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如图两个文艺作品共同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浪漫主义 2.(2分)1492年10月2日,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船队送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新大陆”指的是今天( ) A.非洲的好望角 B.亚洲的印度 C.亚洲的菲律宾 D.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3.(2分)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说明,英国议会制约国王的权力是以( ) A.武力手段 B.法律形式 C.会议谈判 D.投票形式 4.(2分)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 A.莱克星顿枪声 B.大陆会议 C.《独立宣言》的发表 D.萨拉托加战役 5.(2分)读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 A.克伦威尔 B.拿破仑 C.罗伯斯比尔 D.华盛顿 6.(2分)历史学家帕尔默说,在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文明受到了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的涤荡。“相同目标”是( ) A.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B.实现民族独立 C.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D.废除君主专制 7.(2分)新航路开辟后,首先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是( ) 第27页(共27页) A.英国和法国 B.葡萄牙和西班牙 C.英国和西班牙 D.法国和美国 8.(2分)19世纪中期,“全世界都必须到英国购买铁轨”“英国生产的花布覆盖了全世界”。据此推知,英国( ) A.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D.推动了“三国协约”的形成 9.(2分)18世纪中期,英国人用马车在脏兮兮的路上或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是( ) A.改变了生产方式 B.提高了运输能力 C.促进了城市发展 D.加剧了环境污染 10.(2分)如图这本书最早刊行于1848年,它的问世标志着( ) A.空想社会主义诞生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列宁主义诞生 D.斯大林模式形成 11.(2分)下列属于民族解放运动的是( ) ①美国独立战争 ②印度民族大起义 ③拉美独立运动 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27页(共27页) ⑤华夫脱运动 ⑥俄国1861年改革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12.(2分)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前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B.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C.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改革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3.(2分)“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这主要是因为林肯( ) A.推行农奴制改革,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领导独立战争,颁布《独立宣言》 C.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奴制度 D.领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4.(2分)下列有关文学与艺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描绘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B.荷兰画家梵高的名作《向日葵》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C.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D.法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 15.(2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 ) A.引发了城市化 B.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C.带动了财富的增加 D.加剧了贫富分化 16.(2分)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右图这张知识卡片记录的是( ) 召开时间:1919年操纵国:英、法、美签订条约:《凡尔赛条约》 A.华盛顿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巴黎和会 17.(2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斯大林领导时期的有( )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 ③苏联建立 第27页(共27页) ④新宪法的制定 ⑤十月革命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 D.①②③⑤ 18.(2分)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点的事件或现象有( ) ①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②德国:纳粹政权掀起反犹狂潮 ③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美国:生产过剩,失业率高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2分)罗斯福在对日宣战演说中说:“自1941年12月7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美日“处于战争状态”的影响是( )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20.(2分)1942年,26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其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各国经济、军事的交流 B.孤立苏联社会主义国家 C.团结一切力量战胜法西斯国家 D.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取得胜利 21.(2分)《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 D.成立联合国 22.(2分)如图所示,二战后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第27页(共27页) ①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②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地位 ③欧共体的建立促使了欧洲的崛起 ④日本上升为第二经济强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2分)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召开主题研讨会,下面是四名同学的发言。从他们的发言中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罪恶的黑奴贸易造成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经济社会倒退 非洲版图上各国疆界以直线居多,是殖民主义留下的烙印 二战后印巴分治遗留下的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巴冲突不断的历史根源 巴拿马运河战略地位重要,但运河主权直到1999年才被巴拿马政府收回。 A.国家的独立于统一 B.殖民主义的恶果 C.领土主权与疆域 D.地区冲突的加剧 24.(2分)下列关于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 ②中国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 ③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④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2分)如图所示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看点’”反映出当今世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是( ) 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看点” 太阳能飞机、碳纤维自行车 透明水泥、可发电地板、火山岩网球拍 第27页(共27页)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原子能技术 D.节能、低碳、环保、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 二、非选择题(50分) 26.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但也不可避免带来一些新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1765年,牛顿去世30多年后,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手中诞生了,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请说出牛顿在天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依据材料一指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有什么巨大进步? 材料二: (2)上图某同学绘制的“人类能源变迁”图,请将图中填写完整。 材料三: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常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 ﹣﹣周斌、李水风《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3)列举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成就。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的政治因素。 材料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4)材料四的互联网在方便人类的同时会出现哪些负面影响?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27页(共27页) 材料一: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既然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摘自1933年3月4日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 请回答: (1)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说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 (2)材料一中提到的“途径、方法”是指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请问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哪一事件引发了材料二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机,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怎样的特点? (4)终上所述,以上这两次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5)从上述两位杰出人物的经历中,你能感受到他们哪些相似的精神品质或人格魅力? 