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2020届高三4月在线调考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宜昌市2020届高三4月在线调考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宜昌市 2020届高三年级 4月线上统一调研测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存在可能的是( )‎ A. 没有线粒体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B. 没有叶绿体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C. 没有形成纺锤体的细胞完成有丝分裂 D. 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分裂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详解】A、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的只进行无氧呼吸,如蛔虫细胞等,A错误;‎ B、没有叶绿体的真核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没有纺锤体形成的真核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C错误;‎ D、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丝分裂,如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峰,D正确。‎ 故选D ‎2.某同学用洋葱做了下列小实验,其实验结果有明显错误的是( )‎ A. 用单侧光照射透明培养瓶中的根尖,一段时间后根尖表现出背光生长 B. 用0.3g/mL的蔗糖溶液浸润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 C. 用新鲜管状叶作材料提取并分离色素,滤纸条上可以呈现四条色素带 D. 用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可以观察到一个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全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 14 -‎ ‎1、分离绿叶中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A、用单侧光照射,生长素由向光侧往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浓度较高,抑制根的生长,向光侧生长快,背光侧生长慢,根尖表现出背光生长,A正确;‎ B、用0.3g/mL的蔗糖溶液浸润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皱缩,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B正确;‎ C、用新鲜管状叶含有叶绿体,提取并分离色素,滤纸条上可以呈现四条色素带,C正确;‎ D、用根尖制作临时装片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一个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全过程,D错误。‎ 故选D。‎ ‎3.如图,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的结构与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相似(N 代表A、G、C、T中的一种),都能作DNA 复制的原料。DNA复制时,若连接上的是ddNTP,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 dNTP,子链延伸继续。某同学要获得被 32P 标记的以碱基“T”为末端的、各种不同长度的DNA 子链,在人工合成体系中,已有适量的 GTACATACAT单链模板、引物、DNA 聚合酶和 相应的缓冲液,还要加入下列哪些原料?( )‎ ‎①α位32P标记的ddTTP ‎ ‎②γ位32P 标记的ddTTP ‎③dGTP,dATP,dCTP ‎④dGTP,dATP,dTTP,dCTP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14 -‎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分子复制的场所、过程和时间:‎ ‎(1)DNA分子复制的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3)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详解】①②,由图可知,ddTTP要作为DNA复制的原料则需要脱去两个磷酸基团,故应将放射性32P标记于α位,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由题意可知,该同学的目的是为得到放射性标记T为末端的、不同长度的子链DNA片段。则必须提供四种dNTP,如果没有dTTP则所有片段长度均一致,因为所有子链在合成时均在第一个T处掺入双脱氧的T而停止复制,③错误,④正确。‎ 综上①④正确。‎ 故选B。‎ ‎4.1995 年开始,我国科学家首创的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广泛用于伤口缝合。这种缝合线由某动物的胶原蛋白加工而成,具有吸收完全无致痕、无排异反应等优良特性。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缝合线将被组织中特定的酶水解 B. 缝合线的水解产物可被细胞吸收 C. 缝合处可检测到抗胶原蛋白抗体 D. 该动物与人体的胶原蛋白空间结构相似或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 14 -‎ 胶原蛋白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这种缝合线可以将被组织中蛋白酶水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可以被细胞吸收,具有免拆线、无排异的优点。据此答题。‎ ‎【详解】A、缝合线是一种蛋白质,可被组织中特定的酶水解,A正确;‎ B、缝合线的水解产物为氨基酸,可被细胞吸收,B正确;‎ C、缝合线具有免拆线、无排异的优点,因此缝合处不会检测到抗胶原蛋白抗体,C错误;‎ D、缝合线具有免拆线、无排异的优点,这说明动物与人体的胶原蛋白空间结构相似或相同,D正确。‎ 故选C。‎ ‎5.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因为交叉而互换的基因分别在( )‎ A. 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B. 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 C. 姐妹染色单体上;同一条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D. 姐妹染色单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据上分析可知,遵循分离定律的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为交叉而互换的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上,A正确。‎ 故选A。‎ ‎6.下列谚语或经验总结所对应的生物学简析,正确的是( )‎ A.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揭示了生物的种间互助关系 B.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次生演替 C. 