中打击了敌军 , 为持久抗战做出了贡献 , 具有重要地位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国民党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 并未涉及其内部存在的腐败问题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仅指出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表现不佳 , 并未分析表现不佳是由于战略战术失当造成的 , 故 D 项错误。 - 12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 毛泽东指出 ,“ 现在的任务 , 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 , 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 , 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 ” 。材料中 “ 现在 ” 是指 (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全面抗战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 , 国民革命期间以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 , 实现国共合作 , 故 A 项错误 ; 土地革命时期 , 国共处于对峙状态 , 不存在恢复三民主义的问题 , 故 B 项错误 ; 全面抗战时期 , 国共第二次合作 , 有必要恢复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 , 国共团结抗击日本侵略者 , 故 C 项正确 ; 解放战争时期 , 国共对峙 , 中国共产党追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不存在恢复三民主义的问题 , 故 D 项错误。 - 13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1942 年 2 月 23 日 , 罗斯福在 “ 炉边谈话 ” 中指出 , 中国 “ 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 , 顶住了日本的进攻 , 歼灭了几十万日本军人 , 消耗了大量的日本军需。我们必须帮助中国进行现在的卓越抵抗和以后必然到来的反攻 —— 因为这是最后打败日本的一个重要因素 ” 。材料反映了 ( ) A. 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B. 中国抗战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进程 C. 国际局势变化影响中国抗战 D. 美国支援是打败日本的重要因素 - 13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时间信息可知中国正在进行抗日战争 , 且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抗战的地位而非中国外交成就 , 故 A 项错误 ; 由材料 “ 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 , 顶住了日本的进攻 , 歼灭了几十万日本军人 , 消耗了大量的日本军需 ” 可知罗斯福旨在强调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而非国际局势的变化 , 故 C 项错误 ; 由 “ 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 , 顶住了日本的进攻 , 歼灭了几十万日本军人 , 消耗了大量的日本军需 ” 可知 , 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而非美国对中国的支援 , 故 D 项错误。 - 13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1979 年广东省委负责人习仲勋建议中央下放若干权力 , 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邓小平答复说 :“ 对 ! 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嘛 !” 说陕甘宁边区是特区 , 主要是因为当时陕甘宁边区 ( ) A.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B. 自主决定经济政策 C.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D. 是全国抗日总后方 答案 C 解析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民主政权 , 故 A 项错误 ; 改革开放办特区需听从中央的经济指令 , 故 B 项错误 ; 无论是陕甘宁边区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都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故 C 项正确 ; 改革开放设立特区关注其经济职能而非政治职能 , 故 D 项错误。 - 13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1944 年美国独立日 , 《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称 , 《独立宣言》是 “ 民主主义的胜利宣言 ”, 美国不仅要在国内追求民主 , 还在国际关系上主张 “ 民主国家和一切民主力量团结一致 ”, 共同对抗 “ 奴隶的世界 ” 。该社论 ( ) A. 认同美国战后国际合作的 “ 领导者 ” 地位 B. 希望美国能促成战后中国和平局面的实现 C. 主张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D. 表明中国试图在战后走美国式道路的 愿望 - 13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1944 年 , 中国正值抗日战争后期 , 《新华日报》代表中国共产党意志且在美国独立日发表社论支持美国在国际关系上团结民主力量 , 对抗暴政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只是反映希望在美国领导下对抗 “ 奴隶的世界 ”, 故 B 项错误 ;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是在 1942 年 1 月 1 日成立的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没有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取向 , 故 D 项错误。 - 13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1936—1944 年中国国立大学数量及分布表 ( 据李涛《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数量及区域分布变迁》 ) 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 A. 外部侵略造成既有文化格局的改变 B. 当时经济文化发展不充分不平衡 C. 中央政权对文化教育的控制力削弱 D. 当时派系林立、政权分立的状况 - 13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民国前期自由主义的教育政策导致了国立大学分布的严重失衡 , 国立大学偏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不均衡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 抗战的全面爆发给华北、华东地区的大学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 但是客观上促进了国立大学分布的均衡化 , 故 A 项正确 ; 造成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数量及区域分布变迁的主要原因是抗战爆发 , 而不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 故 B 项错误 ; 国民政府颁布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国立大学分布的均衡化 , 故 C 项错误 ; 当时派系林立、政权分立的状况与材料信息无关 , 故 D 项错误。 - 13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3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 不仅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 而且也将威胁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 ,1936 年 , 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 将矛头指向苏联。 1937 年 8 月 , 在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一个多月后 , 中苏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 中国承诺不与第三国缔结共同反苏的协定 , 苏联也允诺不与日本签订任何条约。 1937—1939 年 , 苏联提供援华贷款总额达 2.5 亿美元 , 用以购买苏联的飞机、坦克等军事装备。 1937—1941 年 , 苏联对华派遣了大批的空军飞行员和军事顾问。 1941 年 4 月 , 《苏日中立条约》签订 , 宣称 :“ 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 同年 6 月苏德战争爆发后 , 苏联减少直至停止了对华援助。 1942 年 3 月 , 苏联召回了全部在华军事顾问。 1943 年 , 苏联声称 ,“ 对于中国政府事件不再打算有任何的关心 ” 。 - 13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945 年 2 月 , 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 会议在达成保证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以及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等秘密协议后 , 苏联决定出兵中国东北。 4 月 , 苏联废除《苏日中立条约》。 8 月上旬 , 苏联对日宣战 , 苏联红军向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突袭并一举歼灭之。 —— 摘编自赵士国《抗日战争时期 苏联对华政策解读》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指出 1937—1941 年苏联对华援助的措施 , 并分析苏联援华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归纳全面抗战时期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 , 并加以简要评价。 - 13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参考答案 (1) 措施 : 签订条约 , 允诺不与日本结盟 ; 提供援华贷款以购买军事装备 ; 派遣空军飞行员和军事顾问。 原因 : 德日法西斯的扩张威胁苏联的安全 ; 出于对中国人民抗战的同情和支持 ; 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 , 祸水东引。 (2) 演变 : 前期援华抗日 ; 中期改变立场 , 停止援助 ; 后期出兵东北 , 谋取利益。 评价 : 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 , 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的复杂和多变 , 体现了其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前期的对华援助 , 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勇气和信心 , 体现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 客观上减小了日本对苏联的威胁 ; 中期停止援助 , 不利于中国抗战 ; 后期的对日作战 , 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灭亡和中国抗战胜利进程。苏联的某些对华政策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 表现出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一面。 - 14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第 (1) 问 , 第一小问 “ 措施 ”, 根据材料信息从不与日本结盟、军事援助、军事合作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 “ 原因 ”, 根据材料从苏联自身的利益 , 联系所学西欧国家推行 “ 绥靖政策 ”, 另外出于对中国的人道主义同情等因素。第 (2) 问 , 第一小问 “ 演变 ”, 根据材料从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总结。第二小问 “ 评价 ”, 首先从苏联角度来看 , 初期的援华和后期的谋利 , 其本质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外交活动 , 也可以反映出这段时期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 其次从中国的角度来说 , 援华能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 中期的停止援助对中国抗战是非常不利的 , 后期出兵东北 , 加速了日本的灭亡 , 但也有对华主权的损害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