28.冲突・结盟・共赢 材料一: 这场战争中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即达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350万成为终身残废,饿死、病死者大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 ﹣﹣摘编自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1)材料一漫画中的现象是由哪一历史事件引发的?这一事件导致了什么战争?依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的影响。 材料二: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参战人员1.1亿,双方死伤0.9亿,直接经济损失40000多亿美元。 第27页(共27页) 项目 煤(百万吨) 铁(万吨) 钢(万吨) 国别 年份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英国 23.5 193.1 811 789 1343 1290 法国 50.2 49.3 738 344 795 441 德国 386.8 105.5 1775 208 2373 356 (2)材料二中的表格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说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联合国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现代国际关系史》 (3)材料三中“新的世界格局”指的是什么?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全智《“冷战”史》 材料五: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 (4)材料四中的“建立‘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五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有何不同?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第27页(共27页)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如图两个文艺作品共同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浪漫主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解答】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杰作。《最后的晚餐》和两幅绘画作品。《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是的作品。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文艺复兴的内容与影响。 2.(2分)1492年10月2日,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船队送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新大陆”指的是今天( ) A.非洲的好望角 B.亚洲的印度 C.亚洲的菲律宾 D.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识记哥伦布开辟的航线。 【解答】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启程横渡大西洋,历经千辛万苦,率领船队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据“哥伦布的船队送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新大陆”可知,“新大陆”指的是今天的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开辟新航路的相关知识,应注意识记相关知识。 3.(2分)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说明,英国议会制约国王的权力是以( ) 第27页(共27页) A.武力手段 B.法律形式 C.会议谈判 D.投票形式 【分析】本题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英国议会制约国王的权利的形式。 【解答】据“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可知这说明,英国议会是以法律形式制约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英国议会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制约,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权利法案》的相关史实。 4.(2分)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 A.莱克星顿枪声 B.大陆会议 C.《独立宣言》的发表 D.萨拉托加战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77年,大陆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萨拉托加大捷扭转了整个美国独立战争的战局;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独立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解答】1777年,大陆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从而扭转了战争的局面,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 5.(2分)读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 A.克伦威尔 B.拿破仑 C.罗伯斯比尔 D.华盛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的活动历程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第27页(共27页) 据所学知识可知,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这些适应了资产阶级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专政。1812年,拿破仑率领军队远征俄罗斯失利,1814年拿破仑被反法同盟赶下台。根据题干图中信息判断,这位历史人物是拿破仑。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对拿破仑的评价的相关史实。 6.(2分)历史学家帕尔默说,在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文明受到了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的涤荡。“相同目标”是( ) A.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B.实现民族独立 C.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D.废除君主专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解答】在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文明受到了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的涤荡。大西洋沿岸的美国和法国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775年至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独立,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使美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它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故题干中“相同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统治。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 7.(2分)新航路开辟后,首先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是( ) A.英国和法国 B.葡萄牙和西班牙 C.英国和西班牙 D.法国和美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最先走上了海外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在欧洲殖民者进行的殖民扩张中,最先进行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17世纪中叶后,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角。 故选:B。 【点评】 第27页(共27页)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 8.(2分)19世纪中期,“全世界都必须到英国购买铁轨”“英国生产的花布覆盖了全世界”。据此推知,英国( ) A.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D.推动了“三国协约”的形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是19世纪上半期西方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19世纪中期,“全世界都必须到英国购买铁轨”“英国生产的花布覆盖了全世界”。据此推知,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9.(2分)18世纪中期,英国人用马车在脏兮兮的路上或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是( ) A.改变了生产方式 B.提高了运输能力 C.促进了城市发展 D.加剧了环境污染 【分析】本题以18世纪中期,英国人用马车在脏兮兮的路上或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答】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是提高了运输能力,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工业革命影响的相关知识点。 第27页(共27页) 10.(2分)如图这本书最早刊行于1848年,它的问世标志着( ) A.空想社会主义诞生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列宁主义诞生 D.斯大林模式形成 【分析】本题以图片为依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 【解答】图片是《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1.