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则根生——人尿液中的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乙烯促进果实发育 - 14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而蜾蠃是寄生蜂,它常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体现了捕食关系;“以小便浸之”,说明小便中含有某物质(生长素),具有促进枝条生根的作用。‎ ‎【详解】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揭示了生物的捕食关系,A错误;‎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次生演替,B正确;‎ C、以小便浸之则根生——人尿液中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C错误;‎ D、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乙烯促进果实成熟,D错误。‎ 故选B。‎ ‎7.1937年,植物学家希尔发现,离体的叶绿体悬浮液接受光照后能够释放氧气,且能使悬浮液中加入的“氢接受者”——DCPIP(二氯酚靛酚)由蓝色氧化态变成无色还原态(DCPIPH2)。研究者为了验证上述过程,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如下实验:‎ 溶液种类 A试管 B试管 C试管 D试管 叶绿体悬浮液 ‎1mL ‎1mL DCPIP ‎0.5mL ‎0.5mL ‎0.5mL ‎0.5mL ‎0.5mol/L蔗糖溶液 ‎4mL ‎5mL ‎4mL ‎5mL 光照条件 光照 光照 黑暗 黑暗 上层液体颜色 无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制备叶绿体悬浮液使用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而不使用蒸馏水的原因是________,A试管除了颜色变化外,实验过程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 ‎(2)A与C的比较可以说明氢产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设置B和D试管的目的是为了说明DCPI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A组试管的叶绿体中没有 (CH2O)产生,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维持叶绿体正常的形态和功能(或“避免叶绿体吸水涨破”) (2). 有气泡产生 (3). 需要光照 (4). 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自身不会变色(可以考虑蔗糖液不会引起变色) (5). 氢转移到DCPIPH2中而不能参与暗反应或密闭环境中没有CO2‎ ‎【解析】‎ ‎【分析】‎ 据表分析:光照和叶绿体悬浮液存在的前提下,DCPIP才能接受氢后变成无色还原状态的DCPIPH2。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实验中制备叶绿体悬浮液使用蔗糖溶液可以维持叶绿体的渗透压,避免使用蒸馏水使叶绿体吸水涨破。A试管有叶绿体和光照,除了颜色变化外,实验过程中还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2)A与C的比较可以说明氢产生的条件是需要光照,B和D试管作为对照实验,说明DCPIP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自身不会变色。‎ ‎(3)实验中A组的氢转移到DCPIPH2中而不能参与暗反应,并且实验条件为密闭环境,没有二氧化碳供应,暗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所以实验结束后A组试管中叶绿体没有(CH2O)的产生。‎ ‎【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背景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对实验的分析,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的理解与运用及对实验分析能力的提高。‎ ‎8.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杭州西溪湿地是我国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国家级湿地公园,有“天堂绿肺”的美誉,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其动、植物种类丰富。请分析回答:‎ ‎(1)西溪湿地能美化环境,还具有 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功能(列举两方面即可),这些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 ‎(2)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之所以能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湿地中处于某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属于一个______________ 。‎ ‎(3)湿地公园的植物除垂柳、柿树等物种外,湖滨处有荻、蒲和芦苇等梃水植物,浅水处有荇菜、莲和芡实等浮水植物,深水处有苦菜、眼子菜和黑藻等沉水植物;湖中水产主要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等。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由植物创造的多种多样的 __________决定的。‎ - 14 -‎ ‎【答案】 (1). 涵养水源、 (2). 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 (3). 直接和间接 (4). 负反馈调节 (5). 种群(或答“营养级”) (6). 光照强度(和光质) (7).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解析】‎ 分析】‎ ‎1、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②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③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1)西溪湿地生态系统能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此外还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这些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湿地中处于某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属于一个营养级。‎ ‎(3)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由光照强度决定的,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由植物创造的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决定的。‎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9.下图示中国科学家率先分离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照片,相关研究已发表在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研究表明,COVID-19是典型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RNA可直接用作翻译的模板,引起的疫情地球人皆知。请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 14 -‎ ‎(1)当有人对病毒和细菌混淆不清时,你可以告诉他,与细菌相比,病毒的显著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 。