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古诗鉴赏复习——古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资料
初中古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鉴赏复习 一、 教学目标 通过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品味凝练贴切生动的语言,掌握诗词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 1、诵读品味法: 用心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 2.讨论——质疑——点拔法 质疑解难,合作研讨,相机诱导。 3.提供材料,堂上练习,掌握解答方式。 三、 教学重点: 如何鉴赏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四、 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诗词的具体语境,准确分析,写出答案。 五、教学时间。(课时自定) 六、教学设想 提供本专题复习,只是一个参考资料,以之为抛砖引玉,在复习过程中还要更多地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七、导语设计 (一)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含蓄凝练隽永,这是中国诗歌宝库的珍贵财产,我们要传承祖国文化的精髓,解读、鉴赏唐诗宋词,走近唐诗、宋词人物,和他们一起期盼或惆怅,或激情四溢或扼腕叹息,我们与古人同悲愁同欢喜。感谢这些个性飞扬的文字,让我们吟诵着他们,珍惜着它们,和着青春的节拍,唱出强劲的人生欢歌。 (二)欣赏诗歌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文化修养。因此,古诗文鉴赏在近年中考逐渐得到重视。因为这种题型既能考查考生的知识水平,也能检测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从近几年全国中考试卷分析可知,诗词赏析的分数逐渐加大,题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内容选点多为人文性、哲理性较强的名诗。同时,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拓展、迁移、联想、想象、探究等开放性试题,在古诗词(曲)的欣赏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掌握鉴赏诗词的解题能力,力争在中考取得好成绩。 一.关于诗词形象的鉴赏 (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歌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蓄了作者的情感。如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刻画了一位英姿焕发的英雄形象,有少年狂态,“牵”“擎”“卷”三个动词刻画出虎虎生威的情态。李清照的《望江南》刻画了一位思妇形象,“独倚”刻画出孤寂、怅惘的情态。从抒发的思想感情来看,《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了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望江南》流露了盼归不归的深思幽情。可见形象是作品中最基本的东西,是我们看到的、感到的。诗词形象与一般小说、剧本中的形象不同。小说、剧本中的形象指作品中塑造的人物,而诗歌中的形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如:2006年山东济南市的中考题《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突出了场面描写和人物心理及思想情感的描写。2006年河南省中考题《天净沙 秋思》在命题时注重从诗中景物的描写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1)人物形象 诗歌中人物形象往往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通过精当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这些形象往往以几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需要我们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感悟出来。 题型示例: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攀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词的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 2. 在本词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 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附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气氛热闹的狩猎场面。 (2).词中刻画了一个虽然鬓已微霜却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欲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有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3).引用典故和比喻。抒发了作者渴求重用、要关心国家,报效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感。 (2)物象描写 古诗词中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或以象征性描写或以比喻性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品格情操,。这些物象描写指的是一般的景物、意象描写。例如:季节、时令、地点、狩猎、垂钓、山水花草、树木、松、梅、菊、莲、竹、鹰、蝉、雁、马等。诗中的景物也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又或者是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的人格化。透过形象的描写,把握其中隐含的情感内容。 题型示例: 品读王维诗《使至塞上》,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A:本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对象,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势博大。 B:颔联写途中所见,既是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 C:颈联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诵读时应该采用急速的节奏,低沉、悲凉的语调,表现劲拔、坚毅之美和苍茫之感。 D:尾联写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语透雄豪,既见军情紧急,又见诗人对战事的关心。 附答案:C (二)有关鉴赏古诗词艺术形象题型的答题要点 1、整体把握全首诗或词(曲)的内容,明确诗中具体人物或景物形象。 1、 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再现诗词形象特点。 2、 概括诗人描绘形象的特点。 3、 表达了诗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二、关于诗词(曲)语言的鉴赏 (一)关键字词题型鉴赏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多样化的手法、凝练的语言来实现。在诗歌的语言上,古人是最呕心沥血的,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语不惊人死不休”。因为诗词表达凝练的特点,其中关键字词往往都有丰富深化的意义。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词,便是该诗之“眼”,所以千万不能忽视这些字词的意义,要明确某个字词的表达功能、情感、倾向。回答问题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原句中,结合诗的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作答。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的“绿树”和“青山”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要善于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体味诗句词语的意蕴。 这类题型往往设计这样的问题: ⑴对诗中某字词,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请你描绘一下句中图景,说说某字某词好在何处? ⑵某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⑶体会某字词的意思,说说某字词带给你的丰富想象或谈谈你的感受。 答题要领: ⒈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⒉解释该字词的一般含义和在句子中的意思。 ⒊通过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词结合到原句中,再用简洁的语言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或用你形象性的语言展现诗词中的图景。进而指出某字词好在什么地方。 ⒋说出某字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 江畔独学寻苑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吸蝶时时舞,自在娇鸯恰恰啼。 ① 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② 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说明:这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诗歌精练的字词的鉴赏能力。 答案:①满 压 ②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意花间情景,还显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 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②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分析:第①题从谴词用语方面 揣摩、推敲、理解诗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可用上述的解题方法(1)。第②题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 运用技巧中,品味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 答案:⑴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⑵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二)名句题型鉴赏 考查要点――不仅能熟背名篇名句,还要感知诗句中的艺术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千古名句要认真斟酌,仔细推敲,含英咀华,其中自有一番独特的滋味,像李商隐《无题》中,原比喻对爱情忠贞,现常用来形容对事业执着奉献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如:什么是心系天下情怀?早在北宋年间,范仲淹就在《岳阳楼记》中告诉我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鉴赏名句,注意如下的答题要点: ⒈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⒉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⒊概括诗人描写景物的特点。 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⒌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⒍结合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题型示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说明:本题除了采用上述一些答题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采用语境分析法。诗歌所包含的感情必须通过对诗句的意境进行品析,这就要抓住诗句中的意象来揣摩了。还有感悟赏析法,对本句的赏析要揭示出其中的哲理。 答案:①低沉愤 ,高昂乐观。 (2)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题型训练: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 1、《钱塘湖春行》描写了西湖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游西湖时怎样的心情? 答: 。 2、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季节特征?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答: 。 3、诗中通过哪些景物描绘西湖风光? 答: 。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台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西江月》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象?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答: 。 2、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 3、“稻花香里说丰年”一句中“说”是什么意思?是谁或者什么东西“说丰年”? 答: 。 4、词中表现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喜悦,陶醉与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的语句是————————,——————————。 5、词中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角度写景的两句是————————,——————————。 6、词中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景的两句是————————,——————————。 答案 《钱塘湖春行》 1、 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表达诗人喜悦心情。 2、 具有初春的季节特征。从诗中“水面初平”、“几处早莺”“ 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3、 通过“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景物描绘西湖风光。 《西江月》 1、 农村夏夜图景。因为词中有“明月”、“星”等词,可知此时是夜晚;“鸣蝉”、“蛙声”可知是夏天;“稻花香”、“蛙声”、“茅店”等词可见是农村。 2、 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 预报。蛙声一片。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三、关于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 古诗词十分讲究表达技巧,什么是表达技巧,为什么要掌握它?怎样更好地掌握表达技巧?这都是我们在中考前要加强训练的,已提高我们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 这里首先要求我们明确诗词作品表达技能包括表达方式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对偶、衬托、互交、双美、用典等;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以小见大、以动写静、借景抒情等等。这是对古诗词写作艺术技巧的鉴赏,也是中考的能力点。我们具备了这些基本知识后,会更好的帮助我们提高鉴赏古诗词的基本能力。 鉴赏表达技巧有多个方面和不同的角度,这里着重谈谈常用的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 (一)抒情方式 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怀古伤今(即借古伤今)。 (二)描写方法 常见的有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即从侧面描写或烘托)、白描、渲染、细节描写等。 (三)考试题目形式常见有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想的?有什么作用? 3.这句诗有双层含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四)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悟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五)题型示例 (一)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个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2.“会当凌决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仰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这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抒发了友人间的离别之苦。 (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所展现出的画面,揭示诗句的含义。 (四)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景况的危苦。 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答案: (一) 1.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蔽日的形象。 2.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二) 1.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三) 1.低沉愤慨 高昂乐观 2.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则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必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四) 1.国破家亡 惶恐滩 零丁洋 2.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查看更多