(2分)下列属于民族解放运动的是( ) ①美国独立战争 ②印度民族大起义 ③拉美独立运动 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⑤华夫脱运动 ⑥俄国1861年改革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历史上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民族解放运动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属于民族解放运动,①符合题意;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属于民族解放运动,② 第27页(共27页) 符合题意;拉美独立运动推翻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属于民族解放运动,③符合题意;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属于民族解放运动,④符合题意;华夫脱运动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属于民族解放运动,⑤符合题意;故选项A符合题意;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不属于民族解放运动,⑥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⑥的选项BC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历史上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 12.(2分)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前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B.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C.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改革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两个事件的异同点。 【解答】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出现了严重危机,农奴暴动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1853年,一支美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1854年,日本被迫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同意开放港口。在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加深,国家面临着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危险的状况下,日本于1868年在明治天皇的领导下进行了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选项BCD是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同之处,选项A只适合日本明治维新前的情形。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13.(2分)“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这主要是因为林肯( ) 第27页(共27页) A.推行农奴制改革,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领导独立战争,颁布《独立宣言》 C.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奴制度 D.领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分析】本题以“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为切入点,考查林肯的主要功绩。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结合所学知识:1861﹣﹣1865年,林肯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并取得了胜利。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际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选:C。 【点评】掌握林肯的主要功绩。培养学生对比记忆能力。 14.(2分)下列有关文学与艺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描绘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B.荷兰画家梵高的名作《向日葵》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C.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D.法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 【分析】本题考查了贝多芬与《英雄交响曲》。贝多芬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解答】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在总谱的扉页上写着“题献给x”。但当贝多芬听到x称帝背叛了革命后,愤怒地涂掉了扉页上的题献。到出版时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据此判断“x”指的是拿破仑。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代表作是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他应法国驻维也那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而写的,它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宏大。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贝多芬应为德国音乐家。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那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而写的。 15.(2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 ) 第27页(共27页) A.引发了城市化 B.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C.带动了财富的增加 D.加剧了贫富分化 【分析】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居民的剧增,引发了城市化。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激增,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工业发达的城市,城市人口猛增,城市人口的比重增加,工业和城市的繁荣和发展起来,农村人口大量转入城市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16.(2分)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右图这张知识卡片记录的是( ) 召开时间:1919年操纵国:英、法、美签订条约:《凡尔赛条约》 A.华盛顿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巴黎和会 【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和会的召开。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由英法美三国操纵。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由英法美三国操纵,在《凡尔赛和约》中规定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英、法、日等国进行“委任统治”,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由此可以看出,巴黎和会就是一场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故选:D。 【点评】掌握巴黎和会的召开和影响。 17.(2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斯大林领导时期的有( )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 ③苏联建立 ④新宪法的制定 ⑤十月革命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 D.①②③⑤ 【分析】本题考查了斯大林时期的成就。 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取得的巨大成就包括:苏联实现了工业化; 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位; 建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第27页(共27页) 【解答】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作为领导人时期实行的政策,不符合题意;②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是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的内容,符合题意;③苏联建立是列宁的成就,不符合题意;④新宪法的制定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符合题意;⑤十月革命是列宁领导的,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②④发生在斯大林领导时期,C符合题意;①③⑤属于列宁时期的成就,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斯大林时期的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8.(2分)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点的事件或现象有( ) ①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②德国:纳粹政权掀起反犹狂潮 ③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美国:生产过剩,失业率高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特点,可用排除法解答。 【解答】题干强调的是萧条、危机和战争,而③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属于经济迅速发展,不符合这三个主题,据此可排除ACD三个选项。 故选:B。 【点评】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19.(2分)罗斯福在对日宣战演说中说:“自1941年12月7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美日“处于战争状态”的影响是( )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分析】本题以罗斯福对日宣战演说为依托,考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第27页(共27页)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日“处于战争状态”的影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虎!虎!虎!”是日军偷袭成功的信号,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20.(2分)1942年,26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其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各国经济、军事的交流 B.