‎ ‎(2)冠状病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类病毒,因其形态像王冠而得名,SARS、COVID-19 都是其“家族”成员,只不过COVID-19是其“家族”中的新成员。冠状病毒都是RNA病毒,其变异速率比DNA病毒快,给研究带来一定困难,从遗传物质的结构上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我国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新冠肺炎过程中,关键还是靠自身的特异性免疫功能才能康复,消灭病毒、恢复健康是人体免疫系统________功能的体现,人体内能特异性识别被COVID-19感染细胞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 ‎(4)新冠肺炎的诊断依靠病症、抗体检测、CT 和核酸检测。核酸试剂盒用于快速检测时,要用到(荧光)PCR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分子杂交”的依据是核酸分子的__________性。从疫区归国的某人,免疫功能正常,其多次COVID-19血清抗体检测都呈阴性,严格封闭隔离八天后却发病并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对于这一事实,最可能的解释是___________。‎ ‎【答案】 (1). 不具有细胞结构 (2). RNA一般是单链结构,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3). 防卫 (4). 效应T细胞 (5). 特异 (6). 感染初期还没有产生抗体或产生COVID-19抗体浓度太低 ‎【解析】‎ ‎【分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与细菌相比,病毒的显著结构特征是不具有细胞结构。‎ - 14 -‎ ‎(2)冠状病毒都是RNA病毒,其变异速率比DNA病毒快,主要原因是RNA一般是单链结构,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3)人体免疫系统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消灭病毒等外来抗原体现的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内能特异性识别被COVID-19感染细胞的免疫细胞是效应T细胞。‎ ‎(4)“分子杂交”的依据是核酸分子的特异性。初期COVID-19血清抗体检测都呈阴性,严格封闭隔离八天后却发病并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最可能的原因是感染初期还没有产生抗体或产生COVID-19抗体浓度太低,COVID-19血清抗体检测不出来。‎ ‎【点睛】本题结合新冠病毒考查免疫调节及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10.在我国“天下粮仓”的创建之路上,做出杰出贡献的近代科学家“南有袁隆平,北有程相文”。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曾说: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他一生只做好了一件事——玉米育种”。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栽种玉米不仅需要辛勤的劳动付出,《齐民要术》中还要求“正其行,通其风”。“正其行,通其风”增产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米育种工作中,成功的关键之一是筛选出“雄性不育系”作________,为与其他品种杂交培育新品种降低了工作量。‎ ‎(3)在玉米种群中发现了“大果穗”这一显性突变性状(第一代)后,至少要连续培育到第_______________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 ‎(4)紧凑型玉米(叶片夹角小、上冲)克服了平展型玉米株间互相遮挡阳光的缺点,在新品种增 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若玉米“紧凑型”(A)与“平展型”(a)是一对相对性状,“大果穗”(B)与 “小果穗”(b)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紧凑型小果穗与平展型大果穗两个纯种,要快速培育“性状表现符合要求”的纯种,培育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CO2 (2). 母本 (3). 三 (4). 两个纯种杂交得F1,种植F1用其花药离体培养得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选择出紧凑型、大果穗品种即可 ‎【解析】‎ ‎【分析】‎ 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 14 -‎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详解】(1)“正其行,通其风”有利于加强空气流通,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CO2。‎ ‎(2)“雄性不育系”雄性不可育,不能作父本,只能作母本,省去了人工去雄过程,为与其他品种杂交培育新品种降低了工作量。‎ ‎(3)隐性突变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而显性突变性状可能是杂合子;玉米种群中发现了“大果穗”这一显性突变性状(第一代)后,自交获得第二代中的显性性状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培育到第三代才能选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显性突变类型。‎ ‎(4)现有紧凑型小果穗与平展型大果穗两个纯种,要快速培育“紧凑型、大果穗”的纯种,可采取单倍体育种,具体的培育思路是两个纯种杂交得F1,种植F1用其花药离体培养得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选择出紧凑型、大果穗品种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思考回答下列生物技术问题:‎ ‎(1)泡菜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菌种是__________,泡菜水表面的白膜是________,而苹果酒表面的白膜是____________。‎ ‎(2)在微生物实验中,灭菌与消毒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灭菌______(至少答两点)。一般来说,生物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用于组培的植物组织、用于研究呼吸强度的种子,需要进行 ______处理;微生物接种操作、灭菌的培养基倒平板都要在_____附近进行,这是为了防止外来杂菌污染。‎ ‎(3)测定培养液中活菌数,用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菌落计数并计算后常发现,稀释倍数高的组别的计算结果往往大于稀释倍数低的组别,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 ‎(4)加酶洗衣粉是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除碱性脂肪酶外,常用的酶制剂还有_______等。‎ ‎【答案】 (1). 乳酸菌 (2). 大量繁殖的产膜酵母 (3). 大量繁殖的醋酸杆菌 (4). ①用强烈的理化因素  ②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全部微生物   ③包括芽孢和孢子 (5). 消毒 (6). 酒精灯火焰 (7). 多个细菌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 (8).