孤立苏联社会主义国家 C.团结一切力量战胜法西斯国家 D.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取得胜利 【分析】本题考查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以后,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解答】1942年,26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其根本目的是团结一切力量战胜法西斯国家。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际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的目的与影响. 21.(2分)《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 ) 第27页(共27页)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 D.成立联合国 【分析】本题以《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当时美国克服“第一怕”,即怕斯大林、怕社会主义的主要措施有是在政治上提出了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故选:A。 【点评】注意识记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具体表现。 22.(2分)如图所示,二战后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①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②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地位 ③欧共体的建立促使了欧洲的崛起 ④日本上升为第二经济强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战后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发展的状况。 【解答】由左边的图片可以看出,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经济实力强大,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一枝独秀。由右边的图片可以看出,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西欧和日本在经济上已大大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已失去战后初期的一枝独秀地位,但美国仍是世界一流经济强国。日本战后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特别是欧共体的成立,增强了欧洲的经济实力。所以①③④正确。 故选:C。 第27页(共27页) 【点评】识记二战后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发展的史实。 23.(2分)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召开主题研讨会,下面是四名同学的发言。从他们的发言中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罪恶的黑奴贸易造成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经济社会倒退 非洲版图上各国疆界以直线居多,是殖民主义留下的烙印 二战后印巴分治遗留下的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巴冲突不断的历史根源 巴拿马运河战略地位重要,但运河主权直到1999年才被巴拿马政府收回。 A.国家的独立于统一 B.殖民主义的恶果 C.领土主权与疆域 D.地区冲突的加剧 【分析】本题以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召开主题研讨会为依托,考查殖民主义的恶果. 【解答】据“罪恶的黑奴贸易造成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经济社会倒退”“非洲版图上各国疆界以直线居多,是殖民主义留下的烙印”“二战后印巴分治遗留下的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巴冲突不断的历史根源”“巴拿马运河战略地位重要,但运河主权直到1999年才被巴拿马政府收回。”可知,这些史实是殖民者对殖民地剥削和奴役的遗留问题或遗留问题的解决,因而可以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殖民主义的恶果。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角贸易、二战后亚非拉的奋起的相关知识. 24.(2分)下列关于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 ②中国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 ③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④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代表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地位的表现。 【解答】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在国际组织中地位尤为重要,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①③④符合题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冷战时期美国建立的资本主义阵营,中国没有加入,②说法错误。 故选:C。 第27页(共27页)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地位的表现,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5.(2分)如图所示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看点’”反映出当今世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是( ) 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看点” 太阳能飞机、碳纤维自行车 透明水泥、可发电地板、火山岩网球拍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原子能技术 D.节能、低碳、环保、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当今世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的认识。电子计算机、新材料、火箭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空间的开发,而空间的开发反过来又推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还推动了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的发展,这充分说明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的特点。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环境污染现已成为全球性关注问题,为保护环境,保护有限资源,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国采取积极措施,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太阳能飞机、碳纤维自行车、透明水泥、可发电地板”,正是人们在节能、低碳、环保等新材料的开发和运用中取得的重要成就。故2010年上海世博会关注了节能、低碳、环保、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当今世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题干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解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新能源、新材料的有关内容。 二、非选择题(50分) 26.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但也不可避免带来一些新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1765年,牛顿去世30多年后,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手中诞生了,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第27页(共27页)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请说出牛顿在天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依据材料一指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有什么巨大进步? 材料二: (2)上图某同学绘制的“人类能源变迁”图,请将图中填写完整。 材料三: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常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 ﹣﹣周斌、李水风《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3)列举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成就。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的政治因素。 材料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4)材料四的互联网在方便人类的同时会出现哪些负面影响? 【分析】(1)本题考查牛顿、瓦特的贡献。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使人类拥有了不受制于大自然的动力。 (2)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3)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 (4)本题属自主性发挥题,可从多个角度考虑,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第一小问:牛顿在天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万有引力定律;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手中诞生了,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的信息可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巨大进步是使人类拥有了不受制于大自然的动力。 第27页(共27页) (2)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被称为“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被称为“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现的新能源是石油。 (3)依据所学可知,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成就是飞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的信息可知,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的不同是发展重工业;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是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的政治因素。 (4)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四的互联网在方便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消极影响,例如不良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网络犯罪逐渐兴起和增多;网络游戏使人沉迷等。 故答案为: (1)万有引力定律;使人类拥有了不受制于大自然的动力。 (2)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石油。 (3)飞机;不同:发展重工业;原因: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 (4)不良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网络犯罪逐渐兴起和增多;网络游戏使人沉迷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以牛顿、瓦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既然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摘自1933年3月4日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 请回答: (1)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说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 (2)材料一中提到的“途径、方法”是指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请问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哪一事件引发了材料二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机,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怎样的特点? (4)终上所述,以上这两次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第27页(共27页) (5)从上述两位杰出人物的经历中,你能感受到他们哪些相似的精神品质或人格魅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列宁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促进了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分别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改革的重要探索。 【解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材料二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面临的严重的危机,而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材料四是美国受到192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实行新政。故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面临危机。 (2)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据材料二“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材料二中的“危急存亡”。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美国的政治危机,使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在新政中,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法令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因此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的特点。 (4)列宁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促进了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5)由材料三列宁的话“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和材料四罗斯福的话“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简单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可知,这体现了列宁和罗斯福的乐观自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意志坚强等优秀品质。 故答案为: (1)面临危机。 (2)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促进了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乐观自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意志坚强等。 第27页(共27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与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等史实。 28.冲突・结盟・共赢 材料一: 这场战争中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即达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350万成为终身残废,饿死、病死者大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 ﹣﹣摘编自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1)材料一漫画中的现象是由哪一历史事件引发的?这一事件导致了什么战争?依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的影响。 材料二: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参战人员1.1亿,双方死伤0.9亿,直接经济损失40000多亿美元。 项目 煤(百万吨) 铁(万吨) 钢(万吨) 国别 年份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英国 23.5 193.1 811 789 1343 1290 法国 50.2 49.3 738 344 795 441 德国 386.8 105.5 1775 208 2373 356 (2)材料二中的表格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说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 第27页(共27页) 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联合国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现代国际关系史》 (3)材料三中“新的世界格局”指的是什么?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全智《“冷战”史》 材料五: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 (4)材料四中的“建立‘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五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有何不同?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分析】本题以冲突・结盟・共赢为切入点,以五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一战、二战、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动,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1)据漫画以及文字信息“这场战争中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即达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350万成为终身残废,饿死、病死者大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漫画中的现象是第一世界大战的恶果,第一世界大战是由萨拉热窝事件引发的;据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2)据材料“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参战人员1.1亿,双方死伤0.9亿,直接经济损失40000多亿美元”和框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表格反映了1946年英法德等国工业原料产量下降;导致这种现象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3)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联合国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新的世界格局” 第27页(共27页) 指的是两极格局;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分裂,美国实行冷战政策,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随着日本、欧盟实力增强,中国、俄罗斯的崛起,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4)据材料“‘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建立‘世界新秩序”目的在于称霸世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在于合作共赢。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世界新秩序”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惠互利;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等。 故答案为: (1)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2)现象:1946年英法德等国工业原料产量下降;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3)两极格局;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4)“世界新秩序”目的在于称霸世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在于合作共赢。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惠互利;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一战、二战、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动的相关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10/1 7:32:47;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7页(共27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