‎ - 14 -‎ ‎ 碱性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解析】‎ ‎【分析】‎ ‎1、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泡菜的制作流程是:选择原料、配置盐水、调味装坛、密封发酵。‎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1)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泡菜水表面的白膜是大量繁殖的产膜酵母,而苹果酒表面的白膜是大量繁殖的醋酸杆菌。‎ ‎(2)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灭菌与消毒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灭菌是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全部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一般来说,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用于组培的植物组织、用于研究呼吸强度的种子,需要进行较温和的消毒处理;微生物接种操作、灭菌的培养基倒平板都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这是为了防止外来杂菌污染。‎ ‎(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菌落计数时,因为可能出现多个细菌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故稀释倍数高的组别的计算结果往往大于稀释倍数低的组别。‎ ‎(4)加酶洗衣粉是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除碱性脂肪酶外,常用的酶制剂还有碱性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 ‎【点睛】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泡菜制作的原理及条件,掌握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实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答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14 -‎ ‎12.某种质粒上有SalⅠ、HindⅢ、BamHⅠ三种限制酶切割位点,它们的识别序列和黏性末端各不相同,该质粒同时含有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科学家利用此质粒培育转基因抗盐作物,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取得重大进展。其培育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构建重组质粒时,应选用 ________两种酶对质粒和含抗盐基因的DNA进行切割,以保证重组质粒序列的唯一性。‎ ‎(2)基因工程中的检测筛选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为筛选出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下图表示运用影印培养法(使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能出现相同菌落的一种接种培养方法)检测重组质粒是否导入了土壤农杆菌。‎ 培养基除了含有土壤农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成分和琼脂外,培养基A和培养基B分别还要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从检测筛选的结果分析,含有目的基因的是____(填数字)‎ 菌落中的细菌。‎ ‎(3)为了确定抗盐作物是否培育成功,要用__________标记的含抗盐基因的DNA片段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还要从个体水平用 __________(方法)鉴定作物的耐盐性。‎ ‎(4)将转入抗盐基因的工程细胞培育成完整植株需要用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抗盐基因导入作物细胞内,使作物具有了抗盐性状,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 ‎【答案】 (1). SalⅠ HindⅢ (2). 氨苄青霉素 (3). 四环素(或答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 (4). 4和6 (5). 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素) (6). 一定浓度的盐水浇灌作物(将作物移栽到盐碱地中种植) (7). 细胞的全能性 (8). 基因重组 ‎【解析】‎ ‎【分析】‎ - 14 -‎ 分析第一个图:图示为转基因抗盐作物的培育过程,首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次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作物细胞);再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作物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抗盐作物。‎ 分析第二个图:图示为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的过程,培养基A和B中应该分别加入氨苄青霉素、四环素。‎ ‎【详解】(1)质粒和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上都含有Sal Ⅰ、Hind Ⅲ、BamH Ⅰ三种限制酶切割位点,其中BamH Ⅰ的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上,用该酶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若只用Sal Ⅰ一种限制酶切割可能会导致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反向连接;因此在构建重组质粒时,应选用Sal Ⅰ和Hind Ⅲ两种限制酶对质粒和抗盐基因进行切割,以保证重组DNA序列的唯一性。‎ ‎(2)用Sal Ⅰ和Hind Ⅲ两种限制酶对质粒进行切割时,会破会四环素抗性基因,但不会破坏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能在含有氨苄青毒素的培养基上能生存,但不能在含有四环素培养基上生存,所以培养基A和培养基B分别还含有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含目的基因的是4和6菌落中的细菌。‎ ‎(3)探针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目的基因(抗盐基因)。除了从分子水平上进行检测,还可以从个体水平上进行鉴定,即用一定浓度的盐水浇灌作物来鉴定作物的耐盐性。‎ ‎(4)将转入抗盐基因的烟草细胞培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5)将抗盐基因导入作物细胞内,使作物具有了抗盐性状,这属于基因工程技术,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 ‎【点睛】本题结合转基因抗盐作物的培育过程图,考查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骤,能根据图中限制酶的位置及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的限制酶;能根据题中信息判断培养基中抗生素的名称;识记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及条件。‎ - 14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